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能忘却的故事——惠州大亚湾简史(完结篇)

不能忘却的故事——惠州大亚湾简史(完结篇)


【静静的湾区,渔舟唱晚】

大亚湾三部曲,原本按照我准备的提纲就是写三篇,但是写到上周末,我突然发现准备的材料太多了,无论怎么取舍,糅合成三篇也是很有难度的。只好按照时间线,拆成了4篇,这样看起来会不会又臭又长了?如果是的,那山人道歉,俺真是挺对不住大家的。

曾经有人告诉我说:如果你写的东西如果超过3000字,你的读者会少一半,如果超过6000字,你的读者再少一半。当然,朋友的忠告指的是网上的短文,而非那些小说,自古以来(貌似明朝以后)小说动辄上百万字也不奇怪,人家的读者何止千万。山人跟先贤提鞋的资格也木有,也不配跟网红的跟班耍宝,笔耕数十年,读者区区数百人而已,如果按照朋友的忠告,俺的读者朋友少了一半又一半,那岂不是没读者了,所以呼天抢地,无能为力。

【拆书的事总归是不好的】

把下篇拆成两半儿,实际也是行文的需要,毕竟说的事情跟前一篇区别很大。都说强扭的瓜不甜,我觉得何止不甜,简直是如鲠在喉。那就顺应天意吧,拆了也挺好——每一半都是4000多字,说实话也够长了,娓娓道来,当作给大家居家旅行、茶余饭后的素材,消磨大家的时间也凑合吧。

龙象起舞,山海筑梦,群星灿烂响水河


石油化工行业是科学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量不大,石化园区虽然白天是银光闪闪、晚上灯火辉煌,但是驻足外围久久观望,无论早晚,也见不到几个工人。

这样的特大型企业存在可以增加GDP,增加税收,但是对于社会人口的增量作用有限,虽然有上下游企业支持,但是每个公司数百数千人的规模确实不够大气。了解社会经济学的人都知道,人口不足的城市,社会活力不足,发展潜力终归有限。想当年深圳龙华一个富士康就能大大推动当地的社会流动性,主要就是归功于当地几十万日夜操劳的工人,龙华富士康并不是深圳的个例,这仅仅是深圳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没有人口支撑,说啥也是白搭】

大亚湾城市化的推动力在哪里?不是澳头,更不是霞涌,而是响水河,这个你们很多人想不到的地方——大亚湾响水河工业园。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响水河工业园也是如此。实际上,早在石化项目落户前的90年代初,大亚湾已经在原本属于西区镇和澳头镇的土地上划分出了响水河工业园。只不过工业区并不在国务院划分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内,受到地方经济政策变化影响比较大,特别是早期姓社姓资纠缠不清,导致当时的工业区发展还是比较迟缓的。

【曾经的澳头镇进港路,一片衰败】

【澳头妈庙附近,空荡荡的】

响水河工业园成立之初定位还是很高的,这从规划者的蓝图里就能看出来,横向的主干道被称为“龙海路”,纵向的主干道被称为“龙山路”,山海交汇,龙象起舞,大有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气势——

然而牛皮吹得越大,距离成功的终点就越远。其标志就是惠阳县在1991年就规划好的龙海一路,从西区圆盘到白云一路,仅仅5.5公里的距离,在没有拆迁、挖山、隧道等困难的情况下,竟然过了26年才全线贯通,算下来平均每年的进度仅仅211米,这速度简直无敌了。啥原因?第一是以前没钱(90年代期间惠阳和大亚湾早期都没钱),第二是后来没钱(00年代期间大亚湾修这条路的钱不知道去哪里了),第三是沿途的土地纠缠不清(北侧是惠阳区南侧是大亚湾区,部分路段的土地隶属关系混乱),不知道修了对谁好处(对每天堵车的老百姓有好处,但是这在当时并不重要)。

【龙海一路,从儿子到爸爸之路】

因为龙海一路难产,后来才规划修建的“龙海三路”反而后来居上,虽然长度和施工难度远超龙海一路,但是大亚湾区为了服务石化区建设,管委会上下勒紧裤腰带,于2002年壳牌奠基的时候就开始修建这条市政主干道。经过一年多修建,2004年“龙海三路”初具规模,随即命名为石化大道(现在的石化大道经过几次大修和扩建,规模已经是15年前的几倍了),这样一来,龙海三路的名号只能让贤,石化大道南侧的龙海四路升级为三路了。

现在龙海三路一路铺陈在响水河工业区的南侧,因为东段仍有2.5公里(比亚迪三期至新澳大道)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打通,目前仅仅修好了5公里。

【龙海三路,断头多年,不知通车是何年】

大亚湾北侧的道路之所以被取名为龙山或者龙海,主要是源自当地村中的一个山头“龙山”(目前在大亚湾儿童公园内),同时,古人云:山分南北,海分东西,所以南北向的道路称为了龙山,东西向的道路称为了龙海。

此外在西区一带,北侧是地势平坦的淡水镇,南侧属于海岸山脉,随便一个角度就能清晰的看到南边的田头山和笔架山,所以南北向的道路沿山而来,叫龙山某路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响水河和澳头都在大亚湾海域的西侧,起名叫龙海路也是应了蛟龙出海的风水格局,建设者们也是希冀这片神奇的土地能够在将来有大作为。

【90年代的初的大亚湾西区,除了荒废的农田就剩一大片烂泥地】

种下梧桐木,凤凰自然来。经过早期的粗放型经营,再到近年来逐步地引入先进的生产企业,、园区工业加工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大规模发展。园区管理层和属地企业管理层根据现代化企业的运营特点,依据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等现代工业管理模式,制定企业发展政策,促进产业发展升级,为园区的长远发展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撑、项目支撑和人才支撑。

二十多年来,在大亚湾响水河工业园区内数百家企业中,有几家企业也如同石化区的壳牌和海油一样,成为了这里的翘楚,这些企业发展的种种故事也在海内外关注大亚湾发展的人群中广为流传。

东风起,本田生,响水河畔闹新春


故事要从1994年说起。


1994年被称为世界电影的奇迹之年,海外有《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等数十部传世经典,华语圈也有《精武英雄》、《大话西游》等数十部顶级佳片。

同样的,1994年也是大亚湾工业发展的起步之年。年初时分,随着华德石化的落户,空旷寂寥的石化区渐渐有了生气。而在年尾时分,沉寂多日的响水河工业园区迎来了一个在当时大亚湾的巨无霸的企业——东风本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12月23日,这个原本是隆冬的时节,响水河工业区的春天已经提前到了。

【早期的大亚湾响水河规划,井然有序】

早在1993年初,日方专家团队和十堰东风集团代表就深入考察了珠三角的多个工业园区。在了解到原本缘定于此的熊猫汽车城已经是无以为继的时候,开拓者们随即就把项目敲定在大亚湾的响水河工业园,这里与深圳、香港、广州相邻,优越的地理位置能够让公司获取有各种得天独厚的各种资源,在未来取得更好的发展。

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三千多万美金的投资迅速到位,在上千名工作者持续10个多月的昼夜奋战后,公司于1995年11月30日正式投产。那是一个干劲十足的年代,更是一个大干快干的年代,投产仅仅半年,1996年7月,惠州市政府就授予“东风本田”公司“惠州市100家大型外商投资工业企业”。

【大亚湾东风本田的股权结构】

【1995年,东风本田成立一周年志庆】

2014年8月,42万平方米的新工厂(“东本一体化”项目)奠基仪式在大亚湾新兴产业园举行,标志着公司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经过五年多的边生产边扩建,2019年12月,龙山工厂在顺利建成,大亚湾的东风本田公司迈上了新的发展高度。

公司成立二十多年来,在日方的精细管理下,在中方的敬业学习下,成功引进多项本田公司独特的制造工艺技术,在生产和管理上借鉴本田公司和东风汽车公司先进成熟的经验和方法,使公司在产品的技术水平、质量、成本等方面都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工业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机械制造是工业发展的根本,相信东本的不懈努力下,未来的定大有作为。

蔚为壮观的东风本田新工厂及仓储区】

从前的养鸡户都知道:放得下引窝蛋,才留得住老母鸡——就在东风本田入驻响水河的第二年,1995年3月 “光弘科技电子有限公司”成功入驻工业区,四个月后“宝兴钢铁厂有限公司”也随即到来,两家企业分别投资3000和2388万美元,虽然不如石化行业的巨无霸,但是他们都带来了数百到数千人的就业大军。这些宝贵的人力资源,让沉寂多年的响水河慢慢喧嚣起来了。

横空出世,比亚迪,聚起员工七万


2006年6月9日是响水河工业区的大日子—— “惠州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比亚迪之所以选择大亚湾地区,首先是因为比亚迪在当时是需要建立一个出口加工为主的大型企业。

作为大型外贸加工企业,地理位置的要求是很严格的。大亚湾其优秀的地理位置当仁不让——大亚湾拥有深水良港,毗邻珠三角核心区,海陆空交通便捷。大亚湾工业用地实惠,当地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在项目投入前,三通一平做得很好。综合多种因素,惠州大亚湾成为了比亚迪新生产基地的最佳选择。

【比亚迪南门,这里故事很多】

【比亚迪整齐划一的厂区】

惠州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是由在香港上市的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在大亚湾响水河工业园建厂,主要生产经营手机及零配件、通讯器材、医用电子器材、电池、塑胶、模具、液晶显示器等。

民营企业家果然是雷厉风行的代表,深知时间就是金钱的意义,公司注册后不到一周,6月15日便正式动工建设。仅仅在一年之内,比亚迪就完成了40万平方米的厂房建设,一期工程于2007年投入生产。

二期投资约40亿元,用地约1.3平方公里,主要生产IT及汽车零配件项目。双方于2006年11月20日签订投资协议,并于当月启动项目前期准备工作,2007年2月进入项目施工期,2008年投产。

【扩建后的比亚迪在卫星地图上也是一大片的存在】

通过十余年迅猛发展,惠州比亚迪已经发展成总占地约170万平方米,投资总额超过140亿元,用工人数超过7万人的巨无霸企业。比亚迪惠州基地已成为比亚迪除深圳总部以外的一个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将对推动惠州市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为了方便经营和管理,目前惠州比亚迪先后成立了三家独立法人公司——惠州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惠州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

2017年,三家公司工业总产值为270.51亿元(惠州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171.03亿元,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77.26亿元,惠州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22.22亿元),同比增长9.74%;纳税额8.08亿元(大部分初级产品在深圳加工为高附加值产品,税收归深圳),同比增长2.80%,各项指标都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

比亚迪的迅速崛起,代表了中国电子工业发展的一面旗帜。如果说机械制造的成就代表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巨大力量,而电子工业则代表了第三四次工业革命的辉煌成就。比亚迪的迅速扩张,其覆盖的广度和深度远超一边的企业,这与其背后强大的研发能力是分不开的,更是与中国这个巨大市场息息相关的,在这样类型的企业里,看到了中国工业发展的未来。

【比亚迪小区内的小户型可以方便更多员工入住】

2020年4月,惠州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入选2019年中国出口企业200强。比亚迪深知,要打造百年企业,其经营之道关键在于管理,而长久之道则关键在于人才,为了留住人才,为了方便员工,比亚迪一改其他企业单纯修建职工宿舍的模式,而是直接开创了“宿舍+房产”的二合一模式。通过在厂区外特别是澳头镇附近大量兴建生活区,合理设计生活区房屋的户型,让五年、十年、十五年等不同工龄阶段的职工凭借工龄租住或者入住公司的小户型商品房,尽可能的留住老职工、熟练工、高级工。

【比亚迪二村融入大亚湾中心区,

白天车水马龙,晚上灯火璀璨】

目前,围绕在工业区外围和澳头街道,比亚迪已经兴建了一村、二村、三村,几十栋三十层的商品房拔地而起,几十栋七八层的职工宿舍鳞次栉比。在这些所谓的村子里,上班时间宁静祥和,下班时间人头攒动。有了人流量,沿街店的铺个个生意兴隆、客似云来,南北小吃、早餐宵夜一应俱全,俨然是村中之村、城中之城。

【从厂区到位于深圳坪山的比亚迪三村仅仅三四公里】

比亚迪并不满足这一点,他们还通过集体入户、推优入户、购房入户等模式,让所属的职工大批量地在大亚湾安家落户,成为惠州市几十万新客家的一部分,为惠州的高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如今的响水河片区聚众二十余万,俨然有大中城市的气势】

【大亚湾十年来人口增长131%,这就是效率】

有了人,就有了可能,就有了希望!

大亚湾,大有可为!

全文完,欢迎大家品鉴——


拍砖点赞,丰俭由人!


复制转发,随您所愿!


武当山人,不见不散!


图|武当山人

文|武当山人

排版|武当山人

我在这里等你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惠深14】全小户刚需盘国韵华府开盘在即,高性价比受热捧的节奏?
如今房产市场的不稳定 ,为何大亚湾荣盛华府依然占据优势?
比亚迪与戴姆勒项目尚待安居 先挂牌后落户
【大觀園】【粵園】【廣東189】【惠州大亞灣】
比亚迪污水处理池焊接作业时发生闪爆事故 这21条知识值得收藏!
大亚湾全面对标深圳,大变革时代到来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