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朝顾炎武提出的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你怎么认为?

我是尚武先生,我来回答。

明亡后,有识之土对传统政治进行了反思,顾炎武就是其中卓出的一位。顾炎武,初名绛,字宁人,江苏昆山人,曾自署蒋山傭,学者称其为“亭林先生”。少时参加复社,反对宦官权贵。清兵入关之后,曾参加昆山、嘉定等处的抗清起义,失败后十谒明陵,游遍华北,搜集所至之处地理风俗,并联络同道,以图复明。晚年卜居华阴。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



晚年治经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对后来重考据的吴派和皖派都有影响。顾炎武的学问专精,相每比于“清初三大家”的另两位一黄宗羲和王夫之,他更多地表现出种实证精神。他没有刻意地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而是根据现实的需要厘清各种意见的来龙去脉,以对历史的考证代替哲学的思考,与理学家注重抽象的心性辨析不同,顾炎武更注重对具体事物的考察分析。他认为,抽象的“道”不可脱离具体有形的事物—“器”而存在,“非器则道无所寓”。他认为,要得道必须求之于具体事物、即必须“下学而上达”,“下学”即考察实际的具体事物,“上达”即把握贯通具体事物的道理和原则。因此,相对于黄宗羲和王夫之,顾炎武看待和思考问题时更加注重现实考察。


顾炎武思想中最著名的命题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亡之后,思想家纷纷对传统政治进行检讨,顾炎武也不例外。在《日知录·正始》中,他提出了一个说法:“有亡国,有亡天下。”那么,亡国与亡天下有什么分别呢?“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顾炎武认为亡国就是朝廷政权之变更,而亡天下则是社会道德秩序完全瘫痪,人与人之间毫无仁义可言。


顾炎武在此区分了“国”与“天下”,按照现代的术语来说国是政治学概念,它涉及具有行政和管理权力的主政者的执政能力、合法性等问题,在古代,政权的行使者无疑是君主及其官僚集团,而非老百姓。而天下则更多地是社会学概念,它涉及社会秩序的合理性等问题,更多地强调道德和伦理层面的秩序,强调维护道德和伦理层面的秩序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顾炎武进而说:“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就是著名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来历。在顾炎武看来,伦理道德意义上之“天下”,是远重于政治秩序意义上之“国”的。

更多精彩内容,尽再我的问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顾炎武瞧不起所谓“文人” 明亡后烧掉33岁前诗文
顾炎武在清代初年
启蒙思潮对传统教化的冲击
明清之际封建与郡县之辨再探——权力、利益与道德之间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天下”几人没误读?
顾炎武是否说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