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正法路上五十年
正法路上五十年
葛印卡老师
--------------------------------------------------------------------------------------------------------------------------------------
下文是由葛印卡老师于2005年9月号the Vipasyana Patrika上发表文章的译文。经改编后用于内观通讯。
1955年的9月1日!我生命中极其重要的一天!那曾如可怕的诅咒般、无法治愈、令人难以忍受的偏头痛,现在却变成了我的一个福佑。我参加了敬爱的乌巴庆老师的内观禅修课程十天。我曾对课程有强烈的怀疑。然而我还是去参加课程并从中获得了惊人的助益。这是众所周知的。
我对内观的主要疑虑在于它是一个佛教的禅修技巧。如果它导致我背弃了我的印度教该怎么办?如果我变成了一个佛教徒怎么办?如果我离开我的宗教,我一定会走 上歧途变得堕落!尽管我对佛陀有敬意,我对他的教导却只有蔑视!尽管如此我那时还是参加了课程,因为老师说服我在内观课程中,除了戒(sīla, 道德)、定(samādhi, 专注)、慧(pa??ā, 智慧)外什么也不教。如我一般的印度教徒或其他任何宗教的人怎能拒绝道德、专注与智慧呢?
过着道德的生活,发展对心的控制力并通过发展智慧来净化心 — 任何有理智的人又怎能拒绝这三种教导呢?我想要消除我精神上的不净,如愤怒和自我中心,它们造成了充满压力的生活,也是我偏头痛的根本原因。此外,我出生 的家庭和成长的环境,很重视禁绝不善的行为,实行道德的行为和让心远离负面情绪。因此,当老师强调这就是佛陀教导的,在内观课程中只教导这些,没有别的。 我在某种程度上放下了心,但仍还有些疑虑存在。我决定我在课程中将只练习戒、定、慧,不接受任何其他东西。
我想在佛法中有一些好东西一定是真的,这是为什么它能在如此多的国家,被如此多的人所接受和尊崇。但所有的好元素都取之于吠陀经文。我决定远离其他的东西。
在十日课程结束前,我看到如同老师所说,在课程中除了戒、定、慧外,其他什么也没教。他所说的这个技巧,此时此地就会产生效果,也得到了证实。仅仅 十日的练习就开始清除我精神上的不净。我的压力开始减少,因此,偏头痛得到了治愈。我也永远地从注射吗啡与服用安眠药所引起的痛苦中解脱。每日的内观练习 减弱了我精神上的不净。我的痛苦开始减轻。我在这个技巧中没有找到任何错误,它完全没有任何瑕疵,我在此技巧中看不到任何伤害。它是真正仁善的。
在这第一次课程中,我精神上的探索得到了完全的满足。我发现内观如此纯净,我感到没有必要去其他地方另找一个禅修技巧。为了在内观中进步,我每天早 晚各静坐一小时,并至少每年上一次十日课程。有时,我参加一个月的长课程,这给了我经验层面上更深的理解。我发现内观非常理性、逻辑、实际与科学。其中没 有盲目信仰的空间。没有仅仅因为是我的老师曾如此说,或是佛陀曾如此说,或是三藏经文中曾指出的,就要求相信它。一个人首先在知性层面了解、接着在经验层 面、唯至此时方接受此教导,任何人若没有了解,没有领会,没有实际经验,就不接受。
印度教神智协会(Arya Samaj)让我成为一个理性的思考者,让我远离盲信。光是这已对我产生莫大助益,内观则更加深入。它将我从枯燥知性的哲学思辨与狂热的情感奉献中解脱出 来,而教导我经验真正的灵性。接受任何自身实际经验到的实相,我不断深入,体验到更微细的实相。我不断检验我的心的不净是否在减轻。教法强调在当下的实际 改善吸引了我。我理解如果当下改善了,未来将自动地改善。如果这一生改善了,那来生将自动地改善。我也明了我必须全然地为自心的不净负责。为什么任何外在 的无形的力量要染污我的心?同样地,我必须独自担负起净化我心之责。老师会怀着巨大的慈悲为我们指出道路,但我必须得在这条路上一步一步前行。我摆脱了有 人会来解脱我的妄想。
这个技巧没有教我对其他无形的神和女神产生蔑视或厌恶,反而教导我对他们生出慈悲。「Apni mukti, apne hatha,apna parisrama, apna puruSartha — 我们的解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它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勤奋和精进。」这不会造成自我中心,但产生了对我自身责任的谦卑认知,我喜欢这份自我依靠。当我回忆起一首诗中的话语:「Svavalanbana ki ekajhalaka para nyauchavara Kubera ka koSa — 领悟到自我依靠,得以弃绝Kubera(财富之神)的财宝。」我心中充满欣喜。我的生命已得到转化,感觉如获新生。
1954年是佛陀第一个传法时期(sāsanā)2500年的最后一年。在这一年,当我被任命为佛教第六次圣典结集(Chattha Sangayana)期间提供素食的食品组织委员会的一个成员时,我与佛陀的教法首次接触。 1955年是佛陀第二个传法期的第一年。在这一年,我学习了内观。看起来佛陀第二个传法期的第一年是我好运的开始。第一个传法期的最后一年为预示吉祥日出的黎明。正法之旅程五十年,让我的人生饶富意义,有所成就。我感到幸福。
愿将我的余生献给法。
正法路上之旅人 葛印卡
真正的礼敬:修习内观的重要性
葛印卡老师
以下是葛印卡老师于2006年5月12日韦萨卡节月圆之日的晚上,在斯里兰卡科隆坡正觉精舍所做的开示,经改编刊登于内观通讯。
最尊敬的比库僧伽和法友们:
今天,在这个吉祥的日子里,佛陀的每一个信徒都会对每一个人,对一切众生产生慈心(mettā),悲心(karu?ā),爱,同情和善意。“愿一切众生快乐,安详,从痛苦中解脱。”
这种慈悲观应是很强烈的,很有效的。但仅当你净化了自己的心它才会强烈。“要表达和祝福他人的快乐,我自己必须快乐安详。如果我的心烦乱焦躁,如果我没有内在的安详,我又怎么能祈愿他人的快乐呢?”
佛陀指出了一条殊胜的道路。他教导如何净化心,不仅只在表层,而是在深处、在根本的层面上。当你用一个纯净的心生出慈心和悲悯,它会是十分有效的。
佛陀向世界、向人类指出的净化之路,是普遍适用的。它不限于一个特定的群体。佛陀的教导并非仅给予那些自称为佛教徒的人;它是给所有人的。
佛陀的教导不是要将人们从一个宗教转换成另一个宗教;它是将人们从痛苦转变成快乐,从束缚转向解脱。
我一直铭记佛陀的话语。对那些不追随他的人,他说:「我没有兴趣将你变成我的弟子。我也没兴趣将你从你的老师那里抢过来。我已找到一条路,它将帮助你出离你的痛苦。来吧,试试看。就只试七天看看有什么结果。」
我做的也一样。我告诉世上的人、不同群体的人:「来吧,试上十天,看看有什么结果。如果你发现它对你有好处,对别人也有好处,那么才接受它。来试试看。」
这是我的老师告诉我的:「你是痛苦的,你周围的人也是痛苦的。来,试试这个方法。」我答应了,然后我用十天尝试了这个技巧,我得到了很好的成果。
佛陀的教导就在此时此地(akāliko)产生殊胜的效果。当来自不同群体的一些人试过之后,它是如此好的话就开始传播了。
佛陀所教导的技巧是完全不分教派的。任何人、每一个人都可以练习并取得一样的效果。一个人必须得空出十天的时间,加入一个充满融洽气氛的营地,在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下来学习这个技巧。
你们被要求以舒服的坐姿坐着,闭上眼睛,挺直背和颈,然后开始观察呼吸,就只是呼吸没有其它。纯粹的呼吸,单纯的呼吸。
你们被要求不去干预呼吸的自然流动。如果呼吸是深的,它就是深的。如果呼吸是浅的,它就是浅的。如果它从左鼻孔经过,它就是经过左鼻孔;如果它从右鼻孔经过,它就是经过右鼻孔。就只是观察,什么都不做。就只是如实地观察—yathā bhūta。
不要使用任何字或任何咒语,不用发声。当你观察呼吸,就只观察呼吸,除呼吸之外别无其他,这对每个人都是相同的。呼吸无所谓是印度教徒、回教徒、佛教徒或基督徒的呼吸。
你也应不用观想或想象,就只是如实地观察呼吸。
佛陀要我们专注在上嘴唇中间的一个小区域,这样我们将会成功。你觉知着呼吸,你觉知着这个区域。来到此课程的学生在三天内,就会开始在这个区域感觉到或这或那的感受。
从第四天以后,他开始经历从头顶到脚趾尖,不同类型的感受。很快,他就开始了解到这些感受不仅是与身体相连,而且也与心紧密相连。
当你产生愤怒,就一定会有热、心悸、压力等感受,它让你痛苦。同样地,任何在心中生起的不净烦恼,都会伴随着身体感受的生起。
这些不是仅在说教。一个人开始经验到实相:「透过心中所产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不净,我让自己痛苦。」
不管一个人是印度教徒、回教徒、基督徒或佛教徒,每个人都想要出离痛苦。没人想要过痛苦的生活。佛陀给了我们一种藉着清除心的不净,来脱离痛苦的方法。
来自不同社会的人们不断地来上课程,因为这一教法是如此地理性,如此地科学,如此不分教派而且是以实效为导向的。
当一个人产生愤怒,你不能把它标示为印度教徒的愤怒、回教徒的愤怒或基督徒的愤怒。愤怒就是愤怒,因为此负面情绪你所经历的痛苦,也无法被标示为印度教徒的痛苦、回教徒的痛苦或基督徒的痛苦。痛苦就是痛苦。教导我们出离痛苦的方法也不能被贴上任何标签:它是普遍适用的。任何练习它的人摆脱了痛苦,因为他从负面情绪中解脱了。
一个人经验到的快乐、安详、和谐也不能被标示为佛教徒的安详或佛教徒的和谐。这安详、这和谐也是普遍的。任何修习佛陀教导的人将体验到同样的安详与和谐。
佛陀的教导是如此美妙,如此不分教派,因此全世界拥有各种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都来参加内观课程。他们所得到的结果使他们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全世界成千上万的人已经学习了内观。他们修习戒,他们修习定、他们修习慧。随他们怎么称呼自己,我不介意。他们是佛陀真正的追随者。他们在实践着八圣道。
斯里兰卡是佛法之地。我知道你们都是佛陀的弟子。你们很多人一定都在修习着内观。那些还没有修习内观的人,来,我邀请你ehi-passiko。将你生命中的十天给我,来取得佛陀所教导的美好果实。
根据一个人努力程度,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终将会受益。
因此在这个吉祥的日子,我希望你来立下一个你将修习内观的决定,这是佛陀实际的教导。对佛陀礼敬是好的;在知性层面上了解佛陀也是好的;然唯有在经验层面上的了悟方能带来真正的利益。
因此修习佛陀教导的内观,祝快乐、安详、解脱。
Bhavatu sabba ma?gala?——愿一切众生快乐!
内观智慧的发展也称为「毘婆奢那禅修」(Vipassanabhavana)。经由内观的修习将获得对实相的内在理解。禅修者经由正确的努力而了解到万事万物的无常性、造成痛苦和无实质性。这个内观的智慧并不只是单纯地接受别人讲述的道理,也不是经由思辨及逻辑推理的产物。内观智是对无常、苦、无我实相的直接理解。
内观静坐达到宁静时,会自然地生起慈悲的情怀,而且它会整天正面地影响我们和周遭环境,因此,内观静坐最终会有双重功能:由净化心灵而带给我们快乐,以及为修习慈悲观做准备,协助我们促进他人快乐。若不与他人分享这些获益,那么让自己从负面情绪和自我本位中解脱出来,又有何用﹖在静坐时,我们暂时与尘世脱节,是为了要与别人分享我们在独处时的获益。内观修习的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开的。
为了正确的评价佛陀教法的独特,我们要知道佛陀当世很多人主张贪是导致苦的原因,因此要从痛苦解脱必须戒除贪着的事物。佛陀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探究了最深层的心而得到的深刻发现:在外界的事物和内心的贪爱之间,有一个被忽略的环节:感受(vedana)。
每当我们的五种感官或心识接触到相应的对象时,感受即会生起,以感受为基础,贪爱(tanha--包括贪和瞋)生起。如果感受是愉悦的,我们渴望它能延长;反之,我们渴望摆脱它。佛陀以缘起法则来说明这个重大的发现:
正是内观,一个客观地观察身体感受的方法,才是佛陀对人类文明无与伦比的贡献,也是其教法之精髓。
##                    葛印卡(印度)
「整个宇宙都只是燃烧与波动。」
你一旦亲身经验这个实相,你的 kayanupassana(观身念住)和 vedananupassana(观受念住)便会引领你到达你所经验的整个物质世界都只是波动的这个阶段。然后 cittanupassana(观心念住)和 dhammanupassana(观法念住)对您而言就变得十分的容易了。
佛陀的教导,是要我们从粗糙的、表面的实相到微细的、究竟的实相,由 olarika 到 sukhuma。表面的实相一直都在我们的心中制造错觉妄想,透过分离、剖析表面的实相,你会到达究竟的实相。当你经验到物质的实相都只是振动时,你也会开始体验到心的实相:vinnana(识蕴)、sanna(想蕴)、vedana(受蕴)及 sankhara(行蕴)。如果你透过内观的修行正确地体验到这些实相,你将会明了它们是如何起作用。
假设你已经达到你所经验的整个物质结构都只是振动的这个阶段,当有声音接触到你的耳朵时,你会注意到这个声音就只是振动,心的第一部分「识蕴」开始作用了:耳识认知到在耳朵这个根门有事情发生,就像敲击铜锣的某一个点,整个铜锣都会跟着振动,因此任何一个根门一旦有所接触,都会产生振动并遍布全身。最初这只是一个中性的振动,既不是愉悦的,也不是不愉悦的。
心的第二部分「想蕴」开始辨别及评价这个声音:「这是一句话,怎样的话呢?是赞美的话,啊!太美妙了!太棒了!」由此而生起的感受、振动将会变得非常的愉悦;相同的,如果这些话是辱的话,这个振动就会变得非常的不愉快;振动随着心的想蕴所给予的价值评断而产生不同的变化。接着,心的第三部分「受蕴」便会开始感觉到愉悦或不愉悦的感受。
然后,心的第四部分「行蕴」开始作用了,行蕴的工作就是起习性反应。如果生起的感受是愉悦的,它就起贪爱的反应;如果生起的感受是不愉悦的,它就起瞋恨的反应。当有愉悦的感受时:「我喜欢它,太好了!我还要,我还要!」;同样地,当有不愉悦的感受时:「我不喜欢它。我不要它!」。心的第四部分「习性反应」就像这样不断地在造作贪爱或憎恨的业行。
要明白,这样的过程一直都持续不断地在这个或那个根门进行着,每一刻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在某个根门发生。每一刻「识蕴」都在认知,「想蕴」都在辨别,心的「受蕴」部分都在感受,心的「行蕴」部分都在起贪爱或憎恨的习性反应,这样的过程不断地在我们的生命中发生着。在表面的层次上,我似乎是在对外在的事物起贪爱或憎恨的反应,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佛陀发现,我们是在对我们的感受起习性反应,这就是佛陀觉悟时的发现,他说:
Salayatana-paccaya phasso; phassa-paccaya vedana; vedana-paccaya tanha.
「六根缘触,触缘受,受缘爱。」
事情对他来说变得十分清楚:六个感觉器官(六根)与外在的事物接触了,由于这个接触,身体生起了感受,大多的时候,感受是愉悦的或不愉悦的二者之一。接着愉悦或不愉悦的感受生起之后,贪爱或憎恨才会生起。
这样的体认是合理的,因为佛陀深入内在并亲身经验它,佛陀深入了问题的根源,并发现根除苦因的方法。
虽然我们试着从智识的层次去了解贪爱和憎恨,然而大多数时候我们其实都只是在压抑它。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我们不断地在贪爱或憎恨中翻滚,苦无出路。
佛陀发现了这条方法:不论是什么原因,每当你经验到任何感受时,就只是观察它:
Samudaya dhammanupassiva kayasmim viharativaya dhammanupassiva kayasmim viharati; samadaya-vaya-dhammanupassiva kayasmim viharati.
「(禅修者)持续不断地观察身上生起的现象,他持续不断地观察身上灭去的现象,他持续不断地观察身上生起和灭去的现象。」
每一个感受生起之后就会灭去,没有恒常不变的事物,当你修习内观时,你会开始经验它。无论感受有多不愉悦,它生起之后就一定会消失;无论感受有多愉悦,它只是一种振动,生起之后又消失。无论是愉悦的、不愉悦的或中性的感受,无常的特质都是一样的。现在你正在经验 anicca(无常)的实相,你不是因佛陀这么说,也不是因经典或传统这么说,甚至也不是因你的理智这样告诉你而相信,你是因你直接经验 anicca(无常)的实相而接受它,这就是你如何将听闻得到的智能和理智了解的智能转换成亲身体验的智能。
唯有体验无常才能改变心的习性模式。觉知身上的感受并了知每件事物都是无常的,你保持平等心,不起贪爱或憎恨的习性反应,如此持续不断地练习,就能在心的最深层面改变习性反应的模式。当你不再产生任何新的贪爱和憎恨的习性,旧有的习性就会就生起然后消失。如实观察实相,你就会从所有的贪爱和憎恨的习性中解脱出来。
西方心理学家所提到的「意识的心」,佛陀称这部分的心为 parittacitta(心「非常小」的部分),这个意识的心并不知道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心正发生什事。在 parittacitta(意识)与心的深层(无意识)之间有一道极大的鸿沟。内观打破这道鸿沟,把你从心的表层带到心的最深层面,触及这个潜藏的 anusayakilesa(随眠烦恼)。
这个我们称为「无意识」的心并非真的毫无意识,它时时刻刻都在觉知身上的感受,并且不断地对这些感受起反应;如果是不愉悦的感受,它就起憎恨的反应;如果是愉悦的感受,它就起贪爱的反应,这就是无意识的心的习性模式,它的行为模式。
譬如,你正在熟睡,一只蚊子来叮你,使你生不愉悦的感受,意识的心并不知道有事情发生,但无意识的心却立即察觉有不愉悦的感受正在发生,并起憎恨的习性反应。虽然你意识的心正在沉睡,你仍会赶走或杀死蚊子,但不愉悦的感受仍然存在,于是你抓痒,当你醒来之后,如果有人问你整晚有多少蚊子来叮你,你是不会知道的。你意识的心觉察不到,但无意识的心却知道,且不断地在起反应。
另一个例子,当你坐了大约半小时,一些压迫的感觉从某处生起,于是无意识的心起了反应:「有压迫的感觉,我不喜欢它!」于是你改变坐姿,无意识的心总是与身上的感受有所接触,你移动了一下,不久后你又动一下。观察一个人坐着十五至二十分钟后,你会发现这个人开始坐立不安,这里移动一下、那里又移动一下,当然,他并未意识到自己在做什,这是因他没有觉知感受,他不知道自己对这些感受起了憎恨的反应。这当中的障碍就是无明。
内观打破了这道障碍,消除无明,于是你会开始了解感受如何生起,贪爱和憎恨又如何紧接着感受之后生起。当愉悦的感受生起时,就会有贪爱,当一个不愉悦的感受生起时,就会有憎恨,而每当起贪爱或憎恨的习性反应时,痛苦就随之而至。
人若不打破这种行为模式,贪爱和憎恨就会不断地生。佛陀教导我们如何走到痛苦生起的根源-贪爱和憎恨的习性反应。我们一定要找到贪爱和憎恨的根源,并从这个层面来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
佛陀教导我们观察痛苦及痛苦的生起,如果不观察这两者的话,我们就不可能知道如何止息痛苦。痛苦随着感受而生起,如果我们对感受起反应,那么痛苦就会随之生起;如果我们不对感受起反应,我们就不会受苦。无论有多么不愉悦的感受,如果你不起憎恨的反应,你保持平等心并微笑以待,你了解这一切都是 anicca、无常,那么整个心最深层的习性模式已在改变。
透过内观修习,人们开始净化各种心的杂染-愤怒、激情、恐惧、自我等等,在几个月内或几年内,人的这个改变会变得十分明显,这就是内观的益处—此时此地的益处,你会在这一生中就能体验这个益处。
在最深的层次善用佛陀的教导,不要只停留在教义的表层,要走到你贪爱生起的根源:
Vedana paccaya tanha; vedana-nirodha tanha-nirodho; tanha-nirodha dukkha-nirodho.
「受缘爱,受灭则爱灭,爱灭则苦灭。」
当一个人体验到涅盘实相时,他会到达超越整个感官范畴的这个阶段,所有的六根就会停止作用,不可能与外境有任何接触,因此感受就会停止,到了这个阶段,他便从所有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首先,你必须到达能够觉知所有感受的这个阶段,唯有到达这阶段,你才能够改变心的习性反应,在心的最深层面,以这个方法、这个步骤用功。如果你是在心的表层用功,你只能改变心的意识部分-你的理智,你并未到达问题的根源-心的无意识层面,你并未去除 anusayakilesa-深植于内心的贪、憎不净杂染,这些杂染就像沉睡的火山,随时都可能爆发。
要善加利用这个绝妙的方法,从你们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从你们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享有真正的安详、真正的和谐、真正的快乐。
愿你们都享有真正的安详、真正的和谐、真正的快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禅的方法 佛陀的道路是要体验实相
努力救渡自己
学会觉知感受——从自己的身体去体验自然法则
若有任何奇迹,那就是改变心的习性模式,从痛苦中翻腾到从痛苦中解脱
释迦牟尼一辈子只教了三件事——戒、定、慧。
[转帖]葛印卡关于对内观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