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师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1课 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文艺复兴运动)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
背景:(1)14世纪前后意大利出现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2)欧洲封建教会对思想文化的摧残和对人们进行精神世界的控制。随着新型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产生,从而掀起这场思想解放运动。范围:从意大利兴起,几乎蔓延到西欧所有国家。
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
定义:14—17世纪,许多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发掘和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表现了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一时成为风潮和时尚。这一思想文化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核心思想: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歌颂世俗人生,主张享受现世,蔑视天堂和来世,以人性反对神权,以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特权和等级制度。
方式:绘画、文学作品、各种著作等(或诗歌、小说、戏剧等)
实质: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相当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
影响:它宣传了人文主义;使人认识到,必须打破封建统治和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强调和发挥人的作用,而这些思想正是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它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前提。
二、代表人物:
人物
国籍
地位(或身份)
作品
评价
但丁
意大利
文艺复兴的先驱
《神曲》
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达·芬奇
意大利
文化巨人
《最后的晚餐》
取材于宗教,反映现实生活
《蒙娜丽莎》
鼓励人们追求不受摧残的世俗生活
莎士比亚
英国
文学巨匠
“四大悲剧”
剧情感人,语言生动,爱憎分明
培根
英国
思想家
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英国唯物主义思想家
第2课 探索者的梦想(新航路的开辟)
一、新航路的开辟
原因:
根本原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黄金成为最贵重的商品和主要交换手段。追逐金钱的梦想推动欧洲让人要到海外去获取黄金等各种财富,日益膨胀的发财欲望成为欧洲人向海外扩张的物质动力。
直接原因:15世纪兴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了东西方陆路贸易的通道,使欧洲市场上的东方商品价格猛涨。欧洲人希望寻找一条通往东方的新商路。
间接原因:《马可波罗行纪》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条件:欧洲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地球的了解,地圆学说被人们所接受;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知识和地理知识在欧洲的传播等。
时间:15世纪开始,200多年,西班牙和葡萄牙走在了前列。
二、过程(详见下表):
人物
国籍
支持国家
时间
主要航程
航向
迪亚士
葡萄牙
葡萄牙
1487年
发现好望角,进入印度洋
向东
达·伽马
葡萄牙
葡萄牙
1497年
绕过好望角,到达东方印度
向东
哥伦布
意大利
西班牙
1492年
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新大陆
向西
麦哲伦
葡萄牙
西班牙
1519—1522
舰队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
向西
三:影响:积极方面:新航路开辟,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开阔了眼界,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一起,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和范围,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互相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消极方面: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主观愿望是到海外寻找黄金,满足发财的欲望,因此随着通往美洲、非洲和亚洲航路的开辟,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也从此开始了,正是那场伴随着血与火的殖民扩张,使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开始伸向世界各地。
▲比较哥伦布等人的航海与中国郑和的远航,有什么不同?
郑和:船多,人多;宣扬国威加强联系;友好交往义举;促进国家友好和经济文化交流;
哥伦布等:船少,人少;开拓市场掠夺财富;殖民扩张活动;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但也造成了殖民灾祸。
第3课 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经过: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导火线)→1640年英国新议会的召开(开始标志)→两次内战→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1660年查理二世上台,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威廉和玛丽执政,詹姆士二世被迫远走法国,光荣革命(结束标志)
意义: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终于确立了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英国革命不仅对英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迅速波及其他欧洲国家,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马克思认为,英国革命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
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二、《权利法案》: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重要法律文件。
主要内容:对国王在政治、经济、宗教等事务中的权力进行了严格的限定;确定了国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基本原则;并对公民应有的权利作了明确的规定。
目的:限制王权,确保国会和公民的权利。
意义、作用:随着《权利法案》的确立与实施,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建立。
▲拓展与引申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并非是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势力相互妥协的产物。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革命的对象——封建贵族;革命的主力军——农民、工场工人和农业工人。
主要领导人是克伦威尔。
革命的双方:以国王为首的封建势力和以国会为代表的新贵族和资产阶级两大阵营。
斗争的焦点是限制王权与保证国会权力。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又发生了封建王朝的复辟,体现了革命的长期性和曲折性、反复性。特点形成原因:英国早期资产阶级力量的薄弱。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典故的含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王权受到严格的限制,同时表明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第4课 为民族独立而战(美国独立战争)
一、独立战争
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战争经过:导火线: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开始标志: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建军:1775年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第二届大陆会议)→建国:1776年7月4日发表《独立宣言》(第二届大陆会议)→转折:1777年10月萨拉托加战役→胜利:1781年10月约克镇英军投降→独立: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结束的标志)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种植园奴隶主阶级(华盛顿)
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美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性质: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特点:双重性质)
二、《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独立日)北美第二届大陆会议发表,托马斯·杰斐逊等起草主要内容:①天赋人权,人人生而自由平等;②政府由人民授权,人民有权反抗;③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意义:不但宣告了美国的独立,还对美国建国以后的国家制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共和制)。《独立宣言》所体现的“自由、平等”的民主原则,也成为当时欧洲大陆各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面旗帜,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美国诞生。
三、评价华盛顿: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又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作为开国元勋和伟大的政治家,华盛顿成为美国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之一。
第5课 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法国大革命)
一、法国大革命
原因:政治上——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在等级制度下第三等级广大民众缺乏权利;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但宫廷腐败,财政危机严重;思想上——启蒙思想的传播。
根本原因: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导火线(直接原因):1789年5月,三级会议的召开
经过:
第一阶段(1789.7—1792.8): 1789年7月14日(国庆日),巴黎人民发动第一次武装起义,攻占巴士底狱(开始标志)。掌权者:大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
第二阶段(1792.8—1793.5):1792年8月,巴黎人民发动第二次起义,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吉伦特派掌权。1793年处死国王路易十六。法国军队开赴前线,抗击反法同盟。
第三阶段(1793.6——1794.7):1793年五六月间,巴黎人民发动第三次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统治。雅各宾派上台执政(代表:罗伯斯庇尔),实行革命恐怖政策,标志大革命进入高潮。结束标志:1794年7月27日,热月政变,结束雅各宾派专政。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罗伯斯庇尔)
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规模最大、最彻底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而且动摇了整个欧洲封建制度的基础,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这场革命所争取的民主权力却为少数人所享有,所有人的民主、平等与自由仍然是写在旗帜上的理想与目标。
二、《人权宣言》:1789年法国制宪议会通过
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核心内容:人们生来就是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评价:它体现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具有进步性。它宣称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本质,具有局限性。
第6课拿破仑的文韬武略(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兴衰)
一、炮兵上尉的惊人之举——拿破仑夺取政权
1、背景:热月政变后的法国处于内外交困之中。(1)国内:经济上,物资匮乏,物价飞涨,苛捐杂税;政治上,王党势力复辟叛乱。(2)国外:欧洲反法势力的进攻
2、标志: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执政府,出任第一执政。
3、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
二、拿破仑的文韬——《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
1、目的:为了加强统治,巩固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
2、时间:1804——1810年
3、《民法典》又称《拿破仑法典》
评价积极(也是内容):《拿破仑法典》第一次确认了民事权利平等、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和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吸收了大革命以来的各种社会立法和理论上的成果,它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许多欧洲国家借鉴和效仿。
评价消极:《拿破仑法典》因其是适应资产阶级需要而制定的,因此深深地打上了资产阶级的烙印。
意义: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打击了封建势力,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拿破仑的武略——对外战争
1805年奥斯特里茨战役,1810年帝国达到鼎盛。
1812年远征俄国失败(转折)
1813年莱比锡战役失败,拿破仑下台。1815年滑铁卢惨败,拿破仑退出了法国政治舞台。
拿破仑失败的原因:连年征战,法国经济困难,国内人民的厌战;被奴役的各国人民反抗(主因);欧洲反法联盟连续不断的进攻。
评价拿破仑战争:
A、拿破仑统治时期正是欧洲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重要阶段,拿破仑用刺刀加速了这一过程,使法国大革命的某些成果通过暴力被推广到他所征服的欧洲国家。B、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具有双重性质: 既有反干涉、反侵略的正义一面,同时又具有侵略、掠夺的非正义一面,与英国的争夺还具有争霸战争的性质。
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影响:进步作用:打败反法同盟,巩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把大革命的思想、精神带到所到之处,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消极作用:威胁了欧洲所有国家的主权,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的利益,给当地民族带来了灾难。
你最欣赏拿破仑哪些优秀的素质呢?还有哪些缺点?
优点:自信、勇敢、忍耐使拿破仑走向了成功。缺点:自满、狂妄自大、迷信武力导致了拿破仑的失败。
第8课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定义: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在欧美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发生的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重大革新。(工厂不等于工场)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英国原因: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经济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海外贸易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积累了生产技术。
工业革命的进程
棉纺织部门
动力问题
交通运输
现代工厂制度
哈格里夫斯
瓦特
(美)富尔顿
(英)史蒂芬孙
机器制造机器(机器大生产)
珍妮机
改良蒸汽机
汽船
火车
1765年
1783年
1807年
1814年
19世纪中期
开始的标志
工业革命主要标志
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完成的标志
影响:
1、生产力方面: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社会关系方面:产生了现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个主要对立的阶级
3、现代大工厂制度也建立起来,人类迅速地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大工厂时代的过渡。
4、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
5、工业革命严重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工业污染、环境恶化、人口膨胀、交通堵塞。
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我们学生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报效祖国。(2)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拓展与引申
珍妮机: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是真正近代意义上的机器,使人的手被解放出来。它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蒸汽机:1783年瓦特发明改良蒸汽机,以煤炭为能源,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把人类推进到“蒸汽时代”。是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汽船: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使用蒸汽机为动力。
火车: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首先研制成功,使用蒸汽机为动力。它的发明,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也使人们养成了守时的好习惯。
工业革命对中国影响:1.政治上: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经济上: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企业产生(洋务派企业的出现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3.思想上:激发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9课古老印度的抗争(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
一、英国在印度的殖民侵略
1、侵略据点——东印度公司:1600年,英国人建立东印度公司,开始了对印度的殖民侵略活动。
东印度公司的性质:是以私营公司的名义出现的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机构。
2、克莱武是英国在印度进行大肆掠夺和野蛮扩张的代表。
3、英国对印度殖民扩张的影响:
对英国影响:英国获取了无数的财富和生产原料,这些财富流入英国后,迅速投入到生产领域转化为资本,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英国还大量掠夺印度的生产原料和劳动力,向印度倾销大量的商品。使印度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大大地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印度影响:给印度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使印度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打击了印度传统的社会经济,对传统的印度社会产生了毁灭性的冲击。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857—1859)
1、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掠夺引起印度全社会的不满。
2、导火线:1857年“涂油子弹事件”
3、主力军:印度土兵 ;领导阶层:封建王公;参加范围:印度社会各个阶层。
4、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民族女英雄:章西女王
5、结果: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
6、启迪:
第10课“解放者”的风采(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一、罪恶的“三角贸易”
1、目的:欧洲殖民者为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欧洲开始从非洲向美洲贩运黑人。
2、时间:从16世纪起,持续三百多年。
3、路线和内容:P55:
4、后果(影响):
对欧洲:欧洲奴隶贩子大发横财,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非洲:使非洲丧失了难以计数的人口,造成非洲传统文明衰落,社会经济倒退。贩卖黑奴还孽生出对黑人的种族歧视。
对美洲:黑奴的到来,为美洲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刺激了美洲经济的发展,黑奴们还把古老的非洲文明带到美洲,对后来美洲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解放者”——玻利瓦尔是西属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最著名的领导人。
2、玻利瓦尔的主要贡献:领导委内瑞拉起义,建立委内瑞拉第一、第二、第三共和国;解放哥伦比亚、内瑞拉北部和厄瓜多尔、智利、上秘鲁(即玻利维亚)等地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国家是玻利维亚。
3、巴西独立:1822年,葡萄牙王子佩德罗宣布巴西独立。(注意:其方式不同于拉美其他地区)
4、影响:沉重打击了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取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一系列独立的国家,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树立了榜样。
5、拉美独立运动的性质:反殖民统治、反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6、伊达尔哥领导墨西哥独立,圣马丁领导阿根廷、智利、秘鲁独立。
认识:通过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掠夺和罪恶的三角贸易的学习,可知:资本主义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与殖民扩张相联系,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充满了血腥、贪婪和暴力。正因如此,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第11课开辟新时代的“宣言”(《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一、欧洲工人的觉醒——英国宪章运动
1、时间和地点:1836—1858年,英国
2、内容:政治上——要求获得选举权,参与国家管理;经济上——反对资本家的剥削。
3、特点或地位:是欧洲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早期工人运动。
4、作用:迫使英国政府和资本家向工人让步,打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5、失败原因:P61。失败根本原因:缺乏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
6、评价:P60——P61
二、时代风云中的两颗巨星——马克思、恩格斯
1、马克思、恩格斯:他们都是德国人,他们的理论成果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
2、1842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会面。
3、可贵精神品质:勤奋刻苦,有远大抱负,从小立场为全人类谋幸福,积极的投身革命实践。
三、《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
1、作者:马克思和恩格斯。
2、内容:分析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提出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3、意义:《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5、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的含义:有了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暴力革命)。
6、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历史条件:经济基础:工业革命的发生,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阶级基础:工人运动的发展,表明无产阶级的壮大。理论基础: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
第12课 “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巴黎公社和《国际歌》)
一、巴黎公社:
1、背景: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拿破仑三世投降,巴黎人民起义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可是一个卖国政府。
2、原因:梯也尔为首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不积极抵抗普鲁士的进攻;对内企图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
3、开始: 1871年3月18日 ,巴黎人民起义,临时政府逃到凡尔赛。
4、成立政权:1871年3月28日 巴黎公社成立。
5、措施: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政权;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归工人合作社管理(最能体现公社的阶级性);公社也实现了一系列保护劳动人民利益的经济措施。
6、性质:巴黎公社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政权。
7、失败:“五月流血周”(1871年5月21日——5月28日 )。1871年在梯也尔政权和普鲁士政府勾结进攻下,从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战士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斗,最终200名战士在拉雪兹神甫公墓全部牺牲(公社社员墙)。
8、革命精神:P65
9、失败原因和教训:P65
10、历史意义: P65
二、《国际歌》(原名《英特纳雄奈尔》)
1、创作背景:为纪念巴黎公社于1871年6月创作
2、词作者:欧仁·鲍狄埃(法)曲作者:狄盖特(法)
3、意义:《国际歌》唱遍全世界,成为一首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战歌。
4、“英特纳雄奈尔”一定要实现的意思: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
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一、帆船与汽船的较量——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1.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克里木战争的失败,进一步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激化了国内的矛盾。
3.农奴暴动频繁,沙皇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4、克里木战争俄国战败的实质:是俄国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对英法先进的资本主义的失败。
二、自上而下解放农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1.时间:1861年3月3日
2.目的:巩固统治,缓和社会矛盾,增强国家实力,避免人民革命的发生
3.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4.内容: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②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块耕地和宅旁园地;③农民须花钱向地主赎买土地的使用权;④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所居住地区的村社管理。
5.实质: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依据:赎金高出当时地价数倍) 6.前提:保护地主利益 7.性质: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依据: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三、近代化的沉重步伐——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1.进步性(历史作用): 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也使国家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的目标具有积极作用。
2.局限性:经济上:农民为了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背上了更为沉重的经济包袱;政治上: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广大劳动群众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
3、沙皇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
拓展与引申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依据:使国家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促使俄国社会转型,由封建国家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改革必须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要从改善民生出发;改革要遵循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原则,改革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第15课 决定美利坚命运的内战(美国内战或南北战争)
一、美国内战的原因:
1、根本原因:北方资本主义制度和南方种植园制度之间的矛盾(南方的奴隶制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关税问题、原料问题、劳动力问题、奴隶制存废问题(矛盾的焦点)
2、直接原因(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为总统。(理由:林肯主张废除奴隶制)
二、经过:
1、爆发:1861年2月,南方在里士满另立政府,于4月发动叛乱
2、初期:由于南方早有准备,北方接连失败。
3、转折:林肯在1862年颁布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两个法令,调动了人民群众和黑人革命热情,扭转了战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内容:自 1863年1月1日 起,南方诸州的黑人奴隶一律获得解放。)
4、结果:1865年内战以北方的胜利告终。
三、影响:美国内战使美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维护了美国的统一,避免了国家的分裂,为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基础。
内战性质: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依据: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
四、林肯:1、品德:刻苦学习,百折不挠,为人善良,做事谨慎坚定,具有历史使命感和正义感。
2、主要贡献:领导美国南北战争,使北方取得胜利,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五、启示:国家统一则强,分裂则弱,国家统一是每个国家的最高利益。只有国家统一,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有利于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拓展与引申:
1、对比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意义:
美国历史上有两次战争,也是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分别是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
第一次:独立战争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独立。(1775—1783年)
第二次:南北战争废除了美国的黑人奴隶制。(1861—1865年)
两次战争都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因而都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2、对比美国内战与中国大陆与台湾关系:美国内战是为维护国家统一而进行的平叛战争,是美国的内政。台湾问题与美国内战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也属于一个国家的内政。因此,中国政府有理由自己选择适当的方式反对台独,维护统一,决不允许任何国外势力加以干预和指责。(藏独、疆独也如此)
第16课 武士倡导的社会变革(日本明治维新)
一、根本原因:1、幕府统治危机:内忧:幕府封建统治严重阻碍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矛盾激化。外患:欧美列强入侵,民族矛盾加剧,1853年,美国首先打开日本大门。
2、倒幕运动:1858年—1868年,以武士为主的改革派掀起了一场以武力推翻幕府统治的倒幕运动,1868年,在伏见、鸟羽战役中,幕府军大败,幕府统治被推翻。
二、明治维新
1、改革时间:从1868年起。2、改革领导人:明治天皇。3、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目的:变法图强,富国强兵。5、主要内容:①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天皇拥有无限权力;废除武士特权。②经济上: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统一地税。③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皇军”。④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⑤颁布宪法: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6、影响:积极: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消极: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封建残余,走上了扩张道路,威胁亚洲的和平。
第17课电气时代的来临第18课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
1、开始时间:19世纪70年代
2、条件(原因): ①资本主义统治的巩固,经济的繁荣。 ②科学技术的研究和进步。
3、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为核心的技术革命,电力的广泛应用是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和最大特点。(电力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表现(重大突破):①新能源的出现和利用;(电力、石油);②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电灯、等家用电器);③新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汽车、飞机);④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明。(电报、有线电话)
(新兴工业部门: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电力工业、电器产品制造业、航空业等)
5、电力广泛应用的意义(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作用):(1)电力被广泛应用于生活领域,众多的家用电器产品的创制,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20世纪初西方国家率先进入了电气化时代。(2)电的发明和使用成为人类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由于使用电力,其他工业部门也快速发展起来,特别是钢铁行业的发展,使人类在材料领域告别了棉花时代,进入了钢铁时代。(3)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现代工业的崛起。
6、爱迪生(美)是最有成就的发明家。发明:电灯、留声机、蜡纸、油印机等。被称为“发明大王”,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
7、交通领域:①卡尔·本茨(德)1885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奔驰汽车)。②亨利·福特(美)1913年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流水线装配工艺。流水线的作用:a.大幅度提高了汽车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b.汽车开始进入普通家庭,美国被称为 “装在轮子上的国家”。 ③莱特兄弟(美)被誉为“航空飞行器的先驱”。1903年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
8、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弥补了交通领域中的不足。它们更加快捷,开辟了交通运输的新时代。飞机的发明还实现了人类在空中飞翔的梦想。同时,也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间的距离,加强了人们在物质文化上的交流,急剧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风貌和生产方式。汽车和飞机的生产和使用,还推动了钢铁、石油等新兴工业的产生,并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9、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①从经济角度看:把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推进到电气时代,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提高,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②从政治角度看: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帝国主义)。③从文化角度看:西方国家开始走上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道路,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10、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简表
项目
人物
主要成就
电器
爱迪生(美)
电灯、留声机等
动力机
奥托(德)
1876年,研制出第一台新式的煤气内燃机
卡尔·本茨(德)
1885年,成功地设计并制造了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
交通运输
福特(美)
1913年,首先在汽车的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
莱特兄弟(美)
1903年,成功地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
第19课缔约结盟的狂潮(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主要背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
一、一国主导的三国同盟——德国为主导
1、欧洲大陆上最具竞争力的三个国家:德国、法国、俄国
2、“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核心国:德国
①1879年,德和奥匈帝国签订秘密军事同盟条约(针对俄国)。②1882年,意大利加入,形成由德国控制的“三国同盟”。
二、拼盘式的三国协约
1、“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核心国:英国。①1892年,俄法协约(是三国协约的雏形),应对德奥同盟。②1904年,英法协约。③1907年,英俄协约(标志三国协约的形成,标志着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2、两大集团核心矛盾(当时世界的最主要矛盾)是英德矛盾。焦点是争夺殖民地和重新瓜分世界。
3、英国“光荣孤立”政策:①含义:英国不与欧洲其他国家结盟的外交政策。②实行的原因:殖民地多;军事、经济实力强大。③放弃的原因:最主要是德美两国的崛起,同时认识到拥有盟友极其重要。
4、列强结盟目的:增强自身实力,在扩展势力的竞争中战胜对手以争夺世界霸权和瓜分世界领土。
6、两大军事集团的性质:具有争霸性质的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7、后果(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疯狂扩军备战,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8、欧洲的“火药桶”:巴尔干地区(欧洲列强争夺重点)
9、两大集团的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10、影响: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复习提纲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人教版:九上历史《步入近代》单元知识小结
部编版:九上期末《历史小短文5篇》
2021年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