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超实用的高情商聊天术了解一下?
首先还是举我自己的一个例子。
前段时间,有天晚上我加班到零点,地铁停运,所以打车回家。
从公司到我住处大约半小时左右的车程,为了避免尴尬,我就和司机师傅聊起了天。
结果,等把我送下车时,师傅的吐沫星子还在空中飞舞,即使闭上嘴,也一脸意犹未尽。
因为他正谈到一个话题的高潮部分,情绪尚且十分激昂,整个人正在兴头上。
而等我要付钱的时候,他还坚持不收零头,让我省了7元车费。并直言我和他意气相投,用原话说就是看我忒顺眼了。
有点小尴尬,哈哈。
平心而论,我和这位师傅素不相识,但是短短的三十分钟内,我就能通过谈话,迅速博得他的好感,甚至让他少收我车费。
同时,回想这两年来,与我聊过天的人不在少数,大部分对我的印象都非常好。
情商高,会说话,讨人喜欢。已经不是第一次被人这么评价了。
需要强调的是,并非我天赋异禀,而是我巧妙运用了关于沟通的一些技巧,所以才能无往不利,在一次次的前期交谈中,与对方成功建立了良好的对话关系。
现在,我把这些技巧说给你听,只需要稍稍琢磨,相信你也能很快掌握,成为生活中的沟通达人。
那么,首先我们要复习一下“自重感效应”: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同和尊重,这是所有人的共同需求。人们总是极度重视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这甚至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情绪、想法乃至行为等。(详细解释可见于上一篇文章中)
然后,我们接着来学习一个新概念:相悦法则。
相悦法则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现象:
人们总是总是更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这些人不一定很漂亮、很聪明、或者很有地位,仅仅是因为他们很喜欢我们,所以我们也喜欢他们。
关于这个概念的最好证明,出自心理学家阿伦森的一个实验:
阿伦森把四名人员分为了A、B两组。每组的1号是实验者,2号是工作人员。
两组分别进行合作模式下的工作,且1号和2号都是第一次见面。
在提前安排下,第一轮工作后,A组的1号“不经意”间听到了2号对他具有极高的正面评价。而B组的1号,听到的是2号对他的负面评价。
第二轮工作开始后,观察人员发现,A组的气氛明显更融洽和谐,合作效率非常高。
而B组反而死气沉沉,合作磕磕绊绊,而且两人的沟通不怎么顺利。
经过多次实验后证明:被给予正面评价的A组1号选手们,更喜欢同组的2号。而被给予负面评价的B组1号选手们,则普遍厌恶他们的同伴。
也就是说,我们如果想让对方喜欢自己,那我们得先让对方感受到我们喜欢他。
因为我们的表现,不仅能让对方感到愉悦,而且能够让他的自重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对他来讲,我们喜欢他,就表明了我们对他的认同。而这种满足感,会带来人际关系中最有效的正面反馈。
是的,谈话当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相悦法则。
回想一下,那些你曾经和朋友吹牛的场景,如果换做一个陌生人,你还会继续这样说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你喜欢你朋友,但肯定不喜欢一个陌生人呀。
而且现在网上或者其它书中所提到的,不论是共情能力,还是换位思考等等概念。它们的本质就是在兼顾别人自重感效应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相悦法则,最大限度取得对方好感。
说白一点,共情和换位思考无非就是多为对方考虑,那你把对方的感受照顾好了,是不是他就感激你了?对你更有好感了?更愿意和你打交道了?
普通人的逻辑就是:有人对我好,那我肯定就对他好啊。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所以,明白了相悦法则的概念,就等于掌握了打开对方心灵大门的关键钥匙。
ok,如果你理解了之后,接下来我来具体说说,和他人良好沟通的三个基本原则。
1.永远不要否定对方
我在上一篇文章当中讲过,我的同学B因为否认了A的一句话,让本来关系不错的俩人差点上了头。
除此之外,读者朋友们也纷纷在评论里吐槽这种现象,看起来大家遇到的情况都差不多。
原因我们已经很清楚了,否认别人,会侵犯别人的自重感,容易让对方产生负面情绪。
我和B两人在私下里谈话时,我就这个问题和他讨论了一下。
我说,不论对方的观点你是否认同,你都不应该反对他。
话还没说完,B就打断了我的话。他的理由是,他自己觉得没什么,对他来讲,如果有人和他提意见,他还挺欢迎。
我对他说,不是所有人都像你一样,你也不能把自己当别人。就算你的说法是正确的,你能赢了他,然后呢?又能怎么样呢?你和他起了矛盾,吵了一架。那么除了一时的爽快,你又得到了什么?
B愣住了,是呀,就算他赢了这一刻,但他收获的,将是A的恶感,以及同学关系的裂痕。
仅仅只是因为一句话,代价太大了。
人和人打交道就是如此,你可以不认同他的观点,你可以出言否定他,甚至可以用激烈的语气和丰富的词汇打败他。
但是之后呢?之后怎么办。
如果你和他从此没有交集也就罢了,假设他是你的同学?朋友?老师?同事?抬头不见低头见,走路上碰见了不会感到尴尬吗?
其实根本没必要搞成这样,不管对方说了什么,就算你不认同,你也不要当场就反驳和否定他。因为这并不会对你有任何影响。
当然,专门怼人的不在此列。
所以,我们一定要克制自己这种行为,才能最大程度避免摩擦产生的可能。
不过有些童鞋可能觉得忍不了,因为在某些特定场合,如果对方确实犯了错误需要指出,应该怎么办?
在这里,我也教给你一个关于说话的小技巧:不要用【但是】。
“但是”,在语文的概念中是表转折。在大多数语境中被用作负面效果。
甚至有人调侃,不管对方前面说的多么精彩有趣,只要“但是”两个字一出,前面的全部作废。
所以我们如果要想提示对方的错误,请尽量不要用“但是”这个转折词,这会让他直接判定为你准备要抬杠了,然后把你列为红色攻击目标。
那不用“但是”,怎么表转折呢?
我们可以采用“我觉得”、“我推测”、“我认为”、“换个角度应该会更棒”、“再延伸一下我觉得会发掘更好的内涵”等等。
比如这样的回答:“你说的很棒,在这个基础上,我觉得换个角度应该会有不一样的收获,要不来尝试一下?”
你看,中华语言博大精深,当我们换一种说辞的时候,表达的意思一样,不过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核心思路就是,避免使用表确定用法的字词,如“当然”、“确定”、“无疑”等。
把语言软下来,不包含针对性,能更容易让对方接受你的观点。
2.多听,少说,并鼓励对方继续开口
回到开头我所讲的案例。
司机师傅与我聊了一路,气氛热烈,非常兴奋。也许你会猜测,是我说了什么不得了的,让他开心的事,合了他的心意,所以才会少收我钱。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大多数时间里,基本都是他在讲,我在听。
是否觉得有些意外?
不用惊讶,正因为我能听他讲,所以师傅才会显得非常高兴。
联系实际来说,比如你肯定经历过这样的场景:
当你在和别人谈论一个话题时,你正说到一半,突然旁边有人打断了你,并自顾自地讲他的事,全然不顾你正在发言。
而你也不太好意思再打断他,这样会显得自己没素质,所以只好略显尴尬地闭上了嘴,开始听他blabla地扯了一大串·····
等他好不容易说完了,大家的关注点又转向了另一个方向,就算你想继续刚才没讲完的事,也没人再听了,你只好把所有不爽都压在心底,强颜欢笑。一天的好心情都被破坏了。
实际上,这样的例子,发生在我们生活当中的每一个角落。
而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强烈的,向外界倾诉的欲望。所以倾听这种行为就显得尤为可贵。
据相关实验证明,当你可以听另一个人说话达三十分钟以上时,说明他开始接纳你,把你视作可以真正交谈的对象。
当你们的谈话能够持续六十分钟以上时,说明他已经在心底对你放下了戒备,愿意和你真心相处。
这个现象的本质原因,就在于谈话的过程,是一个逐渐由浅层到深层的过程。
一般人聊天,如果双方不熟,那么一开始只会简单发表对某某事物的评价,把自己的真实想法隐藏起来。
不过人说话就和竹筒倒豆子一样,越往后就越停不下来,不然也不会有“说漏嘴”这个有趣的现象存在。
倾听就是引动对方“倒豆子”的最好方法。我们要做的就是听他讲,以及鼓励他继续往下说。
随着时间的延长,双方讨论的话题也会不自觉地深入。他会在持续的自我表达中,逐渐吐露自己的心声。
当一个人开始和你说真心话,那是什么情况,说明他已经开始把你当交心朋友了。
那对交心朋友,态度自然就不一样了呀,等到谈话结束,意犹未尽,他还会招呼你,有啥忙要帮的直接开口,能解决的都给你解决了,下次再接着聊啊云云。
现在稍作暂停,你仔细品品是不是这么个理。
倾听的作用,就是满足了对方倾诉的欲望,让他在诉说过程中,把你当作一个可以倾诉,可以谈心的对象。然后他对你的好感度,就会蹭蹭蹭地往上涨,拦都拦不住的那种。
当然,谈话是一个互动行为,你肯定也会有诉说的欲望,不吐不快。
这个完全在你自己,如果是朋友什么的那无所谓,如果是抱有目的地打交道,就需要克制一下自己的行为。
很多青春期男生追女生的方法就是在她面前吹牛,把自己吹的多么多么神。
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本质问题,就算他说的再多,也和女生没什么关系呀。而且说的一多,还容易让人家反感,最终起到了反效果。
那么正确做法应该怎么做呢?
就是我刚才说的,多听,少说,并鼓励对方继续开口。
让人女生多讲讲她的故事,满足了她倾诉的欲望,她看你的眼神肯定就和刚才不一样了。
不信?试试去。
3.尽量选择对方的兴趣话题
第三点可以看作是第二点的延伸。
什么意思呢?
因为如果你要引导对方继续往下说的话,那势必会面临一个问题:当前讨论话题的匮乏。
一个点顶多再扯十来句就没话说了,或者很可能一两句就说没了。
那接下来怎么办,总不能让尴尬的气氛蔓延吧。
所以这时候我们就要注意把话题往对方感兴趣的地方上引。
为了讲解透彻,咱们结合具体案例来讲。
还是开头的例子,我和司机师傅刚上路的时候,我先问了一句这么晚了,还在忙。
师傅就回道,就是为了养家糊口么。
紧接着我就顺着他的话往上爬,说他不容易啊,家里孩子咋样啊。
他说他儿子正在上大学,现在正是要钱的时候。
我就问他儿子一个月要多少钱,学习如何等等,有没有时常给家里打电话问候啊等等。
然后师傅在我一连串问题下,不知不觉就打开了话匣子,开始说他儿子,说他的家庭,说他的工作。
抱怨+吐槽+自夸各种情绪都有,一直说到我下车。
不知道这个逻辑你看明白没有。
我先从一个小点随口问起,逐渐延伸到他的家庭,他的儿子。每一个问题,都紧扣着师傅的关心点,或者说兴趣点。
在这期间,我一直在引导话题的走向,说的最多的就是;“你太不容易了”,“你也是辛苦了”。等表达关切的语句。
这样,师傅觉得我非常认同他,接着就越说越多,越说越高兴。因为他遇到了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而且能理解他,关心他。这让师傅感很高兴,以致于坚决少收我车费。
你看,虽然前面我给你说了一大堆概念,但是实际做法其实很简单,只需要我们倾听,再在几个转折点上稍稍拨动一下,就能让对方如倒豆子一般不停往下说。
要注意的是,兴趣点≠兴趣爱好,只要是对方比较关注的事物,都可以当作话题来讨论。
在和别人聊天时,我们可以聊他的工作内容,聊他的压力,聊他的成就,再过渡到他的家庭,他的梦想等等,让他说的越多越好,直至向你吐露心声。
谈话的时候,尽量围绕对方的事情来讲,让他当主角,而你做配角,但同时你也是导演,在把控着话题的走向。
需要明确的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谈话,满足他的自重感,让相悦法则生效,从而使他对你产生好感。
这就是所谓的道与术的结合,也是我在和人交流当中,一直注意采取的思维逻辑。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
我写了这么多,可能有童鞋会以为我在教你们讨好别人或者怎么样。
并不是,我们通过合理的谈话技巧,让别人喜欢我们,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这是非常正常的交际行为。
而且和别人关系好,那对自己的回报也是不可估量的。回归到本质,最终都还是为自己谋利。
当然,方法我已经讲完了,至于用不用,看你自己具体情况,别人也干涉不了。
总之,想成为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那他自己首先得具备让人产生好感的能力,除非你长了一张吴亦凡的脸,这个咱们就另说。
祝你未来可以被周围人喜欢,夸赞和拥护。
ok,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这篇文章我打磨了三天,删改了好几次,才和大家见面。也许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还请各位多多理解和包涵。
码字不易,你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转发点赞收藏三连走起来,往后我会继续输出更多优质内容。
感谢你的阅读,我们下篇文章再见。
编辑于 2019-11-03 23:4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沟通中的黄金法则
4个谈话技巧,陌生人轻松聊
与人谈话时的禁忌
【收藏】如何与人交谈
◆忌,交人之忌,谈话之忌,涵养自己!
人性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