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伴(0

《心伴》

玥玥爸玥玥妈育儿经

-----科学发展观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履行父母责任,切实重视家庭教育,给孩子真正的爱。

-----落实重“心”、育“德”、养“智”教育,践行科学家庭教育。

-----培养高情商、高德商、高智商的孩子

-----一本需要全家人共读的书

-----玥玥爸、玥玥妈育儿心得

--------------------------------------------------

 过程教育

 

在谈及应该如何做好家庭教育的问题时,我们认为过程教育是比较重要的,也是大家容易忽略的问题。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一个过程,教育也一样。过程是由无数个结果组成,每一个结果都是整个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点滴。好过程自然出好结果。而我们的目标,就是预期的那个最好的终极结果。每一个人在生活中,无论做任何事情,着眼点都应该放在做事情的过程上,我们可以制定一个远期的终极目标(最后的结果)并去努力。但我们不能每一步都把注意力放到那个目标上。这样我们容易犯错误,容易走错路,容易不求方法,容易盲目前行。

结果是以“有无”观念界定的。比如我们会随时感受到某个事情我们实现了还是没实现、成功了还是没成功、达到了还是没达到、做到了还是没有做到。过程是以“多少”来衡量的,也就是常说的“度”的概念。比如事情做到什么程度了?目前达到了怎样的水平?接下来应当如何做?还需要以怎么的步伐,怎样的路线前进?等等。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注重的是“多少”的问题,而非“有无、是非、可否”的问题。任何涉及到“有无、是非、可否”的问题,都是在一定特定条件下才可讨论的。我认为,真正做好了过程,结果是水到渠成的。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是从每一个人的自身利益角度,才区别了所谓好与坏的概念。我们才会有了有与无的观念。而往往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以一个结果呈现在我们眼前。促使我们的内心直接产生了一个利益权衡,才会有是非观念。绝大多数人认为“是”的,才成为了“真理”。所以在行为上,才会有做与不做的认知。这本身就是我们认知世界,人为的设定了一个限制条件。这往往阻碍我们全面认识事物,其实很多我们看到的结果,是由很多很多原因共同作用产生的。如果我们把那个结果,归结到某一个最直接的原因身上。往往会对这个原因的作用产生误判。我们很容易以一个表面的现象去判断,去测评,去期待,去要求。而最后会发现,这往往是错误的。

在这里我想以日常带孩子的最普遍、最常见的几个具体事例来说明过程教育的重要性。

比如孩子3岁,刚刚上幼儿园,有很多家长一般关注的是孩子哭了没有、孩子哭了几天才不哭、孩子哭得是否厉害。有了这样的关注,我们一般会在“治理”孩子哭的问题上下大功夫。我们的第一期望就是孩子不哭,希望以最短的时间“根治”孩子哭得问题。

哭是表象,这只是孩子第一次去幼儿园,表现出来的一个结果。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孩子,初上幼儿园的头一两个月都会哭,或厉害,或不厉害,或多,或少,或持续时间长,或持续时间短,各不相同。

我们很多人,都一直在不由自主的关注这样的表象性问题。所以每年的2-3月份和9月,新生集中入学的时间,经常在幼儿园门口,看到大量的孩子被强迫塞给幼儿园老师。无论家长的表面态度如何,是温柔还是强横。总之在孩子大哭,表现得最伤心的时候,大人们以最“高效率”的方式将孩子交给了老师。我经常听到很多家长互相“安慰”。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别管他(孩子),到老师手里3分钟就好!”我不禁想问:这样的“好”是真的好?好在哪里?仅仅就好在不哭了?孩子心理的恐惧等负面问题解决了、根除了吗?

回过头来,仔细想想。很少有人去真正思考,孩子到底为什么哭?在过去的2-3年间,是一个怎么样的生活经历,导致了孩子初上幼儿园时会哭?他哭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我们又应该如何处理,才可以真正消除这个原因给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帮助孩子走出这个阴影,让孩子真正可以用心接受这个未来三年注定要属于他的幼儿园生活?解决这些问题,其实就是在重过程。我们需要真正静下心来,专心学习,用心思考,耐心实践。我们才可以真正帮助孩子走出心理的阴影。真正可以从心底里接受幼儿园生活。

孩子的表象都是在哭。似乎大家都一样。但其实内在的原因各不相同。哭和哭是不一样的。我们很多家长并没有关注,孩子哭得背后那个真正的,而且是复杂的原因。这里也许就有我们自己在平日没有关注到,关心好的地方。我们很少有父母真正关注到孩子的心理。帮助孩子疗“心”伤。

再比如兴趣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一些宣传“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分数才是硬道理”“某某孩子2岁就会背诵多少多少唐诗,认识几千个字”这些都十分吸引家长们的目光。很多家长就是因为这样的宣传才不惜重金给孩子报班,让孩子“学习”我们可以感觉到,其实这些都是强调结果。

我们为什么不去思考一下,孩子的一生是马拉松还是百米跑?所谓的输在起跑线,我们就一定会输掉整个人生?学习真的等于应试考试?孩子的语数英好,我们就算好孩子?特别是最后的一句话,我们更应该深刻思考,一个2-3岁的孩子可以认识5000个字,这本身很重要,还是怎么认识的这5000个字,这个过程很重要?如果我们的孩子是被“摁"在桌子上,被强迫学的,我们觉得我们宁可不让孩子认识。如果我们是注重生活的点滴,孩子很自然的认识的。认识100个字,我们觉得意义都很大。比如我们夫妻两个,会经常告诉玥玥她比较好奇的字。在马路上,玥玥好奇店面的招牌的字,玥玥好奇公交车站牌的字,玥玥好奇井盖上的字,玥玥好奇马路指示牌的字。。。。。。她随问,我们随着回答。孩子兴趣在,你积极回答告诉她。她就会很自然,很轻松的认识很多字。玥玥认识多少个字,我们没有统计过,这也没办法统计。因为我们不是从书本上硬教出来的。而且我们认为,这样的统计没有意义。孩子认识多少个字,我们都高兴。同时也相信,我们的方法得当,孩子不会少认识字的。这一定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我们不必操心和过分关注。这是我们的方法,我们的方法未必适用于所有的孩子,仅供参考。但我们的方法遵循的原则适用于所有孩子,就是要方法自然,注重过程。

除了以上的事例外,给孩子吃药,给孩子打针,孩子摔跤,孩子要吃零食、看电视,孩子的日常喝水、洗漱、穿衣,不好好吃饭等等。日常生活中,孩子存在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各有不同。甚至不同的孩子在同一问题的表现也是各有不同。究其背后的原因更是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我们处理问题的原则,所有的问题都是经过一个过程而产生和表露出来的。我们作为父母,我们都需要从全局的角度、发展的眼光从过程中去处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岁会背唐诗, 能识百字, 家长认为的“天才”, 却未必能“成材”
学校老师的教育方法不适合自己孩子,你该怎么办?
【父母必读】不同的家庭培养出不同档次的孩子
幼儿园里不识字
用正确的方法去爱孩子-2
幼儿园的超前教育有多么可怕,千万别等孩子上学之后后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