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龟鹿二仙胶@消痞阿魏丸@莱菔子方选@山楂化滞保和丸@葶苈五子止喘汤@清眩降压片@阿魏化痞膏应用
龟鹿二仙胶

 鹿茸10克 龟板10克 人参1.5克 枸杞子2克。大补精髓,益气养神。

人有三奇精气神,求之任督守吾真,

二仙胶取龟和鹿,枸杞人参共四珍。

《​龟鹿二仙胶》大补精髓【歌诀】:

龟鹿二仙最守真, 补人三宝气精神。

人参枸杞和龟鹿, 益寿延年实可珍。《证治准绳》

【组成】 鹿角十斤(5kg) 龟板(2.5kg) 枸杞子三十两(1.5kg)人参十五两(500克)【用法】每晨取3克,清酒调化,淡盐温水送服。【功用】 滋阴填精,益气壮阳。【主治】真元虚损,精血不足。症见全身瘦削,阳痿遗精,两目昏花,腰膝痉软,久不孕育。【方解】本方以阴阳精血不足为其主证。方中鹿角温肾阳,益精血,善通督脉;龟板补阴精,益气血,善通任脉,二药同用,可峻补阴阳,补益精髓,化生气血,为君药。人参补益脾肺;枸杞子滋养肝肾,为臣药。本方药性平和,补阴益阳,能益寿延年,生精助孕。

★应用要点: 主要用于治疗诸虚百损、五劳七伤等虚劳之证。方用龟板、鹿角阴阳双补,人参、枸杞合投,气血并补,为其配伍特点。临床应用以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精神萎软、脉沉细无力,为其辨证要点。 改作汤剂,临床如见月经稀少、带多不孕者,可加肉桂、当归、菟丝子、巴戟天;夜寐不安者,加酸枣仁、五味子,形寒肢冷者,加附子、黄芪,大便溏薄者,加淮山药、补骨脂。★ 凡口干咽燥、骨蒸潮热、舌红脉数等证属阴虚阳亢者,不宜使用本方。

按:《​龟鹿二仙胶》方剂来源: 明《医方考》。又名龟鹿二仙膏、龟鹿胶、龟鹿参杞胶. 组成与用法 鹿角5000克 龟板2500克 人参450克 枸杞子 900克 上药熬制成膏。每服6—9克,日服2次,早、晚空腹饮酒送服.也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须酌减至汤剂常规用量。 功效与主治 功能滋阴补血,养精助阳。主治虚劳肾亏,阴阳两虚,遗精阳痿,腰脊酸痛,瘦弱无力,目视昏花。★ 现代临床 常用于治疗贫血症,性功能障碍症,不孕症,不育症,糖尿病,神经衰弱,自发性气胸,老年性痴呆等病症。例如; (1)贫血症 以本方为主,加当归,黄芪为基础方,治疗再生不良性贫血。纳呆胸闷者,加白术、陈皮;头晕目花者,加阿胶、熟地黄,大便溏薄者,加茯苓、补骨脂。 (2)性机能障碍症 本方加锁阳、苁蓉、当归,可治疗男子性机能障碍症。遗精滑泄者,再加菟丝子、金樱子、芡实、莲须;阳痿早泄者。加仙茅、仙灵脾、狗肾。 (3)糖尿病 以本方加淮山药、地黄为基础方,治疗糖尿病后期腰膝酸软无力等症。如小便频数者,加益智仁、五味子;两目昏花者,加菊花、女贞子。耳鸣头晕者,加磁石、牡蛎;足跟疼痛者.加山茱萸、肉苁蓉. (4)神经衰弱 本方加五味子,制成膏剂治疗。患者失眠2年,伴头痛头晕、健忘怔忡、食少心悸,屡治无效。结果。经服1料后,诸症皆愈(《四川中医》1985年第工期)。 (5)自发性气胸 本方加红参、沉香、山茱萸治疗。患者因肺结核合并右侧自发性开放性气胸,经抗痨、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无效,气喘不 能平卧。结果:服药3剂后,咳嗽气促减轻,能平卧;再服2剂,右肺复张(《四川中医》1987年第2期)。 (6)老年性痴呆 本方合孔圣枕中丹,可治疗属于肝肾亏损的老年性痴呆,症见迷惑健忘、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膝酸软、足跟疼痛者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0年第6期)。 

★【参枸龟鹿二胶汤】

主治:​脑髓不足,气阴两虚神方一:参枸龟鹿二胶汤【处方】:龟甲30克,鹿角胶10克(烊化),人参10克,枸杞子10克。【病例】葛××,男,成。砸伤头部后三年多来,头晕头痛一直不止。医诊外伤性头痛。先用西药治疗一年多不效,后又配合中药活血逐瘀,针灸仍不效。细审其证,除头痛头晕,失眠健忘之外,并见舌苔薄白,脉沉细弱。综合脉证,思之:脉沉细弱者,气血阴阳俱虚,髓海不足也。治宜大补阴阳气血,填精补髓。

【处方】:龟甲30克,鹿角胶10克(烊化),人参10克,枸杞子10克。配合参茸卫生丸2丸。【用法】服药四剂,头晕头痛,失眠健忘俱减,继服四十剂,诸证消失,愈。【方解】本方具有益气养阴,填精补髓之功。临床应用本方治疗多例,均获痊愈,疗效显著。献方人:朱进忠。

一患者得风湿性骨髓炎已经三年,三年来不曾间断医治,什么陆军总医院、海军医院、中医、西医都尝试过,钱花了几十万,可是效果甚微。后来到广西灵山旅游,在一个景点的导游告诉他五里外有一个老头对医风湿病很有心得,老头开出的药方很简单内服外敷:

1、 内服药  鸡骨草150克 、柳叶100克 、放水1500毫升煎30分钟当茶喝;

2、外敷药   鸡骨草50克 、柳叶30克 、土元4只剁烂用纱布敷瘀患处,三天换药一次;就用这种偏方明羽三个月后风湿性骨髓炎居然切底好了。

阿魏消瘤汤:阿魏1.5克,柴胡1.5克,甘草1.5克,当归尾4.5克,赤芍4.5克,桔梗3克。功能主治:理血消瘤。主瘀血阻滞。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张文明方。治疗血管瘤1例,效果良好,随访6年未见变化。单味水蛭治疗血管瘤疗效肯定。血管瘤水蛭生用,研末装入胶囊,每日1.5~3g,早晚2次分服。治疗1年后观察疗效肯定。

​阿魏化痞散:川芎 当归 白术 赤茯苓 红花 阿魏 鳖甲尖(酥炙,研)各3克 大黄(酒炒)24克 荞麦面30克(微炒)。上药共为末。功能主治:痞癖初起,腹中觉有小块,举动牵引作疼,久则渐大成形。用法用量:每服9克,空腹时用好酒酌量调稀服。

​【疳积阿魏散】 阿魏(炒)、没药(去油)、乳香(去油)、桂心各6克,丁香2克。

[制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取药末1.5 -3 克,填入肚脐上,以纱布包扎。每2天换药1次,敷至病愈为止。

功效: 温中化积,活络消胀。用于食积,奶积,虫积。[验证] 屡试屡验。来源 《外治汇要》。

★莱菔子方选应用复合方集@清眩降压片@消痞阿魏丸@丁香阿魏丸@降脂灵@戒鸦片烟瘾方@*加减润肠丸  附:风湿性骨髓炎

导读:②莱菔子煎③莱菔子汤⑤消痞阿魏丸⑥保元三子养亲加汤⑦萝卜子汤⑨家秘保和散⑩采福茶11*不泻内消丸 12*一味莱菔子汤《衷中参西》13*杏仁萝卜子丸15*罗卜子散 治蛊气胀满@附:治膈气 诃黎勒皮散16*降脂灵胶囊17*山楂内消丸19*锁喉痈20*丁香阿魏丸21*九制香附丸22*山楂化滞丸23*保和丸24*清眩降压片25*化积茶26*三仁降气汤27*大归芍汤28*木香大安丸29*保婴至宝锭子30*戒鸦片烟瘾方31*葶苈五子汤32*萝卜子饮《奇效良方》33*痢疾导滞散34*乌苏丸(经来咳嗽)35*泻痢导滞散36*快气饼子37*五子散:38*保和去滞丸39*温经辟痧丹40*加减润肠丸

莱菔子为中药名,出《本草衍义补遗》。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干燥成熟种子。呈类卵圆形或椭圆形,稍扁,表面黄棕色、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深棕色圆形种脐,一侧有数条纵沟。种皮薄而脆,子叶2,黄白色,有油性。气微,味淡、微苦辛。炒莱菔子鼓起,颜色加深,质脆,有香气。莱菔子味甘、辛,性平。

①莱菔子粥

莱菔子粥:处方:莱菔子末15克粳米100克制法:将莱菔子与粳米同煮为粥。功能主治:化痰平喘,行气消食。适用于老年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用法用量:早晚餐,温热食。摘录:《老老恒言》《寿世青编》卷下:方名:莱菔子粥组成:莱菔子3合。功效:化食除胀,利大小便,止气痛。化痰平喘,行气消食。主治:老年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咳嗽多痰,胸闷气喘,不思饮食,嗳气腹胀。

②莱菔子煎

莱菔子(研)15克桃仁(去皮、尖、双仁,研如膏)杏仁(去皮、尖、双仁,研如膏)蜜酥饧各30克功能主治:治咳嗽多痰,气喘,唾脓血。用法用量:上六味,慢火同煎如稀饧,每服5毫升,沸汤化下,不拘时候。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③莱菔丸处方:莱菔子300克(淘,焙干,炒黄)制法:上一味,捣罗为末,以砂糖和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治肺嗽。用法用量:绵裹含化。名见《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③莱菔子汤

莱菔子(焙,研)1钱半,山楂1钱半,厚朴(姜制)1钱,枳实1钱,广皮1钱,蓬术8分(醋制),炙甘草3分。功能主治:因面食坚硬等引起,过用不化所致的心痛。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煎服。摘录:《医彻》卷三

④炒莱菔子

莱菔子的炒法宋代已有,见《太平圣惠方》。莱菔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干燥成熟种子。炒莱菔子鼓起,颜色加深,质脆,有香气。莱菔子炒后变升为降,如《本经逢原》所说“生能升,熟能降;生则吐风痰,熟则定痰嗽,皆利气之效”。主要是改变了涌吐痰涎的副作用,既缓和了药性,

⑤【消痞阿魏丸】处方:阿魏60g厚朴(制)100g连翘60g陈皮100g莪术60g麦芽(炒)200g青皮60g山楂(炒)100g三棱60g六神曲(焦)200g姜半夏60g甘草60g黄连60g莱菔子(炒)60g制法:以上十四味,除莱菔子、阿魏另研细粉外,其余厚朴等十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莱菔子、阿魏细粉起模,用水泛丸,干燥,打光,即得。性状:本品为褐色或黑色的水丸;气微臭,味微苦。功效:消痞积。用于症瘕积聚,痞块疟母。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4.5g,一日2次。服后以胡桃肉解臭气。  

⑥保元三子养亲加汤

痞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或攻四肢,肩背作痛,下遗大肠,时泻时止,或时吐痰,口中觉甘。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症因脉治》卷二《寿世保元》卷三方之三子养亲汤:方名:三子养亲汤组成:白芥子(研)8分,萝卜子(研)8分,苏子(研)8分,南星(水泡)8分,半夏(水泡)8分,片芩(去朽)8分,赤茯苓(去皮)8分,陈皮(去白)6分,枳实(炒)6分,甘草2分。主治:痰嗽气喘。上锉一剂。加生姜三片,水煎,温服。

⑦萝卜子汤《景岳全书》卷五十一:萝卜子汤:处方:萝卜子功能主治:催吐。治邪实上焦,或痰或食,或气逆不通所产生的诸证。用法用量:萝卜子捣碎,以温汤和搅,取淡汤徐徐饮之,少顷即当吐出。即有吐不尽者,亦必从下行。又法以萝卜子为末,每服6克,用温水调服。良久,吐涎沫而愈。

《景岳全书》卷五十四:萝卜子汤:处方:萝卜子1合。制法:研碎。功能主治:积年上气喘促,唾脓稠血

⑧痢泻丸处方:全当归6两,生白芍6两,枳壳2两,槟榔2两,莱菔子2两,车前子1两,生甘草1两。制法:上共研细末,水发为丸,如莱菔子大。功能主治:痢疾,泄泻。用法用量:每服5钱,小儿每服3钱,开水送下。

摘录:《经验奇方》卷上

⑨家秘保和散《伤寒大白》卷四:

家秘保和散处方:半夏、厚朴、枳壳、香附、楂肉、莱菔子、麦芽、川连、豆蔻、石菖蒲。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夹食伤寒,痰涎食重,胶固胃中,胸满寒热。用法用量:白汤泡服;或煎汤服。有燥热者,冲竹沥、萝卜汁。

*《伤寒大白》卷四《症因脉治》卷一

家秘保和散:处方:苍术、厚朴、半夏、陈皮、枳壳、鲜麦芽、楂肉、香附、槟榔、干葛、莱菔子。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内伤胃脘痛。外感寒湿,内伤饮食,胸前闷痛,脉沉实者。【用法用量】白汤调服。

⑩采福茶:

采福茶以莱菔子、绿茶、白糖为主要原料,具有下气定喘,消食化痰的功效。用于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者。原料:莱菔子15克,绿茶2克,白糖适量。用法:莱菔子焙干研粉,与茶叶一起用开水冲饮,可加入适量白糖。功效:采福茶具有下气定喘,消食化痰的功效。适用人群:采福茶适用于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者。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11*不泻内消丸  处方:橘皮96两,砂仁16两,厚朴(炙)32两,麦芽(炒)32两,山楂64两,三棱(炒)16两,神曲(炒)30两,莪术(炙)16两,枳壳(炒)64两,香附(炙)32两,木香8两,青皮(炒)16两,莱菔子(炒)64两。制法上为细末,过罗,用冷开水泛为小丸。功能主治导滞化积,宽胸消胀。主脾胃失和,消化不良,胸满胀饱,恶心嘈杂。用法用量每服2钱,温开水送下,1日2次。注意孕妇忌服。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

12*一味莱菔子汤《衷中参西》上册:方名:一味莱菔子汤组成:莱菔子2两(生者1两,熟者2两)。主治:伤寒、温病结胸。其证胸膈痰饮,与外感之邪互相凝结,上塞咽喉,下滞胄口,呼吸不利,满闷短气,饮水不能下行,或转吐出;兼治疫证结胸。用法用量:共捣碎,煎汤1大茶杯,顿服之。临床应用:结胸证:许某,年二十余,得温病,三四日觉中脘郁结,饮食至其处不下行,仍上逆吐出。其脉沉滑而实,舌苔白

13*杏仁萝卜子丸

杏仁(去皮、尖)萝卜子各15克功能主治:宣肺降气,化痰止嗽。治气壅痰盛,咳嗽气喘。用法用量:上为末,粥丸服。备注: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丹溪心法》名见《景岳全书》卷五十四:别名:萝卜子丸组成:杏仁(去皮尖)半两,萝卜子半两。主治:气壅痰盛咳嗽。用法用量:口服。制备方法:上为末,粥为丸。

14*附注:面积

面积病名。食积之一。指面食过多而积滞者。《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面积,食面太多,或受寒,或懊憹以致成积,胸胃饱闷也。宜麦芽、莱菔子,方用阿魏丸。”亦可用莱菔子酒煎服。

15*萝卜子丸《杨氏家藏方》卷十:

萝卜子丸:处方:萝卜子4两(炒令黄色),雷丸1两(炒,煮),白附子1两半(炮),槟榔半两,陈橘皮(去白)2两,蓝根2两(炒黄)。制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如绿豆大。功能主治:蛊气胀满,四肢虚浮,上气喘急,大小便秘涩。用法用量:每服10-30丸,橘皮汤送下。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

另《圣惠》卷七十萝卜子散:

方名:萝卜子丸组成:萝卜子1两(微炒),冬瓜子仁半两(微炒),栝蒌子仁半两,诃黎勒皮半两,麦门冬1两(去心,焙),五味子半两,皂荚子仁半两(微炒),桂心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妇人肺虚,上气咳嗽,胸膈痰滞。用法用量:常含1丸咽津,不拘时候。

《圣惠》卷八十三:萝卜子散:处方:萝卜子1分,皂荚子10枚(煨熟,去皮),麻黄1分(去根节),甘草1分(炙微赤,锉)。制法:上为粗散。功能主治:小儿咳逆,上气喘促。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水1小盏,加灯芯20茎,煎至5分,去滓,分为2服,不拘时候。

《圣惠》卷八十三《直指小儿》卷二:萝卜子散:处方:萝卜子(炒黄)不拘多少。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盘肠气痛。用法用量…

附:诃黎勒皮散【处方】诃黎勒皮1两,人参3分(去芦头),青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白术3分,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膈气,呕逆不下合,腹胁胀,四肢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方出《圣惠》卷五十。

又:诃黎勒皮散--方出《圣惠》卷四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一六一   

【处方】诃黎勒皮3分,甘草3分(炙微赤,锉),干姜半两(炮裂,锉),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白术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咳嗽呕吐,不下饮食,心膈气滞,四肢不和。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6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又 诃黎勒皮散--《圣惠》卷四十二   【处方】诃黎勒皮1两,木香半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槟榔半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草豆蔻3分(去皮),白术半两,当归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干姜半两(炮裂,锉),枳实3分(麸炒微黄),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人参3分(去芦头),赤茯苓3分,桂心3分,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脏腑虚寒,逆气上攻,胸膈痞塞,吐逆,腹胁胀满,气不得息,四肢逆不利。  

16*降脂灵胶囊

普洱茶100g、刺五加 100g、山楂 100g、莱菔子 50g、荷叶 50g、葛根 50g、菊花 50g、黄芪 50g、黄精 50g、何首乌100g、茺蔚子50g、杜仲 50g、大黄(酒制) 30g、三七 50g、槐花 100g、桑寄生 50g。

制法:以上十六味,黄芪、葛根粉碎成细粉,过筛;其余普洱茶等十四味加水温浸2小时后煎煮三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为2小时,第三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状,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加入上述黄芪等细粉,混匀,装胶囊,即得。味微苦、涩。功能主治:消食,降血脂,通血脉,益气血。用于动脉硬化症,高血脂症等。

用法用量:胶囊口服,一次5粒,一日3次。上药直接加工成细末:每次5~克加100毫升左右煮沸即成粥状,候温食。功效:具有消食,降血脂,通血脉,益气血的功效。用于动脉硬化症,高血脂症等。

17*山楂内消丸

处方:香附(醋制)80g陈皮80g山楂60g麦芽(炒)60g五灵脂(醋制)60g清半夏40g青皮(醋制)40g莱菔子(炒)40g砂仁30g莪术(醋制)20g三棱(醋制)20g制法:以上十一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性状:本品为棕黄色的水丸;气香,味酸,微苦。功能与主治:开胃化滞,破气消食。用于倒饱吞酸,胸满气胀,肚腹疼痛,痞块症瘕,大便燥结。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9g,一日1~2次。 

18*食浊阻滞聚证

以增强化痰和中之力。若痰湿较重,兼有食滞,腑气虽通,苔腻不化者,可用平胃散加山楂、六曲等以健脾消导,燥湿化痰。聚证虽实证多见,但反复发作,脾气损伤,可常服香砂六君子汤,健脾和中,以扶正气。饮食疗法:推荐食材:食浊阻滞聚证患者建议食用莱菔子、木香、橘皮、山楂、苍术、炒麦芽、槟榔等。推荐食疗方:1.山楂茶(《中医经典食疗大全》):生山楂、炒山楂各6g,炒陈皮9g,红茶3g。上药放入热水瓶中,冲人沸水…

19*锁喉痈

锁喉痈,指发生在结喉正中处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来势暴急,肿势散漫,范围较大,其症状发生变化很快,可并发喉风、重舌等险证。西医学的口底部蜂窝织炎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施治。病因病机:本病多因外感风温毒邪,客于肺胃,循经上攻或因痧痘之后,体虚余毒未清,挟痰热凝结而成;或因体弱,口唇齿龈生疳,咽喉糜滥,感染邪毒而继发。

临床表现:初起红肿绕喉,肿势散漫不聚,坚硬灼热疼痛,经2~3天,肿势可延及颈部两侧,甚至上至腮颊,下至胸前。因肿连咽喉、舌下,可并发喉风、重舌,以致汤水难下,严重者可引起窒息。伴壮热口渴,头痛颈强,纳差,大便干燥,小便短赤;甚至气喘痰壅,发生痉厥。如肿势渐趋局限,根盘渐收,按之中软者,为成脓之象;如按之中软应指者,为脓已成熟。

内治法:1. 热毒聚结  

证候:结喉处红肿绕喉,坚硬灼热疼痛,肿势蔓延;壮热,口渴,头痛颈强,吞咽困难;舌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数或洪数。

治法:散风清热,化痰解毒。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壮热口渴,加鲜生地、生石膏清热生津;便秘,加生大黄、枳实、玄明粉通腑泻热;气喘痰壅,加鲜竹沥、天竺黄、莱菔子化痰降气;痉厥,加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清热解毒止痉;脓成,皂角刺。

2. 热伤胃阴  

证候:溃后脓出稀薄,疮口有空壳,或内溃脓从咽喉部流出,疮口暗红,疮口难敛;伴低热不退,口干少津,纳谷不香;舌光红,脉细数。

治法:益胃养阴,清解余毒。

方药:益胃汤加减。

外治法:初起用双柏散以金银花露或菊花露调敷患处。并经常保持敷药湿润。脓成则切开排脓,刀法应循经直开。脓尽用生肌散、白玉膏换药。

20*丁香阿魏丸

丁香阿魏丸出自《痧胀玉衡》卷下方。又名十七号艮象方。组成为莱菔子、五灵脂、山楂肉、神曲、青皮、枳实各一两,莪术、厚朴各八钱,三棱、槟榔各七钱,白豆蔻、乌药、姜黄各五钱,木香、沉香各三钱,阿魏二钱,丁香一钱。为末,水泛为丸,绿豆大,每服十丸,紫荆皮煎汤放温送下,功能消积导滞。治痧症食积成块,痛而不已,推上移下,日夕叫喊,病久不愈者。(按:三制加橘核,生姜陈皮丝瓜络熬水送服)。

21*九制香附丸

【制法】 取生姜 80g,莱菔子(炒) 20g、艾叶 20g、丹参 20g、益智仁 20g、食盐 10g、小茴香(炒) 20g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入香附800g浸制,至浸透吸尽,取出烘干,粉碎成细粉,过筛,再取六神曲 80g煎水,加白酒 40g,粉醋 80g泛丸,干燥,约得720g,即得。【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的水丸;气香,味微苦。

《九制香附丸》理血调经,行气止痛。用于月经不调,胸闷胀痛,小腹疼痛。

成份:香附、生姜、莱菔子、艾叶、丹参、益智仁、小茴香、六神曲。

功能主治:理血调经,行气止痛。用于月经不调,胸闷胀痛,小腹疼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克,一日2次。

用法:将上药一次用酒,二次用醋,三次用盐,四次用童便,五次用小茴香60克,六次用益智仁60克,七次用丹参 60克,八次用姜汁,九次用莱菔子6O克,先后分别煎汁,按春三日、夏一日、秋三日、冬七日浸制,随后晒干研为细粉,糊丸。每服9~12克,开水送下。功用:开郁健脾,调经安胎。

主治:妇人经事不调,赤白带下,气血凝滞腹痛,胸闷胁胀,呕吐恶心,气块血块。

22*山楂化滞丸:山楂500g,麦芽100g,六神曲100g,槟榔50g,莱菔子50g,牵牛子50g。按丸剂工艺制成大蜜丸,每丸重9g。口服,每次2丸,一日1~2次。功能消食导滞。用于宿食停滞,食少纳呆,大便秘结,脘腹胀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23*保和丸,据剂型汤剂当作“保和汤”《一盘珠》卷三保和丸药典标准

处方:焦山楂300g、六神曲(炒)100g、半夏(制)100g、茯苓100g、陈皮50g、连翘50g、炒莱菔子50g、炒麦芽50g制法: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5~155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性状:本品为棕色至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气微香,味微酸、涩、甜。为消食剂,具有消食,导滞,和胃之功效。主治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

24*清眩降压片

中药部颁标准:本品为莱菔子制成的片剂。制法取莱菔子4000g粉碎为粗粉,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2小时,第三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约为1.2(50℃测)的清膏,加适量乙醇,静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成膏,干燥,粉碎,过筛,加入辅料适量,制成颗粒或片。

处方药《清眩降压片》降压。用于高血压症。成份:莱菔子。

性状: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棕色;味涩、微苦。规格:每片重0.3g;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4片,一日3次。

25*化积茶

化积茶以山楂、麦芽、莱菔子、大黄、茶叶为主要原料,具有消食化积的功效,适用于小儿食积、消化不良者。原料:山楂15克,麦芽10克,莱菔子8克,大黄、茶叶各2克。用法:上味都置放杯中,用开水冲泡,每日1剂,随时饮用。功效:化积茶具有消食化积的功效。适用人群:化积茶适用于小儿食积、消化不良者。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26*三仁降气汤《医学探骊集》卷五:三仁降气汤组成:枳实4钱,延胡索3钱,焦槟榔3钱,桔梗2钱,莱菔子3钱,瓜蒌仁3钱,桃仁3钱,杏仁3钱(水煮,去皮尖),海藻2钱,茶叶1钱。主治:梅核气。用法用量:水煎,温服。用药禁忌:忌用香燥药。各家论述:此方以海藻为君,专能破食管上下之逆气;以蒌仁、桃仁、杏仁为臣,通行其食管之结气;以枳实、莱菔子、槟榔、元胡为佐,开解其中焦之

27*大归芍汤

处方:全当归8钱,生黄芩1钱,大白芍8钱,川连1钱,山楂肉3钱,莱菔子2钱,车前子1钱半,槟榔8分,生大黄2-3钱,厚朴8分,枳壳8分,甘草5分。功能主治:痢疾。摘录:《知医必辨》引王子圣方

28*木香大安丸

《痘疹世医心法》卷十二方之木香大安丸:处方:木香二钱,黄连、陈皮、白术各三钱,枳实、山楂肉、炒莱菔子、连翘、炒神曲、炒麦芽各三钱,砂仁各一钱半。【组成】木香6克 连翘5克 黄连9克 陈皮9克 白术9克 枳实5克 山楂5克 炒神曲5克炒麦芽5克 砂仁5克炒莱菔子5克【用法】为末,神曲煮糊为丸。每服3克,陈仓米煎汤送下。

【功用】消食导滞。小儿痘疹,伤食者。小儿恣意肥甘,生冷不能运化,肠胃积滞,头温腹热,大便酸臭,嗳气恶食,烦不安眠,口干作渴,滞轻者。

【主治】小儿食滞,头温腹热,大便酸臭,嗳气恶食,烦不安眠,口干作渴。

29*保婴至宝锭子

至宝锭子处方:留白广陈皮1两(炒),莱菔子(拣红润者,洗净,晒干)1两(炒),蓬术1两(炒),三棱1两(炒黄),麦芽(炒熟,另磨净末)1两,厚朴1两(姜汁炒),苍术1两(炒深黄),香附子1两(炒),草豆蔻(拣粗绽者)1两(炒),鹅眼枳实(取新切而紧小者)1两(炒),山楂肉1两5钱,神曲2两(打糊为锭)。制法上为细末,神曲糊为锭,每锭约重3-4分。【制法】 上为细末,神曲糊为锭,每锭约重3-4分。

【功能主治】 婴孩风痰发热,惊疳吐泻积滞。

30*戒鸦片烟瘾方:

处方:潞党参1两,金樱子1两,粟壳4钱,莱菔子1两,韭菜子1两,半夏1两,阳春砂仁5钱,广陈皮5钱,陈酒5斤,倭芙蓉灰5钱。制法:将各味煎好,滤去渣滓,和入陈酒内再煎一沸,置盖钵中勿令泄气。功能主治:消烟瘾。主用法用量:于瘾至之前先饮1钟,瘾可不至,更将淡酒1杯冲入其内,每饮1钟,即冲入1钟,药性冀其渐减而烟瘾庶可全消。摘录:《种福堂方·附录》

31*葶苈五子汤

处方:葶苈子3g,牛蒡子6g,炙苏子4.5g,炒杏仁6g,莱菔子6g,川贝母4.5g,炙橘红6g,大枣5枚(去核)。【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化痰定喘,降气止咳。主小儿肺炎(病毒性肺炎),痰鸣,喘咳,腹胀。【用法用量】 水煎约60毫升,分3次温服。此为1岁小儿用量。

【各家论述】 方中葶苈子降肺气,利肺水,化痰定喘;苏子、莱菔子、杏仁降气祛痰,止咳定喘;牛蒡子散风热,利咽喉,化痰止咳;川贝母、化橘红润肺止咳,理气化痰。共奏化痰、定喘、降气、止咳之功。

32*萝卜子饮《奇效良方》卷四十:

处方:萝卜子,半夏(盐制)川芎 青木香 商陆 青皮各3克葶苈(炒)赤茯苓 陈皮 牵牛末(炒)槟榔 甘草(炙)各4.5克官桂2.1克制法:上作一服。功能主治:治水病浮肿。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200毫升,空腹时服。

又《奇效良方》卷四十《直指》卷十七:萝卜子饮具有温中健脾,行气消胀之功效。主治水病浮肿。

组成:萝卜子(生用)、赤茯苓(去皮)各半两,牵牛末一两,葶苈(炒香)、甘草(炙)各四两,半夏(制)、川芎、槟榔(煨,锉)、青木香、辣桂、青皮、陈皮、白色商陆各三钱。用法用量: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加生姜四片,煎服。

功用:温中健脾,行气消胀。

主治:水病浮肿。

33*痢疾导滞散

处方:川大黄3钱,广木香2钱,槟榔3钱,白芍4钱,白茯苓5钱,陈皮3钱,莱菔子4钱,车前子5钱。制法:共为细末。功能主治:腹痛下痢,里急后重。用法用量:3岁以下每服5分。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大同方)

34*乌苏丸《增补验方新编》卷九:

方名:乌苏丸组成:莱菔子9钱,贝母4两。主治:经来咳嗽。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开水送下。制备方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附注:此症喉中出血,乃肺金枯燥,用茯苓汤退其嗽,乌苏丸除其根。

附:小半夏加茯苓汤:半夏15克,生姜12克,茯苓10克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此于小半夏汤再加茯苓,故治小半夏汤证而有茯苓证者。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30条: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注解:卒呕吐,谓突然呕吐也。心下痞,为有水饮所致,故以膈间有水饮明之。头眩心悸亦皆水饮的征候,因以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41条: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注解:先渴饮而后呕吐者,为水停胃中不清,此属饮家而非消渴,治宜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按:本方治渴呕有似五苓散证,不过五苓散证渴甚,而呕急。本方证则渴轻,而呕缓。

 【辨证要点】:小半夏汤证又见心悸头晕者。

35*泻痢导滞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大同方):

组成:煨木香2钱,槟榔8钱,青皮4钱,陈皮4钱,川军8钱,吴茱萸 炒川连4钱,枳壳6钱,土当归8钱,生白芍6钱,莱菔子6钱,车前子8钱,生草4钱。主治:痢疾,腹痛,里急后重。用法用量:每服2钱。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36*快气饼子

处方:莱菔子(炒)2两,紫苏子1两,橘红1两,白豆蔻1两,白茯苓1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和姜汁为饼子。功能主治:气郁不快,食下则胸膈噎塞疼痛。用法用量:时时噙嚼之。

摘录:《明医指掌》卷五

37*五子散:《万病回春》卷三。

处方:白萝卜子15克紫苏子15克白芥子15克山楂子(去核)3克香附子(去毛)3克制法:共研为末。功能主治:治气膈,膨胀噎食。用法用量:白开水送服。

★五子散《医统》卷八十七:

组成:火麻仁、紫苏子、松子、杏仁(去皮尖双仁)、蔓菁子(如无,用芝麻代之)各等分。主治:年老体衰,肠脏少津,及风毒燥涩,大便不通。用法用量:每次服1弹子大,稠蜜水化下;或以粥内食之

38*保和去滞丸

处方:陈皮5钱,半夏曲5钱,白茯苓5钱,枳实(麸炒)5钱,厚朴(姜汁炒)5钱,槟榔5钱,莱菔子(炒)2钱5分,木香2钱5分。制法上为末,神曲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痢疾有积,胃弱不可重下者。用法用量陈米汤送下。摘录《幼科发挥》卷三

39*温经辟痧丹

温经辟痧丹组成:真川郁金1钱,沉香1钱,木香1钱,乌药1钱,北细辛5钱。主治:痧症因过饮寒凉,致痧毒阻遏,结伏不出者。用法用量:每服3-4分,砂仁汤温服。另一方去细辛,加檀香,五灵脂,莱菔子、砂仁为末,水泛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分,温茶送下。制备方法:共研细末,以饭和丸,如芡仁大。《急救痧症全集》卷下

40*加减润肠丸

处方:大黄(倍加)、黄芩、麻黄、郁李仁、杏仁(去皮)、厚朴、枳壳、陈皮(去白)、当归梢、莱菔子各等分。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润血燥热,通大便。主伤食心腹痛。用法用量:每服100丸,食前滚白水送下。摘录:《松崖医径》卷下。 

​阿魏化痞膏功能与主治:

阿魏化痞膏 处方:香附20g 厚朴20g 三棱20g 莪术20g 当归20g 生草乌20g 生川乌20g 大蒜20g 使君子20g 白芷20g  木鳖子20g 蜣螂20g 胡黄连20g 大黄20g 蓖麻子20g 乳香3g 没药3g 芦荟3g 血竭3g 雄黄15g 肉桂15g 樟脑15g 阿魏20g。功能与主治化痞消积。用于气滞血凝,瘕痞块,脘腹疼痛,胸胁胀满。 用法与用量外用,加温软化,贴于脐上或患处。

阿魏化痞膏如何使用:

  打开阿魏化痞膏包装袋,掏出膏药,用文火慢烤或者用电吹风烘烤,使膏药变粘,然后将药膏对折数次,使药膏泛匀并在膏药衬布后烘烤数分钟,使药膏与背衬布密接。将烘制好的膏药对准病灶区和穴位趁热贴上,也可用绷带或其他布带加以固定,以防膏药脱落或者移动。三天后取下膏药时应留意拉住药膏衬布快速揭下,不要慢慢撕下,对于残留在皮肤上的药膏可用原张膏药粘净。使用过程中若需洗浴,可先将膏药取下待沐浴完毕再行烘烤药膏并对折数次,使药膏泛匀,按以上所提到的方法贴上就可。

  肝癌:阿魏化痞膏(1)神阏穴;(2)肝区(右上腹部);(3)疼痛处;(4)若伴有腹水,在“中极穴”(脐下4寸处)再贴l贴;(5)背部肝俞穴。

  肺癌:阿魏化痞膏贴在(1)前胸病灶区;(2)神阙穴;(3)疼痛处及转移处;(4)若有胸水加敷中极穴;(5)后背肺俞穴。

  胃癌:用阿魏化痞膏(1)神阙穴;(2)病灶区;(3)胃俞穴;(4)病灶转移处。

  食道癌:病灶体表(华盖穴、膻中穴);神阙穴;疼痛处;若有颈、腋下淋巴结转移,在转移癌肿处加1贴;背部膈俞穴。

  乳腺癌:病灶在哪里,阿魏化痞膏就贴在哪里;转移在哪里,就贴在哪里,加敷神阙穴;肝俞穴。

阿魏化痞膏用于骨癌疼痛治疗:阿魏化痞膏治疗骨癌以及骨转移癌导致的疼痛有很好的作用,在骨痛的部位和转移肿瘤部位以及原发癌灶处均进行贴敷,有效的全面抑制疼痛,并辅助肿瘤的抑制和治疗。

☞阿魏化痞膏用于肝癌患者肝区痛的治疗:肝区痛即右上腹痛是肝癌患者常见的症状,随着癌肿的发展患者疼痛加重,疼痛时间加长,痛苦增加。肝癌患者在疼痛治疗过程中,肿瘤抑制和消除是主要的方面,可有效的抑制癌肿发展导致的疼痛。而阿魏化痞膏对于肝癌患者肝区痛的改善和治疗有突出的作用。阿魏化痞膏对于肝癌患者肿块有软化和抑制作用,可很好的抑制疼痛,减轻患者的痛苦。

☞阿魏化痞膏可扶正固本:阿魏化痞膏具有很好的力气活血,疏通经络的功效,有效的促进机体功能运行正常。阿魏化痞膏含有川乌等具有理气扶正功效的药材,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扶正补虚,补足正气,抑制邪气,起到辅助抗肿瘤的作用。

☞阿魏化痞膏【功能主治】

化痞消积。用于气滞血凝,症瘕痞块,脘腹疼痛,胸胁胀满。适用于肝、胆、胃、肺、食道、肠、膀胱、肾等诸脏腑及妇科肿瘤痞块。

​阿魏化痞膏制法:处方二十四味,除阿魏、樟脑外,乳香、没药、芦荟、血竭、肉桂粉碎成细粉,雄黄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其余香附等十六味酌予碎断,与食用植物油2400g 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另取红丹750~1050g,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取膏用文火熔化,将阿魏、樟脑及上述粉末加入搅匀,分摊于布上,即得。​阿魏化痞膏功能与主治:

①化痞消积:阿魏化痞膏的主要功效为化痞消积,化痞消积的功效对于软坚消积,软化肿块等有很好的作用。在肿瘤疼痛治疗过程中,肿瘤的发生原因主要与肿瘤的生长压迫和牵拉,肿瘤细胞的侵犯浸润等有关,阿魏化痞膏的化痞消积功效对于软化肿块,消散肿块有很好的作用,起到了很好的缓解肿瘤患者疼痛的作用。

②止痛:阿魏化痞膏具有很好的止痛功效,其含有的香附,川乌,三棱,莪术,生草乌,乳香和没药等药材是很好的止痛药材,对于抑制疼痛,缓解疼痛有很好的作用。在肿瘤疼痛治疗过程中,这些药材对于减轻患者的痛苦,消除或改善疼痛有突出的效果。

阿魏化痞膏所含药材:

阿魏:阿魏是阿魏化痞膏的主要成分,该药材具有很好的消积,杀虫的功效,用于治症瘕痞块,虫积,肉积,心腹冷痛,疟疾,痢疾等有突出的效果,消除痞块,通则不痛,可帮助很好的缓解肿块等导致的疼痛症状。

香附:香附是缓解疼痛和治疗疼痛的常用药材,具有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的功效,用于多种疼痛如胁肋胀痛;乳房胀痛;疝气疼痛;月经不调;脘腹痞满疼痛;嗳气吞酸,呕恶;经行腹痛等治疗有不错的效果。

川乌:川乌是治疗疼痛的常用药物,也是阿魏化痞膏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效,能很好的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等疼痛,但是对于川乌这种药材,孕妇不可使用。

三棱:三棱是治疗症瘕积聚、气血凝滞、心腹疼痛、胁下胀疼、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疮肿坚硬等的有效药材,对于气滞血瘀导致的疼痛,肿块导致的疼痛,受寒冷导致的疼痛,跌打损伤导致的疼痛均有治疗效果。

☞阿魏化痞膏常用于肿瘤疼痛治疗应用:

阿魏化痞膏对于肺癌患者疼痛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疼痛是肿瘤常见的症状之一,肺癌患者常见的疼痛部位是胸痛,随着癌细胞的扩散转移会导致更多的疼痛部位出现,如后背痛,腹痛,头痛等。对于肺癌患者的治疗来说,除了及时抑制癌肿发展外,还应注意对于疼痛的缓解,对症治疗对于减轻患者疼痛非常重要。对于肺癌疼痛治疗除了益肺清化膏,鸦胆子油口服乳液等肺癌治疗药物外,阿魏化痞膏以拔和截为主,中医认为“凡病所结聚之处,拔之则自出,无深入内陷之患;病所经由之处,截之则邪自断,无妄行传变之虞。”阿魏化痞膏通过拔癌毒和截癌毒,有效的促进气血运行通畅,疏通经络,抑制肺癌患者的疼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十章 消食药
【今日方剂】阿魏散
阿魏丸
雷丸散
治疗疳积的方剂
化滞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