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漫谈八十年代初的“百花奖”“金鸡奖”评选




百花奖最早创立于1962年,是由敬爱的的周总理提议创办的。第一、二届的百花奖从观众投票到颁奖等都进行的非常成功和顺利,一批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艺术家登上了领奖台,成为了广大影迷心中最美的偶像。然而到第三届百花奖,则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挫折,原本投票已顺利结束,各项奖项的得票数也都已统计完毕,许多人都已通过各种渠道得知了获奖名单,万事俱备,就等着颁奖典礼这最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哪知天有不测风云,只是因为其中某部获奖影片有“问题”正在接受“审查”,加上当时尽人皆知的政治背景,因此整个的颁奖仪式被宣布延期,但没有想到这一延期居然就是十几年的光阴!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文艺舞台特别是电影事业又重新焕发了她的青春和活力!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和演员脱颖而出,广大的观众无不翘首企盼“百花奖”的复苏。终于在1980有关部门恢复了大众电影“百花奖”的评选,广大影迷们欣喜若狂、奔走相告,以空前的热情投入到评选活动之中。然而令人有些不解和疑惑的是,十多年前“流产”的第三届百花奖评选、颁奖等事宜却再也无人提起。人们不禁要问:既然当时各行各业都在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那么作为电影界这个最大“悬案”为何就不再提起?按情理,至少也应给本已获奖的作品、演员一个说法(严格讲应该补办颁奖仪式)。由于历史已经久远,我们虽是影迷,但毕竟是局外人,可能不是十分了解其中的内情,这里就暂且忽略吧!

历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影帝影后

下面笔者就重点说说八十年代初的几次评奖(第3—6届)

有人可能会问,那么多次的评奖,为什么单说这几届。笔者回答:篇幅有限,另外对这几届印象相对比较深刻!


第三届(1980年)  群星荟萃   竞争激烈
笔者在之前曾在一篇小文中回忆过对这届百花奖的评选。由于历史的原因,百花奖已停办多年,这次是十多年后的首次,自然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和热情。记得当时《大众电影》杂志所印发的候选名单是很长很长的“一大串”,这其中既有在十年动乱中受到迫害又重新焕发艺术青春的老一代电影表演艺术家,更有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电影演员。人数之多,竞争之激烈,都是前几届所无法比拟的,甚至到了影迷们“左右为难、难以取舍”的程度!最终,陈冲、刘晓庆、李仁堂及《吉鸿昌》、《泪痕》、《小花》等优秀影片入选!笔者认为(仅代表个人观点)最佳女演员的桂冠属于陈冲,应该说是当之无愧,但也可以说是“险胜”!因为紧随其后的刘晓庆等也同样非常优秀、光彩照人!然而对最佳男演员的评选结果本人却不敢完全苟同。笔者是这样认为的(估计有些影迷也有同感):李仁堂老师固然在《泪痕》中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准,但与他在更早时期的《创业》、《青松岭》等影片相比,艺术上似乎突破不大。在这里,印象分就起了关键作用。然而在《吉鸿昌》中,男主角扮演者的达奇老师,以他在《吉鸿昌》中扮演的吉鸿昌,应该说要远胜于李仁堂老师在《泪痕》中扮演的朱克实。也可能是因为在这之前,达奇老师所饰演的某些角色没有给人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的原因吧,所以就吃了印象分的“亏”。但达奇老师主演的《吉鸿昌》能够力压群雄,最终夺得优秀影片的第一名,也正是对达老师本人最充分的肯定!同样,《吉鸿昌》中二号人物霍金龙的扮演者白德彰老师也是吃了印象分较低的“亏”(他之前虽然主演过几部影片,但都没有一炮而红。有些观众对其印象不够深刻,特别是许多年轻观众并不太了解《冰山上的来客》中那个英姿勃发的三班长就是他扮演),因此与最佳配角奖擦肩而过!(笔者至今也弄不明白当年为何不设男女两个最佳配角奖),这些都成了此次百花奖的一点遗憾,也可以称之为“美中不足”吧。
 

第四届(1981年)  阴盛阳衰  张瑜一花独放!

与上一届百花奖相比,1981年第四届百花奖却出现了人们所没有预料的“完全一边倒”的景象。青年演员张瑜凭借其在影片《庐山恋》中杰出表演,征服了几乎所有影迷的心!人们差不多是异口同声的把最佳女演员的选票都投给了她。所以有人说1981年是“张瑜年”,这是毫不夸张的!达式常获本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其实与其他年轻演员相比,张瑜当时已经算是演过不少影片的“老演员”了,在《第二个春天》、《春苗》、《连心坝》、《青春》、《啊!摇篮》等影片中,张瑜都有不俗的表现。而真正让她大放异彩的正是这部令人百看不厌、中外观众同声叫好的《庐山恋》。此片可谓是片子美、景色美、人更美的“三美”影片! 《庐山恋》当之无愧获得了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尤其是女主角张瑜以126万多张选票的绝对优势遥遥领先于其他候选人,可以说这种“压倒一切”的优势在中国电影百花奖的历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而获得第二名的演员选票才15万多张,比张瑜的零头还少了许多)。

如果再加上张瑜在《巴山夜雨》中刘文英的得票(也获得第三名,得票14万多张)。她的选票总数居然高达到140多万张,几乎超过了所有选票的70%(当时参加投票的有近200万观众),不要说在中国影坛,就是在国际影坛,这种巨大的优势也是极其罕见甚至是没有的!相对而言,那年影坛的男演员的表现则稍显逊色。百花奖最佳男主角选票仅30多万张,只及张瑜的1/4。尤其是当年又第一次设立了政府奖:《金鸡奖》,张瑜当之无愧又荣获最佳女主角奖,成为金鸡奖的首位得主,同时也成为唯一的金鸡百花的双料得主。然而作为另一半的男同胞们,竟然因无合适人选而导致席位空缺,这无疑成为此年双奖评选的最大遗憾!


第五届(1982年)    获奖者作品一般   评选相对平淡

第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和政府金鸡奖的评选,与上届张瑜一样,北影青年演员李秀明一人获百花、金鸡两项最佳女演员奖,王心刚获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张雁获金鸡奖最佳男演员奖。但严格地讲,无论他们参演影片的水平质量,还是观众影迷的参与程度,笔者认为都远不及上一年即“张瑜年”。总之,此次评奖的震憾力和影响力不及第四届和第三届!

笔者认为:本年实际上还是涌现了不少的优秀影片和作品,如《邻居》、《西安事变》等,但作为获奖者参演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影片,则并不属于特别突出及在观众中有巨大影响力的片子。不少观众当时都搞不太明白:像许茂这样的影片,究竟值不值得两个电影制片同时拍摄、以致动用那么强大的力量、那么“豪华”的阵容!尤其是北影厂,三名最优秀的青年女演员(北影三花)竟同时上阵,到底有多大的必要性?诚然,李秀明所扮演的“四姑娘”在表演中有独到之处和一定的深度,但就整个影片来看,其节奏、格调都显得过于压抑和低沉,所以她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是远远不能与《庐山恋》、《小花》、《吉鸿昌》等影片相比的!而最令人不解的是那年的百花奖候选名单,其中最佳女演员的候选人不知何因人数出奇的少(好像总共也就十来人),因此就给人一种“矬子里拔将军”的感觉!当然这届的评选活动也有亮点:就是打破了获奖演员全是“帅哥靓女”的俗套,相貌并不出众的老头形象(张雁老师)当选为金鸡奖最佳男主角,而且照片还放在大众电影杂志的刊头,这的确是极为罕见的现象(以前都是把女演员放在刊头)。


第六届 (1983年)    竞争又趋激烈     两大名角难以取舍
相对于1982年的“平淡”,到了1983年,我国的影坛又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要属潘虹主演的《人到中年》和斯琴高娃主演的《骆驼祥子》!


应该说,潘虹扮演的陆文婷和斯琴高娃的扮演的虎妞都非常出色!两名演员的表演都达到了她们各自演出影片的最高水准和境界,因此那年的金鸡奖女主角评选,令许多的评委专家伤透了脑筋,最后这只金鸡只能无奈下了“双黄蛋”。让两位杰出的女演员并列金鸡奖,这是以前的金鸡奖还从未有过的现象(此届金鸡奖男演员再次空缺)。在百花奖评选中,老艺术家严顺开以其在《阿q正传》中的出色表演获得最佳男演员奖,斯琴高娃以微弱的优势获得最佳女演员奖,潘虹位居第二。 但就笔者个人而言,似乎更喜欢潘虹老师在《人在中年》中的表演。(潘虹的落选主要是由于长影厂的操作失误,不应同时给潘报两个角色:陆文婷和杜十娘,以致造成了选票分散)此片在全国亿万观众中产生了极其强烈的轰动和共鸣!许多人都已经将潘虹与片中的陆文婷紧密地融合在一起,这一点完全可以与以前祝希娟塑造的琼花、郭振清塑造的李向阳和张良塑造的董存瑞等光辉形象相媲美!所以就发生过潘虹走在大街上,有的观众居然就叫她陆大夫,并请她看眼睛的趣闻!而《人到中年》也堪称中国电影中为数不多、能令人感动落泪的精品,许多观众都是哭着走出了影院!据说连被称为“铁石心肠”的原中国女排主教练的袁伟民都被感动的流下了眼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十年代气质独特的女影星 张瑜 潘虹 丛珊 林芳兵
30年前影坛五朵金花今何在...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群星闪耀的中国影坛,怎么可以没有她?
难忘7位女影星风采,她们是我国电影第四代杰出的代表人物
记忆中的辉煌,八十年代电影演员获得百花金鸡双奖后的幸福时刻
80年代十大女星,岁月消磨了他们的青春但风采依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