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节气 | 再说节气

长天云涌,日出东方。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历法的国家之一,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概括总结出的一套天文历法。它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的不同位置,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降雨降雪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以及记载了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现象的时刻。

日月如梭,时光回溯。从夏商时期的四节、八节,逐步发展到二十四节气,至西汉时期,就有了二十四节气的完整记录。千百年来,二十四节气一直被我国人民所沿用,至今仍在影响和指导着我们的生活,二十四节气与时光相伴时刻关照着我们,关照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衍。

廿四节气华夏独有

“民以食为天”。而食,只能从农耕而来。我国最早的农书西汉《汜胜之书·耕作篇》开篇曰“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几乎我国所有古代农书也都讲到农耕第一要务就是抓紧农时。

我国农耕特别需要讲究农时,是因为我国春夏秋冬四季分明。这与我国独特的地理地形和海陆分布密切关系,东有太平洋南有印度洋,西有全球最高的青藏高原,使得夏季风可以直接从南到北,甚至于东北,夏季高温并且南北温差不大;冬季,北方西伯利亚强大的冷空气,从北向南,甚至接近华南,所以冬季温度低,霜冻频繁

我国夏季虽热量丰富,但全年无霜期却反而偏短,种植业播种和收获的窗口期很短,必须讲究农时。

世界上其他三个文明古国冬季都很温暖,气候对农业的限制很小。因此,二十四节气诞生于华夏大地就不足为奇了。

第五大发明 廿四节气

种植业讲究农时,需要遵循太阳历,在生活中所用为月亮历,月亮的朔望圆缺和庄稼的春种秋收毫无关系。

二十四节气依据太阳在黄道上视运动位置而定的阳历,把廿四节气与阴历相结合,就是把太阳历的关键时间点插入了阴历中,形成了中国独有的阴阳合历,是东方智慧的具体体现。

中华民族正是依靠了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每个节气分三候,用物候可反映农时),基本解决了吃饭和穿衣大事,中华民族才得以繁衍生息、兴旺发达,才得以在有限的土地上养活了众多聪明智慧中国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二十四节气对我国的功绩,毫不亚于指南针、火药、纸张和印刷术,堪称 “第五大发明”。只是二十四节气的地域适用性极强,不能像“四大发明”那样推广到全世界去应用罢了。

历史悠久 文字优美

节气本身的中文名称,文字优美,用词雅致。

人们生活节奏和农耕生产节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与大自然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节律是同步的。二十四节气中,有表示四季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有表示天气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等,也有表示农事和物候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等。

现在世界通用公历,国王可以减少不喜欢月份的天数(2月28天),可以增加喜欢月份的天数(8月31天),英语从一月到十二月的名称多是来自这个神那个怪的名字,同样的,英语的星期一到星期日的名称也是来自这个神那个怪的名字,毫无尤雅、优美可言。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国有四百多位皇帝,无论其在位时间长短,可以随意变动年号,但始终不敢改动节气的名称,体现了对天地的敬畏。

华夏民族对天地的敬畏,对自然的敬重,还体现在不间断记录的数千年历史,不间断观测测量数千年的日月变化。廿四节气所标示的气候变化,迄今仍是中国人和自然之间漫长的农耕关系的续演,其中的传承意义深远而厚重。

文化价值 历史传承

二十四节气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秩序、追求天人和谐的古老智慧,这为继续传承和文化创造提供了契机。

“二十四节气”具有不可磨灭的文化价值,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具有不可磨灭的文化价值。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且鲜明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中国人从不僵化事物关系,习惯在运动流转中理解世界,理解时间。这也是节气带给我们的生活服务价值的特殊体现,也是一种文化认同。

对于当代的中国人来说,二十四节气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二十四节气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对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还有人类应该敬畏自然、亲近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积极态度,它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自然认知的独特性,适应自然的实践活动之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种文化价值是永远也无法磨灭的。

本篇讨论了节气的文化意义,是《时间刻度和节气》系列的最后一篇,总结篇

(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已不合农时?
农历二十四节气——古老而伟大的发明
怎样用扦插法繁育桑苗?怎样用扦插法繁育桑苗
郑艳:天时·人时·农时一一漫话二十四节气
竺可桢-顺应天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