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组老照片带你回到六七十年代,勾起了谁的回忆?
userphoto

2023.06.24 黑龙江

关注
一张照片,一段历史。
历史镜像馆发过很多上个世纪的老照片,勾起很多读者的回忆,同时也让我们可以看到那个年代不一样的一面。当然对于那个年代,人们始终褒贬不一。无论持什么态度,都希望能从这些老照片中还原那个年代一些真实的画面。
这是六十年代末,在'五七干校'参加车水劳动的干部及家属。
在那个时期,'五七干校'是指将党政机关干部、教育科研文艺单位人员下放到农村的非常态机构。1968年5月,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根据“五七指示”,组织大批机关干部下放劳动,在庆安县的柳河办了一所农场,定名为“五七干校”。此后,各地纷纷办起五七干校。
《人民日报》报道了全国第一所五七干校的情况,并写道:“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这样做。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
到了七十年代末,运动结束以后,'五七干校'才慢慢停办。
六七十年代的小学生,胸前戴着红领巾。
六十年代,公社社员在劳作。
六七十年代的街头,墙上贴满了标语和指示,围观的群众很多。
六十年代的大陆难民在香港的住处,在半山腰上,房子看起来很简陋。
六十年代末,解放军战士在新疆边境守卫。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南京市五万多军民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典礼。1969年9月26日,南京军区为检验大桥质量和部队战备情况,组织80辆坦克及60多辆轮式车辆编队驶过大桥。
大桥建设8年,耗资达2.8758亿人民币,使用38.41万立方米混凝土、6.65万吨钢材。1960年以“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南京长江大桥是南京的标志性建筑、江苏的文化符号,在中国桥梁史和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是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
它也承载了中国几代人的特殊情感与记忆,人们叫它“争气桥”,为我们中国的桥梁史争了一口气,它在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这是摄影师魏德忠在1964年拍摄的医院医生免费为社员治疗的场景。
这是由外国摄影家Marie Mathelin拍摄的1965年的南京长江的岸边。这些木帆船结构都比较简单,他们是那时用来运送货物的水上交通工具。从照片上还可以看到几个女社员正在江边洗菜。

参考资料: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经济日报.2014年10月12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照片:60年代南京长江大桥在118辆坦克的碾压下完好无损地通车
六七十年代的照片,看看有没有勾起您的那些美好回忆?
中国桥梁40年猛增1200%
南京长江大桥复出 中国桥梁40年猛增1200%
1968年的南京长江大桥和2016年国庆节的南京长江大桥
每日鉴赏丨南京长江大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