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处世经典:成就你一生的第一反应(21--30)

21节:与上司维持良好关系的第一反应(7)



  官大则表准

  与上司发生意见分歧而无法说服对方的时候,第一反应:官大则表准

  意见分歧是一种常见现象,由于人们看待事务时,所处的利益、经历、视角维度不同,难免会发生意见分歧或冲突。这种意见分析,不仅发生在同事之间,还较多地发生在下属与上司之间。除此之外,作为下属也总会对上司的某些做法表示困惑,例如:

  对于上司的决定,其实我们并不理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感觉自己建议很好,为什么就是得不到上司的采纳?

  明明已经确定下来的事情,为什么执行过程中还要变来变去?

  上司的某些决策的确存在漏洞,却也只能远远看着,无可奈何;

  ……

  那么,对于我们而言,在与上司发生意见分歧的时候,必须正确对待这个难题。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就非常容易导致摩擦、纠纷,甚至冲突,种种不良的恶果的确时常发生,这不仅困扰着下属,更会令上司感觉尴尬。

  工作中存在分歧,某些时候的确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如果下属因为不接受、不认可上司的决定,而采用各种方法如推托、迟缓、疑问等予以抵制、对抗,导致执行无法获得预期结果,那也将是非常严重的事件。

  笔者认为,即便是存在分歧,确定下来的决定或任务仍然要严格执行。当然,首先要尝试采用沟通的方式达成共识,消除分歧;但是假如遇到涉及个人或部门利益冲突的状况,沟通就很难达到真正的共识,意见和观点也难以统一。

  那么,遇到这种问题,该如何正确处理呢?

  没有哪两块手表的时间,是完全一样的。战争电影里,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镜头,战略进攻之前,各个军种的军官便开始对表,当场的最高长官会宣布:现在是早晨81030秒,请大家对一下自己的时间!这个时候,所有的军官都会立即调整自己的手表时间,保证跟最高长官的时间完全一致。在这个时候,与上司的时间对齐是军令如山

  官大则表准,在这个时候是最基本、最普通的要求。

  没有服从就没有执行力,在遇到意见分歧的时候,下属要首先服从上司的命令。上司的职责是带领所属的部门完成工作任务达成绩效,这是作为上司的存在价值;也就是说,上司的存在是为了追求绩效达成,而不是为了所谓的公平、民主或平等。

  与此同时,作为下属,接受公司的任命并承担责任,要非常明确自己的价值是协助上司达成其承担的绩效。其实,只要稍加观察和分析,就会发现多数的分歧或冲突,主要是因为下属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场;而上司,多数则是站在部门的角度和利益上。由此,分歧的解决也就必将是以个体利益服从团队利益为方向,官大则表准

  诚然,下属有畅谈自己的想法、表明立场、贡献脑力和智慧的权利,但是这种权利仅限于决策过程当中,而绝对不是决策完成之后。即便是,决策过程中发生分歧或冲突,作为下属的第一反应也应该是官大则表准,服从是第一位的要求。一旦决策确定下来,作为下属,就必须放弃或保留自己的想法,而运用自己的脑力和智慧,调动资源坚决贯彻和执行上司确定下来的方案。

  老板想要的远比我们所做的复杂

  在上司分配一项工作或任务的时候,第一反应:老板想要的要复杂的多

  日常工作中,我们总会接收来自上司的临时任务指派,让我们做这个、做那个,或者去负责完成某项工作,除了具体任务之外,上司还会把他们想要的结果告诉我们。然后我们就按照上司的吩咐去做了,而结果很多并不顺理成章地得到上司认可,而往往是上司对我们提交的成果并不满意。那么,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例如,上司吩咐我们去采购一批文具,于是我们很快去市场,把文具给买了回来。

  而结果呢,会被上司追问半天?是去批发市场买的吗?”“为什么不去文具批发市场呢?”“这种文具,质量过关吗?”“要是不好用的话,能退货吗?”“有没有多比较一下价格,是否还有更便宜些的?”“能不能跟他们谈长期合作,价格优惠些?”……

22节:与上司维持良好关系的第一反应(8)



  其实,作为下属,我们必须清楚,上司想要的远比我们所做的复杂。笔者通过分析,得到的结论主要包括:

  更完善的执行流程,确保每个环节环环相扣,没有任何疏漏;

  更高的工作效率,要求工作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

  更低的费用预算,能够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儿;

  更好的工作成果,希望下属能够想到做到他们所没有想到的;

  ……

  总之,领导们都希望更省心、更放心、更安心、更开心。作为下属,我们要知道上司想要的总比我们所能做的复杂,这是一个基本常识,我们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接受也好,不接受也罢,总之,要想使得自己负责的工作能够得到上司认可,就必须提升自己的认识的高度,因为我们的意识和行动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

  有个故事,大家可能很熟悉。某老板带着两个学徒,打算让学徒甲成为正式员工,而学徒乙感觉很不公平。于是,老板说,那你去集市,买些土豆回来吧。很快,学徒乙买了2斤土豆回来了,说2毛钱一斤,很便宜。随后,老板又让学徒甲去集市上买些土豆。很快,甲也回来了,非常兴奋地说:我去看了土豆,发现距离我们最近市场的土豆是2毛钱一斤,而那个较远的人们去得较少的市场却是18;而且不仅土豆,像黄瓜、白菜、芹菜等蔬菜,都有不小的价差,这是个不错的商机如果可能,我们可以赚些差价。

  老板说,这就是差别!的确,同样是去市场上买土豆,学徒乙所理解的和所做的,仅仅就是机械的买土豆回来;而学徒甲不仅买了土豆,更重要的是他还顺便了解市场行情,分析了蕴含的商机。由此,两人的表现差异是非常明显的,而区别并不是在于老板吩咐或安排了什么工作,而是在于他们自己的意识和态度。

  接到上司分派的一项工作,在明确哪些是上司想要的直接结果之外,还要考虑到,通过我们的智慧和努力,还有哪些是我们可以顺带做到的,或者如何达到最优的结果。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带着让上司惊喜的导向去工作,那么就容易调动我们的潜能,把简单的、烦琐的事情做到极致。而这些,基本上就是上司所期待的。

  明确老板想要的远比自己所做的复杂,就会使得我们在机械完成工作的同时,更深地思考老板想要的是否还有其他东西,尽管没有说,或者没有明确表达出来。总之,当我们在接到一个来自上司的任务的时候,第一反应要告诉自己,上司想要的远比我们所做的复杂,所以我们就得开动脑筋、调动智慧,把工作做到最佳。

  不要等老板说完了再行动

  在接受上司分派任务的时候,第一反应:不要等老板说完了再行动

  日常工作中,接受上司分配的任务,执行到位,并把上司要的成果提交上去,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我们经常会看到,某人听到上司喊自己的名字,就马上带上笔和本子跑过去,边听上司分配工作边做记录;回去之后,在考虑如何执行时,发现某些地方没听清楚,甚至连意图也没搞明白。

  归纳起来,工作中类似的现象大概包括如下情况:

  虽然在笔记本上做了记录,但还是有些地方没听明白、没搞清楚;

  听完上司分配的任务之后,开始考虑怎样处理和执行;

  执行过程中,某些没搞明白的事情,只能是边干边琢磨;

  当最终结果出来后,却发现跟上司当初的要求,还是有差距;

  ……

  确实,工作中存在的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下属们总是习惯于等上司把工作分配完之后,再开始行动。也就是先把任务记录下来,然后再思考上司所分配的任务是什么,期待的结果是什么,执行的思路怎样设计,过程和环节如何具体化,以及如何确保执行结果等问题。

  笔者认为,下属在接受上司分配任务的时候,通常由脑袋、屁股、手和脚四部分组成。接受任务,多数都是屁股跑在最前面,首先出现在上司面前;随后,是把上司分配的任务记录下来,写在笔记本上;而后,等上司把工作分配完成了,便开动脑筋来思考如何解决或执行;最后所有情况都考虑完了才是用脚跑动起来,启动执行程序。

23节:与上司维持良好关系的第一反应(9)



  也就是说,在接受任务的时候,下属们的脑袋、屁股、手和脚是处于完全隔离的状态,于是,手会比屁股慢半拍,脑袋总比手慢一拍,而脚更会比脑袋慢一拍。暂且不论其中浪费掉的时间,其中损失掉的信息,也是导致各种执行问题的病因所在。笔者称这种等老板把话说完了再开动脑筋,然后行动的现象,叫做:等老板说完了再行动。

  团队强调的是执行力,对个人则更注重行动力,而行动力最看重的就是快速、立即行动的意识和态度。在职场上打拼的我们,必须提升自己快速行动的意识,使得自己能够以最短的时间进入执行状态。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把自己的脑袋、屁股、手和脚,调整为随时待命的状态,达到四位一体的行动构成。

  以上面的例子,对四位一体的行动力予以说明。当听到上司喊道自己的名字的时候,首先行动起来的应该是脑袋,必须调动起自己的思路,准备行动;而后的才是屁股和手,由此可以实现边听边形成思路,例如,上司要的是什么,哪些是执行的要点,资源有哪些,风险有哪些,等等,并随时对未听明白的问题进行咨询,这样,等听完上司的任务,执行和行动的思路也就基本清晰,脚就可以动起来开始进入执行程序。

  不等老板说完再行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工作意识。不要等老板说完了再行动,而要在老板分配任务的过程中调动自己的脑力和智慧,开始设计执行思路和对策,把行动的时间提前到老板分配任务的过程中——完全合拍的音乐才可能演奏出美妙的曲子。

  自己满意了再把成果拿出来

  当有工作成果要提交给上司审核的时候,第一反应:自己满意了再拿出来

  作为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验收下属们的工作成果;在这个时候,笔者的做法并不是立即接受他们的成果,而是会首先问一句,请问,你自己对此已经足够满意了吗?

  假如得到的回答是非常肯定的,那么笔者就会把成果接受下来;否则,就会请他们拿回去继续修改、完善。也就是说,笔者不会接受一份来自下属的,连他自己都不满意的所谓成果,管理者所要的是成品而非半成品

  上司的时间很宝贵,且精力有限。如果下属们所提交上来的都是半成品,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连他们自己都无法满意的话;那么,上司将会非常尴尬,因为这将耗用自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难逃返工的结果。下属们对自己的成果不满意,本身就说明还有修改和完善的必要,有继续提升和优化的可能。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工作过程中很多管理者都会遭遇下面的状况,例如:

  这是什么呀,让人看不懂,马上拿回去重新修改!

  这个方案漏洞百出,稍微动动脑子就不会这样,重做!

  我希望看到些新的东西,有创意的文案,而不是这种简单的照抄照搬!

  你做的这个东西,我很不满意,纯粹是糊弄差事儿!

  ……

  不要把一件半成品提交给自己的上司,不要把一件自己都不满意的成果提交给上司。对于自己所提交的工作成果,暂且不论上司是否认可,是否满意,而首先要追问自己是否满意了。提交一份首先令自己满意的成果,是下属的基本职责所在。需要我们借助自己的脑力和智慧,调动周边的各种资源,把整体思路和流程整理清晰,甚至每个环节、细节都考虑明白,执行过程中能够尽自己最大努力,追求最佳的工作成果。

  把自己满意后的成果提交给上司,并不是一个过高的要求,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最低要求。但是,现实中一些人所持有的态度则是反正还要修改,甚至是直接想敷衍一下,糊弄一下,能混就混过去。如此工作态度下,形成的工作成果怎样,就可想而知了。

  态度是透明的,我们能够抱有首先自己满意以及追求最佳的态度,来完成自己所负责的工作,提交给上司令人满意的成果,不仅是做事的良心所在,是职业道德所在,更是涉及个人未来发展的问题。

24节:与上司维持良好关系的第一反应(10)



  抱有追求最佳工作成功态度的人,即便可能由于经验、能力和技巧等方面的不足,结果总会存在些问题;但是,毋庸置疑,这种态度是能够被看到的。而那种敷衍的,想草草了事蒙混过关的态度,会呈现在工作成果上,给人留下不负责任的印象。

  追求最佳的工作成果,首先是要自己满意,连自己都不满意的半成品,上司也不会认可。在工作过程中,对于我们所负责的工作的成果,第一反应应该是首先让自己满意,只有自己确认满意了,才提交给上司,呈现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必须知道上司的底线

  如果某项工作需要变更或推延,第一反应:结果绩效是上司的底线

  日常工作中,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协商、变更、妥协或调整的;相对而言,刚性的,不可商量的事儿却不多。或许正是因为很多事情可以讨价还价,可以回旋,结果使人们产生某种错觉,把所有事情看成可协商、可妥协的,甚至有人养成了希望通过协商解决一切问题的习惯;久而久之,就不把公司的制度、规定,以及上司的命令、任务等,太当回事儿。例如:

  很多下达的任务,即便是明确规定了完成时间,也不能按时完成;

  给了上司完成某项工作的承诺,而最终却没有拿出任何结果;

  上司所要的结果,等执行结束之后,却发现与他们的期望值相去甚远;

  违反了公司的规定,却总希望通过例外甚至通过修改制度,摆平所有遇到的麻烦;

  遇到问题,不是想着如何按照公司规定或流程操作,而是先想如何绕过它们投机取巧;

  ……

  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在发生问题而被追问的时候,下属们总是会找到各种理由、借口予以拖延、搪塞、狡辩,希望变更或调整,甚至直接把责任推给别人,对此团队管理者也多是无可奈何。

  毋庸置疑,任何公司在运营过程中,总会存在或者预留某些可供协商的余地;但问题在于,即便是有这个余地,也不能代表我们有进入这个余地的权利,更不代表可以使用这个权利。否则,汇总我们消耗在协商、讨价还价上的时间和精力,正是所谓内耗,绝对是惊人的。

  笔者认为,下属有责任避免智慧和精力被过多浪费在讨价还价和所谓妥协的智慧上;要明确每个上司,其实都有一条清晰的底线,协商的余地必须是在这条底线上展开。

  作为下属,在沟通和协商的时候,必须清楚上司的底线;可以就某件事情去讨价还价、协商甚至去狡辩,但要求是不能逾越上司的底线。那么,这条底线到底是什么呢?

  绩效,上司所负责的绩效,就是底线。绩效可以表现为很多情形,例如销售任务、项目执行进度、结果要求、协办事项的成果等等。任何的工作沟通、协商,或者讨价还价、拖延、推卸等都不能触及,或者影响到上司所负责的绩效这条底线。

  上司底线不允许挑衅,这是一个基本的职场规则。这条底线之上,多数事情都可以在和谐或者友好的氛围中进行;但是,一旦这条底线被碰触到,情况将变得非常糟糕,甚至不可收拾。

  底线的上与下,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问题。作为下属,在安排工作,处理事务的时候,需要增强对上司底线的认知,知道哪些事情不可商量,哪些事情不可讨价还价,哪些事情上司是不可能妥协的,等等。尊重上司的底线,不在底线之下跟上司讨价还价,同时也会得到上司的尊重。笔者甚至认为,底线上面不远的那个危险而敏感的红色区域也最好不要触及。

  下属要根据上司底线和那个红色区域,提升自己的理解和认知,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意识,改变自己的行为和习惯,以便能够在那些绿色区域里可以自由地沟通、协商。

  工作中,的确会有些事情,需要我们去跟上司沟通,或者去讨价还价,以便进行变更或调整,但此时作为下属,必须具备的第一反应就是,绝不要触碰上司的底线。

25节:与上司维持良好关系的第一反应(11)



  对自己的真正老板负责

  当面对来自上面的有冲突的指令和任务的时候,第一反应:只对自己的那个真正老板负责

  公司里,很多部门都存在多头领导的问题,也就是一个员工同时要接受多个领导的指挥;特别是在实行矩阵式管理的企业,这种情况更是普遍。多头管理的架构中,如果管理关系没有很好理顺或者组织结构不成熟的话,非常容易造成冲突或麻烦,结果搞得下属不知道该听谁的,而变得无所适从。类似的情况,笔者也曾经历过一些,例如:

  正当处理上司交办的一项紧急任务,突然又有领导跑来吩咐一件需要马上去办的事儿;

  部门主管吩咐处理的一个工作,大老板跑来说这事儿先停止下来,干件别的事儿;

  分公司的领导要召开一个紧急会议,结果同一时间总部的部门领导也说要开会;

  对同一个任务,一个领导说这样做,另一个领导说那样干,不知道该怎样执行;

  配合其他部门执行的一项工作,部门主管跑过来分派另外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

  ……

  类似的情形,或许很多人都经历过。有位销售经理曾这样向笔者抱怨,他不仅归总部销售总监的管理,而且还要听命于当地分公司,问题是两个领导在某些情况下,所发出的指令完全不同,甚至是有冲突的;例如,有段时间销售业绩不好,销售总监命令要抓住老客户,而分公司的指示则是要开发新客户,完全不同的业务导向使得这位经理无所适从,因为每天销售总监逼着看老客户跟进的情况,而分公司则每天盯着新客户开发的数据。这位经理抱怨,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总不能把一个人劈成两半用,感觉自己非常难处理。

  面对这种情况,的确会感觉到尴尬;其实不能期待公司在管理结构方面很快做出调整;而要每个经理人都能游刃有余地周旋其中,也不现实,的确很多人的确做不到。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到底该怎么办呢?

  其实,每个人都只有一个老板,尽管看上去会有很多领导,尽管好像每个领导都有发言权,都有指挥权;但是,真正的老板却只有一个。而作为下属,或者叫做有着多个领导的下属,必须非常明白自己只有一个老板,这个老板才是下属们可以听命和服从的,也就是说,所有工作都只是向这位老板负责。

  即便是在多个领导的意见不统一,或者存在冲突的时候,下属也只服从于自己的这位老板。那么,如何判断谁才是自己的老板呢?

  谁发工资谁就是老板,也就是说那个决定我们薪资的人就是老板;而其他人只能算是一个管理者而已。对于那位销售经理而言,如果是销售总监每月核算他的薪资,那就是他的老板;尽管分公司总经理也有管理权限,但并不算是老板。于是,在遇到销售总监和分公司总经理的指令发生冲突的时候,只需要听命于销售总监就可以了。

  多头管理的现象总是难以避免的;特别是上司们之间发生矛盾甚至冲突的时候,如果作为下属确实没有办法协调,那么此时的第一反应就是要选择服从自己的老板,知道自己只对这个老板负责。

  说服上司“3个理由“1个承诺

  如果需要得到上司额外资源的支持,第一反应:至少要准备3个理由和1个承诺

  争取资源是善用资源的前提,而能够争取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是职业经理人必备的能力之一。工作原本就是调配资源、整合资源和运用资源最大化的过程,而争取资源主要是向自己的上司争取,现实工作中,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特别是额外资源,并不是件轻松、简单的事情,例如:

  总会感觉自己手里的资源远远不够用;

  想去争取更多的额外资源,结果总是碰一鼻子灰;

  费了很大劲儿,努力半天,所得到的资源远远少于自己所期望的;

  总是感觉上司太吝啬、抠门,不情愿把资源放心地给我们使用;

  感觉苦恼,不知道怎样向上司争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支持;

  ……

26节:与上司维持良好关系的第一反应(12)



  诸如此类,都表明向上司争取资源的不易。其实,作为管理者,大可不必烦恼,首先我们必须清楚,争取资源本来就是件难事儿,因为:

  一来,任何资源,总是有限的、稀缺的,给了甲就不能再给乙,所以上司必须要权衡其中的利害关系;二来,上司在分配资源的时候都抱有好钢用在刀刃上的想法,总想把资源使用在关键位置,这本无可厚非,下属要理解上司的这种心理;三来,上司会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估算其所投放的资源所能带来的收益,而选择把资源投放在最能产生效益的地方。

  人们总为争取不到资源而抱怨,其实并非是上司紧握资源不给,也绝对不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笔者认为,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争取资源的目的与上司们资源投放的期望,两者之间能否能达成一致。

  这个达成一致的过程,就需要申请资源的人,从自身找原因,以便寻求突破口,实现两者之间的完美对接,以便获取到想要的资源。如果需要资源,而必须向上司申请的话,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方面,申请资源需要足够的理由支持,没有理由和借口就不可能得到任何资源。所以,必须清楚自己为什么需要资源,资源将使用在什么地方,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才能获取最大效益,还要包括怎么避免浪费等。

  另一方面,需要给予上司明确的承诺和信心,笔者认为这是善用资源的前提条件,承诺资源利用思路和方法,承诺资源使用收益,作为申请资源的人,有责任对可能获取的资源做出充分预估,并对此向自己的上司承诺。

  据此,笔者归纳为:希望争取到所需资源,必须准备至少3个理由,并做出1个承诺。这是一种追求最佳的第一反应,能够争取到自己所需的资源,并且能够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对于争取资源的过程来看,最重要的还是我们所做出的承诺,首先,我们要承诺资源利用的思路和方式,让上司知道我们有能力充分利用好资源;其次,向上司承诺利用资源的关键点所在,是如何实现好钢用在刀刃上的效果的;再次,向上司承诺我们会珍惜所获得资源,不会有任何的浪费情况出现;最后,需要向上司承诺,他们所投放的资源所能产生的收益。

  尽管争取资源不易,但绝不代表争取不到资源;而要想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源,就必须准备至少3个理由,并做出1个承诺。

  永远不要在上司面前示弱

  如果不希望被上司把我们看低,第一反应:永远不要在上司面前示弱

  职场,是我们展示实力与智慧的舞台。若想在职业发展中打拼出一片天地,能够获得自己所期望的成功,就需要始终把自己的最好状态展示出来,要把正面而肯定的态度、饱满的信心、积极主动的行动、决不抱怨的做法、追求最佳的结果等展示出来,笔者称这些为构筑成功大厦的支柱。

  把自己最好的状态展示出来,是基本的职场成功法则;然而,笔者非常遗憾地看到,很多人不仅没有将自己的最好一面展示出来,甚至让人们看到的、感受到的却是他们较差甚至最差的一面,其中:

  经常看到一些员工在向上司诉苦,而把自己放在柔弱的位置;

  经常听到很多人抱怨,痛诉自己遭受到的各种不公待遇;

  有些员工在接受任务的时候,脱口而出就是不可能做不到

  某些人在执行某项工作的时候,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甚至,会看到一些职场女生居然用眼泪作为武器,来对付上司;

  ……

  笔者称这些做法为示弱行为。所谓示弱,包含诉苦、抱怨、退缩或者哭泣等。尽管职场并非战场,但也绝非可以期望得到平等或者温馨的避风港适者生存是其铁的法则。

  职场不相信眼泪,任何在职场中打拼的人,都会遭受委屈或误解,都会经历挫折与无助;但是,没有人会相信你的眼泪。上司们会因为你的示弱,而开始怀疑你的能力;同事们会因为你的示弱,变得从内心感觉异样甚至轻视;假如是管理者,在下属面前示弱,更会遭到下属的鄙视。

  不要在上司面前示弱,不以弱者的姿态出现,哪怕是遭受到了天大的委屈与不公。没有哪位上司喜欢总是诉苦、投诉的下属,没有哪位上司喜欢那些只知道抱怨的人,没有哪位上司会喜欢那些总把不可能挂在嘴边的人,没有哪位上司愿意认可畏首畏尾的人,没有哪位上司喜欢使用哭诉武器对付自己的人。

  职场无男女,是职场的又一法则。某些职业女性,在遭遇委屈或者不公待遇的时候,会用哭诉来对付自己的上司,结果会把上司搞得狼狈不堪。公平而合理的待遇,不是靠眼泪争取来的,美好的未来更不是靠眼泪争取来的;成功所依靠的,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将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从而赢得上司的信任,同事的协助,下属的尊重。把最好的自己展示出来,不仅是要给公司、上司们看,同样也是给下属、同事看,这是一种姿态,绝不示弱的姿态。

  当然,笔者所要表述的并非是职场没有人情味、没有关爱;而是作为职场人,必须清楚这里是职场,是需要我们展示个人能力、实力和智慧的地方;不要奢望这里充满理解与关爱,因为这里并不是温馨的港湾,可以任由我们诉苦、抱怨和哭泣。

  不在上司面前示弱,而要把最好的自我展示出来,让大家看到积极主动的、乐观自信的、正面而肯定的、不抱怨的、承担责任的、追求最佳的我们,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美好未来。尽管职场上会有冰冷的态度、无情的攻击、艰难的境况,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清楚在遭遇这些情况的时候,正确的第一反应就是,绝不在上司面前示弱。

27节:帮助下属成长的第一反应(1)



  第三部分 帮助下属成长的第一反应

  真正的管理从欣赏开始

  ★“上司的期望是下属成长最佳的通道

  下属的习惯是上司给养成的

  对新员工首先要知道他来自哪颗星

  把自己的有色眼镜摘下来看员工

  下属都是上帝的半成品

  每天清洗一位员工

  运动员每天都要刻苦训练

  即便有5个老婆,生孩子也不能缩短到2个月

  间接指导是管理的法宝

  不要给下属设置复杂方程式

  教练不要替运动员上赛场

  复杂地形要做向导而非指路人

  第一次不批评

  批评应当正面导向

  多给期望,多给承诺

  表扬之后给其更高的期望

  没有人愿意穿着你的鞋子走路

  真正的管理从欣赏开始

  为下属们身上存在很多问题或毛病而痛苦,第一反应:真正的管理从欣赏开始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总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毛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被容忍或忽视的这些问题,一旦反映在团队管理工作中,却往往令人难以容忍,甚至引起愤怒,例如:某些员工有迟到的毛病,某些员工喜欢抱怨,某些员工缺乏信心,等等。面对这些员工,我们的管理者经常会发出的类似的感慨:

  这人,一身的臭毛病,真是受不了了!

  这种人,什么都干不了,只会添乱!

  早想把这个家伙开掉,只是担心短时间内找不到合适的!

  真拿这个人没办法,不知道嘱咐了多少遍,可他还是我行我素!

  ……

  其实,在笔者看来,这种状况下,真正的问题并非下属们身上是否存在毛病,或者存在什么样的毛病,而在于管理者们所持有的态度。

  假如每天我们只是聚焦在这些所谓的问题或毛病上,就容易形成聚焦放大效用,原本不大的毛病经过放大,不仅会让管理者自己感觉内心不爽乃至失望;而且也会让我们感觉到这个员工一无是处,而最终将其彻底否定。那些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甚至根本不可能被改变的问题或毛病,为什么管理者不能转化态度,用欣赏的角度看待他们,而是以批评的眼光对待下属身上的毛病?

  当年苏格拉底感觉自己年事已高,来日不多,就对他的助手说,请帮我寻找一位最优秀的人,我要把我的知识传授给他。于是这位助手开始寻找那位最优秀的人,多年下来却一无所获。最后他来到苏格拉底面前,泪流满面地说:我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了!而苏格拉底说: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苏格拉底接着说:其实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可是你却不知道。相传这个助手就是柏拉图,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尽管柏拉图本人关注自己的问题,并不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但是,伟大的苏格拉底所看到的则是柏拉图最优秀的一面。

28节:帮助下属成长的第一反应(2)



  用怎样的眼光和态度看待员工身上的问题或毛病,所涉及的就是管理的本源问题。所谓管理,到底是管理下属的优势、优点,还是管理他们的劣势、缺点呢?

  某些管理者习惯于把更多的目光盯在下属的劣势和缺点上,试图改变他们、提升他们,最终的结果,往往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之后,却发现根本没有取得所期待的结果。

  其实,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能发现那些在职场中成功的、快速发展的、或者如鱼得水的人,其成功主要是因为他们充分挖掘、利用和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也正是基于此,笔者认为:每个人具有别人无法超越和抗衡的优势;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这些优势能否被挖掘、认知和充分发挥出来。成功人士所做的事儿,多数都是解决如何更好地增强优势和利用优势的问题,他们绝对不会去拿自己的弱势或缺点去跟别人竞争。

  所以,笔者建议我们的管理者能够尝试从欣赏的角度来观察、来分析、来判断所辖下属们的表现。于是,其中的道理也已经明确,所谓管理主要就是管理下属们的优势、优点,而非劣势或缺点;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就是注意观察和分析下属身上的优势,帮助下属把优势转化到工作中,从而创造最大的价值。

  从下属的优势、优点着手对他们进行管理,是一种欣赏的、肯定的角度。如果感觉下属们还不够优秀,那首先是因为缺少发现,切记:每个下属都是上帝的天使。如果发现自己所辖的下属身上有很多问题或毛病的时候,第一反应应该是用欣赏的视角来观察和分析,因为管理从欣赏开始。由此,员工的成长环境和工作氛围都将发生变化,不再是挑剔、尖刻或否定,而是宽容、欣赏和肯定;对于下属而言,大家也都希望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工作。

  上司的期望是下属成长的最佳通道

  当因个人发展问题而困惑时,第一反应:上司的期望是自己的最佳成长通道

  对多数人而言,职业发展是除薪酬之外第二重要的考量要素。人们大都希望能学到更多知识,累积更多经验,进而被上司重视获得晋升机会。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在职场上一帆风顺、快速成长,那么,如何使自己获得快速成长,有什么捷径可以选择?

  捷径当然是有的,就是上司对我们的期望

  每天,草原上的狮子妈妈会给孩子这样的期望: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否则若是跑不过最慢的羚羊,就会饿死。同时,羚羊妈妈也在对孩子提出明确期望: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如果不能跑得比狮子快,就肯定被吃掉。无论是狮子的孩子还是羚羊的孩子,他们的努力都是沿着跑得更快这个明确的期望,所以他们的后代才会越跑越快,最终都成了大草原的宠儿。

  当小狮子或者小羚羊们,遵循着妈妈们跑得更快的期望强化自己的生存技能的时候,他们的成长乃至进化,就会是最快的。那么,对于职场中每天受困于琐碎而繁重的工作,感觉筋疲力尽、疲惫不堪的人们而言,无疑是上司的期望能给出一条光明的成长通道:奔向哪里、如何跑得更快……

  在职场中,只有上司最真实、最全面地了解下属;而且,基于部门的规划和发展,上司也会对下属们的个人定位和努力方向有所期望;加之上司们丰富的经验与管理智慧,使得他们的指导意见最具实用价值。所以,笔者认为上司的期望就是下属快速成长的通道;因为,上司的期望就是努力目标,就是前进动力。

  日常工作中,笔者经常会问员工一个问题,就是:请问,你知道上司对你的期望吗?有的人,能够非常清晰地给出答案,我的上司希望我能够在半年内做到销售经理!当然,也会很多人对此表示迷茫甚至诧异。

  尽管年轻一代信仰我的地盘,我做主,但,自己在摸索中前行,不仅可能会碰壁,而且最大的问题是成长速度缓慢,甚至有时会走错路;所以,借助上司的帮助和指导,遵循上司的期望发展自己,才是真正的捷径。

29节:帮助下属成长的第一反应(3)



  作为上司,我们必须知道期望导致期望的实现。我们的期望不仅是给下属们指明一条道路,更多的,其实代表着我们对他们的鼓励,信念的灌输。管理者有责任和义务在下属陷入发展困境的时候,告诉他们我们对你的期望是……”

  下属们会明白沿着上司的期望发展,是一条精准而光明的快速通道。在职场中打拼的我们,都会有困惑,都会遭遇挫折,都会有不知所措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千万别忘了,上司的期望就是他们最好的发展通道。

  作为下属,必须清楚和明确上司对你的期望,或许上司并不明确说明他对你的期望,但是,对于有上进心的我们而言,就应当主动跟上司沟通,不要等待着上司主动来跟你谈论发展期望问题。当然,也可以尝试从上司的要求中分析出他的期望。

  每个人都会遭遇成长的阵痛与迷茫,如果遇到这种情况,笔者建议,第一反应就是要知道上司对我们的期望,而这个期望就是我们发展的快速通道。

  下属的习惯是管理者养成的

  如果认为某些方法对员工的工作有所帮助,第一反应:下属的习惯是上司帮助其养成的

  记得一次在给销售经理做培训的时候,有人提问我在做业务的时候,业绩是非常好,并且总结出了很多好的方法和技巧,归纳了很多好的工作习惯;但是,当我现在开始带团队的时候,却发现下面的业务员们,在这些方面非常欠缺,于是我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们,他们接受起来却又有抵触情绪。请问,我该怎么办?

  笔者当时做出的回答是:下属的习惯是管理者养成的。

  把工作做好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掌握科学、正确而高效的方法和技巧,这些无不凝结着前辈们的经验和智慧。亚里士多德说: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管理工作中,如果管理者能够将科学、高效的工作方法、技巧在团队里推动起来,并执行下去,使之化为下属们的工作习惯,结果必然会增强执行力,提升工作效率和绩效。

  任何人在改变某种习惯的时候,都会是痛苦和抵触的;所以,对团队而言,单纯依靠下属自己的学习、感悟,并逐渐做出习惯调整是不现实的。因为,即便他们知道习惯的改变和养成可以帮助他们提升工作效率和绩效;但是,由于眼光和认识的差距,以及改变习惯的痛苦,他们会反感和排斥。基于此,笔者认为通过简单的学习或培训的方式,很难让下属改变现有的不良工作习惯。

  下属的习惯是管理者帮助养成的,或者可以说,下属的习惯是被管理者逼着养成的。

  在下属的工作习惯认知、改变和固定过程中,管理者发挥着关键的主导作用。管理者必须积极行动起来,明确告知下属们哪些习惯是错的,必须要改变,哪些习惯是对的,是要坚持和养成的;在强有力的良好习惯培养之下,通过习惯固化,使之成为融于下属身体和血液里的良好工作习惯。

  管理者们该如何帮助下属养成良好习惯呢?笔者认为,要把每项做法、技巧、方法,都形成明确的规定性动作,让员工们坚持、再坚持、再坚持。

  这个方法看似简单,实际执行起来却比较困难。根据行为心理学的研究结果:3周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3个月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也就是同一个动作,必须重复3周就会变成习惯性动作,形成稳定的习惯。

  帮助下属们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是最快的、最有效的管理方法之一。无论下属是否愿意、是否接受、是否会感到痛苦,强势推进良好习惯的培养直至将其固化在每个人的行为中,是管理者的职责所在。我们必须清楚:没有哪种习惯会轻易被改变或养成。

  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管理者在希望改变下属的时候,第一反应:下属的习惯是管理者养成的。

30节:帮助下属成长的第一反应(4)



  这个艰苦的过程,所真正挑战的并不是下属的意志,而是管理者的意志;改变下属习惯的过程充满艰辛,需要足够的勇气、信心,否则将半途而废、无法实现。下属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员工坚持、再坚持、再坚持;更重要的是管理者能够坚持、再坚持、再坚持。

  首先要知道他来自哪颗星

  当一个新员工初入团队的时候,第一反应:先要知道他来自哪颗星

  新员工培养难,特别是“80员工培养难,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管理难题。团队里会不断有人离开,同时也会有新人加盟。确保新员工快速融入团队,并能独当一面,是所有管理者都期待的。不可避免,任何新人的融入都要经历一个痛苦的磨合过程,所以,每当有新人加入,都像个难题摆在管理者面前,如何快速找到解题思路,并得到正确的解,是管理者必须面对的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笔者经常听到管理者们如下这些抱怨:

  这批新人学习的主动性较差,也不知道请教别人;

  对这个员工,我们已经培养了很长时间,他却还是无法独当一面;

  培训了很多东西给新人,结果他们还是固守着自己原来的东西,提升不大;

  感觉新人的那股冲劲,已经消磨殆尽,却没有更好的办法帮助他们;

  ……

  这些都容易让管理者患上新员工培养综合症。所谓新员工培养综合症,就是在新员工培养上,没有清晰而明确的思路,或者虽有一些成功做法却无法复制,或者即便有思路和方法,在面对个性差异极大的新员工时也会颇感困难。

  那么,新员工培养的难点到底在哪里呢?

  笔者认为,首先不能把培养难的责任推给新员工自己,认为他们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学习能力差,甚至不够职业,等等。况且,笔者认为新员工培养不是治病,不能按照对症下药的方法,针对他们身上缺点或者问题,开药方、治病。其实,真正应该反思的,应当做的是从我们管理者自己身上寻找原因和突破口。

  在新员工培养上,我们更多的是采用灌输、指导、督促甚至训斥的方法;全然不顾他们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作为管理者,不知道新员工们喜欢什么,厌恶什么,更不知道他们想要的是什么。如果管理者对新员工的情况一无所知,就无法找到跟新员工沟通的共同语言,也就谈不上什么培养问题,所以也就只能依靠强势的灌输、督促和训斥。

  作为管理者,首先要知道新员工来自哪颗星,也就是要清晰掌握新员工的性格特征,把握他们想要的是什么,还要了解他们的爱好有哪些。只有把这三个方面搞清楚了,才真正抓住了员工成功培养的关键所在。

  在培养新员工的时候,首先要知道他们来自哪颗星,用他们熟悉的语言跟他们交流和沟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清楚应当给他们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或方法进行灌输;怎样给与他们的进步进行评价和指导,等等。

  如果在培养新员工方面,能够根据他们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优势特质,并按照他们的接受能力,安排各种指导和训练,帮助他们设计成长路径,培养他们的行事风格,就往往会事半功倍。

  管理者对于新进员工,第一反应就要了解他们来自哪颗星,关注他们的性格特征、能力优势、个人喜好,以及学习意识和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适才培养的目的。

  先把自己的有色眼镜摘下来

  当感觉某些新员工无可救药的时候,第一反应:先把自己的有色眼镜摘下来

  新人加盟,都需要一个融入过程,这个过程甚至是颇具挑战性的,因为,部门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对新人的排异现象,新人容易被怀疑甚至被排斥。

  从笔者对新人的培养经验来看,新人能否快速被团队接纳,通过技能提升而独当一面,关键取决于团队的长官;他们在用什么样的角度观察、分析和评价新人,在用什么样的态度培养、指导他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处世经典:成就你一生的第一反应(11--20)
(52)管理者要兼收并蓄
管理要把节约变成一种习惯
管理者对高傲的员工要挫其傲气
员工对上司的期待是什么?10个技巧告诉你怎样成为优秀管理者
向上管理,对下负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