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演讲艺术杂谈
本文引用自兴趣教育行者《演讲艺术杂谈》
  原文作者:攸子牛

主讲人:伍巍(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2008年5月10日

 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在这里跟在座的各位朋友谈谈演讲问题,我本身从事的专业是方言,我的老师詹伯慧教授将在31号为大家奉献方言专题,我今天要讲的是口语表达的专题——演讲,这是我的第二个研究方向。谈及口语,大家也许认为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可说的,谁还不会说话?其实不然。我曾经在内陆的一所师范大学里,对一届本科生进行过四年的追踪调查,调查结果很使人失望: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他们的口语表达没有明显的进步,无论是从词汇量的拥有情况还是从表达方式上看,他们都基本停留在中学阶段,接待宾客、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学术交流等仍然还是日常生活中的语言面貌——一个节奏、一种语调、同样一种表达风格,没有重音、没有起伏与调节,更不用说表达中心的确立。待当他们面临毕业招聘时,才感到口语的重要。今天有一些大学毕业生面临应聘考官甚至不知道怎么介绍自己,准备好的稿子竟然用不上。在陌生场合、与陌生人对话时,紧张、错乱总像影子那样摆脱不掉;即使大胆说出来的话语也没有什么信息的含量。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正是我今天想与大家分享的内容——言语与心理,言语与思维间的关系。

 一、演讲的基本概念

  还是先谈谈基本概念吧,有很多朋友不容易把演讲和朗读分开。什么是演讲呢?演讲必须以口语的形式面对听众作真实的表达,这个不错,它确实是一种说话形式,但是它并不等于我们平时生活中简单随意的表达。演讲是说话的高级形式,它必须具备令人信服的思想、哲理和相应的表达形式,给听众以有价值的信息。这显然是随意的说话所达不到的效果。

  演讲整个行为过程具备两个重要环节——“。我为什么强调的有机关系呢?很多朋友在表达、倾诉的时候,大凡都站在自我的立场上,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上,而很少顾及到他人的,甚至从来不管别人听不听或听懂了多少。这就像电视台,它做了很多非常好的节目,但只管通过电视塔向外发射,老百姓家里有没有电视机它不管,那你的发射(信息输出)有什么效果?如果老百姓家里没有一台电视机,你的输出效果不是等于零?即使家家都有电视机,你的信息输出质量有问题,我接收到的都是雪花点或图像变形、声音不清晰,我照样会调台,因为这给我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说话也一样,你说得不清楚,或者你的话中没有多少信息量,我同样会调台。即使你说的语码是清晰的,但是你用的是上海话(一段上海话)或其他语种,我作为听者并不熟悉这一语码,你同样是白说,因为你没考虑到听的一方的接收效果。由此可见,只是信息输出的手段,才是言语交际的目的,这一例证证明了的环节在整个言语交际中的重要位置。我向来认为,一个不会话的人,他也很难得到位,因为他很难站在话者的角度理解听者,调节自己的表达。这也是我们大学教师常常谈论的话题。所以我在这里建议,尤其是建议青年朋友们,你们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从听的角度来说。

  说到这里,我要作进一步的解释了。演讲并不等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简单、随意的说话,演讲必须有明确的话题中心。这涉及到什么呢?这涉及到你的主题信息,具备演讲者鲜明的个人见解,这是内容、是思维,此外还涉及到你对主题阐释的角度与真挚的情感抒发。你有好的思想、你有好的艺术,但是你要从自己独特的角度、适中的角度进行论说,听者才有可能更清晰地接受你的信息,更容易理解。此外还要赋予演讲以真实的情感,所谓喻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情,双刃的宝剑当然比单刃的宝剑锋利。演讲的目的是输出信息,输出信息的目的是让对方接受我们的信息,这是说话的目的所在。

  演讲又叫做讲演,两个名词一个意思,这当中的演绝非是表演,它是演绎、推演、阐释的意思。有些演讲者往往把这个词理解错了,认为就是表演,有一些辅导的老师也错误地帮他们设计:这个地方该做什么动作、那个地方该设计什么表情,这就有表演的意味了。我后面会说到,演讲者的动作、手势、体态完全是附带的,表情、动作需要,但并不是补丁,它要服从于表达的主题,自然生成,这样才自然、真实。

  演讲最忌讳表演,任何表演的形式都会拉开演讲者与听众的距离,为什么?因为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从小到大,最敏感的是语言。比如一个刚刚学说话的孩子,他还不会说的时候就会听懂大人的某些话了,人类的语言习得也是先学会听然后才会说,反过来的情况没有。比如刚学会听话的孩子,妈妈说你去把门关上!孩子马上就去了,不对,关厕所的门啊,去!孩子马上就去关厕所门了。先听后说,这是语言习得的一般规律。再比如你在写信,孩子给你捣乱,你逗他说我不理你了、你是个坏蛋,他可能捣蛋得更起劲,因为他从你语言的情感当中、从你的表达态度中听出来了你是逗他玩儿。倘若你严肃地说滚!孩子马上就会哭起来。孩子对语言接受这么敏感,何况是大人呢。你在上面演讲时是做戏,或你自己心目当中并不认为演讲稿上的观点是对的,但是你还是在演讲台上一会儿笑一会儿又哭,这让听者听了之后有什么感觉呢?孩子都能听出来真假,大人对此当然不会欣赏。

  我认为演讲应该是真实的。一位哲人说得好:只有真的才是美的,而美的又必须是真的。还有一个格言:任何一切东西并不是美了才可爱,是因为可爱了才美。不可爱你怎么会觉得会美?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

  演讲的定义是以有声语言的形式表达思想、观点,传递有效信息。演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演讲包括教课和报告,狭义的演讲主要是宣传和鼓动。演讲的功能第一是宣传、鼓动,第二是阐释和交流,比如说学术报告、知识报告,在我们这个讲坛当中就有很多知识性的报告,也属于广义的演讲。

  我要特别强调提出的是,演讲是一个人的思维能力与口才能力训练与提升非常有效的途径。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座的诸位朋友很多可能没有经历过专门的演讲训练,我们的说话能力可能完全是从生活中无师自通地习得来的。我就觉得奇怪了,世界上许多知识都是需要经过专门学习和进修才能获得提高的,唯一语言表达不需要专门进修?我们的教育大纲中并没有专门设立言语表达训练课,从小学开始,虽然语文课有读、听、说、写四项基本能力的训练,也可以理解,是有声的,是有声的,也是有声的,但人们还是认为是无声的。偏是无声的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训练最多,所以很多朋友现在出来的东西是不能的,只能。为什么呢?你一提起笔就是“18日的清晨,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将我惊醒……”,可这句话在口语中一定是“18号那天一大早,我就被电话铃吵醒了……”。如果遣词造句都是纯书面的思维形式,而且是你唯一的语言思维形式,你怎么能得出口呢?其实也是脱离不了声音的,试问,谁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是念念有词(至少是在心里暗暗念叨)?没有真实的话语怎么能形成文字?

  我们从小的语言训练就偏重于写作,一动笔就是书面思维,连看的、读的都是这些书面语,跟口语根本不搭架,这样的语文训练当然是不全面的。著名的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在前苏联的教育大纲里强调:小学到中学有声语言的训练当不少于4000小时。我要问了,在座的各位朋友,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今天究竟得到了多少有声语言的训练机会?包括今天小学、中学的老师在内,他们自身又得到多少正规的口语训练?中小学生在这些老师的训练下,又能有什么样的提高这不是很清楚的答案嘛。今天,即使是开推土机的司机还得有个培训过程,还得拿照吧,一个电工上岗也得要培训吧,唯独言语应用从来不需要培训,全凭无师自通。因为经验与习惯告诉我们,言语习得不需要专修,在家庭里、在社会上可以自然获得。可我要说了,凭无师自通习得的言语只是平常的生活语言,是一个人最起码的语言交际能力,我们只是把这种基本的生活语言应用于事业、应用于学术交流,应用于我们所有的工作岗位、交际场合,这能胜任吗?奇怪的是从来没有人对这一现象表示怀疑,因为大家都有差不多的经历,都是这样的水平,还有什么必要学习演讲呢?可问题还是来了,有些人连平时在陌生人面前说话都成问题,可老师或者单位还是要把他推出来参加搞演比赛,结果可想而知。孔子说过,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没有训练过的部队让他来打仗就等于是抛弃他啊。很多大学毕业生应聘时,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说话,不顾应聘方的需要与情感,人家一听就拒绝了。你在选择单位时,单位也在选择你,主动权在他们的手里,为什么不能调换一个角度:我有什么才能、发表过什么作品、曾经做过什么工作、我的特长是什么,我不知道我的这些特长和基本素质符合不符合贵公司的需要,不知道我能为贵公司做一些什么样的贡献。同样是一个意思,不同的角度表达效果就不一样,起码对方可以听得出你的素质与层次。这些不能责怪,因为大学课堂从来不开语言表达课。我担心的是,待他们今后走上领导岗位,还是依靠秘书写稿,以念稿形式代替说话吗?在西方,总统竞选都要事先请人帮助他们进行演讲训练呢,竞选演说是不能照稿念的,连这点应对素质都没有,别人怎么会投你的票?

  通过表达、通过演讲,能够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提高我们的口才能力。同样一句话,有的人说出来基本等于没说,有的人说出来包含很多信息与哲理。比如你告诉我:“1+1肯定等于2”,这绝对是真理,但对我来说我没有获得有用的信息,你不说我也知道;如果有人说1+1往往并不等于二:譬如将一个专家不适当地放在一个领导岗位上,要不了几年,他可能会从一个内行变成两个外行,结果是1+1=0。这样的表达就具备了哲学内涵,让人受到启迪。说到底,说话不仅是嘴皮儿的运动,归根结底是大脑的思维,是知识、哲理的展现。人的最高智商表现不仅在于你动手等能力,更重要的是大脑的思维、判断能力。我们今天的课堂教育恰恰不注重思维与智能的开发,而是知识的灌输。

 二、演讲与朗读的区别

  我下面要讲一讲演讲与朗读的区别。谈到演讲定义时,如果不将朗读与演讲作对比,往往很难区分两者的不同。演讲与朗读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语文教育的传统形式,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如果你要学习演讲、提高表达的能力和素质,你也要进行朗读训练。中国的传统教育自古提倡诵读,所谓读其诗、诵其书 通过诵读可以丰富你的语声的容量,也可以通过诵读聆听提高你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汉语是声调语言,声调语言的特点是具备西方语言所没有的节律美育音乐美,如果把汉语的这些美感都抹杀了,从小学到中学,学生未能获得语言的美的感知能力,孩子们都不会读书,只会看书,这是多大的损失啊。我们若从小就没有生动的语感积累,怎么能把死的文字译换成真实的内容和感情呢?这不可能吧?柯岩有一首诗叫《周总理你在哪里》:我们对着大海喊:周总理您在哪里?大海回应,他刚离去……他刚离去……;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您在哪里?高山回应,他刚离去……他刚离去……”。有的人不理解,一个他刚离去就够了,还要重复那么多遍干什么呢?这是形象的描写啊,是浪涛和回声效果啊!我们对着大海喊……”,海浪回应他刚离去,哗……他刚离去……。很多人从小就没有受过朗读培养,用眼睛作品,当然不能够把这些有形象的语言还原成真实的意境。会朗读的人也可能从书中得到90%的信息,我们有可能只是70%60%了,语言离开声音不就成了机械的符号了嘛。

  有声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它在教育环节中是不可少的。说一句老实话,即使今天的中小学开设这样的课,我们也缺乏必要的师资。中国的传统教育不但重视说,而且强调读;只有读了才能听。那些诗词歌赋就是让人们来读的、听的,可见(有声)和(无声)是不一样的。这是演讲与朗读的联系。

  那么演讲与朗读两者有什么区别呢?这要从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来区分。在内容上,演讲的观点、思想、内容、情感是属于演讲者自己的,或者是完全为自己同意的观点,因为演讲稿都是自己写的,你自己都不赞同怎么有信心讲呢?那只能勉强、只能读了,勉强自己的东西怎么能打动听众呢?朗读不一样,朗读的思想、内容和情感都是作品赋予的。选作朗读作品一般都是名篇与经典,因为作品是作者的,不是你自己的创作,朗读的责任是要真实地反映原作品。很多演讲者的演讲稿不是自己写的,有的人对作者的观点也没有完全理解,怎么上台?只能背稿。背稿依据是文字,不是自己的思想,甚至基本观点都不是自己的,不朗读怎么办、不背稿怎么办?这是在内容上的区别。

  形式上,演讲施用的是口语化的语言,诸如清晨,我踏着一缕阳光……”不是演讲的语言,而是供朗读用的散文语言,怎么能上口呢?当你采用的语言风格不是用来和听众交流的,只是背你的稿,你眼睛虽似乎看着听众,但心里根本没有交流的动机与愿望,听众对你的演讲当然不感兴趣,因为你首先抛弃了听众,听众当然也要抛弃你。演讲注重的是思想、内容的阐发,不注重形式;朗读使用的是书面化的语言,在反映内容的同时,也注重形式的美,所以可以辅之于配乐、服装、表演等形式。如果演讲也这样配乐,甚至配上伴舞形式,那将会怎样?又美丽动听的音乐、多彩的舞蹈服装,下面的人还会再听演讲内容吗,这就喧宾夺主了。

三、制作演讲稿应该注意的问题

  上面说了演讲和朗读的区别,那么演讲稿怎么制作呢?这是大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首先我要说一说演讲稿的类型。演讲稿不完全都是文字稿,它可分三种:第一是腹稿,完全脱离文字,基本的内容一出于心,比如说某某剪彩仪式讲话、简短的欢迎辞等。这些讲话不需要稿,写成文字稿反而受文字拘束。此类演讲一般都是即兴的短篇讲话,最好不要带稿。第二是提纲稿,提纲稿适合于中等篇幅的讲话,将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写成简略的提纲,第一个问题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如果想举例,可将例子一并放在提纲里,具体的演讲内容自己发挥,中心由提纲来掌控。这样按提纲讲话,受到文字的束缚自然少,利于即兴发挥与交流。第三,文字稿。文字稿一般将演讲的内容全部制作为文字形式,演讲的时候作能动的调节。注意,即使是文字稿,演讲当中还要有能动的调节,不是照着稿一字一句地念或背。如果你仍然是一字一句地背诵演讲稿,你就根本没有发挥的余地,总是会担心不要背错了;如果一旦背错了,整个阵脚就发生大乱。客观地说,一字一句地背稿绝不是演讲,前面已经说过了,那叫朗读,至多不过是背诵。

  我建议,如果制作演讲的文字稿,一定要注意不能用散文那样的全书面风格来行文,你在写的时候就要考虑讲的人,给予他们更多的口语再现的方便,也就是口语化。这一类的演讲稿也适用于初次演讲的尝试者,但是演讲者在以后的实践中要逐渐摆脱对稿的依赖。文字依赖对演讲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依赖惯了,一脱稿就会说不成话。我现在所作的演讲稿也是按照提纲来设计的,我在阐说过程中必须有发挥和能动的调节。

  演讲内容的设计首先是观点的确立,要确立自己独到的见解。有的人埋怨:我怎么会有那么多独到的见解呢?其实,见解人人都有,只是要通过思考才能获得。你要说服别人,起码你的理解要深入一步;没有独到的见解也应该有不同的阐释角度。演讲的观点要先使自己信服、使自己欣慰,否则怎么能有信心上台?有的演讲内容演讲者自己根本没有理解,甚至连自己都没有被说服,这样能说服别人吗?比如说为了显示某某人一心投身工作,老母亲生病在床只有一口气了,演讲稿的设计者就是不让儿子回家看母亲,以突出英雄气概。这样残酷的儿子能算英雄吗?我们的生活一定要提倡这样的英雄气概,岂不是背弃人本吗?大家都来效仿这样的先进分子,那还叫美吗?我相信人们不会乐意接受这样的东西。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并不想要,但你却偏要把它强加给听众,有这样的道理吗?当然,在特定的必须的情况下,需要个人作出牺牲是值得的,但不能将背弃人本的东西当作导向。

  内容的设计有这样几点:一是命题演讲,要围绕规定的题目设计演说内容。

  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进行审题,弄清演讲的中心与意义所在,确定中心后,还要以典型的例证充实内容。第二是非命题演讲。非命题演讲内容的设计要选择与演讲对象最密切、最有时代感的主题。比如说在灾区,若宣讲抗灾自救的方法,讲防病治病的措施,无疑最切合当前的需要,也最有时代感;如果你在灾区大谈计划生育,大谈股市秘诀,肯定不是最恰当的主题。

  还有一点大家要考虑,演讲稿的设计要有一个时间参数,有的演讲比赛是限制时间的,这没有关系,大家都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越短的内容越可能出彩嘛。你对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演讲时间就不要太长,半个小时、二十分钟就行了。还有对象参数,听众文化程度的高低,听众的职业类型,听众年龄的长幼都是你选择语言风格、表达方式的重要参数,不能无的放矢。

  这是演讲内容设计前两个问题:观点的确立、内容的设计。演讲的阐释方法是晓之以理、说之以例、喻之以比。演讲首先要说理,用什么样的方法阐述道理非常重要。我举一个例子,有人曾经问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先生,您这么博学、科学功底这么深厚,为什么还那样认真地看书学习呢?爱因斯坦面对这样一个很不容易说得清楚的问题该怎么回答呢,他总要说出一个使提问者既能理解又能接受的道理吧,于是他就用的方法做出解释:这么说吧:我是一个大圆,因为圆的面积大,所以我的圆的周长也就长;圆的周长长了,所以我的圆接触到外面的空白也就多;空白多,所以我未知的东西就多。你们是一个小圆,因为圆的面积小,所以周长也小;因为周长小,所以你们圆外面的空白也就少啊!跟你们相比,我就更需要加紧学习了,因为我希望得到、需要得到的新东西更多,明白了吗?简单的比喻把一个非常复杂、非常难回答的问题说得如此形象、深入浅出,这正是的巧用。由此可见,对待那些文化程度并不高的人在解说这些问题的时候,必须做到深入浅出。

  演讲稿的结构越简单越好,你在写稿的时候,能不能事先就为听者清楚地设计一二三……,几个问题连贯一气,思路畅通。只有演讲者的思路是畅通的,听者才能通。我建议在演讲稿设计的时候,不要把过多的时间放在怎么开头、怎么结尾上,能不能先把主体部分构思好,开头和结尾就自然有了。若主体部分还没有构架,净想着怎么开头和结尾,花了很多时间,你的开头也是空对空。这似乎是在谈作文了,其实道理是一样的。

  开题的方法有多种,一种是直陈法,即开门见山,就像话剧《陈毅市长》的开头,第一句话就进入主题,不拐弯子。还有引陈法,引述一个故事,或者一个警句作为导言,然后引入正题。此外还有提问警示法,比如谈节约问题可以这样导入:大家知道我们每年花在饭桌上的钱是多少吗?……” 开题的方法多种多样,最好不要一开始就是散文笔调、纯文学形式。演讲稿的文学色彩太浓,与有声表达往往格格不入。

  演讲稿的语言风格要口语化,明白、朴实。它跟写作、文章不一样,文章一句话、一个词看不懂可以重新看一遍;演讲不能这样,话一说出来就消失在空气中,再也不能重现,所以必须要明白、易懂、晓畅。这就需要我们在演讲稿行文的时候,就尽量出离书面思维方式,面对想象中的听众倾谈,这样您在写演讲稿的时候目标也是清晰的。另外要简练,不要太复杂,演说跟书面看的东西不一样,书面看的东西可以反复琢磨,演讲不是这样的,它要求一条思路畅通无阻。

  这里再次强调演讲的中心要突出,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或者提倡什么不能含糊。要富于思想、富于哲理、富于知识。如果哲理部分淡一些,知识容量要多一些,终归要让大家听了你的阐述后有所得。此外,演讲要情理并重,喻之以理、动之以情。你所阐释的信息要可靠,如果你告诉大家的那些数据是虚假的,或者是被夸张的东西,就会失去大家的信任,这就是实事求是。

  演讲有个立意,立意讲求,对问题不要一般泛泛的说。举一个例子,有人在职业道德的演讲中提出要发挥老黄牛的精神,不能像狐狸那样很狡猾。乍听起来有理,但没有新意。老黄牛精神也不是现在提出来的,说了多少年了。同样一个老黄牛在人们的评价中也有贬的意味,听说过吗?旧社会的劳动人民是当牛做马呀。狐狸向来是反面对象——狡猾、偷鸡摸狗,人们就是不肯承认狐狸聪明的一面。在今天这么一个科技发达、知识爆炸的时代,只取老黄牛的埋头苦干,不赞成机敏、智慧,一个民族还什么希望啊!中国哪一代的老百姓不是老黄牛,结果怎么样?我觉得我们这个时代需要老黄牛的务实精神,同时也需要狐狸的聪明、机智和勇敢,这才是这个时代的人文精神,不对吗?广东人今天走在经济改革的前沿,是单凭老黄牛的精神得来的吗?广东人不乏老黄牛的务实精神,但也同时具备狐狸的机敏、智慧与胆识,敢于超前,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这就是时代精神。如果你从这个角度去演讲,就不乏新意和启发了。有一句话:文章最忌随人后、道德无多只本心,你说出你的本意,首先是你自己诚服,你再把这个道理说给别人听,别人才可能服,这就是立意。

  说理要讲求。举个例子,深圳有一位女法医,公安大学毕业,清秀高挑。她爱自己的职业,忠于法医事业,破了不少案子。有人给她介绍男朋友,一问她是干什么的,是法医,经常跟尸体打交道。当她伸出手时男朋友都不愿意握,因为这双手是成天摸尸体的手。这时候她才引起思想上的波动。想改行吗?想过,但终归舍不得被企事业。有一次她破了一个大案,为了表示感激之情,当事的老妈妈和一家人都要给她下跪:姑娘啊,你救了我们一家!事业的成就和无辜群众的感谢给了她莫大的鼓励,从此她不再在乎别人说什么。她认为人的生命很短暂,短暂的人生终归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吧,何况学了这么多年的专业怎么能想割舍就割舍呢?她说:一个人需要自己的家庭,但是家庭不是一个人生活的全部,没有事业的女人在家庭里能得到充实吗?我觉得她说得非常实在。

  中央电视台的张悦曾经这样说过:我们都在平凡的岗位、做着平凡的事业,因为我们就是平凡的人,挤进人群里谁也不知道的一分子,我们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当黄继光、董存瑞,英雄不只是从冰窟里救起孩子。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尽自己的能力把自己岗位上的事情做好,而且常年如一日,谁说这不是一份伟大呢?

  再比如暨南大学有一位博士生,他的家乡在河南,当时那个村子村民们连一个闹钟都卖不起。他是村里的第一个博士研究生,也算为全村人长了脸,进校的第二年他就查出了胃癌,后来住院,瘦的不成样子。正常人一刻钟可以吃完的面条,他要吃两个小时。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都劝他休学,他不肯,主要为了乡下孩子的一张脸,一口气。他说:博士文凭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可我就这样空着手死了,对家乡人怎么交代呢?乡亲们拿出自己的血汗钱送我出来,我一定要为生我养我的那一方土地拿到博士学位才死得安宁。结果他就在医院的病床上撰写论文,有时候写着写着就翻倒在地板上,结果他完成了自己的论文,在轮椅上完成了答辩。他的遗嘱是献出自己的眼球,作为向暨大的最后报答。老母亲当时很伤心,不舍得,结果他的妻子把他的遗嘱翻出来给母亲看,母亲还是同意了。这不是故事,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

  在选材上建议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素材,越是典型的越能突出主题,便于升华,而且这种升华切不能概念化、模式化,最好能把大道理讲小、讲实际,才有亲近感、真切感。越是英雄越不能不食人间烟火,越是英雄越要让他走进生活。有一次我帮公安部门写稿,准备参加北京的讲演,基层部门为我收集了很多公安英雄事例。我征求领导的意见,写什么样的题材好。领导说:伍教授,你千万不要写血腥的东西,我们见的太多了。我问为什么,有些英雄事迹确实非常感人啊!他说:不,我们公安战士连自己的生命都不能保护,能让老百姓相信我们能够保护他们吗?他说:最好写平凡岗位上的那些数十年如一日的普通公安干警察。结果找到了一个题材,在清远的一个非常偏僻的山区,一个老警察,在他将要退休的时候,数百名山区群众围到派出所,强烈要求派出所挽留这个警察,让他再为老百姓干几年,村民们缺不了他,派出所的领导这时候才知道他十几年来为群众办了二十万张到深圳、澳门、珠海的边防证,可他自己一次珠海都没有去过。他拿着自己的工资,买了一辆很破的三菱摩托车,专门给远近山村里的老乡送签证。数十年来,老伴一直是个临时工。老伴当然埋怨他:你有什么用,干了这么多年警察,自己老婆的工作都解决不了,光替人家欢喜有什么用?他也生活在矛盾当中啊,可他始终没有放弃替老百姓办事,这才真实,这样的材料才典型。 我们今天的时代是一个求实的时代,平凡的岗位、平凡的人是值得歌颂的,为什么呢?因为他离我们近啊,可以学习、可以效仿,最容易切身,因此有更广泛的教育意义。

 四、演讲的心理及心理调节

  演讲的心理及心理调节。不光是演讲吧,我们平时说话遇到陌生人的时候也有这样的心理琢磨,为什么没有注意到我们说话演讲是一种语言心理的作用呢?语言心理的特点是比较脆弱的,容易受客观环境的影响,而且语言心理和语言思维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举一个例子,在座的诸位你晚上在一个静静的房间里写稿,或者是写信,你不希望有任何的干扰、不希望有任何的声音。好,这个时候有一个你最熟悉的人,你的妈妈或者你的妹妹,她悄悄的推门进来,并不想干扰你,她就站在你背后看着你写,你还能写得下去吗?你的思路恐怕立即就中断了。这是言语心理脆弱、敏感的反应。说话也是这样,比如有有人在台上发言,台下一个不经意的眼色都可能对你造成刺激:他怎么斜着眼睛看我呀?是不是不满意我的发言?原来坐在台下的这个人本身就是生理性的斜眼,可你还是对他的反映产生敏感。演讲必须直面听众,我们的心理往往害怕接受陌生人的眼光,尤其是几十双、几百双眼睛的照射,压力自然很大。这是一对矛盾。然而必须得适应。语言心理与言语思维也是一对矛盾关系:言语思维有专注、不受干扰的特点,但是演讲却必须面对心理干扰,怎么解决?唯一的方法就是实践、主动调节。

  演讲者必须重视言语心理的适应与调节。方法是什么呢?方法是自信。另外一点,要经过实践的锻炼。要做到自信,首先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演讲内容要从总体上把握,做到滚瓜烂熟。自信还来自于不断实践的锻炼,心理稳定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并不是关着门在房间里就可以训练的,必须经过反复的磨练。尤其是在座初学演讲的朋友们,不要害怕失败,不要为自己订立第一次演讲就要惊天动地的目标,一说出来就是天使的声音,那样不切实际。小孩子学走路,无论跌倒多少次,在妈妈的眼光里从来不认为那是失败,是前进道路上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其实只要你实践了,那就是成功,不要对自己有太多的压力。

  调节语言的心理。在演讲之前你也要有一个心理定位,不要定位的太高。初次演讲,能够与大家交流、能够把主要的意思讲出来,这就是演讲的成功了。不需要热烈的掌声,不妨你自己对自己有一个实事求是的评价。演讲过程中你的注意力必须集中、专注。我在训练学生的时候,往往用这样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心理的一种放松。有的学生上台之后非常紧张,头低着,不敢看大家。这种情况下,我就转移他的注意力,我布置的作业是让他告诉我教室里或大厅里一共有多少盏电灯,此后,他立即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要作的作业上,全然忘记了几十双眼睛的审视,这个时候他就放松了。我接着允许他再数一遍,看是不是确切,这时他就更放松了。这说明什么呢?演讲过程中,注意力越是专注,你的心理越容易放松。作为老师做这种训练,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步伐太大,因为有一些初学演讲的人,上了台之后一次受到反向的刺激太深的话,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副作用。

  我这次在中山参加一个演讲评判,一个年轻人上台后,讲着讲着就忘词了,他当时觉得很尴尬,非常紧张,于是我就带头给他鼓掌。他说我能不能下来休息一下,然后再上去演讲。我当时是评委,我说可以。最后在评点的时候,我特地肯定了这位选手在此上台的勇气,我说:作为初次上台演讲的选手,他走上舞台就已经是成功,希望大家把掌声献给他!在热烈的鼓掌声中他得到了安慰。如果第一次上台给他留下一个很深的反向刺激,第二次一上台就更可能忘稿,这是一个惯性的反应,所以演讲者自己要把握信心、灵活调节。

 五、重音与断连——在平常的表达中最容易忽略的两个问题

  下面再谈一谈我们在平常的表达当中最容易忽略的两个问题,这就是表达外部技术中的重音与断连。

  首先是重音。重音是体现语义、准确表的重要手段。平时我们在表达的时候,节奏和重音往往没有谱,比如你在朗读一篇课文的时候,第一遍可能将重音放在A点,第二遍可能放在B点,正确的重音落点究竟应该在哪里不清楚;重音不清楚,表达的语义也就不清楚。其实,从语言本身的意思可以判断重音的落点。今天我们主要谈谈语法重音,他是语言结构与语义规定的重音,也是很容易被我们忽略的重音。语法重音跟语法、句式的关系紧密相连。比如建设银行,这是动宾结构,不是建设体育场,也不是建设学校,是建设一个银行,重音落在银行上。如果是建设银行,不是农业银行,也不是商业银行,那就是个偏正结构,重音就要落在限定成分(偏语)建设上。如果我们平时的言语表达,这一些重音都能非常清晰地显示,听的人会觉得你的话语非常干净,不需要花太多的脑筋进行辨别。

  比如说很好,其实可能是一般的好,如果重音落在上,作很好,这才是强调,意思是特别好。这就是语法重音。只有我们自己会正确应用时,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别人的话语。感知的东西不一定能够很好的理解,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感知它。

  再比如拉着导火索,意思是正拉着;如果说拉着导火索,将重音放在上,说明拉的动作已经完成了,两者的意思根本不一样。这就是语法重音的作用。

  逻辑重音就简单多了,就是在具体上下文的语义限定下所使用的重音,简而言之,就是需要回答什么,你就突出什么:谁开车他开车他开什么他开车

  断连:太阳/ 能发电和太阳能 / 发电不一样;中国队打败了韩国队取得了胜利若没有句中停顿,到底谁胜了就不清楚。当然,句子表达有标点符号显示,可说话不能带标点,它只能以顿断来标志:中国队打败了韩国队,取得了胜利是中国队胜了;中国队打败了,韩国队取得了胜利是韩国队胜了。我们如果不会正确应用这一表达技术的话,听话的人往往就会遇到一定的困难,甚至是误会。

六、演讲的附加表达手段与表达风格

  最后我想谈一下演讲的附加表达手段与表达风格。附加表达手段指演讲的表情、体态与手势等,附加手段的运用必须服从内容的需要,它仅仅是附加,是表达自然的生成和伴随,不能生硬的设计。演讲有些老师说这个地方做什么动作、那个地方做什么动作,我觉得那个太勉强,都是硬加上去的,我们一定要有决心做好这件事,然后做一个这样的动作,那就很不协调了,这是附加、自然生发出来的动作,是要服从我们语言中心的,贴上去的东西自然难过,他做了也难过啊。如果我们真的在演讲当中做动作的话要做到位,不要小里小气,如果我们没有信心,所以听者也感觉到我们小里小气,要做就大大方方做出来,很舒服嘛。

  表情要真实自然,眼神保持与听众交流。体态方面要放松自如,不要僵化就行了。手势动作要大方、得体,动作不宜太多,太多就碎了,一开始我们的演讲者没有多少动作,没有什么关系的,经过一定的实践自然就有了,不要去勉强自己,那样我觉得太辛苦了。

  演讲的表达风格不完全是侃侃而谈,当然如果是侃谈的话,它长于鼓动、长于号召,这是一种形式。另外也有娓娓而谈的,娓娓而谈的话比较动听,长于感化,能够引起共鸣。还有诙谐地表达,长于以轻松的形式析理,活跃场面气氛。我觉得这三种风格只不过是我们平时的分类,其实在客观演讲当中,一次演讲往往有各种风格的结合,一开始比较严肃,后面中间的话就比较高亢,后面比较诙谐的也有。总而言之一句话,要服从主题。

  我想今天就谈这些内容。古语道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是孔子所说的。我最后祝愿您拥有本该属于您的一份美!谢谢。

  【主持人】各位听众朋友,我一开始就说了,伍老师讲两句话就吸引了我,听完伍老师的课,相信大家都会有共同的感觉,那就是伍老师演讲的魅力是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专业的演讲知识去支撑的。

  下面进入互动环节,大家抓紧时间提问。

 【现场提问1谢谢。读了那么多年书,从来没有听过这么精彩的讲课,今天伍老师给我们讲了一堂又有理论又非常有用处的课,我感受很深。从小到大我们都非常缺乏这些方面的锻炼,不要说演讲了,就是互动说话等这些方面都是非常缺乏锻炼的。我是这样,我的小孩现在仍然是很缺乏锻炼,我们的教育部门对这个方面的重视是非常落后于西方国家的,锻炼机会确实是太少了。伍老师也讲了,这种心理上的东西是一定要经过不断的实践去锻炼的。我三十多岁了,我小孩几岁了,伍老师是非常好的语言学家,今后不知道能不能给小孩子提供更加广泛的机会空间?谢谢。

  【伍巍】我们现在也在做这方面的普及工作,比如说能不能为孩子们、为学生们提供一些引导。我们将暨南大学语言学研究生招生方向作了扩充,第一次开了口语表达的理论和实践方向,并已招生两届。我们也想培养一些人,到中学或者是大学里做一些这方面的工作。另外想编一些教材(我们正在编),同时希望能够做一些普及工作,比如今天的讲座。我本身除了带研究生,在本科阶段也开了口语表达的课程。当然我们的能力很有限,只希望能先培养一些学生,让我们共同努力。此外,我还要大胆的说一句,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关于演讲、论辩方面的书,其中有不少是纯理论的说教、缺少实践与训练内容。有的着重谈技巧诀窍岂不误人?一个连话都还说不清楚的人叫他学演讲,能办得到吗?今天邀请我来讲这个题目,我愿意实在一些,从口语表达讲起。演讲、辩论是表达的高级形式,演讲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展示,还是一步一步地走比较妥当,求学也需要求实的精神。我作为一个学人,还是实在一些好。我愿意在这些方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多培养一些学生,让他们给孩子们更多的东西。谢谢。

  【现场提问2伍老师您好,刚才提到了演讲是语言表达的最高形式,那么辩论呢?您现在是非常知名的语言学家,那么在辩论方面不知道您擅长不擅长?

  【伍巍】辩论也好,演讲也好,首先是口语表达——说话。辩论其实是思维的直接碰撞,辩论首先要立论,自己先站稳了,然后才能进行驳斥;如果你自己没有牢固的立足点,怎么进行反驳?辩论是口语激烈的交锋,整个思维的代谢比演讲转换得更快,演讲、辩论两者之间并没有矛盾。

  我认为就两种形式本身而言,对于普通话没有严格的限定,广州话也可以辩论、也可以演讲,能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表达岂不更好吗?不要把很多的时间花在正音方面,那是形式,普通话也是工具嘛,何况正音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练习过程。与其那样,不如在我们思维训练上多花功夫、丰满我们的表达。人最重要的是大脑,四川话也好,上海话也好,都可以辩论,都可以演讲,所以我一般在表达教学当中不作普通话训练,普通话作为另外一门课来教。当然,无论是用普通话还是用方言来辩论,首先要把话说清楚,做到正确、准确的表达,这是必不可少的要求。

  【现场提问3朗诵、辩论、演讲都是语言方面的艺术,前几年在新加坡搞了国际大专辩论赛,国内连续好几年都有参加,央视也组织过类似的比赛,我们作为电视观众在电视上看到辩手,正方、反方互相的辩论,觉得很过瘾。但是看着看着,看的多了,就有一种感觉,觉得好像表演的成分越来越高了。听说现在一些高校为了参加类似的辩论比赛,为学校增光,层层进行选拔,选拔出来的学生据说还要脱离正常的学业,集中起来要集训等之类的。您觉得这种模式的辩论比赛,特别是通过电视媒体来传播,真正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特别是口语能力,有多大的帮助?您对这种现象有何看法?

  【伍巍】我也乐意回答你这个问题。

  应当从两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首先我赞成你的观点,近年的辩论赛越来越像表演,但是也不能否定辩论赛也是一种展示,让不少人了解什么是辩论形式,也让我们了解语言与思维碰撞的魅力所在,这一形式不也具有积极意义吗。我早在我们暨大就提出过不要仅仅从形式上引导学生做游戏,我曾建议,能不能针对我们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与困惑实际进行辩论与探讨,通过反方与正方的阐释、辩解,起码可以让大学生得到两种观点的比较,让大多数的学生对某些实际问题认识能深刻一些,这不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好方法吗?为什么非要拿那些跟大学生根本没有关系问题来耗嘴皮呢?身在地球上非要探讨月球上的事情有什么意义?

  我觉得这样的形式本身没有错,应该借用这样的形式去丰富,去结合我们的思想教育,或者结合我们的知识教育,比如说目前高校或者教育界,或者医疗界存在什么样老百姓都关心的问题,让老百姓自己来谈,这样的辩论方式对我们的启发和收获就会更大一些,因为有用了嘛。我曾经也设计过题目的,我当时想扭转暨大辩论情况,我自己就设计了一个题目,就是针对我们的学校同学在思想上有疑惑的问题,比如说物质和精神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在两方辩论的时候,也希望第三方参加进来,同学们或者是观众自由提问,这样就互动起来了,而且跟我们自己切身的思想、跟我们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所以我是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回答您的问题,不知道您满意不满意。

  【现场提问4伍老师,我对您在暨大开的跟演讲有关的课程很感兴趣,您是怎么给本科开这个课的,以什么样的形式来上课,您的研究生课又是以什么形式上的呢?向不向外校开放,比如说我感兴趣,我能不能去听您的课?

  【伍巍】我妈妈曾经教导过,你当老师要什么人都教,不要嫌贫爱富。我现在开的课程,只要在我课堂允许的情况下,我一律不排斥,一个人也是讲,十个人也是讲,这是我个人的观点。当然,我也不能做到有那么大的能力,跟学校的制度相抗衡,在我能够允许的范围内,我争取这么做,这是我老娘告诉我的。

  另外我要回答你关于我所开设课程的问题,我本科生、研究生的课,我现在带博士生,现在我也在本科的第一线。我给本科生上课的教材是我自己的,因为我本身是搞这个实践的。两部分学员,一部分是新学员,他们一开始来,我也不能太高的要求,以鼓励为主,每年都要接受新学员。我的要求就是最好不要超过30个人,因为人多了之后就不好驾驭,每一个人得到的练习时间就不多了。第二就是思维的训练,每一堂课都出很多的题目让他们去做,往往在一分钟内,或者三十秒钟内把这个问题说完,因为时间多了往往废话就多了,在这个短时间内说出主要信息,然后慢慢的拓展。第三个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考试的时候也是这样,一个是书面考试,另外就是实践考试,我出一个题目,你针对这个题目,或者一组数字,你谈谈自己的感想。硕士生要求就比较高了,我在进行心理训练时经常带他们到图书馆大门前,很多同学进进出出的,让他们站在高台上对着我讲,旁边就是广场,压力非常大,对于承受不了的研究生我就降一级,放在会议中心,会议中心并不是经常开会,那里也有一组高台。到了训练最高级的时候,是让他们在课堂的楼梯口,后面全部是人在吃饭,还有各种嘈杂的声音,下面就是楼梯,进进出出的人面对他,置于这样的情况下让他们演讲,我提出一个问题你要马上回答,而且不能开小差,如果开小差的话他肯定要分神不会回答我的问题。

  还有一个训练是干扰训练,两个研究生在上面讲,各自讲各自的题目,底下坐着研究生,他们互相干扰,然后让他们评论,一分钟之内谁把这个问题阐述的更清楚,旁边的人可以听他的也可以听另外一个人的,你说的不好人家就听别人的了。这个难度我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因人而异,基本的方法就是这样的。

  【现场提问5我们是做理财工作的,平时说话或者是面对公众的时候,也会使用一些稿,也能够把自己的思想和意思表达出来,还有一块是沟通,在跟人沟通时,每一个人的个性和思想都是不太一样的,演讲时你可以把自己的主题说出去,赢得大多数人的认同就可以。但是在沟通时,往往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演讲和沟通怎么可以互相结合起来,达到沟通的目的。

  【伍巍】这个问题可能都是大家很关心的问题。即使是演讲,也有时间、空间的定位,还有对象的定位,从总体的原则来说,演讲也是一种沟通,你最后要达到信息的输入,让人们接受。因为今天规定我谈的题目是演讲,我回答你的这个问题,是从说话开始。其实演讲也好,说话也好,基本点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比如说我们知识比较广博,也可能印证就可以随手拈来,如果知识比较薄弱的话,可能就没有什么东西可讲了。一个人的说话基本素质,其实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语言外在表现。

  我在演讲当中、说话当中很强调综合素质,为什么呢?因为一个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知识贫乏的人连做梦都是枯燥的,没得做啊。所以我们看起来口语表达就是两张嘴皮,深层次是你的思维、你知识的储量,跟别人沟通的时候往往你要去观察,这是因人而异的。比如说你看到一个人非常自负,你跟他说话的风格肯定不一样,你不要以硬碰硬,你表现的轻松一些,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谈话有一个引力场,引力场是和谐的,有一个互相影响。你跟一个非常自负的人谈话,你比他还自负,怎么进行沟通?你不如低调一点,你的这种低调又不是奴颜婢膝,不是这样的,你温文尔雅、落落大方,你的这样说话氛围可以感染他,你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跟他沟通。

  还有一些人戴着眼镜、书生样,你可以从知识方面跟他进行沟通。有一些人来的时候就对你有情感上的戒心,比如说你是财务部门,我就知道我今天的报销你可能要为难我,上一次已经为难我了。我就觉得你不要带着这样的概念,你还是平心静气跟他说,往往你把理说到地,人虽然嘴上不同意,但是内心还是有感觉的。比如说我曾经跟一个地方领导打交道,他是民政部的一个领导,我当时是为了落实政策,帮我一个老教授,文化大革命中把很多书都抄了。那位领导同志是军人出身,态度本身也有一点直率,因为他接触的事情太多了,你也要理解他啊,遇到这样的事情烦,如果我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也会烦,所以我耐心的跟他说话,我听到他一口的河北话,因为我是搞方言的,我首先就跟他一口河北话过去了,我家里的亲属跟他的家乡在不远的地方。你也是河北人,我说是啊,首先你就沟通了,然后他就问你在什么地方工作,我就跟他心平气和的从谈风景开始,河北有什么样的名胜古迹,我们谈的很融洽,然而提出我自己的问题,首先他的心情就好了,他愿意跟你谈。在这一点上你一定要做到,无论是什么人的,你既然有必要跟他谈话,首先就要尊重他,尊重别人其实就是尊重自己。如果一个人的知识面比较广,他的观察能力比较准确的话更容易选题。

  这次我回安徽,我姐姐的一个孩子非常自负,家里的人都不同意他都不赞成他的观点,父母亲一说他,他就反感。我观察之后就觉得这个孩子首先需要人们正确的评价,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样的,在家长面前,在兄弟姐妹之前如果全部是否定他的,他没救了,他就觉得你既然是这样的情绪对待我,那我就是更加激烈的情绪来排斥你,其实他的内心很痛苦,他需要人来理解,我就从理解的角度跟他说。我说其实你很自傲,但是你也很可怜,你把自己逼到这么可怜的地步不是别人,是自己。他从情感上就愿意听我讲话,因为我是站在他的角度,实事求是的进行分析。结果我指出他的很多缺点,他说舅舅你说的都对,他说没有人跟我这样说,能理解我,我现在也很懂得了,我虽然在工作上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这是我排除苦闷的一个方法,你只有理解别人,给别人一定的空间,别人才能给你一定的空间,世界就是这么大,就像是马路上行车一样,大家互不相让怎么办?你也不能等待别人给你让路,我们首先让路,也可能事情就能渐渐发展。

  语言表达也是这样,我们先给别人让出空间,然后我们自己铺设一个架桥,让他走过来,或者我们自己走过去,可能更加融洽。

  【主持人】谢谢!时间过得真快,最后,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多谢伍老师。论坛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语言就是力量——我和英语演讲的不解之缘
【演讲稿写作】认识演讲稿,演讲稿的特点及要求
原创|演讲逻辑性差?那是因为你还没有看这篇
演讲的细节把握
领导演讲与口才(建议收藏)
如何撰写一篇优秀的演讲稿。你想稳拿演讲第一名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