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读书是一种快乐

    2、读书是一种快乐

     读书向来称为雅事、乐事。翻开古籍,我们随处可见古人关于读书的一些言论: “至乐无如读书”,这是《史典》中的一句话;《增广贤文》中有“有书真宝贵,无事小神仙”、“美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之语;韩愈教子曾有“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之诗;西汉的刘向曾说:“少而好学,如日初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南宋著名的文学家、目录学家和藏书家尤袤在《遂初堂书目》序中写到:“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朱熹为白鹿书院题:“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元朝郑廷玉的杂剧《金凤钗》第二折:“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在中国可谓妇孺皆知,影响深远;明代郑成功说:“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明代学者李贽在《读书乐》所讲的那样:“读书伊何?会我者多。一与心会,自笑自歌。歌吟不己,继以呼呵。恸哭呼呵,涕泗涝沱。歌匪无因,书中有人。我观其人,实获我心。”读者与作者共同达到了碰撞、交流、会意、共鸣的境界。清代蒋士铨说得更简明精练“至乐莫过读书”。清代包世臣说,世间唯有读书好,天下无如吃饭难。这些作为蒙学读物,开篇精妙的安排就让我们见证了古人对读书的重视以及对其作用的认识。《小窗幽记》中有:“浪花有意千丛雪,桃李无言一对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春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打开《格言联璧》,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代礼部尚书、学者姚文田(浙江归安人)的一句格言:“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安徽黟县西递村的“履福堂”有一副楹联,道出了“为善最乐,读书更佳”的真谛,联云:“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明代郑成功写有一对联: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一些古诗也生动形象地畅言了读书乐:“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正如梁实秋所说:“古圣先贤,成群的名世作家,一年四季地排起队来立在书架上面等候你来点唤,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行吟泽畔的屈大夫,一邀就到;饭颗山头的李白、杜甫也会连袂而来;想看外国戏,环球剧院的拿手好戏承接堂会。这真是读书乐。”外国人也这样认为。如美国建国的创始者、美国独立运动的领导者、民主精神缔造者、《独立宣言》的起草者富兰克林也说:“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这些都形象的说明了读书其乐无穷的境界。我也深深体会到,人生是道风景,快乐是种心境。学习,是一件乐事,亦苦亦甜,时苦时甜,在其过程中就会拥有收获。缤纷的岁月,快乐的人生,读书是我的快乐之源;读书使我领悟到快乐的真谛!读书乐,乐读书,乐从何来?我的感受是:

    首先在于读书启迪智慧,让人耳聪目明。然而智慧是块璞,需要读书来雕琢。用时兴的话来讲就是:读书打造我们处身社会,打拼职场的精神素养。培根曾说,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后便知如何修剪移接。没有一本书能孤立存在,它只是一场与它们的前辈们连续不断的对话的一部分。读书的过程就是用前人的头脑充实自己头脑的过程,便是提升智慧甚至再造生命的过程。正因为读书能尽情延展生命的质与量,济人之短,补人不足,“朝闻道,夕可死”才成为读书人的最后追求。有求知欲望是身心健康的一种表现;得知未知之事是一种难以言传的乐趣。是啊!要想让自己耳聪目明,读书是最好的方式。

    其次在于读书能淬锻、净化心灵。一本好书,是作者的心灵剖析史,也是读者的心灵锻造史。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向来算为清高。说破读书本质,“心灵”而已。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采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这是英国文学研究专家王佐良先生所译的培根《论读书》中的一段话。“腹有诗书气气自华。”这句话意思就是说书读通竅了,脑筋清楚,胸有成竹,自然气度雍容。所谓“读书声出金石,飄飄意远,一乐也。”读书不但明天下国家兴亡之理,而且可充实自我知能,薰陶自我品行,融铸思想性灵,提升思维层次,恢宏志节器识。读书还可以反身而诚,修养心性,激盪脑力,增广见闻,消磨时间,排除烦恼。置身于书中,如同插上了梦想的翅膀,穿越了时空的遂道,没有了世俗的束缚,没有了爱憎的羁伴,有的只是纯净的灵魂在高空中自由的飞翔。一本好书,是作者的心灵剖析史,也是读者的心灵锻造史。读一本好书,能感到一股清澈的泉水,流过心田,净化心灵,特别是通过长期的读书能够养成一个充实而高尚的精神境界,成为永不枯竭的思想源泉,无论一生中遇到什么样的风浪坎坷,都能够保持一种“世人皆醉惟我独醒”、世人皆浊而我独清“的平常心态。这样的人即使在物质生活方面清贫寒酸,但决不会“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名声地位上也许并不显赫闻达,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艰辛曲折必然,历尽沧桑悟然,在精神上永远属于“打不倒的巨人”。最让我心悦诚服的是“读书似水”的比喻:把读书比喻为水,看似平淡无奇,波澜不惊。可当涉足于此时,就会感受到,那潺潺流水,流淌着的是激情,滋润的是心田。有人将读书比喻为一条古老的河流,河的两岸布满了历史的车轮、岁月的沧桑,让人抚今追昔,思绪万千。河水缓缓流淌,日夜不停,流出的是几多深沉、几多凝重、同多哲思;于是有人将读书比作山涧中流动着的小溪,流淌出的是轻松活泼、清纯自然。读书如流水,川流不息,潜移默化,润“心”有声。书中那些机智锐敏的雄辩,旷达不羁的诗情,令人捧腹的幽默,化浓为淡的闲笔令人陶醉,其乐无穷。

    再次在于读书能带来愉悦,心高气爽。读书之乐须尽欢。读书是最高尚的娱乐,是最富想象力的艺术,是与伟大灵魂的直接对话。读书带来的是时空的扩展,是人生的充实和人生的绚丽多彩。读书令人无忧无虑;读书令人回味无穷;读书令人神清气爽。当某句古诗直抒我的胸臆时,我感到快乐!当某段文字与我追求的信念相同时,我感到快乐!当某篇文章在我眼前描绘出一个梦想殿堂时,我感到快乐!我敢自豪地说:为了这种快乐的延续,哪怕“三更灯火”,也无怨无悔。我常常会在无数本书中度过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春日融融,手执好书一本,默坐于河边草地。细读不倦,幡然有悟。无心观赏桃红柳绿,鱼跃莺飞;只觉天长地远,神思难寄,逸兴壮怀,与书相连。于是爱不忍释,乐而忘返。不亦快哉!盛夏燠热,喜得新书,不及等待,匆匆翻看,似有清风一缕,徐徐沁心,不知汗出遍身,汇成细流;也不闻蝉鸣绿树,声噪小楼。不亦快哉!秋月晶莹,幽辉半床。读书数页,忽有所感。步出室外,遥望明月稀星,遐思宇宙人生,有千情万绪,涌上心头;凝成一处,竟与书中至理相通。不亦快哉!任是隆冬朔风凛冽,不废好书苦读,及至心领神会,周身激情奔涌;如有烈火一团,从胸中喷出,蔓延开去,融化了冰雪世界。只见周围暖气弥漫,春意盎然。不亦快哉!我常想,如果读书是一条快乐的河,那么我愿做一叶舟,飘向未知的远方……特别是那些没有功利目的的读书,读至精彩之处,陶然忘情,忘乎所以,手舞足蹈,拍案叫绝,可见读书有何等之乐;读到紧张处,飢渴冷熱,全然不知,屏息静气,与主人公一起喜,一起悲,一起歌哭。读书,进入此境界,方有快乐,方有乐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读书多了,手也有些痒痒,心有所思,意有所想,提笔赋诗作文,有自己的作品传世,那是后话,另一乐也。人的一生如果能养成读书的习惯,实在是一件快乐无比并且受益无穷的事情。正如孔子所说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境界。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乐而忘食。读过后,书中的警言妙语又如“余音绕梁”,带给你的往往是数不胜数的惊喜与欢欣。读书乐在自得。每一本书带给我的并不止一种体会。读的多了,即使是一篇文章,读的次数越多,感觉越不一样。陶渊明曾曰:“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很多读书人的共同体会,不仅“忘食”,还可能忘了生死。我经常看到有人读书忘记饥渴,那如饥似渴的读书求知精神,令人敬佩有加。不是有一个教授中午看着早晨的空盘子,自问:我吃了午饭吗?哦。吃过了,继续读书。也有人读书忘记做饭,被好一顿埋怨训斥。我也曾读书津津有味,竟似吃了一桌好筵席,精神饱满,神完气足,舒心惬意,那份温馨正是我最大的快乐!

    二是乐而忘时。读书时间过得最快。愉悦的阅读,不知不觉一晌过去,竟生拉住太阳不准下山的奇想。人生几何?读书时间有限,不抓紧读,时间不会等着你,让你从从容容悠悠闲所以,我最快乐的事情是看书,在我家里凡是我要停下来的地方,都放置一二本书,以便随手抓来可以看,饭桌上、枕头边、马桶旁,都放着各种各样的书。我工作再忙,晚上临睡前也得看上半小时书后才躺下。那清香,是书的清香,那梦,也是有关书的梦。喜欢看书,枕一本书,做一个带着书香的清梦,是我生活中最快乐的事。

    三是乐而忘返。我看来,书,就是门。打开书,就像推开了一扇门。每一扇门里,都是一个神奇的世界,这些世界充满着迥异的风景,让我这个到访者惊奇、兴奋、流连忘返。在很多次,我上图书馆看书读报查资料,常忘记时间,忘记回家,甚至被关在图书馆过夜,竟然不知身在何处,还有的手捧书卷反向而走,正似南辕北辙,犹不自知也。不知有多少次,有办公室读书,日已过午读兴犹酣,不是家人打电话,还不知道下班半小时了。尽管我是从事理论宣传教育工作的,看的书也很杂,什么书都想打开看看、翻翻,而觉得很有好处,也很有乐趣。我常常沉浸在书的海洋中,体验马致远“断肠人在天涯”的企盼与凄凉,理解辛弃疾“可怜白发生”的无奈与愤懑,领悟陶渊明“种豆南山下”的宁静与淡泊,感受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的豪情与精神。我为穷人桑娜的爱心而感动过,为老葛郎台的虚伪自私而愤恨过,为简爱最终获得爱情而欢欣过。读书,让我明白了真伪虚实、丑恶善美、悲欢离合。阅读朱自清的《背影》,虽然并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通篇的语言都十分朴实,但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父子间深沉的爱,读者为之深深感动。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书中,我看到了海伦在失明后暴躁的脾气和初学语言时艰难的一步。在书中,我看到了海伦少时立下的志向,并深深地为她坚强的性格所感动、所震撼。在书中,我看到了莎利文小姐费尽心思地指导海伦一步一步走向知识的殿堂,引导海伦走向成功,我不禁为莎利文小姐执著的精神所打动。读这本书时,我哭过,笑过,伤心过,感动过……这本书,使我从阴影中走出来,使我认清了人生的方向,使我不再迷茫,并激励着我追求属于自己的那片光明!又一本书在我眼前展开。再试想在午后懒洋洋的阳光照耀下,你正拿着一杯花茶,捧着泰戈尔的《园丁集》——优美的词汇,细腻的感情,深远的意境。那茶香书香融为一体,我们沉浸于此,给我们无穷的享受,让我们流连忘返……

    四是乐而忘忧。“何以解忧,唯有读书”。人有头脑,还能没有忧愁?即使一会儿,也会伤及白细胞。书就是疗忧治愁之妙药。久涉尘世的凡夫俗子,总免不了或多或少的浅薄与浮躁。沉浸书中,什么厚此薄彼,什么名利欲望,什么阴晴圆缺,什么生离死别,什么柴米油盐,什么人生三千烦恼丝,统统抛到脑后。当你刚刚从繁忙的事务中抽身出来,你的心绪此时是那么疲惫,那么你不妨坐下来,拿起一本书,漫不经心地翻阅。这个时候,你一定会感到是那么惬意,似有一阵柔风迎面轻拂,你的心像花蕾在轻轻绽放:书籍会让你体验到情感的一切滋味:生、死、爱、恨,欢乐和痛苦,进取和消沉,英勇的和悲壮的,它们穿越时空而来,你的心被情感紧紧抓住,不能自禁,时喜时悲时怒时哀,在书籍的情感河流中浮沉。特别是在躁动的时候,没有什么比钟情于你的人带给你陶醉的感觉更愉悦心智,只有读书。我每当有了忧愁、烦恼,只要手捧书卷,便烟消云散。那一个个质朴的汉字会从厚厚的书页中跳出来,似朋友,像爱人,如故交,若长者,与之娓娓而谈,倾诉心曲。三国的恢宏,红楼的细腻,西游的神工,水浒的刚烈,雨果的凄惨,莎士比亚的广阔,真是“三两句碎语,怎敌他,跌宕起伏卷帙浩繁”。品味其中,才能自得其乐。李白的飘逸豪放,杜甫的雄浑苍凉,李清照的清丽婉约,恍如秋水淙淙流淌;艾青笔下的大堰河似娴静的母亲,朱自清的月色荷塘令人心驰神往;面对书页走进但丁的神曲,聆听雨果的钟声,凝视惠特曼的圣火,毛泽东一生读书无数,解古今,通中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其间何乐。……此时会使人渐渐地心如止水,进入一种超凡脱俗的忘我境界。的确,当我无所事事的时候,当我坐立不安的时候,当我孤独寂寞的时候,只要一书在手,便会怡然自得,心情轻松,人生的一切大失大得大起大落荣辱成败都会瓦解冰释。当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读书中去,每当读至深处,读到痴迷,便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读书确实能给人带来欢乐,而且是人生的最大的永远的乐事。生而为人,如果不懂得品尝读书之乐,真是天大的遗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只存在一种境界
精神密友
求一雅乃高
【音画文】求一雅乃高
读书之乐
无字不欢:字里也有颜如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