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跟沈星学习夸人



  早在沈星主持北京电视台《魅力前线》节目时,有人专门做过调查,只要她出现在镜头前,收视率就会直线攀升。后来,沈星去了凤凰卫视,她并没有把自己打造成第二个吴小莉或者陈鲁豫,她只需继续做自己。

  沈星人长得漂亮,话也说得漂亮,尤其她的会夸人是出了名的。阮次山说:“听她夸你,比吃她做的菜还过瘾。”

  那么,听听沈星自己是怎么说的吧。

 

    同样分量的赞美之词,是摊到2平方米有力度,还是落到1平方厘米更有劲儿?

  虽然是中文系毕业,从事的是主播这么一份需要口才的职业,但我一直觉得自己的口比较拙。尤其在刚工作时,与不熟的人交流总让我打怵。谈工作勉强还行,一旦说到无目的性的闲话,我就不知道该如何接应了。

  凤凰卫视的氛围与北京台不一样,同事之间的交际如老友,什么玩笑都开,什么话都说。一日,阮次山先生接获女粉丝书信,对其爱慕之情溢于言表。他虽做惊讶不解状,但其后数日步伐愈发矫健,意气格外风发。再后来,事情揭晓,该书信是董嘉耀、梁冬所为。

  很有趣的同事关系,但我就是融不进去。一堆人说得热火朝天嘻嘻哈哈,我完全插不上嘴,就算有了空当也不知道该怎么接话。偶尔跟他们打招呼,那些礼节性大过亲密性的“你今天真精神”、“气色真好”之类的奉承也无法使话题延续下去。

  一次,阮先生去餐厅时,我们在电梯里碰到。我无意中瞧见他西装上衣口袋露出手帕一角,在电梯灯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我脱口而出:“你的口袋巾怎么会发光呀?”他掏出口袋巾向我展示——这条口袋巾犹如工艺品,不仅边缘镶了金箔,角上还包裹了水钻,非常打眼。

  阮先生所有的口袋巾都是太太亲力亲为,而且每条都恪守路易十六时期玛丽皇后的“手帕赦令”:清一色标准的四边形,每边长度19厘米。阮太是收藏和折叠口袋巾的高手,据说每天先生出门前,她会将与前日折法完全不同的口袋巾轻轻放进他的西装口袋。

  这是第一次有同事跟我讲这么多话。

  不久,阮先生六十寿诞,宴请同事相聚。那日,阮太太白衣、黒裤、赭石色口红、一头银发,与先生执手同坐席间,接受祝贺。我带去的礼物是一条Prada的纯蚕丝口袋巾,我对阮太太说自己班门弄斧,希望以后能跟她多学一点有关口袋巾的知识。

  此后,我就经常去阮先生家做客。阮太只要收获了满意的口袋巾或是琢磨出了全新的折法,都会请我去家里交流一下。随着与阮先生阮太太的交往增多,我觉得自己似乎找到了一个拉近关系、结交朋友的秘诀。

  一个人的体表面积,大约2平方米。夸人家看起来很精神,夸的是全身;夸人家脸色好,范围就缩小到脸部了;如果夸唇膏颜色美,范围更集中;把范围缩小到耳钉上的钻石,则更有力度。

  同样的力量,受力范围越小,压强越大,效果当然越好。事实就是如此——对阮先生的赞美其实只集中在口袋巾露出来的小小一角,受力面积不到1平方厘米,却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带来了超预期的收获。

  决定夸一个人之前,需要提前做功课,多观察多分析,才能慢慢发现目标需要怎样的赞誉之词。

  我有了一夜顿悟的感觉,开始将这种夸人的心得用在生活中。

  第一个对象,是凤凰卫视的“当家花生”姜声扬。他是个语言天才,普通话英文法文粤语全都得心应手,可我连粤语都说得磕磕巴巴。以前,我曾没话找话地问他是怎么学会那么多种语言的,他说就是那么慢慢学的,谈话气氛非常冷场。

  那次急性角膜炎流行时,为了防止被传染,视力挺好的姜声扬戴了一副平光眼镜来上班。我觉得机会来了,以一种大为惊艳的表情说:“真没想到你这样阳光型的帅哥戴上眼镜,竟然透出了特别斯文儒雅的味道。”他笑了,说“哪里哪里”。我不遗余力,穷追不舍,从他的脸型适合什么样的镜框,到他的肤色适合怎样的材质,再到什么颜色的镜片最能展示他的特色……一通乱说。姜声扬听罢,美滋滋地走了。

  后来,所有人都发现,姜声扬一个星期起码有4天鼻梁上架着眼镜,而且隔三差五就是不同款的新产品。据说他回台湾探亲时,随身带了四副不同的太阳镜。再以后,我的粤语就过关了,当然是在姜声扬的悉心教导下——这就是恭维带来的收获。

  凤凰卫视的老板刘长乐,与姜声扬的情况恰恰相反——他视力不好需要戴眼镜,却总还觉得自己的眼力特别棒。一番琢磨后,我决定制造一个可以不动声色夸老板的机会……

  每年春节后第一天上班,老板的办公室外边就会排起长龙,那是老板在派开年红包,这是香港习俗,叫“利市”,人人有份。刘老板派红包的时候速度很快,办公室里人山人海很热闹。

  我接过红包后,回化妆室扎起辫子戴了副眼镜又换了件外套,在刘老板办公室门外排第二次队。排到刘老板面前时,他看我一眼:“利市没双薪呢。”

  机会来了,我马上顺杆爬:“哎呀,一直听人说老板你是火眼金睛,今天一试果然名不虚传。我从头到脚的行头都换了,你还能一眼认出来,佩服佩服!”

  刘老板的火眼金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又塞了个红包给我:“下不为例,下不为例哈!”

  按照我的想法,被老板认出来就是夸他的机会,认不出来就是多拿一份红包的机会。没想到,我夸也夸了、红包也拿了,两全其美!

  在凤凰卫视,我最怕的人是文道,因为他说话犀利是出了名的。他曾有一次带着一种很是遗憾的口气告诉我:“像你这样长得美的女人,是一件很悲哀的事。因为这样的女人会被贴上美丽的标签,除了外表,人们不会注意到别的。”

  我不服气地说:“美丽又不会永久,等过几年青春消逝,大家就会发现这种女人拥有的其他美好品质了。”

  他用有点残忍的口气说:“等到青春消逝的时候,大家只会注意到她已经不再美丽了。”

  后来有一次,我曲径通幽地对文道说:“我觉得你有很多吸引女人的特质,例如温和、责任、友善、有趣、有礼。但我依然不喜欢你这个人,因为跟你在一起时我最喜欢的是你的知识。”

  文道哈哈大笑,礼尚往来地回了一句:“我现在开始觉得,你不仅只是美丽了!”

  当我把公司上至老板下至清洁工阿姨在内的所有人花样翻新、创意不重复地夸了一个遍之后,我就成了极受欢迎的主播。

  夸人要夸得有创意、有收获,所以,夸人之前的准备工作我就做得格外充足。然后,我发现自己的观察力越来越好,很多以前习惯性忽视的东西,现在都入得我的法眼,并能勾出得意的赞誉之词。

  有一次我进办公室时,清洁工阿姨一边拖地一边对着我桌上的镜子看个不停。我细细一瞧,发现她正在打量自己的耳朵,她耳垂上挂着两个南瓜造型的金耳坠。

  我说:“阿姨,你的耳坠真漂亮,跟灰姑娘里的南瓜马车一样呢!”

  阿姨顿时笑得容光焕发,说耳坠是银婚纪念日老公送的礼物,因为她是清洁工,老公说她是灰姑娘,所以送她南瓜。

  就这么一句话的事儿,那以后,我桌上摆的盆栽就再也不用我浇水了——不用问,我知道是清洁工阿姨的杰作。

  夸人有很多种形式。有的人,可以直抒胸臆地夸;有的人,必须拐弯抹角赞。好比吴小莉,或许因为被太多陈腔滥调赞美过,因而对顺耳的好话产生了免疫力。在我印象中,当她被称为知性、漂亮、可亲时,她会露出模式化的笑脸,回一声:“谢谢!”

  我就不相信她没痒处。我感觉女儿是她的软肋,因为听她闲聊,张口闭口就是女儿Renee如何如何。我装作无意地跟她说:“都说你的面相是福相,可是我看了你女儿的照片,我觉得她的面相比你更有福相。”

  被我踩了一脚,吴小莉反而喜上眉梢:“你真的这么觉得吗?我跟你说,有人说我家Renee脸大,将来不漂亮,漂亮有什么用啊,有福气才最重要嘛……”

  先抑后扬的夸赞,勾得吴小莉母性大发,也对我好感倍增。不久,我做了一罐醉虾带去公司跟同事分享,很少凑这种热闹的吴小莉态度特别积极,用纸巾托着吃了6只,大赞好味,还拜托我多做一罐送她。

  当我把公司所有人都夸了一个遍之后,每个人看到我都是笑容可掬。我居心叵测地觉得,他们的眼神中都有一种期待我再接再厉的味道。幸福呀,但也痛苦,毕竟要想用一两句话让这么多人都觉得如沐春风,还是很有难度的。

  对善意的人可以夸,对不那么友善的人,夸奖也许比谩骂更有效。一次采访中,有个记者挂着一台以重量出名的相机,问了我一个很不愿意回答的问题。我顿了一下,说:“你也用这款相机呀,我也喜欢,买了一个,可惜我手劲儿不足,没有三脚架很难举着它拍出照片。这么重的相机挂在脖子上,颈椎容易劳损的,还是放到相机包里斜挎着比较省力……”然后,没有然后了。你看,我都跟你有一样的爱好,还对你表示出关心,你好意思再把我往不愿面对的话题上逼吗?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反应较慢,偏偏身边的朋友都觉得我有急智,尤其是夸人的那些妙语连珠,让他们欣赏和佩服。其实,我只是准备工作做在前边而已——先摸底再观察再筛选再集中最后确定,找到攻克点后,在脑子里组织语言,琢磨该用怎样的神情和语气。

  夸人就像做菜——花了心思做的菜,人家能吃得出来;花了心思的夸奖,人家也能听得出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夸字
夸人只夸1厘米
阮文韬《美丽的天使》指导老师:杨伟
【人际诀窍】夸人只夸1厘米,恰到好处!
说话的技巧
她當眾侮辱清潔工阿姨,老板走過來只說了「一個字」,就讓她尷尬的無地自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