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才练成法:一万小时定律


 

美国作家马尔科姆·葛拉威尔的《异类》一书使得所谓“一万小时的黄金定律” 成为一个风靡全球的概念:在任何领域(小提琴、数学、国际象棋等)要想获得世界级的专业能力,大概需要10000小时(按照每天3小时计,约10年)的专心致志练习。这个定律的关键在于:没有例外之人——没有人仅用3000小时就能达到世界级水准,7500也不行,一定要10000小时,无论你是谁,或者来自哪个领域,从音乐家、足球运动员、小说家都到外科医生,无不如此。

他们的1万小时便是典型例子:

莫扎特



一向被认为是“神赐理论”的最佳例证。他5岁创作乐曲,8岁举办公开的小提琴和钢琴演奏会,短短35年的人生里创作了上百部作品。其中大部分得到高度赞誉,被认为是西方文化的瑰宝。但从另一角度来说,他3岁就开始在父亲的指导下进行高强度的专业训练。他被世人认可的第一篇杰作,是21岁时创作的《第九钢琴协奏曲》,至此他已经接受了18年极端艰辛的专家训练。


甲壳虫乐队



在1960 年到1964年之间,甲壳虫乐队几乎每天晚上都在德国汉堡的酒吧和俱乐部演出,同时他们在演唱和表演的时候又经常互换和演奏其他各种乐器,而每个人几乎都是乐队的主场歌手。总时间超过1万小时。作为乐队灵魂的列侬在12岁时就已经开始写诗和绘画。甲壳虫乐队的著名歌曲《我是海象》的灵感据说来源于英国诗人卡罗尔的一首诗。


帕特·马蒂诺



爵士乐传奇吉他大师,35岁时动了割脑瘤的手术,手术百分之九十九成功,但那百分之一的失误却导致了一个奇怪的后遗症——“吉他失忆症”。他发现自己不会弹吉他了,数十年的演奏经验与技巧突然变成空白。之后,马蒂诺靠着不断聆听过去自己的录音,花了好几年的时间一点一滴的累积,终于把自己的吉他技巧努力再找回来。七年后,他选择了新奥尔良的Mardi Gras 庆典时重出江湖。


约翰博士



1940年出生,新奥尔良传奇键盘手,素有“钢琴鬼才”之称。从小因为家庭原因与许多爵士乐大家相熟并随之学习,在中学阶段就把全部精力花在嗑药和练习上。他先是一名吉他手,21岁那年在酒吧打架,左手无名指被枪击中,练了一段时间低音吉他后改练钢琴,两年后就以钢琴家身份闻名。在49岁那年,他赢得了自己六座格莱美奖的第一座。


鲍比·菲舍尔



美国历史上首位也是唯一一位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他从6岁开始学棋,14岁赢得了全美少年象棋冠军,第二年又赢得了全美象棋冠军,成了当时国际象棋史上最年轻的特级大师。费舍尔每天花14个小时研究棋艺,在公寓每个房间的床边都摆着一副象棋。他的朋友曾说:“如果你和博比一起外出吃饭,他根本跟不上你的谈话。他会从兜里掏出一副袖珍棋子,自己玩起来。他的生活里只有象棋。”


丹·麦克劳夫林



美国商业摄影家,受《异类》一书的启发,决定辞去工作,成为一名职业高尔夫球手。在此之前,他几乎没有打过高尔夫球。他的计划是辞职以后,每天练习6个小时,一周练习6天,坚持6年,总计超过10000个小时,然后成为职业选手。他把这称为“丹计划”,还建了个人网站theDanPlan.com,每日更新。截止2013年5月14日,他已经练习了4317个小时,还剩下5683个小时。


刻意练习——天才是如何炼成的?

   普通学生练琴共计 4000小时

   优秀学生练琴 8000小时

   卓越学生则没有一人练琴低于 10000小时




德国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的安德斯·艾瑞森(Anders Ericsson),上世纪90年代初带领科研小组在柏林音乐学院研究“天才是如何脱颖而出的”。经过长期观察、试验和研究,他得出了两个成为世界级专家的关键条件:第一就是大量练习,“一万小时”定律就是他最早提出来的。第二条要素就是“刻意练习”(diliberate practice),这是一种持续的自我评价,强调将练习专注于自己的弱项,挑战自己的能力极限,不断犯错,但始终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1. 精心选择与设定“学习区”



(一段时间后,“学习区”会慢慢变为“舒适区”,“舒适区”越变越大,而一部分的“恐慌区”也会相应变成“学习区”。)


“刻意练习”必须具有高度的针对性,精确定位在“学习区”内练习。“学习区”是美国人Neol Tichy提出的概念。“学习区”是最能促进一个人进步与成长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你专注于自己的弱项,挑战自己的极限,并集中精力加以提升。比如女高音歌唱家专门花很长时间专心练习颤音,职业高尔夫球手故意在各种极端不舒服的位置进行击球练习。最好有好的老师或者教练从旁观者的角度发现你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大量重复训练

从不会到会,秘诀是重复,专家式的训练在重复的次数和强度上往往达到惊人的单调乏味的程度。在体育和音乐训练中,比较强调“分块”练习。首先,你要把整个动作或者曲子过一遍,看专家是怎么做的。然后把它分解为很多小块,一块一块地学习掌握。在这种训练中一定要慢,只有慢下来才能感知技能的内部结构,注意到自己的错误。

3. 持续获得有效反馈

真正的高手都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对他们而言,老师和教练的最重要作用是提供即时的反馈。

4. 要求精神高度集中

与例行公事或者带娱乐色彩的练习不同,刻意练习要求精神高度集中,训练强度极大。不过,一天内练习4~5个小时是刻意练习的上限,一个人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很难超过60~90分钟。在安德瑞·艾瑞森的研究中,最好的小提琴手每天大约练习三个半小时,分2到3段完成。在本质上,刻意练习是不令人快乐的,因为非常枯燥。



本文选自《新知》杂志,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为二胡大师您必须要做到的“10000小时定律”
一万小时定律
让演讲流畅自然
怎样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
说到成功“1万小时定律”就不得不提到两本书:异类和刻意练习
成功人士的10000小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