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跪膝

 练太极拳预防膝关节损伤的要点
1.加强膝关节能力的锻练
  加强膝关节能力的锻练,首要是加强股四头肌的锻练。有关专家认为这是目前预防髌骨软骨病的有效方法。通常采用传统的站桩法,主要有马步桩(浑元桩)o具体的要求和作法是:站桩者双脚分开同肩宽,足尖与膝朝前,下蹲时膝关节保持在130度左右作高位半蹲(练功经过一段时间,根据个人情况蹲位可适当下调,但不要过低)。两手从两侧提于胸前,手指相对,手心向里,中间距离30厘米,两手心与胸间距离一尺左右,两手高不过肩,低不过腹,头正颈直要放松,两肩松沉,肘下坠,重心后坐,松胯塌腰,足趾与后脚跟微抓地,涌泉穴要虚空,两眼平视前方。每次站桩时间因人百异,可以从每次5分钟逐步增加到20分钟,每天练1—2次,练完后要缓缓伸膝,不要用力过猛。此功主要是使练功者达到活力、换劲增加腿膝部关节力量。

练太极拳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掌握运动量
  一套太极拳打下来,少则几分钟,多则十几分钟,许多动作,如:马步、弓步、虚步使膝关节处于半蹲位状态,对于初学太极拳者来讲,这样成套的练法,肯定是膝部负荷过重,膝部极易受损。我认为初习者最好是先练单式,然后是单式组合即分段练习,难度大的式子更要加倍单独练习。太极拳是一门艺术,艺术创作似乎依循这样一个规律,越是复杂的越是要“删繁就简”。因为任何事物都是从简单最原始阶段起步的。出浅人深,好比作画,要一笔笔地往画纸上画,逐渐使画面丰富,鲜活起来。练太极拳也应如此,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动作熟练了,腿部力量增强了,可以逐渐把练过的式子串起来练,这样练的好处是减少因技术动作不熟悉、不合理和腿部力量不强而造成的膝关节损伤。
  另外,对一些常年坚持练太极拳的人来说每天的运动量也要有合理的安排,不要高兴了就多练几遍,不高兴就少练几遍,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制定一套合理的锻练计划,太极拳练的是功夫,着急不行,盲目瞎练更不行,练功要讲科学,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只有练习方法对头了,才会收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练好太极拳首先要讲规矩。初学者一定要找一位明师引路,初学一定要按规矩练,一举手一投足都要合乎拳理要求,不要随意比划,要知道现在流行于世的各流派传统太极拳,是经过先人上百年的研习传承,实践证明是科学的,我们今人的研究成果还远不如先人,先人的成果我们还不能随意改变。练拳必须按要领去练,否则就会出偏差。练太极拳特别强调走腰劲,拳论日:“刻刻留意在腰隙”,“主宰于腰”。杨式太极拳传人杨振摹先生讲得更具体,他说:“练杨式木极拳,必须以练腰为主。练拳一切动作要靠腰带动,腰带、腰拉、腰转、腰脚手”。练拳如何作到腰带动手脚呢?他以“单鞭”式为例说,打完.“揽雀尾”的按式动作后,身先向后坐,重心移到左脚,手不上下动,随身后移,右脚尖离地翘起,然后腰带着手和右脚一齐向左转动,这是腰脚手一齐转。右脚尖只起上抬的作用,不起转的作用。转身时,不应该转动实腿的脚尖,否则便是硬拧实腿,硬拧时间长了会损害膝关节,不能做到腰带手脚转,同时在虚实上也分不清。????
一、不可跪膝。太极拳起势一般为双手平起、平落,双膝微曲。但是有的太极拳书籍中会将屈膝写成跪膝,一些老拳师在教授时也习惯性地将其称为“跪膝”。这往往造成初学者在下蹲时,以强劲下蹲,导致膝盖受力过于突兀、短时间受力过大,长期会造成膝痛。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以本人联系经验及与拳友交流来看,在起势下蹲动作时,必须以腰力向后拉大腿,然后下蹲,这样可以将减轻膝盖受力,预防膝盖受伤。
二、牢记腰为主宰。拳论上讲腰为主宰,拳友们一定要牢记这句话。不论哪家太极拳,在练习时,腰为主宰一定要贯彻始终。以起势为例,就是在双手平起评落后,由腰拉腿后坐,然后开始其他动作。杨氏太极拳合太极一势,在重新站立时,也是以腰上拉上挺,拉动双腿直立。在做杨氏太极拳单鞭下势动作时,也是由腰后拉右腿,然后下坐。金鸡独立一势腰的动作正好与单鞭下势相反。
初学者甚至很多老拳师,往往不能将腰为主宰贯彻到每一势中,结果往往在下蹲、前进、后退时,仅以腿力之称全身重量,最后导致膝盖长期受力过大,髌骨出现病变。所以,练习太极拳必须以腰为主宰。
三、转换中心要避免误区。由于理解不同,很多老拳师在教授太极拳时,往往将身体重心的转变简化。如重心在左时,往往要求学生将身体像左一偏,完成这一动作。这实际上是一个误区,因为这样往往导致联系者以强劲、横劲硬将全身重量压在腿上,而膝盖则成为受力点,长此以往,必然导致膝盖通。所以在转变重心时也必须以腰为主宰,利用腰的转动完成这些动作
以,搂膝坳步为例,在左搂膝完成后下接右搂膝,这时腰应当向后向右向前转动,带动左手、腿转动,化解自己身体的重量,并完成重心转换。
四、一定要放松。练习太极拳放松是十分重要的。全身上下各关节、肌肉应当均处于放松状态。但是初学者往往可以放松上身,而腰及双腿仍处于僵硬、紧张状态。这主要是由于腰部、臀部肌肉仍处于紧张状态造成的。
在练拳时,应在虚灵顶劲的同时,气沉丹田,全身在腰部形成对拉。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放松臀部肌肉,最好有下坠感,臀部放松,腰部自然放松,双腿肌肉也在同时放松,这样在练拳时才可以避免起强劲、僵劲,化解拙力。
对初学者来说,在起势时,两腿与肩同宽立定后,可以微微屈膝,同时放松臀部肌肉,下坠赶自然会产生。

1、跪膝。跪膝就是膝关节超过脚尖太多,使整个身体的重量都压到膝关节上,不能顺利的下到脚上,由于膝关节承重太大,易造成膝关节疼痛。
 2、定式时实腿的膝关节与脚尖不能对照。陈鑫说:“骨节要对,不对则无力.”由于膝关节与脚尖不对照,使膝关节受力不当,所以易造成膝关节疼痛。如动作“懒扎衣”定式时右腿要注意膝关节要与脚尖对照;动作“单鞭”定式时左腿要注意膝关节与脚尖对照。
 3、重心倒换时动作幅度过大,两膝造成左右摇摆同时两脚不能抓地。出现不是外侧脚离地,就是内侧脚离地的现象,这样子扭来摆去,也会对膝关节造成不良影响,容易使膝关节受伤。
   4、动作转换时不能虚实分明。在脚尖外摆、内扣时尽量不要负重,待定好方向后,再将重心转移过去,不要将两脚在地下虚实不分的乱扭乱摆,这样既不能体现出虚实分明,又会在带负荷转重心时,不小心使膝关节受伤,导致以后会出现关节痛。

如何进行防治
  我们在分析了造成膝关节疼痛的基本原因后,就给我们以后练习太极拳指明了方向,即在练功前做到准备活动充分;练功后要充分做好休整活动,平时在练功时或不练功时都要注意对膝关节的保护;在练功方法上要纠正不正确的姿势,即跪膝时要注意做到松胯、收胯,这样就不至于使膝关节超过脚尖。练拳时像坐在凳子上一样四平八稳,在定式时尽量做到实腿膝关节与脚尖对照,即动作到位,不丢不顶,使内劲通达。重心倒换时要做到两腿抓地,幅度不要太大,两脚要像吸盘一样落地生根,不能扭来扭去,在转换方向时不要带重心,待方向转好后再将重心转过去,即脚尖外摆、内扣时这条腿一定是虚腿。原来就有的伤痛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因人施教。运动量的大小要根据一个人的承受能力,不可急于求成,太极拳最忌一个“贪“字,贪多则欲速不达。所以初习太极拳者,要先练高架子,待腿部支撑力增强了在逐步放低架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打太极拳膝盖疼的原因?
浅谈练习太极拳如何保护膝关节
自问自答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怎样移重心重心转内弧怎么转
杨式太极拳“实脚转”原则!你还在虚腿旋转腰胯吗?
练太极拳如何防止膝关节损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