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性经济学
1、 为什么要研究人性经济学。
A:在现有的所有的经济学著作中,普遍存在着“测不准”现象。
从过去到现在,在经济学中的各个分支学说中,普遍存在测不准现象,这也是经济学中无法自圆其说的一个普遍现象;而绝大部分著作对此都语嫣不祥,或着解释不清。而存在这种普遍现象,皆因为一开始,经济学都把“人”定性为“理性人”的原因。而没有重视“人”在经济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缺乏对人性在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做进一步分析造成的。

2、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重要的20/80的现象。
          在人性经济学中,也是用同样道理来解释。在经济活动中,人性的占比应是20%的比例。既在经济学中,经济学的原理与规律占有80%的重要性,这些是用来指导人们生产和生活实践。而在经济学中另外的20%的作用,则是有参与活动的人的人性来决定的,决定经济活动的最终结果。
          这些都是在平稳、正常条件下,经济活动呈现的结果。但是在例外的条件下,却是因为“人性”的原因,经济活动并没有呈现出应有的规律、应有的结果。这就是在经济学领域中测不准的原因。而在这时侯,人性却具有压倒性、决定性的作用,使经济活动向另一方面发展的真正原因所在。

3、在经济活动中,重视人性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有助于我们去把握“例外”经济结果的发生。而注意和防止“意外”的产生,会使我们每个人都会少走弯路,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以下这些,是我对人性在经济活动中表现,做出一些总结和概括。先提出来,供大家一起思考和探讨:

人性的一个能力:就是人们承受痛苦的能力,是人们享受幸福能力的十倍、百倍以上!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能忍受痛苦与灾难的能力是惊人的。这其中也包括人们对贫困的忍受能力,是有巨大的承受程度。人们对于求生的欲望支撑着每一个忍受贫困的人们!我们都知道,这世上绝大多数的人都是贫困的;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极度贫困之中。但人的求生的天性,使每一个人都在尽最大可能求存在这个世界上,这其中展示了求生人们惊人的承受忍耐能力。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每个人都不会结束自己的生命、苦苦的忍受着一切的、所有的苦难!相反,很多人却享受不了幸福的生活,这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比比皆是。是什么使人们会有如此的反差呢?是人性的自我束缚的能力!

人性的2个习惯特征:A:人们普遍都具有“路经依赖”的习惯特征!
          在生活中,每个人的过去经历都会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现在,还有人们对事物的判断。所以,了解一个人的过去的生活经历和遭遇,能让我们对每一个人都会有更加清晰的判断。在人们的人际交往中,人们会很注意随时对自己过去生活的掩盖。
          人的“路经依赖”习惯,还表现在人们经济活动中。例如,如果一个人习惯了一种做生意赚钱的方式,就会尽最大可能的重复这种自己熟悉的生意方式。例如连锁经营的商业模式。

B:人们普遍都有忘记恩惠、记住仇狠的习惯特征!
           每个人都不愿承认自己会是忘记、记住仇恨的人。但事实上,这是人的本性习惯。忘记恩惠、使我们不会每天都有心理亏负感觉;记住仇恨、会使我们记住要把自己的亏损和伤害彻底夺回来。关于这一点,我们人类的文学作品就可以找到令人信服的证据,作品复仇的比例要远远高于人们感恩的比例。

3.人性的3个心理特证:
A:人们都具有侥幸、占便宜和投机的心理特征!
           把这3个心理列入一个心理特征,是因为这三者的共性是一样的。就是人们的侥幸心理在起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无论人们的占便宜、还是怀有投机的经济活动,人们都是心存侥幸的心理在起作用。总认为自己的行为后果所造成的结果,是例外、是会获得成功的!诸不知,在经济学中的规律中,收益永远与风险成正比。

:人们“公共汽车”的心理特征!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政府总是会提供一些最基本的、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的基本服务。比如公共汽车,就是其中的一种服务功能。当要乘坐的人远远多于公共汽车时,就会产生一种挤“公共汽车”的效应。就是当每一个人都希望挤上车时,我们就会喊:再挤挤、在挤挤,在用把力---。可是当这个人挤上车的一瞬间,他就会立场就会立刻反转过来,朝后面的人喊:不要挤了,等下一趟吧!人的心态在踏入车门的瞬间的反复,就是人们对公共制度的“公共汽车”的心理态度的转变。
           这种现象,在各个国家的公共制度中,我们都会观察到如此明显的心性的心理变化,当人们在制度之外时,我们总是持批评的心态;一旦人们在制度之内时,人们总是维护这种制度,尽可能的保护自己享受到制度的优惠的福利制度。

C:人们普遍具有的“法不责众”的心理特征!
            这种心理特征,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是如此的普遍,又是如此的得到人们的认可。这种心理特征就是法律制裁的是个人的违法行为,却对众人的违法行为则不能进行处罚制裁。
           这是否就是讲,只要是众人的行为,就是可以想做任何无束缚的违法行为吗?也不是!这种公众行为也是由个人道德底线与公共道德底线所约束的。公共道德底线是人们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有历史传承下来的、得到公众绝大多数人认可的道德行为准则。而个人的道德底线是在公共道德底线左右的位置,这与个人的家庭生活、人生经历和受到教育程度所决定。正是由于个人道德底线的束缚,还有公共道德底线的束缚。所以,“法不责众”也是一种能让社会接受和容忍的社会群体行为。

4:人性与金钱对比的五个变化规律:
A:人们的道德水平,随着经济活动的金钱交易量的增大、而不断的下降。成反比的状态。
一般情况下,没有人会主动承认自己爱财。都会自夸自己不在乎钱财的多少。但是,随着金钱交易量的增大或金钱数额的增多,人性的真面目就会暴露无疑。这一点在房地产中介行业的从业人员,应该是最有体会。在巨额的房地产交易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撕下伪善的面孔,展示出人性对金钱的贪婪。最终就是:经济活动中金钱交易量的越大,人们的道德水准就越低。

B:人们对物品的珍惜程度,与所花费的金钱成正比。
在经济活动中,人们对物品的珍惜程度,与其所花费的金钱多寡成正比。既花费金钱越多,人们就是越珍惜爱护所能得到的物品。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反过来,当一个物品的所花费的金钱越少,就会越不能引起人们的爱惜。而如果是免费,则会引起人们的“过度”消费、“过度”浪费的现象的发生。特别是越贫困的人们,一旦遇到价格极低的物品、或免费的物品,就会引发过度消费、甚至是浪费的现象。这是要引起人们注意的一种人性表象。

C:人们对金钱的爱惜的程度、与赚取金钱所付出的努力成正比。
             一个人通过十分努力的工作,所获得的金钱的报酬,就会十分珍惜每一分金钱的花费。而一个人通过投机取巧、或者贪污受贿所获得的金钱,因为取得金钱的容易,相应的也会十分轻易的花掉这些金钱,即守不住金钱。这一点,我们观察彩票大奖的获得者就会明白,没有一个富有的人的第一桶金子是从中大奖开始的。都是自己辛苦赚来后,又向更多财富进发的。所以,对一个人讲,金钱来得越容易,人们就越容易失去金钱。

D:当人们为获得金钱,冲破个人道德底线,甚至冲破社会道德底线时,这也就是市场机制失灵的时侯。
           在大自然,惨苦的生存环境使每一个动物都不会挑战生存法则,否则,就是死忘的陷井,有去无回的死路一条。而在人类生存的社会,人们为了获得、或保护自己的金钱,冲破个人的道德底线,甚至冲破社会道德底线的做法,却不一定有生命之忧。而这个时侯,市场规律失灵,人性的本来面目主宰着经济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能用市场规律来判断经济活动。而是应该从人性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经济活动的走向,希望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E:人性的善恶与经济的关系:人性善恶与金钱的多少成反比,既人们拥有的金钱越多,做恶的可能性就越大。
           人性的恶分为小恶与大恶。小恶是指:挑战与冲破个人自身的道德底线的作为,就是做恶;而大恶是指:挑战与冲破人际社会的公共道德底线的作为,就是大恶。自从人类有了剩余财产之后,就激发了人们为了占有多余的剩余财产,而释放人们心中的恶性。为此,人们不惜冲破做人的道德底线、甚至冲破整个社会的公共道德的底线!而人的私欲就像一个无底的洞,在多的物质财富也添不满人的贪欲!由此,我们就可以判断,“免费”并不是一个很合适的经济行为,因为没有考虑到人们的贪婪的私欲,就会造成一定不比要的浪费,这也是要引起我们关注的,
           由此,我们可以明白的推断出:“共产主义”已死,“按需所取”的共产主义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理想!因为每个人的私欲就像无底洞,而所有人的私欲加起来,就更是不可想象的。所以说:“共产主义”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满足不了每一个人的私欲。
           在现实社会中,无论宗教、组织、教育等,都是教人们如何遵守社会公共道德,教人们多行善事。而做恶,从来就没有人教。没有人教,却为什么人人都会做恶?这是因为在人们相互争权夺利的过程中,相互传染、相互伤害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学会了做恶!人之初、性本善,在人们争权夺利的伤害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做恶,学会了如何去伤害旁人的种种恶行。但人们做恶时都不愿用公开的方式,因为每个人都愿在社会交往中保持具有善的一面,为自身的人际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公开”是对付做恶的最好的回击方式。将一个人的做恶的嘴脸暴露于天下,就是对付做恶的最好的回击方式。
           无论人们做小恶,还是做出令人发指的大恶,都是具有局部性和时效性的特点。即只能在某一时段,对某一部分人做出冲破道德底线的各种恶。这是做恶的非常明显的两个特点:即局部性、时效性。
           同样的,善也是与经济活动密切相连的。当人们因为争权多利而做恶时,人们也会因为贫困而行善的,这是与人们的经济基础有关系的。当人们生活贫困、或生活极度贫困的时侯,人们的善良品格就会表现出来。无论是在远古时代、人们饥不裹腹,还是在现代社会、人们贫困潦倒。绝大部分的人都会表现出善良的品格本性。因为只有善良的品格、乐于助人的行为,贫困的人们才会相互帮助、共度难关。善良的品性可以使我们团结周围的人们,相互帮助、共同战胜困苦的生活。而做恶只能使人们疏远自己,在贫困的生活中、更得不到周围人们的帮助。
           反过来,做恶的人,也是因为有一定的财富基础,或具有名、权、利的因素。做恶的人才具有向周围的人、向有求与自己的人做恶的可能性。所以说,穷人很少做恶,大都具有善良、朴实的人品。而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却有做恶的基础和条件。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与人永远都不会有平等!平等仅仅是一种口号、一种理想吧了。
           再讲一下大善与小善的特点:小善也是具有时效性和局部性的特点,这包括人们用行为或用金钱捐助的方式帮助别人。而大善却是无是没有时效性、具有能普照每一个人的行为特点。就象太阳普照万物,就象水滋养众生一样。而人类的先知、圣人、科学家就属于大善一类的人,他们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提升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他们的知识和智慧帮助了我们每一个人。只是人们就像对待阳光、大自然一样,感受着一切恩惠,而不知感恩一样!这就是前面讲过的,人们的习惯特征:人们会很快忘记恩惠,但却会永远记住自己所受到的伤害。
           总之,做善、行善的行为使人们心理充满了满足感。帮助他人的快乐,是金钱都买不到的心理感受。做恶,会有物质占有的奖励和占胜别人的心理满足感,但有一定的心理负影响,承受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所以,私欲使人争权多利,也使人空虚、无助,而刺激、发泄过后则是更大的空虚与无助。行善使人充实,获得生活的乐趣,感觉到生命的意义!
 
           对人性在经济生活中的关系与表现,能使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一些有趣的现象。也能使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在经济活动中的人性,同时能使我们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解与错误。写下来,与大家共勉!


社会经济特证有一些有趣的现象,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1:中国民众普遍缺乏公共道德意识,也是有一定的经济因素在里面。既人们的文明程度,与个人的经济基出成正比。

2:人类的财富,是具有社会性的特点。既财富虽然是为私人占有,但财富是服务于社会的,是全人类的共有财产。但表现形式是私人占有的形式!对富人的痛恨,是人们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态表现,既羡慕疾妒恨的心理表现。

3:公有经济普遍具有低效率、天然的垄断性的特点,管理人临时拥有管理的特性;而私有经济则具有高效率、终身占有、损公利己的特点。

4:经济活动中单位产出的效率越高,失业的人群就越多是特点。

5:人类的贫困分为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A:绝对贫困是指收入的一半以上都用与购买食物。B:相对贫困是指相对富有人群相比较而显贫困的人们。相对贫困的绝大部分人是因为人性的差别而造成的,既人性占到80%,而20%则是由社会制度原因造成的。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出“占领华尔街”运动失败的必然性。因为这是一群相对贫困的人们发起的,但在社会公认平等的制度面前,相对贫困还是由个人原因造成的占绝大多数。

          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来,共大家参考指教。

                                  赵涛    2013年6月24日星期一
                                    13681103006   北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泰然:除了钱,我们的底线在哪里?
千年人类“经济”大骗局
经济学不是金钱万能的学说
“君子国”里也有讨价还价——经济人
简述民法上的人及其人性透析
心理漫谈《道德经》第72章:大道至简,道即不畏,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