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解读之十三

《道德经》解读之十三--- 第七章

【原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一、直译

天地长久地存在,就是因为天地不自私其生,所以才能长久。能够效法天地的人,在处理事情时,大公无私,得到百姓的赞誉,威望很高;在面对危险时,以其无我的精神将自己置之度外,反而得到安全。当人们的精神境界到达无私无欲时,实际上反而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二、解释

1. 天长,地久。

长、久:均指时间长久。

2. 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以,因为。不自生,不自私其生,为众人利益着想。

3. 是以圣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道无私,天地无我,效法天地的人即为圣人。

4. 退其身,而身先。

身:自身,自己。以下三个“身”字同。

先:居先,居高。身先,威信崇高的意思。

“圣人无私而己自厚”(河上公语)

5.外其身,而身存。

外其身:置之度外,无我。身存,自身安全。

“百姓爱之如父母,神明佑之若赤子,故身常存”。(河上公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6.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无私,无我无欲,顺其自然。其私,自己的人生理想。成其私,实现自己的理想。

“无私”是因,“成其私”是果。

由此很多学者认为老子是“阴谋家”,可以打着“无私”的伪装,坐享“成其私”之果。如此理解老子是不是水平太低了。

其实,本句话中“无私”的理解可以更高的境界,那就是“众生平等”,“无私无我,顺其自然”。

本句话最高境界的理解是,无为(无私)而无不为(成其私)。

 

 

三、感悟

1. 本章老子先论述了天地的无私,根据“人法地”的原则,推及人道。能够效法天地的人即为圣人,通过“退其身,外其身”,而成就自己的理想,证悟大道,进入“长久” 的境界中。

2. 老子在这里说明了一个宇宙真理,那就是利他(“退其身、外其身”)和利已(“身先、身存”)是统一的,利他往往能转化为利已。佛教也认为,当世大富豪之人,都是从前世布施中来的;长得高大的人,由于前世对人恭敬之故;人见人爱的人,是由于前世见到人就满心欢喜愉悦之故。

3. 说到无私,想起一个故事。祁奚,字黄羊,祁奚是春秋时期晋国著名的贤大夫。外举不避仇(解狐),内举不避子(祁午),孔子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4. 天长地久,本是老子含有深意的一句话,如今成了一个美好的祝福语。人在天地之间生存,应该注意到天地的无私无我,时时处处谦让包容的人才能成全自己,提高生命的质量,提纯生命的质地,让自己的心澄澈透明。

 

 

 

 


附录~~~古今中外人士评说老子《道德经》(节选7)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酷爱《道德经》,他称“斯经乃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

王英琦: 《道德经》五千言,全部天地人三灵,就浓缩在这以简驭繁、至深至赅的微型篇幅中。老子一定深悟到,大自然在本性上是最节能的,最讲经济法则的,最善于用简单造复杂的。

刘亚洲:老聃,你说他是思想家吗?仅凭五千字的《道德经》,能当思想家吗?且不说他的《道德经》有问题。

于  丹:当今世界物欲横流,我们多么需要用老子思想的清流来涤荡污浊。国外研究老子已有悠久的历史,对于老子的评价较孔子高出许多,特别是西方科学家,对于老子有普遍的关注和赞同。一位北大教授说过:西方人对中国思想一见钟情的必然是道家,对儒家老是提不起兴趣。因为道家“所表现出来的东西,无论是对宇宙、生命、社会,还是对其他问题的关心,都比较容易同他们的传统合拍,比较容易同他们作心理沟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详解诸子百家之《道德经》:浴神不死,是谓玄牝
【共读】《道德经》第七章
《道德经》的哲学观点
道德经第七章:天长地久
《道德经》第07章|天地无私,长存永在
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