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上第一支最实用的冲锋枪,是怎样诞生的?MP18 I式冲锋枪(上)

专门介绍轻武器的权威军事刊物!



研制前提

在一系列闪电战之后,1914年9月,德军被协约国军队阻于马恩战役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从而转入一系列的狙击战、炮击战和堑壕战。

为了打破僵局,德军将领埃利希·卢德恩多夫(Erich Ludendorf)针对当时的战场情况制定了一套全新的战术方案,陆军上校万·洛斯伯格(Von Lossberg)指挥部队首次尝试这套战术,没想到在战场上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这套战术因而被称为“万·洛斯伯格战术”。


MP18 I式冲锋枪左视图

 “万·洛斯伯格战术”的实施建立在小分队机动灵活作战的基础上,每个小分队由1名军士、11名士兵组成,他们不必严格按照上级的战略部署执行任务,在实际战斗中可对战局的变化灵活应对,力求在协约国军队防线最薄弱的地方展开攻击。当发现某处薄弱点时,他们能利用这个薄弱点将协约国军队的机枪、炮兵阵地以及障碍等迅速攻占或摧毁,为大部队的进攻扫清障碍。

“万·洛斯伯格战术”为德军取得了相当大的战果,然而由于德军缺乏得心应手的突击武器,从而影响了这套战术的完美发挥。当时小分队使用的是长约1143mm的栓动步枪,这种步枪过长,不便于操作,射速过低,在近距离突击作战中使用非常不顺手;而德国自己生产的马克沁机枪则过于笨重,转移、架枪的速度都太慢,无法依靠它为突击作战的队友提供火力掩护。因此装备轻型速射单兵作战武器迫在眉睫。


电脑合成的MP18 I式冲锋枪效果图

基于“万·洛斯伯格战术”的需要,德军认为每个作战小分队都需要一支新型的突击武器,在保证突击火力的前提下,这种新式武器要足够轻、短,机动性要好,同时容弹量要尽量地多。1915年,德国枪械检测委员会对新式突击武器提出具体要求:质量轻,连发射击,有效射程200m,使用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


同时代枪型对比

首先积极响应的是卢格(Luger)公司,该公司先后向枪械检测委员会提供了数支卢格P08长枪管型自动手枪,这些自动手枪均配备抵肩托以及容弹量为32发的蜗形弹鼓。但是由于射速过快(1200发/分)以及在连发状态下枪口上跳难以控制等原因,P08手枪最终未能入选。

由于有卢格公司方案的前车之鉴,毛瑟公司在M1896 7.63mm毛瑟手枪的基础上,设计了50余支毛瑟半自动卡宾枪,使用容弹量为40发的弹匣供弹。与此同时,美国也有研制类似的新式步兵武器的计划,名为“佩德森武器”的研制计划被美国军方列为最高机密,而且即将实施。如果当时德国枪械检测委员会得知美国的这一计划,就不会对毛瑟公司的方案置之不理了。可惜的是,枪械检测委员会对毛瑟公司的方案丝毫不感兴趣。

与毛瑟卡宾枪相比,美国的佩德森武器全枪更长,机动性能也不如毛瑟卡宾枪,但其有自身的优势:它是从斯普林菲尔德M1903步枪改进而来、使用手枪弹的半自动武器,以短后坐式枪机取代了原来的旋转后拉式枪机,供弹具为容弹量40发的弹匣,所使用的0.30英寸口径的佩德森弹与毛瑟7.63×25mm手枪弹的威力相当。值得一提的是,佩德森武器具有毛瑟卡宾枪所不具备的远射转换功能,在必要的时候,佩德森武器可以迅速转换为其前身——斯普林菲尔德M1903步枪,对较远的目标进行射击。

无论是毛瑟卡宾枪还是佩德森武器,其设计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杀伤力。当一个士兵手持这样一个容弹量大、火力强的武器出现在敌人面前时,对手的末日也就到了。


希买司父子的鼎力之作

1916年,伯格曼兵工厂向德国枪械检测委员会提交了他们的最新方案—— 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枪机式冲锋枪。它的第一个型号是MP18式冲锋枪,于1918年初完成试验,同年夏天,又在此基础上经过一系列的优化设计,命名为MP18 I式冲锋枪,并正式列装德国陆军。该枪的零件在很多工厂分别加工,最后由伯格曼兵工厂组装,所以该枪也称为伯格曼冲锋枪。
该枪的首席设计师是雨果·希买司,他为了这支枪费尽心思。雨果·希买司是德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轻武器设计师,他出生在一个轻武器世家,他的父亲路易斯· 希买司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枪械设计师,曾经设计了M1901伯格曼机枪,并对M1893伯格曼手枪进行改进,最终定型为M1897手枪。同时路易斯·希买司还为M1893伯格曼手枪设计了一种新式的双排可拆卸式弹匣,这是对该枪最重要的改进。这种新式弹匣装弹方便,不必借助任何器械,可靠性相当高,是当时最早的可拆卸式弹匣,对以后的供弹具设计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之后出现的轻武器如美国的汤姆逊、斯太尔MP34、伯格曼MP35等冲锋枪使用的都是这种弹匣。
MP18 I式冲锋枪从1918年夏开始列装,一直到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德国前线部队配发的MP18 I式冲锋枪在短期内得到了广泛使用,所有前线部队军官都使用过,步兵连有10%的士兵使用过。
关于此枪在战场上的使用情况,因无史料记载,已无法考证。但从战后的《凡尔赛和约》中明确规定“禁止战败的10万德军使用MP18 I式9mm冲锋枪,只允许德国警察使用”这一条,便可以看出协约国对此枪的重视程度了。

MP18 I面面观

MP18 I式冲锋枪只有5大部件,即枪机组件、枪身组件、弹匣组件、枪托组件以及枪管组件。如果不计螺钉,MP18 I式冲锋枪只有37个零件。该枪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只能连发发射。枪机质量为650g,一体式的大质量枪机有利于节约加工成本,降低射速。抽壳钩在枪机推弹入膛的过程中隔离了底火和击针,以防止早发火故障的发生。进弹到位后,抽壳钩钩住弹壳底缘。

尽管此枪的加工与二战时期普遍流行的铆接、焊接等工艺比较起来有些复杂,但是其制造工艺在当时来说已经达到了非常先进的水平,比起当时的卢格自动手枪、意大利的维勒·帕洛沙冲锋枪以及毛瑟M1917半自动卡宾枪,MP18 I式冲锋枪的结构已经非常简单了,除枪托和扳机座之外,所有零件都可以直接从标准圆钢、方钢材料或管材上下料加工。全枪最复杂的零件是弹匣和枪管,如果事先提供了这两个零件,一个熟练的枪械师可以在一天之内做成一支MP18 I式冲锋枪。


简单实用的击发原理和击发机构

MP18 I式冲锋枪是世界上第一支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开膛待击的冲锋枪,其设计简化了生产工艺。MP18 I式冲锋枪也是世界上第一支使用前冲击发方式的冲锋枪,这一原理后来被德国人贝克尔进一步完善并成功应用于20mm加农炮上。

MP18 I式冲锋枪实现前冲击发的原理非常简单,结构也并不复杂。其弹膛比9mm巴拉贝姆手枪弹短千分之几英寸,击针在枪机前端面未撞击弹膛尾端面之前将底火击发。此时,弹壳在火药燃气作用下开始后坐,将枪机前冲的动能部分抵消,减小枪机前冲速度,减轻枪机对弹膛尾端面的撞击力。另外,枪机前冲的剩余动能有效地阻止了枪口的上跳。从整个动作过程来分析,MP18 I式冲锋枪的击发原理使得自动循环的过程更加平稳,有效提高了射击精度。同时由于弹壳后坐可以抵消枪机前冲的部分动能,因此枪机的质量可以适当减轻,对全枪质量的减轻有一定帮助。

世界上几乎没有哪支冲锋枪的击发机构比MP18 I式冲锋枪的简单。扣动扳机,击发阻铁直接在扳机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一点距离,将枪机解脱,由此便开始连续击发,直至松开扳机,击发阻铁在阻铁簧作用下复位将枪机挂住。


MP18 I式冲锋枪的机匣

拉机柄卡在枪机上的拉机柄槽中,在装配完毕后与枪机是一体的。在射击过程中,拉机柄随着枪机往复运动。由于MP18 I式冲锋枪的枪机为圆柱体,拉机柄在自动循环的过程中一直沿着机匣上的拉机柄槽运动,因此拉机柄同时也起到枪机径向定位的作用,拉机柄槽也可以将落入枪中的杂物排出。这一设计在许多枪上都有应用,例如MP28、MP41、兰彻斯特冲锋枪等等。


枪管

为加速MP18 I式冲锋枪的生产,德国枪械检测委员会要求雨果· 希买司使用已有的P08蜗形弹鼓。还有一种说法是德国枪械检测委员会还要求雨果·希买司使用卢格炮兵型P08手枪的长为203mm的枪管,但事实并非如此。203mm的手枪枪管并不适合MP18 I式冲锋枪,因为二者的径向尺寸并不相符。尽管如此,关于MP18 I式冲锋枪和炮兵型P08手枪203mm枪管的制造工艺手册却显示:二者从头至尾的生产工艺是极为相似的。因此只能说,在当时,加工MP18 I式冲锋枪枪管使用的就是生产炮兵型P08手枪枪管的工装设备。从以下所述的部分数据中我们可以一窥端倪:


MP18 I式冲锋枪的枪管

(1)P08枪管最大直径为22mm,MP18 I式冲锋枪枪管直径的最大值为21.7mm,只比前者小0.3mm。

(2)P08的枪管肩部后端面至枪管尾端的距离为18.9mm,MP18 I式冲锋枪的相应尺寸为18.4mm。

这些数据都非常地接近,但从整体上来说,MP18 I式冲锋枪的尺寸都要略小于P08手枪,同时,二者的其他零件也不能互换。

(3)P08手枪枪管与机匣采用的是螺纹连接,MP18 I式冲锋枪采用的是过盈配合。以二者连接部分最大直径来看,MP18 I式冲锋枪的直径只比P08手枪的大1.1mm,可以这样来解释,P08手枪枪管的螺纹部分在未加工前的尺寸正与MP18 I式冲锋枪的尺寸相符。

(4)普通卢格手枪枪管的准星座与整个枪管是一体的,距枪口17.5mm,准星座径向尺寸14.7mm,稍大于枪管圆锥部分的最大直径。MP18 I式冲锋枪的枪管上不设准星座,其准星装于散热罩上,枪管前端凸台的尺寸比普通卢格枪管的准星座大4.3mm。其作用有二:一是用作挡圈,防止枪管前窜;二是用作中心定位,确保枪管与散热罩同轴装配。

(5)MP18 I式冲锋枪和P08手枪的抽壳钩和进弹斜坡在圆周上都呈180°对称分布,这也是证明二者出自同一生产线的证据之一。

(6)P08手枪枪管圆锥部分最大直径16.3mm,最小部分直径13.5mm,这与MP18 I式冲锋枪的枪管锥度完全相同。因此从经济角度来说,实在没有必要花时间和精力再重新设计一套已经用于生产P08手枪枪管的生产设备。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MP18 I式冲锋枪与P08手枪的枪管出自同一生产线,只是在后期工序中才分别针对二者的设计要求加工MP18 I式冲锋枪与P08手枪的枪管。


不完美的弹鼓

MP18 I式冲锋枪可靠性高,生产简单,勤务性好,经济实用……使用过的人将无数赞美之词送给了MP18 I式冲锋枪,而他们所赞美的并不包括德国枪械检测委员会强制装备的P08蜗形弹鼓。


MP18 I式冲锋枪的装弹器和蜗形弹鼓

20发直形弹匣和32发蜗形弹鼓

上为雨果·希买司为MP18 I式冲锋枪设计并申请专利的20发直形弹匣。下面从左至右依次为:MP28 II的32发弹匣、MP38/MP40/MP41的弹匣、苏联波波莎的弹匣、雷兴冲锋枪的弹匣、英国兰彻斯特冲锋枪的弹匣、司登冲锋枪的弹匣、澳大利亚澳司登冲锋枪的弹匣、美国M3冲锋枪的弹匣、丹麦麦德森M50冲锋枪的弹匣


雨果·希买司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双排单进式直排弹匣并申请了专利,这种弹匣可容纳20发9mm巴拉贝姆手枪弹。雨果·希买司曾试图将这种弹匣用于MP18 I式冲锋枪上,然而德国枪械检测委员会要求雨果·希买司为MP18I式冲锋枪配装容弹量32发的P08蜗形弹鼓。该委员会作出这种决定的目的在于弥补MP18 I式冲锋枪容弹量不足的缺陷,然而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配装P08蜗形弹鼓的MP18 I式冲锋枪不利于部队的长途奔袭。

容弹量为32发蜗形弹鼓。注意上面的数字(17、22、27、32),当凸出来的旋钮指向某一数值时,则表明弹鼓里的余弹量


P08手枪的蜗形弹鼓脆弱易毁、价格昂贵、制造复杂,生产中过多依赖手工修整,装弹还要借助工具。更矛盾的是,同是卢格公司的产品,其生产的8发容弹量的弹匣也因该弹匣上的突起而无法在紧急情况下装入MP18 I式冲锋枪……不足之处不胜枚举。尽管雨果·希买司的双排单进式弹匣不如他父亲的作品那么出色,但鉴于德国枪械检测委员会的官僚作风,要求MP18 I式冲锋枪必须采用卢格的P08蜗形弹鼓,并且还必须将枪管轴线与弹匣槽轴线的夹角设计成与P08手枪相同的55°。更严重的问题是,由于MP18 I式冲锋枪的供弹口位于枪身左侧,因此,在插上P08手枪的蜗形弹鼓后,枪身质心严重左移,由此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


卢格P08手枪与MP18 I式冲锋枪,注意二者的枪管轴线与弹匣座轴线的夹角相同 
 为减轻全枪质量以及平衡质心,雨果·希买司将枪身上的供弹口部位的长度适当缩短,这就要求弹鼓接口部分必须安装加强套。因为如果没有加强套,弹鼓将失去在正常供弹位置的定位点,进而插入枪中过深,枪将无法工作。(未完待续,本文下期将继续为大家介绍MP18 I式冲锋枪的分解结合、安全隐患及其改进型

(本文发表于《轻兵器》2006年第1期(下),公众号文有删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顽童讲枪械 126 ★德军MP
Sig花旦| MPX冲锋枪“少女的暴力妖娆”
美国人民喜提HK SP5“手枪”,终于有一款顺眼的MP5民用枪了
拥有超时代的设计头脑,现今回看仍惊喜连连 ——天才设计师,生命因枪械设计而生动
战术美学| 《疾速追杀》的“枪械世界”
世界名枪排行榜及介绍,加特林连名次都排不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