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制作:蛇摆

这是一个之前我就很喜欢的演示小装置,一组长短不一的单摆排成一条线,让它们同时摆动起来,就会产生摆锤从整齐排列到混乱再到整齐分组的周期性变化:



(视频来源:Harvard Natural Sciences Lecture Demonstrations)


这种装置被称为蛇摆(Pendulum Waves,或者直译叫单摆波),它背后的物理知识点其实很简单:单摆的周期由摆长决定。公式如下,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


蛇摆具体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首先决定一个总体的周期时长,然后决定最长的一个摆要在这段时间内摆动多少次,然后依次让后面的每个摆都比前一个在同一段时间内摆动多一次,并根据周期依次推算对应的摆长。以上面视频中的版本为例,这里选定的总周期是60秒,最长的第一个摆被设计成在60秒时间内摆动51次,第二个则是摆动52次,以此类推。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在摆动中观察到分组现象,例如总周期过半时小球恰好整齐地分成两组:奇数和偶数分在两边。这个其实也比较好理解,根据设计,每一个摆在一个总周期的时间里都是正好摆完整数次,除以二之后偶数次的摆依然是摆完整数个周期回到初始位置,而奇数次的摆最后一个周期就只剩半个,正好在另一头。


蛇摆的摆长设计其实相当自由,甚至还专门有网站提供了摆长计算器(http://www.cs.ubc.ca/~inutard/webapps/pendulumcalc.html ),每个人都可以自己动手制作。我也试着自己做了一下,效果如下:



我这里采用的摆长依次为:230mm, 211mm, 196mm, 183mm, 170mm, 159mm, 149mm, 140mm, 131mm, 124mm。这个是别人算好的,偷了个懒。这里总周期设置的是24秒,第一个摆应该是总周期内摆动25次,第二个26次,以此类推。摆锤是在玻璃球上粘了一个挂环。本来是想至少放15个摆的,然后杆子不够长只放了10个_(:з」∠)_


在摆动的第一个大周期里面,至少左右分组的现象还是看得比较清楚,不过后面能看出来摆动已经有点乱套了,恢复不回初始的状态(到第二个大周期基本就没法看了……)。我感觉一个主要的问题在于摆长虽然经过了计算,但实际做的时候用尺子却很难测量准,所以实际摆动周期也有误差。


(侧面图,框架是用长竹签搭的,摆绳就是普通的线,所有连接处都是用热熔胶粘的)


因为没有很长的杆拿来做框架,所以我做了一个比较小的版本,不过如果想要效果好的话,还是建议大家把摆长设计得长一点。一方面测量误差的影响能变小一点,另一方面摆长越长周期也越长,这样不会摆动太快,比较方便观察。


摆锤的质量并不影响摆动周期,所以摆锤的材料选择其实也比较自由,只要是比较小而重的东西,并且在摆动中不会互相妨碍就可以了。我觉得最方便的一个选择可能是大号的螺母,可以直接穿到摆绳上。也看到有的版本特意用了质量不一样的东西来说明周期不受影响,在下面挂了钥匙、手机之类的日常物品,也挺有意思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趣味科学实验:N153.有趣的''蛇摆''
单摆精确周期及椭圆积分的计算
物理选修3-4:巧用“等效法”求单摆的周期
高中物理对单摆周期公式的理解!
酷炫动图(十八):物理篇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物理君解答120个高中物理必知问题(8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