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几封抗战家书,哭着读完

如果历史能够触摸,可以感知,最爱君只想为大家选读几封抗战家书。它们是抗战烽火中最坚硬又是最柔软的部分。

{ 吉鸿昌 }

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

红霞吾妻鉴:

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家中余产不可分给别人,留作教养子女等用。我笔嘱矣,小儿还是在天津托俞先生照料上学,以成有用之才也。家中继母已托二、三、四弟照应、孝敬,你不必回家可也。

鸿昌手启

1934年12月24日11时

抗日名将吉鸿昌牺牲前以手指为笔,在刑场上写下的绝命诗流传甚广:“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鲜为人知的是,在走上刑场前几个小时,他还写了一封给妻子的遗书。

吉鸿昌18岁加入冯玉祥队伍,开始戎马生涯。1932年起,积极从事抗日反蒋活动,遭到国民党通缉。

他毁家纾难,变卖家产6万元购置枪弹,与冯玉祥、方振武在张家口建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1933年6月起,吉鸿昌率部北征,所向披靡,三战三捷,收复了察东失地。

此时,蒋介石却派重兵进攻同盟军,同盟军终因腹背受敌而失败。

1934年1月,吉鸿昌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宣传抗日爱国,他在天津的家中设立秘密印刷厂。他的夫人胡红霞非常支持丈夫的革命活动,不惜变卖财产衣物,为抗日前线筹集军火。

1934年11月,吉鸿昌在天津法租界被特务刺伤后逮捕,几天后被“引渡”给国民党政府。当月24日,他被枪杀于北平陆军监狱。

吉鸿昌写给妻子的遗书,寥寥数句话,阐明心志,并把后事交代清楚。尤其让最爱君感动的是,他不忘叮嘱妻子“不必过伤”。不悲伤是不可能的,他很细心地用了个“过”字,因为还有子女要照顾,所以希望妻子保重身体。

迄今读来,仍会泪崩。

{ 朱德 }

我十数年实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

与龄老弟:

我们抗战数月,颇有兴趣,日寇占领我们许多地方,但是我们又去恢复了许多名城,一直深入到敌人后方北平区域去日夜不停地与日寇打仗,都天天得到大大小小的胜利,差堪告诉你们。

昨邓辉林、许明扬、刘万方等随四十一军来晋,已到我处,谈及家乡好友,从此话中知道好友行迹甚以为快,更述及我家中近况颇为寥落,亦破产时代之常事,我亦不能再顾及他们。

惟家中有两位母亲,生我养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尚康健。但因年荒,今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又不能告贷。我十数年实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贰佰元中币速寄家中朱理书收。此款我亦不能还你,请作捐助吧。望你做到复我。此候近安

朱德

十一月二十九日

于晋洪洞战地

战争撕扯亲情。这种痛,大历史不会关注,唯有在惜墨如金的家书中感知一二。

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后,朱德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第二战区副总指挥。战斗非常紧张激烈,各项军事工作都需要他决策,非常繁忙。

得悉家乡遇到年荒,朱德非常惦念自己的母亲(生母和养母),遂向同乡好友,在滇军时任朱德旅部军需的戴与龄求助,于是写了这封表面“霸道”实则不堪的信。

这封借钱信不是家书,胜似家书。它是朱德参加革命的心迹剖陈。朱德是一名纯粹的革命者,早期在云南地方军阀担任要职,后来接触到进步思想,毅然辞官自费赴德,经周恩来介绍入党。

信中最触动最爱君的,倒不是他对生母、养母的牵挂,这毕竟是人之常情;而是他对自己落魄的坦然与预期,参加革命十数年,身无分文,而且预见自己以后仍将持续这种清贫的状态。

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有信仰的人自带光芒。

{ 鲜正钦 }

把日本逐出中国,是我的光荣伟大

叩禀父亲大人膝下:

儿自民国廿一年离别出外贸易,不幸儿在南江参加革命至今。……

儿未得堂前进孝,甚觉抱愧,因我志而要为国为民效力之心,忠孝二字不能双全,人人知之,盼望大人福躬康健,我之幸也。

儿自从军,一路平安,现在精神爽快,身体强壮,大人在家不要持念。儿与一般同志,共同团结,如兄如弟一样亲爱。儿现今在第18集团军129师386旅772团3营9连任排长,并革命几年,学了很多道理。

我们现快要出动,开赴前线上打日本去。日本侵占中国几省,现又大兵积极进攻绥东,一时一刻不放松向中国进攻,并想吞整个全中国,想把我们整个四万万同胞做他的牛马奴隶,是不满足的。现又进攻我们北平、天津,并节节进逼,大有一口吞下之势,中国到了大祸以临,国难当头。为要把日本逐出中国,收复东北失地,求得中华民主自由、太平安乐,那时我还家,探望居家,我的光荣伟大,居家更是光荣的。……(节选)

民国廿六年古历九月廿四号

儿鲜正钦灯下同书

1937年8月25日,红军45000人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11日改称18集团军)。9月初,除一部分组成留守兵团保卫陕甘宁边区外,其余30000多人先后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

在留守待命于陕西省福平县庄里镇的后续部队中,有一位四川巴中籍八路军排长鲜正钦,给家乡的父亲鲜育贤寄了一封家书。

名将牛人的家书我们看多了,但底层战士的真实想法又是怎样呢?鲜正钦的家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维度。

从这封家书可以看出,鲜正钦粗通文墨。他原本是一名做贸易的商人,在革命的感召下,弃商从军。他信中说“不幸参加革命”,表面费解,其实意在表明参军时没回家征求父亲的同意就不辞而别的一种自责心情。

家书中也表达了他忠孝不能两全,以及抗战杀敌建功立业为家族长脸的真实心情。底层战士往往没有很高大上的理念,他们的抗战动力来自于传统爱国教育熏陶和切身的家族荣耀。这一点很真实,也击中了最爱君的内心。越是真实的想法,越柔软,越能打动人。

写出这封家书之后,鲜正钦开赴前线,之后一直未向家里通信。或许他已在某次战斗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没有听到抗战胜利的凯歌,没有履行为父亲堂前尽孝的诺言,更没有实现光荣伟大还家的梦想。

但是,我们至今记得他的名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曾国藩家书
1943-1947年抗战时期家书一组
一字千金的家书!
清代家书
一封无法寄出的家书   作者:全人脊
一封家书,写的真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