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时振华的山水画(太行山写生篇)

 

 

 

 

 

 

 

 

 

 

 

 

 

 

 

 

 

 

 

 

 

 

 

 

 

 

 

 

 

 

 

 

 

 

 

 

时振华:我对山水画写生的认识

  细想起来,我喜欢看山和画山还源于十八岁时的头一次见山,从来没有出过门的我第一次进山写生是坐了三天多的车到了雁荡山。当眼前突然见到如此高耸的灵岩峰就被深深的震撼了。远远的看见一缕青烟从合掌峰里漂了出来,从未见过山的我简直就象进了西游记上描述的仙境里……。那时还没有画下来的能力,但对山的热爱已经深深的扎根在心里。从此,每年都到山里住些时候,过几天神仙般的日子……。一晃三十年过去了,但对自然的热爱却与日俱增。
  我认为写生首先要尊重自然,热爱自然,虚心的向自然学习。要认真的观察她、研究她、热爱她、体悟她。在与自然的交流中生发出高妙而独特的表现方法。而这种笔墨的样式,是此时此地的、与众不同的,与古人不同,与今人不同,与自我不同。与自然共同完成的写生,应是天人合一的产物。
  这些年看了好多的画家写生,我认为有些不妥并引以为鉴的情况大概有如下几种:
  一、对各种不同的山没有独特的感受,只是用自己习惯性的笔法记录山的大形,走马观花式的一天画好多张,写生等于收集“自己画法”的构图。这种写生失之简单,缺少观照。因天南地北的山各有不同,历代画家也因之生发了十分丰富的表现方法。皴法的产生与自然的启发是分不开的。
  二、过于注重写生稿的完整性,往往迁强附会,主观的搬来搬去,把对自然的感受遗弃了。这种写生往往没有现场写生那种自然的气息,观之无味。即是画的细,也是有些油滑气的小品而已。
  三、无论画什么山,也不管风清雨露的气象,还是朝夕晦明的变化,只是用一种笔法记录山的大形。这种写生感觉麻目,激情缺失,过于浅薄和简单化,难以在山水画上登堂入室。
  四、千辛万苦到了山里,而只对破房子感兴趣,加上几棵树找些近景的变化。但往往山里的房子相对来说是最简单的物体,时常画成又一张小品上的几个方块而已。这种写生没有感觉或视而不见,无异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五、对景写生时,满脑子是古人或别人的方法,拼凑一堆概念性的符号,失去了写生的意义。因把自然与感情世界结合在一起的升华,才是写生的基本要素,此种方法不叫写生而是“做死”
  六、对着美丽的大自然,不着边际的画“大写意”,不知潇洒从何而来。此种写生不是缺乏基本的写生能力就是买弄笔墨,这种江湖气最不足取。
  我自己的写生是从年轻就凭着对山水的热爱,摸着石头过河,走了很多的弯路。总结起来大约有三个阶段:头十年非常认真的对着山画,研究各种山势山体的结构,完成了以线造形的基本问题;第二个十年用各种笔墨手段对景写生,即验证古人,同时又探索和发现创造性的艺术处理手法;近十年来始终把对自然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十分注重笔墨与自然的结合关系,尽可能找出自己特有的方法,把对自然的感悟表现出来。这往往是一个山水画家画风的形成、独特笔墨样式的确立以及完美创作作品最主要的桥梁。反之就等于浪费感情、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写生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
  龙瑞先生讲:写生是写山体生命的历程。规律是“道”。是生生不息的自然之“道”。写生不能停留在笔墨探索的层面上,画一个地方要从历史的、人文的、大的时空上去把握和关注它的境界气象。
  山水写生的高标在前,“道”路已明确,我当加倍努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笔墨寻源,问道齐云山
谈山水画的写生
“写生”还是“写熟”?中国画写生的变异与缺失
【顾马一睹名家】著名画家汪家芳说山水画的气韵生动
乐震文 丁筱芳 汪家芳:说写生
华夏之星|赵国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