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秋色已然——张洪源中国画山水作品欣赏


张洪源,山东莱阳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国家一级美术师

山东省工笔画学会副主席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副秘书长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人物画艺委会委员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写生创作培训班导师

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

山东艺术家(书画)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


高秋清闲

湖光月色

时空追源舍芜得精

文/张洪源



山水相连,一脉同源。世间万物,皆有母体,出之精华,成在自我,血脉相通,但体魂不一。所为“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都说明了一个哲学道理,自然是不可违逆的。那么山水画从古至今的形成与发展亦即如此。

观其中国山水画的发展里程,从远古绘画看,早期绘画展示了绘画的发展途径,主要表现在彩陶装饰、居址地画,岩画以及其它一些实用器物上的纹饰刻画等方面。商周时期,绘画主要表现在建筑壁画装饰上。秦汉时期绘画已从装饰功能中摆脱出来,发展成了美术中的主要门类,这时期的画家主要是地位卑下的工匠,他们的姓名及事迹罕有流传。魏晋南北朝文人士大夫步入画坛,一部分画家创作突破传统题材,直接取材于文学作品,描绘自然风景的山水画从人物画背景下脱离出来,逐渐成为了一个独立画科。西晋卫协代表着时代画风的新变。东晋顾恺之续起,他主要以人物画为主,主张“以形写神”。

中国画史上最早的山水画知名画家是南朝的宗炳和王微。这时候的山水尚出于萌芽阶段,虽然两位是专门的山水画家,但就整体而言,山水仍作为人物画之配景出现,“水不容泛,人大于山”。隋唐时期,唐人著作中将绘画分为六门,山水则为其中之一,得到了发展和流行。真正将山水画推向新高度的是盛唐时期的一批画家,在青绿山水画中首推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同时水墨山水画也开始兴起,领衔人物是吴道子。而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推王维、张璪等人。五代两宋时期绘画重心转移,职业画家活跃,宫廷绘画繁荣,士大夫绘画潮流涌起,绘画题材出现了风格多样化,画史和绘画著录也出现了新成就。同时山水画发展到了一个重要时期,以荆、关、董、巨为代表的北南两大山水体系形成。他们深入大自然,创作了不少真实生动,以表现雄伟北方峻岭,秀丽江南山川的好作品。北宋王朝建立后,山水画在五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继续着力于表现大自然雄浑开阔的景象。以李成、范宽最为杰出。继他二人之后郭熙是北宋中期著名的山水画家和绘画理论家,他能深入体察生活,刻苦钻研画艺。其作品能真实而微妙地表现不同地区、季节、气候的特点,画出“远近浅深,四季朝暮,风雨明晦之不同”。

湖园清胜

空山秋色

到了南宋以李唐为首的“南宋四家”引领了山水画的新风貌,李唐笔墨精练技艺过人。后期山水从章法上打破了北宋山水画表现重峦叠嶂的全景式构图,破旧立新,塑造出了优美动人的局部景观山水作品。李唐死后刘松年崭露头角,他是李唐艺术的重要袭承者。到了光宗时马远和夏圭开始称誉画坛,他们的山水作品“全境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见顶,或绝壁而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底,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艺术感染力及强。

元代早期山水画家以赵孟頫、钱选、高克恭等人影响最大。到了中后期影响最大的是活跃于江浙一带的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四家,史称“元四家”他们主要以水墨山水为主,重视笔墨,讲究风格,通过作品抒发主观情怀,并用诗文题跋加以阐述,具有各自的独特面貌,把宋金以来的士大夫文人画推向了新阶段。

明朝是摹古派的全胜时期,因黄帝对画的重视和喜爱,宫廷山水画得以流行,出现了李在、王谔、朱端等著名画家,法宗郭、马、夏。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繁荣的推动下,绘画也开始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流派,浙派以戴进、吴伟为首。吴派创始于沈周,形成于文明,在加上唐寅和仇英被称“明四家”。后来吴派逐渐取代了宫廷绘画和浙派的地位。明末山水画家董其昌主要以董、巨、米、黄、倪为宗。而运已意,笔墨以秀雅、蕴藉、趣味为追求,他将唐以后的绘画分为“南北宗”两个体系,大肆鼓吹文人画,贬低职业画家,宫廷画家以及民间绘画。并且为了掩饰自己的门面说什么:“画家以古人为师,已自上乘,进此当以天地为师”。可是从他的作品中看不到一点师造化的痕迹,而是一味地模仿古人。造成了明末以后画家脱离生活单一摹古追求笔墨的不良倾向。清初以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 翚“四王”为代表的文人画仍占有压倒之趋势,他们的作品特别受皇帝和上层社会的欣赏。而在野画家,安徽的萧云从、弘仁;南京的龚贤、髡残;山西的傅山和明朝宗室出身的朱耷及石涛等人,他们在绘画上独辟溪径,艺术成就斐然。山水画当以龚贤、石涛为上,他们虽然宗尚古人,但反对死搬硬摹,主张师造化。为后人楷模。


秋色如染

秋山闲吟

近代现代山水画坛出现了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诸位大师。他们在师古人的同时,更重视师造化。略观历史,山水画是经过历朝历代风风雨雨不断改革和创新发展而来的,乃至今日山水画仍需要继续创新和发展。当然在社会大潮流的推动下也不可能停滞不前,那么时代要求我们在学习、研究、继承和发扬中国山水画传统的历程中,画家们首先要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对古人和传统应一分为二,传统精华固多,但糟粕实也不少,对待传统应去芜存精,不应抱残守缺。画家应多以自然为师。多体会一下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怎样总结前人经验而又为后世制定了怎样的创作指导原则。

今人学画山水者,基本都临过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范宽和他的艺术是每一位学画山水者的偶象。临其作品者甚多,但研究其精神者颇少,《宣和画谱》记:“范宽喜画山水,始学李成。既悟,乃叹曰:'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身’”。因为范宽在学习古人的时候,悟到了师造化这一点,最终成为了山水画的一流大师。而新时代的今天却有相当一部分画家在研究和学习传统时,东拼西凑。自觉是取诸家之长,那知不过是一盘摹古的大杂烩,作品中谁都有,就是没有自己。在学习传统的时候,并没有追根寻源而是学那位古人,那位便是他的传统和他的法宗。不去学习古人之创造思想,而是一味模仿古人之墨迹。

石涛说:“古人未立法之前,不知古人法何法?古人既立法之后,便不容今人出古法。千百年来,遂使今之人,不能出一头地也。师古人之迹而不师古人之心,宜其不能出一头地也。冤哉!”又说:“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须眉,不能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画家无论是山水还是人物、花鸟等都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大自然,胡遍乱造,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比喻画历史故事画,不考“衣服、车舆、土风、人物、年代各异,南北有殊”之病,“皆使人发笑”。我见过有的人物画家,搞起创作来,因为没有生活,便从别人的画册上东摘一个头,西搬一个身子,硬是拼凑出一张画,象这种“有人无我”“戴别人的眼镜的“拙劣”作品,是不可能有生命力的。


秋之韵

亭阁清幽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拙劣的艺术家永远戴别人的眼镜”。充分说明了世界所有成功的艺术大师都非常明白自我存在的价值。做人不可以有我,自有自己没有他人就成了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这种人是不可能讲什么仁义道德的。而作画不可以无我,无我则剽袭敷衍之弊大,创作出来的作品无个性,无自我,亦无生命力。“有人无我,是傀儡也”。清.松年《颐园论画》中讲:“吾辈处世不可一事有我,惟作书画必须处处有我。我者何?独成一家之谓耳。此等境界全在有才,才者何?卓识高见,直超古人之上,别创一格也。如此方谓之画才。譬如古人画山作披麻皴,我能小变,更胜古人之板滞。苔点不能松活苍茫,我能笔笔灵动,此即善变之征验。种种见景生情,千变万化,如此皆画才也,仅恃临本倚傍,一旦无本,茫无主见,一笔不敢妄下,此不但无才更乏画学也,必须造化在手,心运无穷,独创一家,斯为上品”。黄宾虹说:“山水画家对于山水创作,必然有着它的过程,这个过种有四:一是'登山临水’,二是'坐望若不足’,三是'山水我所有’,四是'三思而后行’”。此四者,缺一不可。'登山临水’是画家第一步,接触自然,作全面观察体验。'坐望若不足’,则是深入细致地看,既与山川交朋友,又拜山川为师,要在心里自自然然,与山川有着不忍分离的感情。'山水我所有’这不只是拜天地为师,还要画家心占天地,得其怀中,做到能发山川的精致。'三思二后行’,一是作画之前有所思,此既构思;二是笔有所思,此既笔无妄下;三是边画边思。此三思,也包含着'中得心源’的意思”。

是的!画家创作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大自然,但是“迁想妙得”也让画家在师造化的同时,首先应该明白自己的主观思想感情在艺术创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亦即古人的精华所在。画家应具备朴素的唯物思想和朴素的辨证观点。通过一物象到另一物象的联想,将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融合之中,把对自然深刻的认识,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思想,充分发挥在作品中,使其具有独创性和典型性。谈到学习和继承传统之精华,作为画家首先要明白“精华”为何?要知道“精华”是用肉眼看不到的,是灵魂和思想所在。处在新历史阶段今天的我们,正在经历着前人没有经历过的生活,我们的审美观点也正发生着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历史要求我们对生活中的美与丑应作出正确的判断。那么中国画的继承和创新应该反映在对新生活的真实感受。

2006年7月26日于北京秀水斋


西来秋色

西园秋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初四王专题——他的画,你需要转换思维才看得懂
邵大箴:写生不是解决中国画问题的万能药方
【230】老崔说画:邵大箴谈写生:写生是师造化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全部
周扬波:气韵本乎游心 神采生于用笔
华夏之星|赵国强
传统、生活与画品摭谈——林峤国画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