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寻虎谈写作
一个立志成为作家的人,不会练笔,而是不断往心灵深处挖掘,分阶段,但每一次都是全力以赴。他们追求什么呢?追求接近美,大美,绝对的美。

每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作家,他不会短视,而是朝着既定的目前前进。他们内心的体验,始终是自己观照的目标,这个目标是自己的母题,他要完美地表现出来。他所有的写作都是围绕这个母题,像剥洋葱一般,一层一层又一层,他干了一辈子,其实在为一本书而努力。他可能会偶尔脱离这个母题来写作,但也绝不是练笔,而是打磨。我们也知道写作为了表现内心,而不是表达,需要一些全新的手法,内容就是形式,形式就是内容,为了应对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况,一定的打磨是需要的,但是绝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的练笔。模拟如何捕捉内心的闪念,如何让语言和意象贴合,能够传情达意,大作家在早期会进行打磨,比如乔伊斯早期写的《都柏林人》,和后期的意识流巨著乍看差别很大,其实内在是有脉络的,《都柏林人》里的人物,很多都出现在后期作品中。福克纳更是如此,他早期的短篇小说,几乎就是后期作品的仓库,就像一幅大地图中的小地图。还有莫言,他的小县城,福克纳的小县城。

打磨并是打磨自己成为“心灵捕手”。他们似乎有法魔,能抓住人心,殊不知,他们这是在一个地方挖得足够深。

同样在写作,差别怎么这么大呢?

大作家在小白的时候,和普通作者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是他不练笔,而是挖掘,一次次在同一个地方挖。而普通作者到处乱挖,美其名曰练笔,始终是小白,心里还纳闷“我怎么运气不好,没有挖到矿?”

很多年后,一个平庸的写作者面对内心大陆,看到的伤痕累累的垃圾堆,而大作家在地下挖出的是一颗颗钻石。同样的付出,不同的结果。

走心是不断走心,而不是作为点缀,这里挖挖,那里挖挖,不如不挖。最终几近完美的作品诞生了。

所以那种绝对的美,不是有形的实体,找到了纳进作品,而是作品中提现出对大美的指向。

阅读也是如此,审美训练少,读不出味道,训练多了,读到了味道,体会到了美,看到了美的光晕,审美就有了一种圆满的精神愉悦。所以说审美愉悦是一种特殊的愉悦,是天人合一的圆满感,而不是一般的愉悦或者美感。审美是一种融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姆 | 精神上的休憩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680 个人摄影,还是遵从内心的好
精品散文:《论读书》【英】奥登:
儿童文学的作用
读书就要看大作家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