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慢惊风
      惊风又称惊厥,临床以抽搐或伴神昏为其特征。其病势突然,来势凶险,威胁小儿生命。临床据发病缓急和病变性质及虚实区别,分为急惊、慢惊。“急惊与慢惊全属相反。急惊之证,小儿气体壮实,前数日发烧,今口鼻气热,大便结小便燥,忽而惊风大作,喉中多有痰热,用抱龙牛黄等丸,下咽即醒。再用清热消导之药一剂而安。慢惊总是气血不足,虚极生风,非脾肾双补,姜桂同进,如何能愈?”
     陆寿康氏80年《学习程门雪先生经验一得》载程门雪先生治一个诊为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见其高烧神昏,形体羸瘦,面色枯瘁青白,两目露睛无光,汗出如洗,角弓反张,四肢厥逆,手足瘛疭,喘鸣气促,二便失禁,口唇开裂出血,舌质光红如镜,败像毕露。此正是慢惊风危侯。前屡更数医,用羚羊、钩藤、生地、石斛辈反下利不止,用附子、干姜、人参、龙牡辈而角弓反张。程老思良久,认为属脾肾阳竭,拟《福幼编》理中地黄汤一剂,病即缓解,继服十余剂而告痊愈。
     《福幼编》论治小儿惊风之治颇有精义。考《遂生福幼编》乃清代中叶江南名医庄在田所作。庄一夔,字在田,会稽毗陵(常州武进)人。庄氏《福幼编》中专辨慢惊一症。他说:“慢惊之症,缘小儿吐泻得之最多。或久疟久痢,或痘后疹后,或因风寒饮食积滞,或过用攻伐伤脾,或禀赋本虚,或误服凉药,或因急惊而用药攻降太甚,或失于调理”,皆可导致“气血不足”、“脾肾虚寒,孤阳外越,元气无根,阴寒至极,风之所由生也”“其症神昏气喘,或大热不退,眼翻惊搐,或乍寒乍热,或三阳晦暗,或面色淡白清黄,或大小便清白,或口唇虽开裂出血而口中气冷,或泻痢冷汗,或完谷不化,或四肢冰冷,并至腹中气响,喉中痰鸣,角弓反张,目光昏暗,此虚症也,亦危症也”。因此其主张“治宜培源救本,加姜桂以引火归原。必先用辛热冲开寒痰,再进温补方为得法”。并立出“逐寒荡惊汤”、“加味理中地黄汤”两方。
 
“逐寒荡惊汤”:
        此方药性温暖,专治小儿气体本虚或久病不愈,或痘后疹后,或误服凉药,泄泻呕吐,转为慢惊速宜服此。能开寒痰,宽胸膈,止呕吐,荡惊邪,所谓回元气于无何有之乡。一二剂后,呕吐渐止,即其验也。但系虚寒,即宜服之,不必疑畏也。
      胡椒3  炮姜3  肉桂3   丁香10粒 (研磨末,以灶心土90克煮水澄清,煎药大半茶杯,频频灌之。)
 
“加味理中地黄汤”:
        此方接前方之后服,可助气补血,祛病回阳,专治小儿慢惊神剂。若小儿吐泻不已,或微见抽搐,胃中尚可受药,吃乳便利者,并不必服逐寒荡惊汤,只服此方一剂而风定神清矣。若小孩尚未成惊,不过昏睡发热不退,或时热时止,或日间安静夜间发热,以及午后发热等症,总属阴虚,均宜服之.....此方补造化阴阳所不足,实回生起死有神功。倘大虚之后服一剂无效,必须大剂多服为妙。
       熟地15  当归6   萸肉3   枸杞6   白术炒9  炮姜3   党参6   炙甘草3   枣仁炒6  肉桂3   故纸6   炙芪6
   (另加生姜三片、红枣三枚、核桃仁二个为引,仍用灶心土60克煮水煎药,取浓汁一茶杯。
       另加附子1.5克煎水掺入,谅儿大小分数次灌之。
       咳嗽不止加粟壳3  金樱子3;大热不退加白芍3;泄泻不止加丁香1.5。
      只服一剂即去附子,只用丁香七粒,隔二三日,只用附子0.6-0.9克,盖因附子大热,中病即宜去之。)
 ps:昨夜儿子咳嗽一夜,转侧反覆,眠睡不安。虽知微恙自痊及处方原理,无奈家中不备中药,画饼充饥,徒生怜惜,一夜假寐。曾闻同事女儿发热,从崇明坐船途中突发惊风抽搐,不知医则罢,若知医不能措手,必烦懑抑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验方新编 卷十 小儿科惊风
验方新编 卷十 57小儿科惊风
小儿重危急症医案--李可老中医经验录
《辨证录》 > 卷之十四 惊疳吐泻门(七则)
治慢惊风心得神方
《普济方·针灸》诸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