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书与高考文言文阅读

2018年全国一卷《晋书· 鲁芝传》,
​2018年全国二卷《后汉书· 王涣传》,​
​2018年全国三卷《宋史 范纯礼传》。

​2017年新课标全国一:《宋书· 谢弘微传》
2017年新课标全国二:《后汉书· 赵憙传》
2017年新课标全国三:《宋史· 许将传》
2017年江苏:王引之《汪容甫先生行状》 选自《王文简公文集》
2017年北京:《秦废封建》取材于宋·苏轼《东坡志林》
2017年山东:《陈书·列传第二十六》   卷三十二·列传第二十六 孝行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一:《宋史· 曾公亮传》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二:《明史· 陈登云传》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三:《明史· 傅珪传》

2017年长沙市中考   蒋士铨《忠雅堂集》
2016年长沙市中考  《宋史  陈禾》
2015年长沙市中考  班固《汉书  苏武传》

2014年长沙市中考  《宋史 曾巩》
2013年长沙市中考  欧阳修《醉翁亭记》  节选自教材
2012年长沙市中考  诸葛亮《出师表》    节选自教材
2011年长沙市中考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教材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又名《吕览》。

     《春 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是古代中国的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书中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春秋》最初原文有18000多字,现存版本则只有16000多字。在语言上极为精练,遣词有序。就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赤《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

     《春秋公羊传》,儒家经典之一。古代汉族今文经学重要典籍。上起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与《春秋》起讫时间相同。相传其作者为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齐人公羊高。起初只是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由公羊寿与胡母生(子都)一起将《春秋公羊传》着于竹帛。《公羊传》有东汉何休撰《春秋公羊解诂》、唐朝徐彦作《公羊传疏》、清朝陈立撰《公羊义疏》。

     《左 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 《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叫《资治通鉴》。

      二十四史: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即:

     《史记》(汉· 司马迁)《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司马迁提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著述宗旨。鲁迅把《史记》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汉书》(汉· 班固)《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后汉书》(南朝宋· 范晔)。
​    
《三国志》(晋· 陈寿)《三国志》是由西晋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国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吴志》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已合为一书。

《晋 书》(唐· 房玄龄等),
​《宋 书》(南朝梁· 沈约),
​《南齐书》(南朝梁· 萧子显),
​《梁 书》(唐· 姚思廉),
​《陈 书》(唐· 姚思廉),
​《魏 书》(北齐· 魏收),
​《北齐书》(唐· 李百药),
​《周 书》(唐· 令狐德棻等),
​《隋 书》(唐· 魏征等),
​《南 史》(唐· 李延寿),
​《北 史》(唐· 李延寿),
​《旧唐书》(后晋· 刘昫等),
​《新唐书》(宋· 欧阳修、宋祁),
​《旧五代史》(宋· 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宋· 欧阳修),
​《宋 史》(元· 脱脱等)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辽 史》(元· 脱脱等),
​《金 史》(元· 脱脱等),
​《元 史》(明· 宋濂,王袆等),
​《明 史》(清· 张廷玉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十四史”介绍
历史ABC:一篇文章看清楚二十四史的概况
二十四史扫盲篇
“二十四史”和中国文化:谁阅读了“二十四史”?
《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先读哪一本比较好呢?
二十四史书成书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