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崇明沈探花
   沈文镐,字绍歧,号诚斋,崇明竖新镇南新人。1733年(雍正十一年)进士,殿试一甲三名探花,崇明人就称其为沈探花,表示对这学有所成者的尊敬。沈初任编修,后外放山西提督学使(相当于今山西教育局长)。山西大同,朔平等地位于北疆,学风不盛,学术不精,沈探花就选拔当地的优秀人才,保送省城书院深造,再回家乡播种文化种子,大见成效。
  1744年(乾隆九年),沈探花参加了由乾隆帝初期的翰林院宴会。席间,众大臣应乾隆帝之命,即兴赋诗,沈探花写出的柏梁体诗歌(属七言,句句押平声韵的古体诗),备受乾隆帝赞赏,并垂询沈探花的家乡,家中人等。
  于是崇明人中流传着沈探花当过乾隆帝师的故事:乾隆帝曾问沈探花老师家乡崇明岛的地理特点,沈想,崇明只有江海之水,而无山丘之胜,但是有山有水才是好地方,沈就随口夸说:
扬子江头潮,浪泊造崇明。三面长江水,东濒大海滨。一塔曰镇海,一山金鳌名。米粮瓜果地,四季蔼如春。
  后来,乾隆帝南巡来到江苏常熟,准备乘船来崇看望退休的沈探花老师。沈得讯后就连夜发动民工挑土筑山,又在山上造塔,这就是寿安寺旁的金鳌土山和上面的镇海塔。乾隆因大风,不便来崇,就隔江向崇明岛三叩拜,崇明岛升高三尺,成为无水患的宝岛。
  沈探花死后,葬于今大新镇南椿南村。达官贵人经过坟庄,骑马的下马,坐轿的下轿(子民更不在话下),以示尊敬。乡民患难治之病,常到坟庄祈求神灵保佑。1958年,墓地平整了,拆下的石碑坊,华表等至今尚在坟地附近的河边田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浜镇阿林点心摊主讲完乾隆帝隔江三拜崇明后赌输一笼粢饭园子
左宗棠,沈探花和“暴殄天物”的崇明岛
【上海·崇明】崇明岛上不肯离去的秋
崇明二日游
崇明清水蟹介绍
崇明岛的前世今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