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三学生获剑桥邀请去读博,南科大“神奇同学”有位“神奇老师”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吴吉

又是一年毕业季,来自海外名校的录取通知无疑是很多学子翘首以盼的“礼物”。最近这段时间,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学生胡启锟也接二连三地收到来自世界顶尖名校的橄榄枝,包括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在内的名校纷纷邀请他去攻读博士。所不同的是,胡启锟同学“严重抢跑”了——他今年才读大三!

是什么打动了这么多名校迫不及待地“预订”胡启锟同学呢?世界权威期刊的6篇高水平论文,就是他的敲门砖。本科生在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之多、质量之高,让胡启锟在业界已成“神话”。而这位“神奇同学”的背后,离不开一位“神奇老师”的推手。他,就是南科大化学系副教授许宗祥。

Δ许宗祥老师(左)和胡启锟同学

    一个本科生,“江湖”人称“胡博士”

在国际学术界,实验室之间取长补短的合作十分常见。最近,就有美国的实验室向南科大寻求合作,希望由他们完成一组新材料光电器件应用研究的实验。而此工作委以重任的,居然是还在读大三的本科生——胡启锟。“这说明,胡启锟在这个领域的制备水平得到了世界的认可”,胡启锟的老师、许宗祥副教授骄傲地说。

胡启锟到底有什么本事,能以本科生的身份承担如此重要的研究工作?这要从他2018年底的“爆发”说起。2018年12月,胡启锟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能源及催化领域国际知名期刊《Solar RRL》、《Catalysis Today》在线发表两篇论文,两篇论文均由他完成文章主体实验及论文撰写。本科生在国际知名的专业期刊上发表文章实属不易,而作为第一作者发表文章更为不易,更别说连着发了两篇!胡启锟一下子成为了专业领域里冉冉升起的新星。而此后,胡启锟的科研接连结出硕果,高水平论文发表的喜讯陆续传来。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在高水平材料能源化学杂志上发表第一作者研究论文2篇,共同一作论文4篇,其中有一篇论文刚被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影响因子21.875)接收。

“在我的课题组里,有硕士,有博士,可是很多问题上,他们要向胡启锟这个本科生请教。”说起爱徒,许宗祥老师很自豪。 而南科大化学系系主任郑智平也毫不吝惜对于胡启锟的赞许:“他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写出一篇博士论文”!同学们更是直抒胸臆,干脆就把胡启锟叫成“胡博士”。面对这一切,胡启锟本人却很清醒。“我研究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属于新能源、新材料,这是国际上比较热门的前沿领域。我希望能在大四这一年充实自己,未来在这个领域继续深造,争取出更多的成果。”

兴趣做引擎,实验好玩过打游戏

为什么胡启锟能缔造这样引人瞩目的成绩?“催化剂”是南科大鼓励科研的环境。

许宗祥老师表示,胡启锟是他从福建省招到南科大的,“我很清楚他的特点,他以前就喜欢动手,所以我说,要想搞科研,南科大最适合你。”胡启锟自己也表示,当时选择南科大,正是看中了学校鼓励本科生进实验室搞科研。果然,南科大的这种氛围让胡启锟如鱼得水。大一下学期,他就进入了许宗祥课题组,开启了自己的科研之路。

“刚一开始,我也是什么都不懂,文献都看不明白。”胡启锟笑着说。再强大的“鲲鹏”也有当“菜鸟”的阶段,从两眼一抹黑的“实验小白”到现在实力得到公认的“大神”,胡启锟在实验室苦熬了两年。他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属于交叉科学,不仅需要强大的化学理论支撑,还需要对物理、电子等科目有所掌握。这对于一个本科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不懂怎么办?我就查资料,到别的专业蹭课听。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我可以废寝忘食。”胡启锟笑着说,他偶尔也会打游戏调节一下,但“升级打怪的满足感,远没有在实验室里获得的多”。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胡启锟是这样描述自己每天的生活的——“我每天早上7点多起床,平时没课的话基本上都是在实验室旁边的办公室里学习、写作业、看文献等,直到晚上11点半左右回宿舍。之所以选择在实验室旁边学习,因为更方便我随时去实验室里处理实验。暑假我几乎没有回过家,寒假也只是春节前后回去跟家人团聚一下。”别人眼里枯燥的生活,胡启锟却过得甘之若饴,因为“我就喜欢做实验。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就会有无穷的动力”。

    点石成金,好老师屡屡造“逆袭”

 “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对这句话,许宗祥老师太有感触。

当年,他考入厦门大学化学基地班,却因为沉迷玩电脑游戏被退出基地班,四年的GPA也很低,申请港大博士的时候一度受阻。后来他“投奔”在支志明院士课题组,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才得到了认可,在支志明院士的推荐下顺利申请到了港大的博士。许宗祥说,支志明院士当时对他说的一句话让他醍醐灌顶——“做感兴趣的事”。

激发学生对于科研的兴趣,要让他们产生内在的驱动力,而且不能因为学生一时的迷惘放弃他们,这是许宗祥从自己的经历中领悟到的。所以现在,他在培养人才上颇有几分“点石成金”的“魔力”——一位同学成绩不佳被延迟毕业,他将这位同学招至麾下,亲自督促提点,最终帮助学生成功“逆袭”,申请到了港科大的博士全奖;另一位同学同样在游戏中迷失方向,许老师笑称自己“科学戒网瘾”,带领他在科研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最近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olar RRL发表了高水平论文……这一点一滴被许老师记录在朋友圈里,言语间都是自豪。“重要的是帮助学生重拾信心,只要他们有贡献,论文发表时都会挂上他们的名字。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权威期刊上,学生就会找到自信。”许老师说,师生之间也有“化学反应”,给学生更多的引导和关心,就会看到积极的变化。

即使是胡启锟这样的“璞玉”,也离不开老师的精雕细琢。“我把实验室里一台好几百万元的实验器材交给胡启锟管理,他要负责日常的检修和维护,购置一些实验材料的事情也交给他。这么做,一是培养他的责任心和细心,另一方面,也是让他学会处理各种问题,培养他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许老师说,有一年暑假,他推荐胡启锟去清华大学进修学习,胡启锟现在对于新能源领域光电器件的先进制备技术,都是那时候从清华‘偷师’来的!

老师的眼界和水平,决定了学生的高度和成绩。当出色的“材料”,遇到合适的“催化剂”,才能产生迸发巨大能量的“化学反应”。

【读创 】

胡启锟发表文章索引:

Solar RRL:DOI: 10.1002/solr.201800264

Solar RRL:DOI: 10.1002/solr.201900119

Electrochimica Acta:DOI: 10.1016/j.electacta.2018.12.163

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DOI: 10.1002/aelm.201800793

Catalysis Today:DOI: 10.1016/j.cattod.2018.11.004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19, Accepte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科大一本科生发表14篇SCI论文 收到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直博邀请
扬大本科生两年发表三篇SCI 其中一篇影响力达到博士水平
单独署名可以挂导师基金号吗(博士研究生能撇开导师自己写论文自己发吗,就是不做导师安排的琐事,完全独立自己搞,有这样毕业的吗?)
本科生柳皓宇在国际顶刊发封面文章 导师:他是“可以成就导师的学生”
毕业生说 | 我没有阿拉丁神灯,却有上科大助我实现愿望
读博经历回顾与经验分享——18篇一作SCI发表的背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