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展讯·尚波绘画作品展
userphoto

2022.10.30 广东

关注

主办单位:大芬美术馆

协办单位:大芬美术家协会

展览时间:2021年4月23日-5月30日

展览地点:大芬美术馆二楼8-10号展厅

开幕时间:2021年4月23日15:00 

届时开启同步直播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进入昊尚艺术视频号直播平台观看

尚 波

1965年生于黑龙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油画高研班导师,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黑龙江省油画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画院特聘研究员,大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创作感想

当下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能够坐在一起谈论艺术似乎有些鲜见了。其实历史就是这样谱写出来的,珍视今天的日子,我们将不假思索地崇尚严肃艺术,不遗余力地维护自己的良知与尊严。这是一个艺术生态的内在结构发生转换的时代,我始终认为艺术是应该关注社会、历史、文化。

由于中西文化交汇的地域渊源,纵其发展历程,使中国式油画历史发展格局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地域性在文化变革与创新传统文化交融环境中,坚持文化革命精神,坚持艺术与时代相契合。学术上独立自由地探索,融汇中西绘画之长,在不同时期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以现实生活和时代特色为创作原则的整体面貌。随着社会发展,人文思想出现创格般的变化,形成了多元化的个人语言和艺术发展形态,不断强化在艺术创作中所具有的当代文化品质,进而通过自身的艺术实践、探索、表达与深刻的理解,突显了作为有担当的艺术家所应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和独立思考精神。

我的作品是对当代生活的情感体验和对艺术的探寻,多角度、多维度地向观者展现了本土情怀与艺术特质的创作状态和对艺术语言的高度崇尚与严肃的艺术探寻过程。经过多年来的努力与艰辛探索,粗陋地理解了传统与当下之间的承接与转换。画布具有了某种带有观念意味的“构成”,所构成的秩序和日常物的交织形成了”跨视觉”的趣味体验和对日常经验转化的思索,作品内在所诠释了具有鲜明本土特质和当代精神的整体面貌。这些年见证了国家的发展和时代变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自身,渐渐地创作具有时代精神,个性鲜明的作品,能够更好地让自己的油画艺术近入新的高度。

一个艺术家在各个时期呈现的状态不一样,我总是需要不断地突破,每一个时期的转折点,就是我的新的原点。近期,我不断地在尝试探索多种视觉表达的可能性,对油画的外延进行拓展。在社会结构转型、文明的变迁与文明的过渡中,将历史中的文化符号和图像并置利用,从而找到合适的自我表达方式,不仅在风格上与之前的视觉表达保持种关联,亦在样式上没有完全割裂开自我视觉讲述的文脉,便于在今后的创作中,在油画本体的层面有更深的推进。

执念与信守

——尚波的油画艺术感观

陈向兵

  的确,恰如某位学者所言,对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本身作任何联想都是不准确的。这一点在尚波的身上就明显的体现出来。尚波低调平和,不善言辞,总是处于执守与理性的状态,但其作品却充满着不羁与狂放的感觉。在生活上,尚波保持着平淡简单的生活状态,喜爱观看展览写生画画,除此之外似乎别无他求。返观尚波的绘画,却让我感到他似乎更执念于那种明亮之星划破寂静夜空的想象——浓烈而具梦想、跳跃而富有激情,让人心绪难平。

  整体来看,尚波的作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深圳读书月》《中东铁路大罢工》《阿木塔战役》等表现大事件的作品,这些作品的画面常常显示出堆砌与恣意的的笔触、绚烂而明丽的色彩。偶尔在空隙间,流露出起稿时画布上留下的线条痕迹轻松又惬意。尚波笔下的油画人物造型结实、色彩运用极有力度,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斑驳的效果,层次却很清晰。他喜欢极大限度地扩张亮色的表现视阈,而明暗对比被降到仅有的范畴,有效增加了画面色彩的表现力。尤其是大对比的亮色与固有色色块,在闪耀中显示出丰富的基底质料,给画面带来利落而自如的感觉,仿佛一气呵成。如最近的尚波巨作《深圳读书月》,5米长的画上聚集了众多的人物,表现了在书城或站或坐读书的人们,画面具有一种现实主义的灵光,这种现实性来源于可经验的时空感,但在图像中保持了特有的叙事性意味。在这类画中,作品有时用厚堆法裸露出致密的色层和雕塑般的质感,有时又以轻灵的用笔畅快地书写,但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可以明显地感到一种掩抑不住的灵动;颜料、笔触甚至是线条统统放弃了固有的执拗,让人觉得在不断地向画面深处消解——洒脱的笔触、灵动的虚实、空间与人物弥漫的统一,都生发出某种冲动的想像,听任画家由心造物。换言之,正是这种“冲动”使得画家在强化了绘画的视知觉的同时,逐渐剥离了人物本身,将形状、色彩与线条重构成“有意味的形式”展现于观者目前。

  但我更关注尚波的另一类作品,如《飘移中的记忆》系列、《布鲁塞尔接头系列》、《1949》、《马克思》、《大山的新生活》等。在这类作品中,尚波的色彩不论倾向于视觉感受还是精神象征,都整体性的让观者感到颜色成为人物本身的生命状态,都是真实的存在,是厚重朴实的自然特质,也是画家内心波动的弦律。在这种大胆对比色的强烈刺激下,观者会从视觉上受到震动,不仅仅是生理的更是内在的,裹挟着生命的经验让观者思考与回味——它们可能是一段记忆或情感,抑或一种感觉或断念,成为形迹的内化与精神的质化。象《飘移中的记忆》系列油画,画中人物或物体融入在废墟般的空间,而没有“根”的空间里让人感到继续“活着”的滋味。这是一种既和现实关联,又不局限于现实的平面结构中的状态。与之呼应的是室内的家具、环境与光线,画家有意采取一种交错的结构,就像动荡的城中村看起来令人有些不安、有些惆怅。这些画面人物的面孔总是隐晦的,暗淡的,他们丝毫没有展现出明晰的面貌而是通过身体的动作,显示出漂移中无奈与寄望。

  尚波的画综合了现代主义绘画多种不同的语言结构,又不放弃一定的叙事性。它们似乎不是被油彩涂抹而成,而是被图像的欲望设计而成。以“意愿”表达一种与现实错位的关系来寻求自我存在的想象。正如杜威先生《艺术即体验》一书中曾指出的:“艺术之意义在拥有所体验到的对象时直接呈现自身。” 因为,这种艺术始终是在寻找现实与我们自己之间的某种关系所在。

  实际上,生长于东北的尚波,骨子里带着北方黑土地的野性,生活中的他却是一个遵循传统、淳朴和阳刚的人。绘画里充满了在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奋发向上的精神,画面传达的信息和样式更接近北方那种内在和外在的真切和朴实。他既信守于深入探究传统的油画语言,又执着地以充沛的表达力试图突破这种传统。而种种突破性的尝试,源自于其内在的生发欲望,来自于无以名状的内在冲动。如其在画面中强调灵变舒展的线条穿插往复,在注重人物造型结构准确生动的同时还嵌入了形象的适度夸张变异,以致画面人物既有客观存在的现实感,又不乏个性不羁的表现味道,使得画面别出心裁。尚波的油画作品不仅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之情状的精神提炼,也是对自我的再现。他常选择感兴趣的“载体”作为自己表达的出呈对象,这种意识下的表达既含蓄却又精准。如油画《布鲁塞尔街头系列》一位身着深色衣服的男士站在红墙与红色吉普之间,背后是巨大的带着黑色阴影的空寂场景,他忧郁地看向观者。表现出一种漠然又陌生的目光,在谜一样的情状中处于静止的时间或时间的永恒感,像是对现实的刹那间描摹,透露出一股浅浅的诗意。在此,艺术家的个人心性被直接、纯粹地传达出来,让观者深陷其中,享受淡淡的忧伤美。尚波将视觉感受和自然元素挥洒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产生一种精神和视觉上的量感,让人在这有限的空间中只能屏住呼吸静静地猜想。作品有着多重复杂的视觉因素,黑色与红色的对比、白色与灰色的衬托,伴随着滞涩而坚定的用笔,内心世界的独白与对外在物质世界的呈现,以一种既自然又主观的姿态展现出来。这是一种指示性的话语言说,而且是充满着各种可能性的、随机性的、偶然性的个体心性显示,凝结着生命的顽强与自在。类似作品还有《1949》《马克思》《大山的新生活》等。

  承上所述,尚波的油画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即写实又狂放,色彩厚重又透明,线条刻画准确又随意,画面饱满独具有表现力的特质。他通过提炼生活和释放情感,在作品中鲜明地表现了自己的才情与个性。仅以我个人的观点来看,他的油画力图让绘画回归绘画,并倾力于绘画性的张力表达,但在整体上又不失灵动、大气与简洁,这似乎是尚波油画所一直追求的目标。

他的创作努力一如树叶的生长,悄然变绿转黄轻声落地。

2018年10月18日于深圳大学美术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代艺术家李铁香油画
名家风采——画家曹尚松油画作品赏析
典籍·史诗 | 关于徐松波的绘画
张嘉应:当代知名油画家“农民艺术家”
偷窥之下并非都是欲望和躯体·达米安另类艺术中释放出的无尽魔力
油画引起观者的情感共鸣,也许是瞬间的,但已足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