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崔晓东:追寻气韵生动的低调艺术家
本文是崔晓东教授2012年开始担任炎黄艺术馆馆长职务时,《艺术镜报》对其进行的专访。原载《艺术镜报》第82期。

百年树人,兼济天下——专访炎黄艺术馆馆长崔晓东

崔晓东艺术简介

崔晓东,1953年出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籍贯江苏扬州,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山水画系主任,教授,炎黄艺术馆馆长。
崔晓东的山水画将中国画传统和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及时代精神相结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与传统绘画样式具有承续关系,同时又有所开拓和发展的,独特的风格样式,形成了一种凝重浑厚,自然清新的山水画风,是当代中国画坛有重要影响的代表性画家。
其作品曾参加过很多国内外重要的展览活动,并多次获奖,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毛主席纪念堂等处及众多海内外收藏家收藏。出版著作及个人作品专集30余种。

崔晓东《香山如妆》

艺术镜报(以下简称镜):首先要恭喜您在今年接任炎黄艺术馆馆长一职,在此之后您参与了哪些相关活动?您在这个职位上有哪些新的感悟和体会,与始终热爱着您的艺术风格和艺术魅力的读者们一起分享?

崔晓东(以下简称崔):我是今年9月份上任,现在刚刚接手不久,还处于熟悉情况的阶段。目前正在做一些今后的规划和布局,还包括自身的队伍建设,学术建设等等工作,同时也在深入了解行业当前的情况,我之前一直在中央美院教书,从事绘画的教学和创作,艺术馆的工作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新课题。虽然对于这方面活动还是比较熟悉,毕竟我是一个画家,经常参加这方面的活动,今年9、10月份我参加了不下十几个展览,我也策划过很多,包括一些大型的艺术活动,应该属于这个专业圈子之内的人,但是作为艺术馆的馆长来说,观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与画家的考虑方式是不同的。


崔晓东《长城之春》

镜:当今社会的主旋律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十八大也刚刚结束,请您介绍一下炎黄艺术馆2013年的工作重点以及您个人会有哪些活动推出?

崔:炎黄艺术馆是由黄胄先生联系海内外的有识之士,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创建的,旨在推动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和中国画的发展繁荣。我们将遵循、继承黄胄等老一代艺术家以及炎黄艺术馆的创建者们的心愿和理想,把推动中国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当作我们工作努力的方向,我们会认真总结研究近现代中国的文化传统,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发展,对今后中国的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我想炎黄艺术馆的研究重点是20世纪美术、特别是新中国美术。新中国美术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无论从规模上、质量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上,都是过去其它时代所无法比拟的,可以说波澜壮阔。新中国的美术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应该是未来本土文化、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的一个出发点,是未来中国绘画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传统,未来中国绘画一定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不是靠对西方文化的引进和模仿来实现的,但在当下对这个时期的研究是很不够的、很不自信的。

崔晓东教授在炎黄艺术馆举办“中国画创作的理论与实践”公益讲座

同时为了中国画不断的发展,我们还有一项工作就是推出更多的新人,为年轻一代的艺术家的成长提供条件和环境,发现和培养未来的绘画艺术家。对优秀年轻艺术家的发现、培养、推广、宣传,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是我们这样的艺术机构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对于这一项工作来说,我个人的优势就是长期在学校工作,和学生们打交道,更能深入了解什么样的孩子更有艺术天赋和前途,我想“中国文化艺术的大繁荣大发展”是需要做这些具体的工作的,这也是时代的需要,未来的需要。培养出未来的徐悲鸿未来的李可染、未来的黄胄,这也是我个人的理想和目标。20世纪的一百年里,绘画思想主流的是学习西方,在很长的时间内没有正视我们自己的传统。中国是一个很伟大的民族,具有很优秀的艺术传统和艺术传承,要建立我们的文化自信,这是我们迫在眉睫的工作。

镜:馆长会在闲暇之余关注微博,贴吧,论坛等其他新媒体平台吗?在百度贴吧上有网友热议:如果说黄胄先生给了中国艺术带来了活力和浓郁的中国特色;那么对于崔馆长的评价就是:如果现当代中国艺术在西方获得更多的话语权,那么一定是以崔馆长为拐点的,对于这些评价您会做怎样的解读?

崔:我没有那么重要,过奖了,这需要今后我们几代人中的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这几年我参加了很多次中外的文化交流活动,我发现,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远远不如中国人对他们的了解。中国现在日益强大,逐渐成为一个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一个大国,只有经济强大是远远不够的,要靠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来影响世界,所以要加强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将中国最优秀的精神产品介绍给世界,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这也是我们炎黄艺术馆今后的重要工作,我们现在也在做这方面的规划。


崔晓东教授和郑闻慧先生在荣宝斋“经典之路——崔晓东山水画精品收藏展”开幕式上

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一个低调的工作,也是一份高贵的理想,高尚的工作。相比很多艺术家愿意光鲜亮丽地站在前台,你更致力于无言的实干,这可以理解为是您的做事风格吗?

崔:我是一个不太喜欢出风头的人,也不喜欢被人关注。一直以来对自己的包装和推广也不太主动去做,我更喜欢把有限的时光用到创作中去。有很多朋友说我对自己宣传不够,推广不够。在这方面我采取的是顺其自然的态度。


崔晓东教授在“黄胄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学术研讨会上发言

镜:您认为并强调的“气韵生动”到现在仍然是中国美学或者中国绘画最高的境界和原则,那么您对传统和创新,中国与西方的艺术关系,持怎样的态度?

崔:“气韵生动”是中国绘画的一种精神。中国绘画更注重追求内在的、内涵的东西。这就要求作品要有生命,有灵魂。“气”所指的就是生命,古代六法中也曾提出“气韵生动”是第一位的,我认为现在仍然如此,包括书法、绘画等等。中国绘画需要继承,需要发展。文化是一个系统,它可以吸收不同的营养,但是也有一定的范围,有规则,有边界。有些人总不喜欢规则,对于目前我们社会发展的水平和形态来说,一定是要有边界的。艺术需要创新,但也要有自己的“根”。中西文化的交流与交融是没问题的,但我是不赞成进入西方人制定的游戏规则当中去,跟在人家的屁股后面跑,这和一个大国的地位,和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不相称,特别是像中国这样有优秀文化传统的国家,文化和经济不一样,还是要有“中国特色”。


崔晓东《群峰雄峙》

镜:据我所知,您不但关注绘画本身,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精神生活。您在创作之余,在辛苦的社会职务工作之外,还有哪些其他的爱好?

崔:我比较喜欢读书,这是很多年的兴趣了,读的比较杂。我觉得读书非常有乐趣,我累的时候喜欢读一些历史方面的书,尤其是近代史,喜欢看些人物传记,最近两年读一些小说,散文,这更能丰富你的精神生活。现在没有太多时间做别的事情。散散步,游游泳,读读书,这些都是曾经的爱好。

镜:在您读研结束之后,当时对于自己的艺术旅途有过规划或展望吗?是否迷茫过?当时会有哪些最强烈的想法和愿望?

崔:我读研的时候是致力于人物画的,正好是上世纪80年代,西方艺术刚刚到中国来,受到的冲击非常大。势如洪水,无法抵御。当时也探索过,被影响过。在毕业后的假期里,有幸看到了一些山水画,于不知不觉中难以自拔。猛然发现,当时我们这一代人对于自己民族的艺术了解还不如西方了解的多,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热爱上了山水画。

我认为一个人的选择是比较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坚守,选定一个目标后,一直走下去。这是非常难的。现在社会飞速发展,新生事物不断涌现,诱惑也特别多。创新和变化很容易,但坚守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在绘画一途中,不断的改变会让人迷失根本,这是很要命的问题:新并不等于好,现在的时代,改变容易,不变难。


崔晓东《黄洋界》


镜:您在学校里除了教授临摹,写生,还有创作,还肩负着很多很多的社会责任与社会工作,您是如何处理纷繁的工作与自我创作之间的关系的?

教书是我的职业,我喜欢这个职业,和年轻人在一起也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在授课的同时也无形中提高了自己。你要有东西教给别人,就必须不停地学习、不停地积累。对于我来说,教书和创作是互相影响的。过去有人问我,你是喜欢教师还是喜欢画家?我回答两者都喜欢,我喜欢又是老师又要创作这样的状态,你想的是这些,你教的是这些,你做的也是这些,这是很统一的。

我的社会活动也很多,马上要去德国,参加一个中德建交40周年的活动,这是我今年第五次出国了。身在社会中,有些社会活动得参加,创作也不能放下,现在又要当馆长,这之间的关系需要调整好,这对我又是一个新课题。


崔晓东教授带领炎黄艺术馆培训中心学员京郊写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质今妍——崔晓东山水画工作室学员临摹画展
探访炎黄艺术馆
郑闻慧的绘画艺术
《我爱书画》栏目带您走进炎黄艺术馆,欣赏黄胄先生的绘画艺术。
炎黄艺术馆藏民俗展|炎黄艺术馆
现场 | 交界: 抽象河南2020艺术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