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提出:宝宝在2岁前的心理发展,属于智力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
就是说宝宝2岁之前,是大脑高速发展阶段,很多给家长“添麻烦”的行为是一种发育表现形式,说明宝宝的大脑正在快速变聪明。
哈佛大学耗时20年研究得出结论:宝宝出生前几年的大神经元连接,是未来学习,行为,健康的保障。也就是大脑神经元连接越丰富,孩子越聪明。
孩子在两岁之前学会说话,走路吃饭喝水这些基本生存技能,大量吸收外界信息,认识这个世界。
当孩子生长过程中, 出现了这些看似“调皮捣蛋,烦人,添麻烦”的举动,不要急于制止,因为可能会“扼杀”一个聪明的宝贝。
一、光脚丫满屋跑
孩子自从学会走路,就像吃了炫迈口香糖,根本停不下来,不停的奔跑,但是有个有趣的现象:不穿袜子不穿鞋,家长担心孩子着凉,每次给穿好,他总是自己脱掉。
其实,光着小脚丫来回跑,也孩子在刺激感官触觉的发育,宝贝通过光脚丫,会感受到温度,硬度,质感等触觉,是在家给“自己进行感统训练”。
文章开头提到的大脑神经元突触的建立,会影响到孩子的智商发育。宝宝大脑神经元突触越多越刺激,传递的信息就会越丰富,所以大脑就会越丰富,越敏感。
但是这种突触需要大量的外界环境的干扰介入,而孩子总是光脚就是为了接收外界的环境与刺激带来的信息。
二、打乱东西,毁坏东西
孩子会有个“讨厌”的行为,把东西扔地上,家长捡起来给他,他还扔,如此反复。翻抽屉,把整理好的玩具,各种箱子翻乱,甚至拆家。
很多家长说:“是不是故意的?”事实上,这是孩子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并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空间感知的建立”。
什么是空间感知?简单的说:如果缺乏空间感知,他们对于立体的东西就没有感念,大小,形状,方位等等都会受到影响。
比如:数学立体几何学不会,走路路痴,开车跑偏,估计不了自己车宽度长度,容易刮车。
撕纸撕书:很多孩子把绘本,纸抽不停的撕来撕去,我们只是浪费一点纸一本书,但是对于孩子却是又一个空间知觉的训练,通过撕不同的纸,听到了一种声音,不同的纸声音不同。
所以,孩子只是多“麻烦”你弯弯腰,收拾收拾,但是对于宝宝的抽象思维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于大脑的发育至关重要。
三、模仿能力强
不到两岁的孩子就会模仿大人了,会模仿大人的语言,语气,行为举止等等,还很调皮的一遍遍没完没了的学,孩子模仿开始的越早,说明孩子越聪明。
因为这是宝宝观察能力,协调能力的体现,模仿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并且通过模仿与大人互动,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与安全感。
四、爱说爱笑爱唱歌
戴尔.卡内基曾说:“一个人的成功,约有15%取决于技术和知识,85%取决于口才艺术”。
我们发现孩子一旦学会说话,就秒变“话痨”,像唐僧一样,不是说话就是唱歌,根本比不上嘴,还有时候会同一个事情反复说,也可能每次又说的都不一样,如果您家的宝宝有这种现象,恭喜你,孩子智力水平发展的非常好。
语言能力发育是智力发育的基础,智商低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差,所以,爱说话是好事,证明孩子发育正常,并且通过语言的表达可以逐渐提升沟通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的社会化训练打基础。
所以,我们要遵循孩子大脑的发育规律,不要盲目阻止,真正的科学育儿。不要错过0-2岁这个大脑高速发展阶段,所以我们要帮助孩子多多搜集外界刺激条件,借助工具帮助孩子开发大脑。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