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玄机,阴阳原理
天地日月人身者皆为阴阳之体。在天地如阴阳消长、有明暗昼夜之分;在日月具消息盈虚、存圆缺变化之象;在人体则别虚实轻重,得引进落空之能。是故先贤言:天地一大太极,人身一小太极,然太极者:何也?

    王宗岳之《太极拳论》开明宗义昭示了太极之本质原义: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几、阴阳之母也。无极者一物未有也。太初以上,浑浑穆穆、混混沌沌,所谓大浑沌者,即此时也。

    太极者:仍是阴阳未分、而生机已兆如天地未生时,分之机虽动而清气尚未上升,浊气亦未下降。又如受孕鸡卵与未受孕鸡蛋,形体上人莫能辨之,受孕者即为太极,未受孕者即为浑沌无极。我人“上场后,手足虽未运动,而端然恭正之中,其阴阳开合之机,消息盈虚之数,已俱寓于心腹之内……名之曰太极(见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动则势成阴阳,静则阴阳成势。此所以名太极为阴阳之母、动静之机之理。太极拳行功走架绵绵不断的特性,原本阴阳互抱太极图之阴尽生阳,阳尽生阴,阴不离于阳,阳不离于阴,阴阳相济而生生不已循环始终的哲学义理。

    祝大彤老师从杨禹廷先师学练的吴氏太极拳,本着动分阴阳的原则,将全套83式分为163阳动势子、163阴动势子,这在当今派别林立的太极拳界可为独此一家!凡阳动势子,均依合、实有、动、发放、舒展等阳之特性行功,凡阴动势子均依开、虚无、静、松、柔软等阴之特性行功。祝师总结出神意的阴阳之分名之为“阳动手随视线去,阴动视线逐手回”。手上:去时松肩垂肘,回来坠肘松肩。正面遇敌时:若彼双手进攻急,切记制造半边虚。溜臀之阴阳之分在于:去时阳溜、回来阴溜臀等等.

    可以说离开了阴阳,何来太极之理法?祝师秉承杨禹廷宗师阴阳行功法理,进而统归于阴阳顶阴阳松之学说。祝师行功凡阴动式子则“百会”部位发热,而阳动式子则囟门部位发热。祝师指出:修炼太极拳的虚领顶劲,应有两个顶,即阴与阳。而且其他部位亦存阴阳之别。可以说这个理论学说的成立,给后世练拳而不知阴阳,或知阴阳而无法做到阴阳相济者指出一条光明坦途。祝师还详尽论述顶劲功夫之要:太极拳脚为根,腰为司令,而顶则是太上皇。周身上下协调统一,顶即是总调度,顶滞周身僵。正如拳经中所说“身形腰顶岂可无,缺一何必费功夫!腰顶穷研生不已,身行顺我自伸舒,舍此真理终何极?十年数载亦糊涂。”(见《对待用功法》)

    知道了阴阳顶,阴阳松呢?顾名思义:即是松功中有阴阳之分。祝师详细说道:阴是隐,是虚是空,是静,是柔软,是虚灵,是舍己从人。对方攻来,我空接,通过松脚收敛入骨,拿起对方或消化彼力都是阴松之效果。阳松呢?阳是显,是实,是有,是合,是动,是坚刚,是发放。

    祝师曾演示拳经中所说“筋骨腰松,皮毛要攻,节节贯穿,虚灵其中”的“皮毛要攻 ”之功夫、用来解释阴阳动之别。大热天祝师臂上汗毛皆沾伏于皮肤之上,而祝师动分阴阳后,汗毛根根直竖触之有挡手刺肤之感,令人叹为观之---此为余等亲见。“手上松空转,脚下阴阳变”是祝师太极武学的核心理论思想。通过脚下阴阳虚实的变转,形成形于手指的运动,所以手上是毫不挂力(松)毫无意识(空)。这是祝师“太极手”“太极脚”(太极入门之必备功夫)理念功法的实相境地!也是在太极拳体用练习中通往:无为而无不为(无手、空手、通身皆手)大道的唯一坦途! 

    在太极拳中,阴阳无时无刻无处不在。所以祝师说:练拳不动则已,一动必分阴阳!

    《太极拳论》中“虚领顶劲,气沉丹田“的要求在练习太极拳时非常重要,历代名家均十分讲究。

    关于顶,许禹生(健侯弟子)说“顶者头顶,亦曰囟门。小儿出生时骨软未合,常随呼吸颤动,道家称为上丹田泥丸宫,盖为藏神之府---太极拳者:向主身心合一、内外兼修---故行功时必须运智于脑、贯神于顶。务使顶上圆光虚灵不昧---头为全身纲领,刚举则目张;头顶悬则骨骼正直筋肉顺遂,动则全身一致,左右前后无挚肘之虞矣”。

    杨澄甫说“顶劲非用力上顶,要空虚,要头容正直,精神上提。不可气贯于顶。练久眼目光明,无有头痛之病”。

    《易经》中也有“(神意)行其庭(头顶囟门亦称天庭如相面人语:天庭饱满)不见其人(形虚故不见)”之说;《黄庭经》载“子欲不死修昆仑--(昆仑高山喻头顶)都是指示修养的要决。

    而陈家沟陈氏十六世陈鑫就头顶部位稍有异议。他说“顶精何在?在百会穴,其意些须领住--领是领起全体精神,令其不偏不倚亦不可太过,过则上下悬,立不稳当”祝师师法先贤、在虚领顶劲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虚灵神顶”的新学说,即将精神放在顶上“轻松虚灵”,避免了虚领时易犯的过与不及的毛病。同时又揭示了内修的一大秘密:阴阳顶!百会为阳顶,囟门为阴顶。祝师在几十年的深研苦修中体悟到:练太极拳“动分阴阳”指的是周身所有部位,自然也包括头顶;又进一步说明“凡阳动势子行功,对应的顶为囟门;阴动势子行功,对应的顶为百会”。

    二零零四年冬师在山东梁山拍摄教学资料时,曾举一例说明阴阳顶的存在及其功用的不同:向前疾走或奔跑,如意想百会则觉似有牵制而奔走不便,如意在囟门则觉轻灵快捷。后退也是这样:想百会则轻,想囟门则滞。这其实也是阴阳相济的一种体验。

    笔者在日常行功中原也很少想到这个问题,虚领顶劲也罢,虚灵神顶也好,做法也就是随意向上一想、虚虚的照住一块;这个动作低头下个抬头而已,也不觉有什麽异样。二零零五年春夏间在湘西与师弟探究师传法理时,就揽雀尾右掌打挤后,下一动右掌如何舒展、脚下方向如何右转成右抱七星时的协调身心,反复演练究异,且不断调整方位角度以促进身手协调运转,总觉有不甚明了处。一天忽然忆起师说过顶分阴阳的话,于是在打挤时[阳动]把虚灵神顶的意思放在囟门,顿觉身心清爽--其实也就是做动作不要失去虚灵神顶。下一动右手舒展,身手右转,神意转在百会,其时不仅觉得五指神意自然松舒至极远处,而且弛颈、圆背、松肩、展胸、收胸窝、空手等所有练习太极拳对周身各部位的要求都在那一瞬间自然的在身上感受到了。真正体会到因为“顶头悬”而带来的“满身轻利”,至此也初步领会了祝师“顶是周身上下协调统一的总调度长总协调员”的实际含义。

    按师说“阳动手追视线去,阴动视线逐手回”的阴阳转换常理,抱七星为阴动势子,意在阳顶[百会]则上下一条线有阴阳相济;打挤为阴动势子,意在阴顶[囟门]仍然是阴阳相济的做法。肢体动作应是随顶上阴阳转换而转换的,也就是说只需转换顶上阴阳,肢体动作自然到位!正因为这样,祝师一再告诫:顶滞周身僵!所以要求学者“绝不能忽视顶的修练!顶上有神、虚虚灵灵,阴顶阳顶、变转自如。(才可能)有望达到功成”-- 

    在教学中,祝师常以“炼拳要走得开”来说明动分阴阳的道理。什麽是走的开呢?在行功中依据被动减法原则、在减力退力的过程中,神意舒展离开身体、循八方弧线运行;体用中与对方肢体被动接触后,用太极拳思想“心脑不接”对方来力,神意舒展在不丢不顶中 避开对方力点,遥接轻扶对方肢体。神意至对方身后后,身手即可随神意向任何方向去--此即为走得开!

    祝师这样示范:双足平行,正身直立,一臂平举于身前,命笔者在他手臂外侧向内按推。祝师手臂是要向外走的,正与笔者按推方向相顶撞。以当时情景,除非祝师力量极大,否则任他怎样用力也难以抵抗笔者劲力,而祝师的目的是要体现、太极拳是如何在不顶不丢中将向外走不开(常人思想)的手臂走开的。后来的事实是:当笔者开始用力推按时,脚下忽然失去平衡,双手还没有感受到祝师手臂有外展力量时,身体便因祝师手臂的自然舒展被逐出一旁。

    祝师说:遇到阻拦或与对方力量顶上了,属无阴阳,自然走不开。先放松身体,手指神意向外无形而有意舒展,接触点自然会放松、因为已经形成了阴阳---彼阴我阳或我阴彼阳。“松净了,自然在对方身上”-----

    可这样说吧:在正确的行功法理指导下,你的身手想到哪里去,不管对手愿意不愿意、让不让去,只要你符合阴阳存在与变转之理,都能过去!形体虽然是舍己从人随曲就伸,但意志决不可以别人的为转移!这也是道家性命双修功法理义之信念“我命在我不在天”的体现。

    当然真能走得开,决不是仅想走得开就能走得开的。但在行功中一举一动都要以“走得开”来检验:有力即走不开,不循八方线走不开,有意走不开,无意更走不开(犯了动意之病);主动了走不开,妄动更不行;顶接了走不开,丢扁了走不开;一定要在阴中找阳、在阳中寻阴,能如拳经中“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总要“在不顶不丢中讨消息”,求得“阴阳互济”,自然周身一家,脚手相随,极松极静、于极柔软中寓极坚刚---日久自可得玄妙于质朴之中!

    祝师相关语录:

    动分阴阳

    手不要走,意思走,一想就得。

    手不能走,走也走不开。能走开是力大欺力小---

    要走脚,从脚跟向前舒展。

    身体保持中正,不要猫腰,有腰就走不开。

    走弧线,找舒服,舒服了自然走得开。

    走得开可说是祝师所传太极拳自然法理最具代表性的理念,以笔者浅识:真到了走得开的地步,那是阴阳已相济于自然,周身浑圆于无间,真正意义上的身居太极境界!架

    阴阳学说乃我中华民族文化文明之精粹,至今仍在天文地理医学哲学等方面广泛深度的应用。学者能明此理,自可正心神,返视听,虚怀以容物,静心以除垢静滤以遗欲而之于定性造真复返无形无象之先天自然胜境。

    按人身阴阳“本自具足,何假外求”?行功走架无非证明阴阳之自在吾身,要在如何显现而已。是故大道皆在勤修以证悟尔!

请您转发分享,平安喜乐!

太极拳“内劲”之宝典(珍藏)

传武历史中形成了怪现象:
普传讲架子,秘传讲内动。普传讲连贯,行云流水,秘传讲节奏,停顿很重要。普传讲分阴阳,秘传守中线。普传学动作,秘传先站桩。普传睁眼打,秘传闭眼练。普传讲发力,秘传练收劲。普传外带内,秘传内带外。普传先开合后收敛,架子由大到小,秘传先收敛再开合,架子由小到大。普传有表演,秘传多不示人。普传讲用意不用力,秘传讲不用拙力。普传练动中静,秘传练静中动。普传为外,秘传有内。传武内含了内经,周易的大学问,涉及时空变换,生命真相。

大道彰显在太极懂劲入门是关键 来自沧州天道内劲太极拳广州推广基地 00:00 25:19
更多录音请上“喜马拉雅”app,搜索“天道内劲太极拳广播站 ”

全民健身,天道六大功法免费学!

出家人、癌症患者,可终身免费学习

练天道内劲太极拳祛病强身,立竿见影!

不打针,不吃药,百病全消掉 !

天道内劲太极拳功夫架

演练者:刘师傅

很多人一开始看不懂,就直接骂了,没关系,一杯茶,一小时,连看三遍,看懂后,你会觉得大师们的视频都弱爆了!

截止发稿,点击量已超:

207.2万


天道内劲太极拳行拳心诀

(刘师傅  著)

腰胯带全身,上下分两层,

胯走三个圆,手上必成环,

一环套一环,环环紧相连,

搭手黏得牢,全靠松得妙,

形本无其形,意本无其意,

练收不练放,炼炁不练力,

我已没有力,唯借人之力,

我已舍去力,天地无穷力,

我已没有根,处处都是根,

我已没有身,处处都是身,

我已没有我,处处都是我,

万物合太极,一切归无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学好太极
祝大彤师太极武学思想概述 3 作者:曹树人 倪侠杰 勇建慧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祝大彤师太极武学思想概述
太极不神秘 修炼有次第
初悟太极拳《授秘歌》
循经太极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