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思维的囚徒》这7个思维上的陷阱,是导致失败的最大诱因

文/镜晓娴

不要形成花盆思维,它会堵住了你的人生出路

早几年,有个新闻颠覆了我的三观。上海48岁的大卫,母亲叫丁阿婆,把大卫从同济大学,培养到国际顶尖滑铁卢大学就读硕士。以大卫的学历背景,多数人都认为大卫应该是职场精英,但结果却让人遗憾。大卫每天白天睡觉,晚上打游戏,生活开销全靠丁阿婆的退休工资。但丁阿婆已经80多了,还患有尿毒症,需要定期做透析,日子过得非常苦。

为什么学习这么优秀的大卫,最终的人生却像是白天睡觉,晚上游戏的中学生呢?这源于丁阿婆的教育方式,除了读书,丁阿婆什么都不让大卫做,这种模式导致大卫的思维,养成了只要学习就能解决一切的惯性思维认知。

在心理学中,有个名词叫做花盆效应,指的是在特定环境下,被环境束缚后,很难打破原有环境,做出改变。而花盆就是环境的围墙,更是思维的牢笼。

丁阿婆的教育方式,等于把大卫的思维装在了一个花盆里,等思维形成了认知,变成了花盆的样子,再让思维去变换形状,那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会看见很多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意吃学习的苦。因为生活的苦,是窝在花盆里的围墙生活,虽苦但思维安逸,而且熟悉的环境会给人安全感。

但学习的苦全部都是未知,是花盆外的世界,有什么,会发生什么,谁都不知道,只有从小没有被花盆束缚的人,才敢于挑战。

就像小时候太乖的孩子一般创造力都不太好,反而顽皮的孩子更容易做出一番事业,就是因为花盆效应的关系。而我把具有花盆效应的思维,叫做花盆思维模型。

那是不是一个人,形成了花盆思维模型,就无法改变了呢?当然不是,有本书叫《思维的囚徒》,写的就是如何从花盆思维模型这个思维牢笼里走出来,走向新的世界。

拿掉绑在思维上的花盆,到更大的空间里去

一个人如何才能走出思维牢笼?只要他能预见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以及自己应对后果的多种可能,预测到的可能是他接受不了的,那么他就会改变。而预测到的可能,是能让他兴奋的,他也会改变,因为一个人之所以改变,就是因为他得到了反馈。

比如,丁阿婆的儿子大卫,大卫的思维牢笼就是丁阿婆这个花盆,大卫在丁阿婆花盆里面长大,他认为花盆一直都会给他生存所需要的一切,他没有意识到花盆也会破碎,甚至消失。如果花盆没了,自己不去找新的环境,花一定是活不下去的,这点并不是大卫不知道,而是他不愿意去想,去面对。

为什么大卫不愿意面对呢?因为大卫在家里白天睡觉,晚上打游戏,丁阿婆还把自己的房子过户到大卫一个人名下,这就又给了大卫一个反馈,就是睡觉打游戏也有好日子过,也有人管。人是有惰性的,大脑一直接收的反馈,是什么样,行动就会是什么样。

所以,想要一个人改变,就必须先把他思维上的花盆拿掉,放到更大的空间里去,他才会为了生存去思考自己的行为,才会引发行动上的改变。那么,如何才能拿掉思维上的花盆,走出惯性思维牢笼呢?

7步走出思维牢笼,打破花盆边界围墙,获得全新人生

《思维的囚徒》作者是亚历克斯·佩塔克斯博士,虽然这个作者的名字我们有点陌生,但他的师父很多人都知道,就是著名的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他写的《活出生命的意义》,说的是一个人,如果找不到活的意义,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的潜力到底有多大,而激活一个人潜力的就是,你自己赋予给你活着的价值和意义。

《思维的囚徒》这本书的观点是传承弗兰克尔先生的人生价值观,激活一个人身体里向上而生的力量,从而找到生命的意义。怎么找呢?7个步揍。

001、找到决定态度的启动开关,态度决定人生

态度有多重要?很多企业家选择员工的时候,首要考虑的并不是能力,而是态度。正如为日本皇家特供家具的秋山利辉先生所说:“所有技能我都可以教,唯独态度我教不了。”因为态度是发自内心的,是对自我的要求,外力作用很难改变一个人对待人生的态度。

那如何改变一个人的态度呢?比如,丁阿婆家的大卫,改变大卫态度唯一的方法,就是让大卫背上该有的责任,赋予他荣誉。大卫对待生活的态度,丁阿婆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她把生活所有的责任和问题,都自己扛了下来,过于坚强的一个人面对所有,这让大卫对生活没有了参与感,感觉有自己和没自己都一样,这就让一个人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没有存在感,自然就无法激活一个人积极做事的态度。

所以,聪明的人会假装示弱,让对方扛起责任,激发对方身体里渴望被肯定的欲望,这才能激发一个人向上而生的态度。

002、制定有意义的人生目标,目标引发欲望

没有目标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讲,即便有态度,也不知道该做什么事。有句话叫空有一身本领,却无处可使。说的就是没有目标,有再大的本事也只能干着急。

所以,目标能够激发一个人的欲望,让态度可以有落地的地方,但这个目标,必须是有意义的。可能很多人会说,什么样的目标是有意义的?就是你能够解决小到家人的问题,大到社会的问题,简单说,就是利他。

你的目标一定是以利他价值观为前提,解决某个群体的问题,解决之后你会怎样?你会让一些人过得更好,更幸福,甚至社会更加祥和,这个时候你就会感觉到幸福,这就是意义。

003、设定意义正向反馈机制,行动源于反馈

让一个人能够持续保持态度的,就是反馈。一个人之所以改变,就是因为他获得了反馈。大卫在生活中,获得不到任何反馈,所以只能从游戏中获取反馈。因为游戏一个怪被打死了,是一种反馈,升一级是一个反馈,打到宝贝是一个反馈等等,游戏里无时无刻的会给你反馈,所以才会让人着迷上瘾。

所以,无论我们做哪件事情,都要让这件事情及时给我们反馈。如果没有反馈,即便这件事本身再有价值,我们都无法持续行动。比如阅读本身很有价值,但为什么很少人能够长期持续坚持,因为没有正向反馈。

阅读本身价值反馈周期是很长的,如果你不会自己去设定它的正向反馈价值,你一定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004、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兴趣激发潜能

兴趣这个话题,我说过很多次,一个人只有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能够把这件事情做好。那什么是我们感兴趣的事情呢?很多人凭着感觉对一件事情有兴趣,就觉得自己对这件事情有兴趣,可是一旦真正去做的时候,发现做不好,又立马觉得没有兴趣。

所以,兴趣不是感觉出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你能把一件事情做到越来越好的时候,兴趣就产生了,而不是靠感觉产生的。当兴趣越来越浓的时候,成功基本就是定局了。

005、主动承担责任和错误,自省才能成长

在成长这条路上,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主动承担错误,但不要聚焦错误。我们之所以害怕错误和责任,就是因为聚焦点错了,我们所有的聚集焦点都放在了错误本身上,而正确的聚焦点应该在错误背后的问题上,我们要聚焦问题,然后再想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总想着自己的错误和责任。

每天我们都应该想一下,自己哪里做得不好,问题在哪里,我们应该怎么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后,很开心,就把开心记录下来。久而久之,你就进入了一种批判性思维状态,这种思维就意味着成功。

006、注意力聚焦一个点,才能打破僵局

《思维的囚徒》中有7个生命意义原则,第六个原则其实说的是断舍离,让我们学会对人生做减法,而不是加法。一个人什么都想要,最后一定什么都得不到。因为想要的东西多,分散了注意力,就会分散行动力,行动力不够就很难有好的结局。

这个断舍离或者人生减法,都是一件事情的表像。在断舍离和减法表现的本质,其实是聚焦、专注。如果你遇见了一个问题,你解决这个问题不够专注,那么你一定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任何事情其实都是这个道理,就像水滴石穿的原理是一样,日日夜夜就滴这一个地方,才能做到水滴石穿。我这里滴一下,那里滴一下,还能穿吗?所以,打破成长僵局就是聚焦一个点,单点突破。人生更是如此,先聚焦一点打下来,再去扩展。

007、对比会成长,攀比会焦虑,成功就是超越昨天的自己

最后这点,是每个人都要注意的地方,我们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一定会遇见各种优秀的人,这个时候我们可能就会不自然的攀比,但攀比并不能让你更好,反而会打击你的自信心、

一个人成功表现出来的状态,是多年沉淀和积累的外在表象,你简单看到了表象,而忽略他背后的付出,这是很要命的。所以,走向理想人生的路上,你需要做的就是通过不断跟昨天的自己比。超越每个昨天,你就能不断接近理想,最后到达理想人生。

宽恕刚开始笨拙的自己,多一点体谅和赞美,明天才会更美好

在书的第72页有句话:“人生最困难的事情莫过于认识自己。我们需要花点时间和精力来质疑、反思和真正认识我们是谁,而不是成为别人希望的样子。我们需要花点时间来了解自己的长处和才能,利用它们来帮助别人。”

这句话的意义,就是通过帮助别人,来体现每个人的自我价值,你能帮助的人越多,你的价值就越高。但我们首先得先学习帮助别人的方法,从最简单的开始做起,不要超出你的能力范围,否则,你收获的可能就不是感恩了。

人的一生,我们一定会面对一些痛苦。如果你能够主动选择承受正确的痛苦,那么不正确的痛苦就会减少。那什么是正确的痛苦?比如,学习是有点难,难就会痛苦,但这种痛苦对你未来是好的,最终会让你苦变成甜,这就是正确的痛苦。而生活的苦,是无法给你带来甜的,这就是被动的痛苦,我们要减少这种被动的痛苦。

所以,《思维的囚徒》的价值观,就是在任何时候,你都要有选择面对痛苦的能力,更加要有识别正确痛苦和被动痛苦的能力,否则人生将会一直痛苦下去。

(本文作者:镜晓娴,高效阅读变现教练,镜姐梦想领读会创始人,《60分钟高效阅读》作者,青云计划获奖者,多媒体平台原创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做《思维的囚徒》,从转变态度,提升认知开始,亲测有效的方法供你参考
世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大脑,走不出自己的观念,到哪里都是囚徒|囚徒|旧观念
心灵鸡汤:人生本质自由 不要做生活的囚徒
随笔 | 囚徒
七大原则,助力你摆脱思维的囚徒,活出生命的意义!
实践这七个原则,让人生过得和山脉一样精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