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研究|对抗焦虑有方法——小学生焦虑情绪状态及干预

小学生的焦虑情绪

焦虑是指大脑对危险、刺激的反应,机体会积极地试图避免危害,这种大脑反应是一种基本的情绪,在婴儿期和儿童时期就已经存在了,表现为从轻微到严重的连续统一体。而我们这里谈到的焦虑更多强调儿童在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或是困难时,由于紧张、害怕或不自信导致的一种心理状态。焦虑通常不是病态的,因为它在许多情况下是适应性的,有助于个体避免危险,当焦虑干扰功能,且变得过于频繁、严重和持续时就会造成焦虑障碍。焦虑可能涉及一系列或轻或重的情绪,从轻度的担心和不安,到中度的害怕和惊慌,以及最为严重的极度恐惧等。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在面对压力或困境时,无法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产生焦虑情绪。适度的焦虑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若处于过度焦虑状态,则会对学习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而且易导致焦虑障碍。儿童焦虑主要表现在退缩、胆怯、对陌生的人和同伴极度害羞、羞耻等,焦虑情绪的产生给个体身体和心理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有可能会伴随着手心出汗、颤抖等症状,而焦虑作为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会对其后期的功能发展(如,社交技能、亲社会行为、攻击性、生活幸福)产生消极影响,是儿童社会情绪发展需要预防和改善的重要问题,因而对焦虑施以干预至关重要。

小学生焦虑的干预方法

有大量研究表明,无论是针对临床群体或是普通人群,认知行为疗法、正念干预和注意偏向训练对改善小学生的焦虑状况均是有效的。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认为,对事件的错误认知是导致焦虑的重要原因之一。焦虑的小学生往往容易过分夸大自己感知到的危险,对日常听到的消息做夸张的解读,他们会有意地注意那些对自己身心有威胁性的信息。如何改变这些错误的认知就是解除焦虑的核心问题。比如在疫情期间听说自己所在的城市又新增了多少病例,或者听说身边的亲戚朋友因为与确诊病例有过接触而被隔离,就感觉自己时刻身处于危险之中,将想象中的情况当作了即将发生的现实,即使在复学之后也会因为听到相关信息而再次陷入恐慌和紧张。对于这些出现认知或行为偏差的小学生,干预的重点就是帮助他们学习改变评价、核心信念以及注意力和记忆中的相关偏见。教师们需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列举出认知的偏见,矫正错误思想,用现实的思想或理念来代替原先的错误理念。

相比于成年人而言,小学生更难准确地表达出造成焦虑的原因,因此在干预过程中,除了要掌握方法外,还需要了解学生的情绪以及认知发展情况,准确挖掘出导致不安与焦虑的原因,并将之转化为小学生可以理解的语言进行沟通。尤其对那些重度焦虑的小学生,需要心理咨询教师一对一指导,适合单独辅导。

正念干预。“正念”这一概念最初来源于佛教,是佛教的一种修行方式,它强调有意识、不带评判地觉察当下,是佛教禅修主要的方法之一。心理学家将正念这一概念从佛教中提取出来,发展出了多种以正念为基础的心理疗法。对于小学生而言,正念干预基本上都是以正念减压疗法为基础的,通过对其中部分内容的筛选,比如其中的自我觉察,集中注意,身体和呼吸觉察等。在日常正念干预中,需要做的是让学生们为自己选择一个可以注意的对象,对象的范围很广,可以是一个声音,才学会的词语或者句子,甚至于自己的呼吸、身体的感觉都可以;在选择完注意的对象之后,需要做的是闭上眼睛以最舒服放松的方式坐着,进行一个简单的呼吸放松练习;然后调整呼吸,将注意力集中于所选择的注意对象上。可以告诉学生们,在训练的过程中,假如头脑中产生了其他的一些想法从而导致注意力出现偏移也不要紧,只需要在察觉到的时候让注意力重新回到所关注的事物上就可以,不必后悔或自责。像这样训练10到15分钟之后,静静地休息l至2分钟,然后再回到正常的学习活动即可。正念干预的潜在目的是让小学生学会使用源于内在的身心力量,为自己的心理健康做一些别人无法替代的事,这便是所谓的培育正念。正念这种干预方法可以改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改善焦虑等情绪体验,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工作记忆表现、问题解决能力等。这个方法比较适合于在学校由教师指导来做,进行团体辅导。

注意偏向训练。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认知技能发展的限制使得他们难以从认知行为疗法中完全受益。而正念干预要求儿童有意识地注意他们当下的体验,由于儿童注意力的局限,他们可能难以全程参与到正念课程中。注意偏向训练作为一个计算机辅助的干预手段,其方便可行且成本低,儿童需要不断做出反应干预才能继续,其效果可能更佳。那么何为注意偏向,又如何进行注意偏向训练呢?

注意指的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目标的指向和集中,常伴有复杂的心理过程,由于人们的视觉系统对资源的加工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人们会选择性地无视部分信息,而只能加工环境中的少数信息。研究表明,在信息处理的早期阶段,当情绪刺激与非情绪刺激竞争时,个体表现出优先加工情绪刺激的倾向,即注意偏向。个体的注意偏向不是一种稳定的模式,与焦虑相关的注意偏向是存在年龄特性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情绪刺激的察觉可能更迅速。现已有众多的研究表明焦虑与注意偏向存在一定相关。具体地说,焦虑的特征是一种高度警惕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人会环视环境中与威胁有关的刺激,优先处理的是威胁的信息,也正是由于这种对威胁刺激的偏向,可能会进一步维持个体的焦虑状态。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指出,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与焦虑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双向的、相互强化的,也就是说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会保持或增加焦虑水平,而焦虑反过来又会增加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

注意偏向训练是一种新型的理论驱动干预方法,又称注意偏向修正训练、注意训练。它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注意力训练,直接或内隐地改变焦虑个体的注意模式,以减轻症状。尽管注意偏向训练在方式方法,以及材料的选择上有所不同,但是所有的训练策略都存在几个基本的、相似的模式。通常,一次训练时间比较短暂,一般是10~30分钟。训练任务中一般设定一个中性刺激为目标刺激,比如一张与疫情无关的中性图片,而与焦虑有关的刺激作为分心刺激,比如与疫情相关的图片。用计算机同时向学生展现两张图片大约500ms,两张图片上下或左右排列均可,图片消失后会在其中一张图片的位置出现一个探测点,要求小学生在探测点出现后尽快判断其位置(比如在左还是在右),这种方法基于的假设是,小学生对某一图片的注意越多,那么在该图片位置出现探测点后所需要的反应时间就越短。而在注意偏向训练中,要求探测点出现在中性图片位置的概率要远大于与疫情相关的图片的位置(比如,80%对20%),这种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们学会转移对焦虑有关的事物的注意力,而将注意力转移至与焦虑无关的事物上,从而减轻焦虑程度。这种方法适合由3-5名学生组成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小组进行。

综上所述,在焦虑的干预手段方面,各种心理干预方法均被证实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中注意偏向训练适用于广泛的人群,其基于计算机的干预模式方便且易于操作,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又增添了干预的趣味性,适合在小学生群体以及在校园环境中推广和应用。

学校开展有效的干预方法对于降低小学生焦虑情绪固然重要,但准确的筛查却是干预得以开展的先决条件。焦虑情绪的筛查通常有实验法和问卷法两种,而近些年来,有关焦虑的测量较多采取自我报告的问卷形式,在学校环境中也易于推广和操作。常用的焦虑测量问卷有Birmaher等人在1999年编制的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该量表由国内学者王凯等人在2002年编译使用;以及Spence儿童焦虑量表(SCAS)中文版,该量表也被证明适合检查中国大陆儿童青少年的焦虑症状。学校可以首先组织全体小学生填写量表,进行全面的筛查。接下来对有焦虑倾向或焦虑障碍的学生进行个别访谈,对学生的焦虑情绪做进一步了解,对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要告知家长。最后根据筛查结果和访谈了解,对有焦虑情绪的小学生进行团体或个别心理辅导,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方案进行干预。

积极的预防更为重要。学校可以开设与疫情相关的专题心理健康辅导课,向小学生普及各种防疫心理健康知识,弥补其在防疫知识上的欠缺,同时教会小学生预防焦虑的方法,使其善于调节自己的心境,从而消除焦虑心理。

总之,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对于学生、家长和学校的考验都远没有结束。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忽视可能会造成超过疫情本身所带来的伤害。因此,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应当做好疏导焦虑、平复情绪等工作,确保小学生心理健康。(作者刘文系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董昕系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着陆技术的应用
缓解压力的“健心操”,适合你吗?
疫情期间,哪些人群需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
社交焦虑者的自我态度及其干预
心理咨询问题分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