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昔日的“高山之舟”3
                                                                                          阿木日岬、朱瀚桂一战成名,成了会理、鹿厂、黎溪一带的马帮枭雄。后来,土匪只要远远瞅到他们来了,就溜之大吉。
马帮行走之处,自然条件极其恶劣,加之路途漫长,大多时间处于风餐露宿、饥寒交迫的状态。现代诗《马帮的故事》对砥砺前行的马帮有着深刻描述:“赶马人的生涯在驿道上度过,驿道漫漫道不尽赶马人的酸楚。马帮的路走了千里万里,走过边疆和村寨的万壑深谷……”

  彝族谚语说:“洗头红绳要选最长的,知心朋友要交最长久的。”阿木日岬和朱瀚桂二人亲如兄弟,日夜相伴,20多年来漂泊在驿道上。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鹿厂周边的公路越修越多,汽车的鸣笛将骡马的叫声驱赶殆尽。两个老哥们只好找些暂不通公路的偏僻乡村,继续运送些铜器。十多年后,村寨机耕道也越来越多,兄弟俩一声叹息。他们很不情愿地将马镫货包收存起来,时不时拿出来擦拂上面的灰尘,或者,邀约去那些长满野草的驿道走一走,吆喝几声,算是解馋儿。
  那时,他们都才40出头,还年富力强。闲下来后,精壮的肱二头肌渐渐松弛。他们无所事事,经常背着手在村里闲逛。外面的世界一天天变化,他们的心却一天天发霉。他们除了在一起聊聊天喝喝酒,对其他事都提不起兴趣。就连冬天围坐在火塘边烤火,都觉得跳动的火苗儿是在戏弄自己。后来,阿木日岬像病魔缠身,头发掉落,听力下降,神态憔悴,眼光呆滞,连走路都经常偏偏倒到像个醉汉,最后因心脏衰竭去世。不久,朱瀚桂也随他而去……
  阿木拉哈講完父辈的故事,抬头望着天上的弯月,好久不说话,他眼眶里泪光闪闪。我发现自己的眼睛也湿漉漉的。是的,马帮不再出征,就像猎人不再打猎、渔人不再出海,他们悲伤地感到了一种生活方式的终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帮穿过的村庄
札记 | 重走苗疆走廊 2
昔日通京大道 如今村边小路
创新与融入是关键
贵州神秘梦幻之地——牂牁江
这条云南马帮走出的国际驿道,比北方“丝绸之路”还早两个世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