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瑞鹤图》:群鹤祥集的幕后玄机


  公元一一一二年,是北宋政和二年。这一年正月十六,也就是“上元之次夕”,宋徽宗登上宣德门,观看灯火璀璨、人山人海的节日景象。突然间,天空有祥云出现,有一群白鹤飞来,在天空中翱翔,甚至有两只降落在端门的鸱尾上。来来往往的百姓莫不翘首仰望。宋徽宗难掩内心的兴奋,回宫便命人拿来上好的细絹和笔墨颜料,亲自把这一奇丽的景观用半写生的方式画了出来。从此,这卷《瑞鹤图》就成了帝国祥瑞的象征,也标志着宋徽宗的威望达到了个人政治生涯的顶峰。
  《瑞鹤图》是一幅伟大的画作,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宋徽宗赵佶试图凭借他非凡的艺术功力,为他的时代渲染出玉宇澄清、华贵圣洁的气氛。吊诡的是,他实现国泰民安的方式不是通过政治手段,而是仰赖艺术才华。他是一个很善于“包装”自己和王朝的人,他通过《雪江归棹图》卷来宣示天下归于一统(“棹”音同“赵”),通过《听琴图》来塑造自己道德高尚、品行纯洁的风雅文人形象,通过《文会图》来标榜朝廷人才云集的成就,又通过《瑞鹤图》《祥龙石图》来描绘祥瑞和顺的政治图景。山水、人物、花鸟,诸种绘画形式,都被他得心应手地赋予了鲜明的政治隐喻功能,共同构建了理想化的自我形象,也构建出理想化的王朝形象。宋徽宗不只是一位绘画大师,更是一位隐喻大师,在他手里,绘画的纪实功能与隐喻功能达成了完美的统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鹤的形象是多面的,但都是正面的。比如,鹤因其恪守“一夫一妻制”,被用来作为爱情忠贞的象征;对于古代士大夫来说,鹤是品行高洁的象征,所以曹植写《白鹤赋》,鲍照写《舞鹤赋》,杜牧写《别鹤》,白居易写《池鹤二首》,元稹写《和乐天感鹤》,刘禹锡写《鹤叹》,韦庄写《失鹤》,张九龄写《羡鹤》,苏轼写《放鹤亭记》,黄庭坚写《倦鹤图赞》,刘伯温写《云鹤篇赠詹冈》,解缙写《题松竹白鹤图》……在道教文化系统中,鹤被认为是“孕天地之粹,得金火之精”的神鸟;在民俗的世界里,鹤被用来隐喻长寿,经常与松并称“松鹤延年”。
  在千万种祥瑞中,或许没有一种祥瑞比鹤更符合宋徽宗的自我定位了。他是《听琴图》里焚香抚琴的君子,就像“梅妻鹤子”的林逋,只不过宋徽宗不是隐在西湖,而是隐在浩大、奢华的“艮岳”里(《听琴图》中虽然没有鹤,但是有松,有祥龙石—一种宛如祥龙的石头),表达出与鹤相近的寓意;他是崇道之士,在宫廷里豢养了许多“神通广大”的道士,为他作法祛邪,成立了道教的最高学府—道箓院,授意道箓院封他为“教主道君皇帝”,把道教经典列为科举考试内容,甚至“改佛刹为宫观,改释迦为天尊,菩萨改为大士”;最重要的,他是君临天下的帝王,他“仁德之君”的形象必须有鹤这样的“吉祥物”来陪衬,来加持,否则就无法形成强大的政治号召力。于是,在政和二年“上元之次夕”,没有人比宋徽宗更沉醉于“仙禽来仪”的盛大景象。他高兴,他满足,他自信(准确说是“自嗨”)。在他心里,他生活的世界就是人间仙境,眼前这般盛世图景,还会持续一万年。


  问题来了:在那个有着宝石蓝天空的夜晚,当皇帝虎步龙行地登上宣德门,为什么会有祥云升起,为什么会有群鹤飞来,盘旋在宫殿的上空,流连不去?此番景象,不只是宋徽宗一人所见,全体汴京人民都可以做证。显然,这样的场景不是他虚构出来的。从祥瑞的角度解释,肯定是行不通的,还会有什么其他的解释吗?
  每次面对《瑞鹤图》,我最疑惑的就是这一点。《瑞鹤图》诞生九百年来,从来没有人对此做出过解释。直到有一天,我从故宫博物院出版的《紫禁城》杂志上看到明代道士邵元节《赐号太和先生相赞》( 以下简称《相赞》),才恍然大悟。
  明朝嘉靖皇帝(明世宗朱厚熜)像宋徽宗一样笃信道教,一心追求长生不老,初即位就在紫禁城里设道场,每天斋醮不停。他到处搜罗方士,许多人因此一步登天。江西龙虎山上清宫道士邵元节,就是嘉靖宠信的道士之一。嘉靖不仅把他召入宫中,还因他做法事祈求雨雪屡试不爽,封他为“清微妙济守静修真凝玄衍范志默秉诚致一真人”,总领道教,赐紫衣玉带,还在北京城西给他建了“真人府”,“给元节禄百石,以校尉四十人供洒扫,赐庄田三十顷”。
  嘉靖皇帝无子,正是邵元节在紫禁城的钦安殿建醮,祈求圣嗣,才有“皇嗣应祷而生”,连生了八子五女。其实,嘉靖皇帝“后继有人”,并不是邵元节建醮祈求的结果,而是因为邵元节使用了医疗手段。他精通本草学,以《云笈七签》中的“老君益寿散”做基础,配以鹿茸、人参、附子、穿山甲等滋补品,并采取“炉鼎升炼”的技术制成药丸,以“仙药”之名呈给皇帝服用,才根治了嘉靖皇帝的病症。“皇子叠生,帝大喜”,于是将此丹取名“鹤龄丹”,这个名字中,有“鹤”。
  邵元节因其工作成绩突出,嘉靖十五年(一五三六)又拜礼部尚书,赐一品服,其他赏赐不计其数,甚至邵元节的老师、徒弟、孙子等都得到封赏。邵元节八十寿辰时,皇帝命内府司礼监下属的雕经厂雕印了这部《相赞》,因体量巨大,三年后才刻印完成。《相赞》内容由当朝的大臣们“集体创作”,因善写青词而被称为“青词宰相”的光禄大夫、上柱国少保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顾鼎臣修改完成,可见皇帝的重视。刷印的《相赞》(画册),高76 厘米、宽55.4 厘米,是中国古代所传至今的开本最大的一部雕版画册,原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部特藏库。《相赞》收有二十六幅版画,每幅版画配一篇赞文,共二十六篇,图文并茂地歌颂道士邵元节的种种“异能”(用今天话说,叫“特异功能”),如祷雨、祈雪、开晴等。在诸种“异能”中,“招鹤”是至关重要的一种。在道教斋醮的仪式上,如果道士能招来仙鹤,就说明这位道士法术灵验,道术高超。
  邵元节正是“招鹤”的能手。《相赞》中的第六赞《钦命招鹤相赞》,就是记录他“招鹤”的“神功”:“公之诚可以格天地,可以通神明。彼鹤之为禽,孕天地之粹,得金火之精。吾与之一太极之体统,同阴阳之流行,招之则来,麾之则去,固公道术之通灵也。况浮丘仙伯、南岳夫人之所司者,而公致之有不能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真的好想向天再借五百年!古代帝王的长寿梦也是如此轰轰烈烈(上)
历史上疯狂崇拜道教的皇帝有哪些?
明司礼监刻本《赐号太和先生相赞》
痴迷于玄修的“中材之主”:为何终身事鬼不事人
大高玄殿:“道士”皇帝的痴迷人生(1)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宫女起义:皇帝想长生,宫女不堪折磨被逼造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