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儒将之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大唐名将裴行俭

唐朝战争频繁,也是名将辈出的时代。像李靖、薛仁贵、郭子仪、李光弼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位不太为人熟知的大唐名将,他就是文武兼备,被史书称为“儒将之雄”的裴行俭。

为儒

裴行俭小时候就进入了大唐最好的学府弘文馆学习。弘文馆既是国家藏书之所,也是皇帝招纳文学之士之地。学生都是皇族贵戚及高级京官子弟,跟随老师学习经史书法。贞观年间,欧阳询、虞世南、房玄龄、杜如晦等担任过弘文馆学士。

这么好的学习条件,以致裴行俭“绝事笃学,累年不举”。房玄龄对他的行为感到奇怪,问明原因后,感叹说:“骥子志气凌云,当一日千里。

后来裴行俭明经中举出仕。明经科虽没有进士科风光显摆,但在初唐也不是那么好考。初唐明经及第者每次不超过100人,录取率5%。

他晚年著书立说,“有集二十卷,撰《草字杂体》数万言,并传于代。又撰《选谱》十卷,安置军营、行阵部统、克料胜负、甄别器能等四十六诀。”可惜的是,在他死后,武则天让武承嗣将他的著作都搬到宫中,没能流传于世。

裴行俭是唐初著名的书法家,尤其擅长草书。唐高宗很喜欢他的草书,曾让他用草书抄写《昭明文选》。写完之后,得到了高宗称赞和赏赐。裴行俭对自己的书艺相当自负,认为褚遂良没有精笔佳墨未必写出好字,不选择笔墨而能将字写得又好又快的,只有他自己和虞世南两人。

为将

裴行俭出身于中华第一望族——河东裴氏,他的父兄都以“武”著称。父亲裴仁基“少骁武,便弓马”;兄长裴行俨号为“万人敌”,所向披靡,是隋唐第三条好汉裴元庆的原型。裴行俭也算出身武将世家,作为遗腹子的他虽没受到父兄的教导,但“尚武”的遗传基因多少会有些。

在行军作战方面,裴行俭有个好师傅,他就是大唐名将苏定方。苏定方将一生所学,全部传授给了裴行俭。(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也贤

显庆三年(658年),时任长安县令的裴行俭因和长孙无忌等妄议武则天被立为皇后,被贬为西州都督府长吏。后来又陟为金山副都护、安西都护府都护。他在西北边疆安抚少数民族的政策,得到了边疆民族诸部的支持,“西域诸国多慕义归降”。这八年的西域为官为他后来稳定边疆形势积累了经验,为他平定突厥叛乱打下了基础。

一、平定西突厥叛乱

唐高宗仪风二年(677年),吐蕃入侵,西突厥首领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也背叛大唐,叛附吐蕃。调露元年(679年),吐蕃的赞普去世,唐高宗命裴行俭乘机发兵进攻吐蕃。裴行俭认为其时吐蕃“钦陵为政,大臣辑睦,未可图”,说服高宗等待时机。

后来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联合吐蕃,进逼安西城,西域形势危急,朝廷再次商议征讨。裴行俭上《讨西突厥兵事疏》分析了局势并提出了应对措施:“吐蕃跋扈蛮横,正处强盛时期,李敬玄征讨失利,刘审礼已被斩首,我们怎能又为西部再惹事端?现在波斯王死了,他的儿子泥涅师在长安做人质,如果派遣使者送泥涅师回波斯继承王位,就从突厥、吐蕃两国经过,见机行事,智取为上。”

于是唐高宗命裴行俭为安抚大使,以护送波斯王子回国为名行动。

到达西州后,他利用自己曾担任西州都督府长史的威名,召集西州蕃部一千多名豪杰随行,并扬言"天气太热,不能前进,应该住下来等待秋天。"阿史那都支侦探到这个情报,便没有防备。

裴行俭召见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的酋长,假装邀约打猎,对他们说:"我爱好打猎的兴趣从来都没有忘掉,谁愿意跟我去打猎?"上万名当地年轻人报名参加。

裴行俭以狩猎为名,对这些人员进行了军事整编。几天之后,队伍加速前进。在离阿史那都支驻地10里时,裴行俭派使者向阿史那都支问好,声称此行只是狩猎,不是讨伐。阿史那都支本来准备等到秋天再和李遮匐一起对付大唐使者,仓促间无法应对,只好率500子弟投降。

之后,裴行俭利用阿史那都支的契箭,将西突厥部落酋长召集起来,把他们一起押送到碎叶城。

接着裴行俭率兵奔袭李遮匐,行军途中遇到了李遮匐的使者。裴行俭就让使者带话给李遮匐,阿史那都支已经投降了。李遮匐见大势已去,也只好投降。

这样西突厥阿史那都支、李遮匐叛乱就被裴行俭轻松平息了。

裴行俭回京后,唐高宗亲自摆宴慰劳,并高度称赞:“行俭提孤军,深入万里,兵不血刃而叛党禽夷,可谓文武兼备矣,其兼授二职。”晋升裴行俭为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

二、平定东突厥叛乱

裴行俭回京没多久,同年十月,突厥首领阿史德温傅、阿史那奉职二部落相继反唐,单于都护府所辖的二十四州都造反响应。单于府副都护萧嗣业奉命征讨,被阿史德温傅击败。高宗下诏授裴行俭任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率30万大军前去讨伐。

在此前,萧嗣业运输军粮,多次被敌人抢走,很多士卒饥饿而死。裴行俭认为:"可以用此计战胜敌人。"

于是准备了三百辆假粮车,每辆车里埋伏五名骁勇的士卒,带着陌刀弓弩。用瘦弱的士卒拉车前进,而派精兵秘密地紧跟在后边。东突厥士兵果然来抢粮车,拉车的瘦弱士卒假装逃跑。敌人用马把车迅速拉到有水草的地方,解下马鞍,让马吃草。正要从车里拿粮食,骁勇的士卒猝然冲出,后边的伏兵恰好赶到,差不多将突厥军杀死或俘虏光了。从此没有哪股突厥军敢于走近粮车。

永隆元年(680年),唐军在黑山大败突厥叛军,伪可汗被部下杀死,奉职被擒,温傅率残部逃窜。

不久阿史那温傅与阿史那伏念再度反叛。裴行俭再度奉诏征讨。这次裴行俭巧用离间计让两人互相猜忌。裴行俭一面加强军事打击,一面进行政治招抚,最后两人双双投降。

侍中裴炎妒忌裴行俭(天下无二裴)的军功,向高宗进言。不仅抹杀了裴行俭的功劳,还导致了突厥两降将被杀。此举开了唐朝杀降将的先例,裴行俭感叹说:“浑、浚前事,古今耻之。但恐杀降之后,无复来者。”从此闭门谢客,称病不出。

为官

裴行俭在西疆耕耘近十年,史书对他的政绩没有具体讲,只有“西域诸国多慕义归降”这一句。我想,能得到边疆民族的支持,能让边疆稳定就是最大的政绩。多年后他重返西域,还能获得“百城故老,望尘而雅拜;四镇酋渠,连营而谘酒;一言召募,万骑云集”的待遇,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在京官吏部侍郎任上,他创设长名榜、铨注等法规,作为国家选才授官的制度被后世沿用。人们对他在吏部侍郎任上的政绩评价很高,“马载、裴行俭为吏部侍郎,贞观以来,最为称职”,“国家来吏部侍郎第一”。

为人

裴行俭为人仗义疏财。高宗赏赐给裴行俭从阿史那都支缴获的金银、器皿三千多件以及众多的骆驼、马、牛,几天就被裴行俭分光了。

高宗曾赐给裴行俭御马和马鞍,府中的令史私下骑马溜圈,结果把马鞍摔坏了。令史“畏罪潜逃”,后来被捉,裴行俭并没给他治罪,反而对他说:“马鞍坏了可以修,你要走了,我怎么弥补呢?”

裴行俭以善于识人著称,他曾品评“初唐四杰”:“四子不能成远大之器者,傲也。惟杨炯稍沉静,应得令终,余三子不得死。”后来,王勃溺于南海,卢照邻沉于颍水,骆宾王被诛,只有杨炯在盈川令上善终。

裴行俭不仅识人还大力提携后进,他推荐的程务挺、张虔勖、崔智睟、王方翼、党金毗、刘敬同、郭待封、李多祚、黑齿常之,都成为当世名将。(行俭知人善行,雅量藻鉴,凡所赏技皆为名将

评价

永淳元年(682年)二月,西突厥十姓部落反叛。唐高宗又想起了年逾六旬的裴行俭,任命他为行军大总管,挥师西征。但这次,裴行俭“出师未捷身先死”,四月二十八日在家中去世,享年六十四岁。高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谥号"献"。十月,裴行俭葬于老家闻喜县的东良原。

当世和后世对裴行俭的评价都很高。杜牧把视为和姜太公、周瑜、诸葛亮一列的人物:“周有齐太公,秦有王翦…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国朝有李靖、李绩、裴行俭、郭元振。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

唐德宗时,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裴行俭名列其中。宋代为七十二名将设庙,也有裴行俭。

裴行俭是个典型的书生而后带兵的边疆大吏,他在征战突厥、稳定边疆的军政活动中成就卓越,纵观其一生的作为,完全称得上“文雅方略,无谢昔贤,治戎安边,绰有心术,儒将之雄者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唐名将说:儒将裴行俭,文武双全流芳百世
唐初安边名将裴行俭,虽是一介文弱书生,却被誉为“儒将之雄”
他是裴元庆的弟弟,突厥人的克星,能掐会算的大唐宰相
卷五 本紀第五
列传第三十三 刘裴娄
​卷一百零八 列傳第三十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