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加力助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问鼎单项冠军

制造业单项冠军是在制造业特定细分市场长期保持领先地位的企业,其生产技术或工艺已达国际领先水平,单一产品的市场份额在全球或国内名列前茅。单项冠军企业不仅具备出色的创新能力、优良的质量和效益,还拥有显著的市场竞争力和产业链带动能力,是保障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关键支撑。当前,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截至20238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1.2万家,提前完成国家十四五规划2025年培育1万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目标。根据我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目标,下一步,应加速弥合小巨人企业与单项冠军企业在技术创新实力、人才支撑力度、国际化程度等方面的差距,加力助推专精特新小巨人进击为制造业单项冠军。

一、我国已建成相对完善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20238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3 2”(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制造业领航企业)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进一步完善。

(一)创新型中小企业

创新型中小企业是优质中小企业的基础,其评定主要基于创新能力、成长性和专业化三方面。其中,创新能力侧重于企业主导产品相关的有效知识产权数量及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情况;成长性考察企业经营情况;专业化则考察企业的主导产品是否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

(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相较于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将考察范围扩大为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及创新能力四个维度。专业化考察企业从事特定细分市场的年限,主导产品是否属于工业六基、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及关键领域等;精细化考察企业的数字化水平与质量管理水平,以及企业的资产负债及利润率情况;特色化由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结合本地产业情况等自主设定指标;创新能力考察企业有效知识产权数量、研发投入占比、研发人员占比及自有研发机构级别等。

(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需考察专、精、特、新、链、品六个维度。专业化指企业需沿专业化路径稳定发展,专注于特定产业链环节或产品,并在市场参与年限、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及其增长率方面符合最低限度要求。精细化要求企业持续执行长期发展计划,保持良好的公司治理、信誉和社会责任意识,同时在生产技术、工艺和产品质量上保持国内领先地位,注重数字化与绿色化发展,在研发、生产、供应链管理等环节有信息系统的支持,并通过相关管理体系认证或国际标准的产品认证,同时控制资产负债率不超过既定上限。特色化要求企业主导产品在国内市场细分领域的占有率超过10%,并且拥有较高知名度、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对企业的知识产权数量、研发费用数量,以及研发人员数量设置了最低要求,还要求企业自建或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研发机构。若企业近三年内在国家级科技奖项获奖单位中名列前三,或成功入围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全国50强,则可获得直通资格。产业链指企业需位于产业链关键环节,围绕重点产业链实现关键基础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应用,发挥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等重要作用。主导产品指企业主导产品需属于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工业六基等重点产业领域。

(四)单项冠军企业

单项冠军设置了专业发展、市场竞争、自主创新、经营管理四项考察指标,标准较小巨人大幅提高。专业发展方面,要求企业长期深耕特定的制造业产业链环节或产品,具备至少10年的相关领域经验和5年以上的新产品研发历史,并在近三年内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不低于4亿元。市场竞争方面,要求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位居前三,关键性能指标应达到或超过国际同行的先进水平,主导产品能耗达到行业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具有国际化经营和品牌战略,位于行业前列的国际业务收入水平及全球资源整合能力。自主创新方面,要求企业设立高水平研发机构,研发投入强度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国内专利数量行业领先,能够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同时具有显著的科技成果转化成效,相关知识产权已实际应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经营管理方面,要求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或利润行业领先,拥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具备高水平战略管理、运营管理、风险管理、质量管理能力,同时还需具有先进的企业文化,能够吸引并培养高层次人才,建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载体。此外,企业若参与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制造业强链补链行动、卡脖子技术攻关项目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展等,也将作为认定单项冠军的加分项。

二、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现状

2019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计划正式实施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公布五批小巨人企业名单,通过认定的小巨人企业数量由155家飙升至12 668家,提前完成国家十四五规划2025年培育1万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目标。小巨人企业普遍具有以下特征。

(一)注重持续经营创新

从经营情况看,小巨人企业平均成立年限为16年,远高于我国中小企业3年左右的平均寿命。2023年前11个月,小巨人企业营收利润率达11.1%,比规上中小企业高出6个百分点。从创新能力看,近年来小巨人企业共设立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超1万家,累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数超20万项,户均发明专利约17项;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制修订的标准总计近4万个,户均超3个。2023年三季度,专精特新小巨人创新指数和扩张指数同比增速分别为62.5%15.9%,创新与经营活力持续增强。

(二)聚焦重点产业领域

小巨人企业行业分布集中,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产业领域,超过60%属于工业基础领域、超过80%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相关服务业。具体看,来自十大重点产业领域的小巨人企业数量占比由第一批的74.2%上升至第四批的81.1%,第五批小巨人企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作为前四大领域,合计占比已达79.4%,表明小巨人企业的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也意味着小巨人企业的培育体系正不断优化和聚焦。

(三)释放县域经济活力

从地域分布看,东部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凭借良好的制造业基础成为小巨人企业集中分布的孵化地,目前认定的五批小巨人企业中,超过35%位于广东、江苏、浙江三省,特别是省内的百强县。赛迪顾问《2022—2023年中国县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研究年度报告》显示,目前县域小巨人企业共3247家,占总数的25.6%;分布在全国769个县级行政区,占全国县域总数的1/4;昆山、慈溪和余姚是培育县域小巨人的代表性县区。小巨人企业的发展在释放县域经济活力,增强其韧性和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小巨人迈向单项冠军面临的挑战

根据我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目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单项冠军企业的重点培育对象,但由于单项冠军企业认定标准显著提高,小巨人进击之路还面临以下挑战。

(一)技术创新实力不强

当前,对比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小巨人企业在多项技术创新指标上还有巨大进步空间。体量方面,每家小巨人企业平均拥有约115件专利申请总量,单项冠军企业为1 098件,是小巨人9.6倍;小巨人企业平均拥有1家研发机构,单项冠军企业平均拥有研发机构4.54个,是小巨人4倍。影响力方面,每家小巨人企业专利被引量平均为234次,单项冠军企业为2 894次,是小巨人12倍。全球化方面,每家小巨人企业平均拥有的专利合作条约(PCT专利)总量仅为1.65件,单项冠军则为59件,是小巨人企业的36倍。

(二)人才支撑力度不足

小巨人企业由于其专精特新等特性,长期面临人才缺口。工业和信息化部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半的小巨人企业反映高端人才短缺。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小巨人企业由于深耕某一细分领域,对专才需求较高,同时企业往往声名不显,因此在引才、育才方面压力较大;二是专精特新行业门槛较高,小巨人企业较之普通中小企业,对求职者素质有更高要求,98%小巨人企业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47%要求硕士及以上学历,明显高于普通中小企业的90%33%。但与此同时,小巨人企业的薪酬与福利待遇较之普通企业却并无显著优势。因此,小巨人企业岗位的招聘时长普遍在60天以上,远高于普通企业。

(三)国际化程度不高

较之小巨人企业的认定,单项冠军的标准更注重国际化经营,要求企业国际业务收入行业领先,具有较强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在实践中,单项冠军企业也倾向于通过建立经营机构的方式布局海外市场,保持自身优势。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1 186家单项冠军企业中,约60.62%的企业拥有海外经营机构,平均每个企业有4.99家海外经营机构,拥有1.23个海外研发机构。其中,电子信息、机械、轻工行业平均拥有海外经营机构数量最多,分别为6.716.456.28家。相较之下,小巨人企业主要通过跨境电商进行产品出口,约三分之一的小巨人在海外市场布局专利,但企业国际化程度整体相对较低。

四、政策建议

(一)加大创新支持

小巨人企业普遍具有企业规模有限、力量较小的特点,虽然科技创新能力强,但同时也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困难,应充分考虑小巨人企业的特点,强化对其创新的支持,全面降低研发成本。增强研发税收优惠政策对小巨人企业的适配性,研究对重点领域和行业的小巨人企业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增值税和研发人员所得税减免政策。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将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在闲置时向小巨人企业开放共享,降低小巨人企业购置大型固定资产支出。研究建立适配小巨人企业的银行贷款评价体系,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数据库建设,弱化传统抵押物的要求,着力解决小巨人企业融资难题,助力小巨人企业迸发更大创新活力。

(二)加强人才支撑

鼓励地方政府围绕小巨人企业人才需求,制定小巨人企业专项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鼓励高校、研究机构、职业院校积极对接小巨人企业需求,探索建立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小巨人企业建立定制化、精细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对小巨人企业柔性用才、引才的支持力度,鼓励小巨人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借用人才,比如周末工程师”“银发工程师等创新做法。提高对小巨人企业人才服务水平,强化对小巨人企业的人才培训和培育,支持地方政府为重点培育的小巨人企业开辟人才引进和职称晋升绿色通道。

(三)加快品牌建设

支持小巨人企业建立品牌培育管理体系,规范公司治理、优化产品设计,积极参与国际赛事和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品牌认知度和国际影响力。鼓励小巨人企业推行国际化战略,支持小巨人企业积极融入所在产业国际知名品牌的全球供应链体系,拓展全球市场份额,积极争取成为全球细分领域的领头羊。深入总结小巨人企业品牌建设成功案例以及遇到的困难,加强成功经验的宣传推广并推动有效解决小巨人企业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共性、普遍性困难。建议充分利用中国品牌日等大型活动,提升小巨人企业的品牌效应和影响力,为小巨人企业设立展示平台和机遇,扩大其影响力。

薛涵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文,首发刊载于《科技中国》2024年第3期 科技与经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首藏作品](8384)聚焦关键环节练“绝技” 这里的“小巨人”撑起大创新
中制智库发现“隐形冠军”系列之二:培育“隐形冠军” 从短板策略转向长板战略
域声丨“小法兰”转动大“链”条
政策浇灌“专精特新”硕果累累
解密重庆“专精特新”企业密码 发展呈现五大特点 数量还需再“扩军”
山东:努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