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肝胆胰外科门诊患者最常见的四种良性疾病

随着从医时间越来越长,特别是出门诊时间久了,总结出肝胆胰外科门诊患者最常问的四种本科室常见的良性疾病,我们今天不讲高大上的专业名词,不讲指南、共识,我们以一种最接地气的语言讲述肝胆胰外科“四大天王”。期望大家对此有一定的了解,科学认识,正确对待,避免过度恐慌,减少不必要的金钱和时间的浪费。

  • 脂肪肝

通俗点就是肝细胞里面的脂肪太多了,往往给人一种中年油腻大叔的感觉,常见于胖子们(但瘦的人有时也有),胖人血糖、血脂容易比瘦人高,而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一个加工厂,血脂、血糖过高,于是转运到加工厂的脂肪就多了,容易沉淀堆积在加工厂,形成脂肪肝。

影响此病的重要因素:过度饮酒、药物副作用、肝炎、营养不良等。

市面上很多非处方药、保健药,号称能治疗脂肪肝,其实真正有多少是实打实的起作用?提醒大家购买时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其实,轻度的单纯性脂肪肝,最好的治疗办法就是改善生活习惯,戒酒戒烟,适度运动。中、重度脂肪肝,且影响到肝功能或者引起一定的临床症状了,才需要及时就医和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平时彩超上报的轻度脂肪肝,大可不必惊慌。

  • 胆囊息肉或者胆囊结石

胆囊小的息肉或者结石,在不引起炎症前,往往不会引起人体不舒服的症状。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健康水平和就医意识逐年提高,往往许多胆囊息肉或者胆囊结石是于常规体检时发现的。

我经常在门诊碰见患者对彩超报告上写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愁眉苦脸,他们经常问:“医生,这个胆囊息肉都到了病变的地步了,为什么不做治疗呢?不做治疗会不会癌变啊?”

在我们临床工作中:对于单个息肉,彩超医生报告为胆囊息肉,对于多个息肉则报告为息肉样病变,但这并不代表非进行干预不可

胆囊息肉分为2类:第一类、真性息肉;第二类、假性息肉。假性息肉分为2种:胆固醇结晶和附着在胆囊壁上的小结石。

假性息肉是不需要处理的真性小的息肉癌变率极低,一般不会导致特异的临床症状,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只需定期复查彩超即可。大于1厘米的真性息肉才需要外科干预

小的结石,有时可能会导致胆囊炎症,或者掉入胆总管引起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除此之外,其他结石则属于静止型结石,而大多数人的静止型结石不需要特殊外科干预(1-2厘米以下)。

  • 肝囊肿

肝囊肿,简单点形容,就是肝上长了个小水泡,它是肝脏代谢时发生的一种液体聚焦。10厘米以下的肝囊肿极少压迫周围器官,极少引起身体的不舒服,也不容易破裂、出血、感染,所以一般情况下,10厘米以下的肝囊肿外科都不太积极去处理。

当然,如果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多囊肝(像斑点狗一样,肝上长满大小不等的无数个囊肿),则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 肝钙化灶

肝钙化灶起因不明,一般认为是肝对矿物质代谢后未能完全清除和转运后遗留在肝脏组织中的一种附赠品。

钙化灶一般较小,且位于肝实质内,不阻塞胆管,不影响胆汁分泌排泄,不影响肝功能,不引起不舒服的症状,往往是在体检彩超或者CT时才第一次知道。

所以,大家知道就行了,定期检查,不需要做特殊处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体检时腹部B超常见的四大良性肝胆疾病
世界每年新增肝癌患者70万,中国占一半!你“肝”净吗?
管不住嘴最伤肝胆!保肝护胆有绝招
切除胆囊,会诱发结直肠癌?
警惕这些症状,防止胆结石“黑化”成胆囊癌!
学习许跃远脉诊要有思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