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送福利|春联的发展史



为感谢大家一直以来

对中国网《夜读》栏目的支持

小编来送福利啦!


分享这条图文到朋友圈,截图发至后台


小编将选出5位幸运小伙伴

送出图书《闲话中国年》

初二开奖

《闲话中国年》是根据青年评书家王封臣同名贺岁民俗评书《闲话中国年》重新整理而成。本书以说书讲故事的方式,生动、活泼的讲述了中国传统广义上的春节,是一部系统详细介绍“中国年”的通俗读物。

春联的发展史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这种形式在周代就已经形成了。在周代,老百姓在除夕这天,把大门两旁悬挂的一种长方形的桃木板,叫桃符。据《后汉书·礼仪志》上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就是说,把桃符贴到门口,什么鬼都不敢进家门。所以,清代《燕京岁时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就是说春联和桃符是一样的,是桃符简化过来的。


最初人们也不刻什么桃符,直接用桃木刻成人的形状挂在门旁,以作避邪之用。再发展发展,人们觉着:刻木头太费事儿。干脆把神像直接画上去得了。就在这个桃木板上画了个门神像挂上去了。再到后来,人们觉得画像也太麻烦了,干脆直接在这个桃木板上题写门神的名字得了。一直到了五代,西蜀的宫廷里就开始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了。据《宋史·蜀世家》记载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有史记载的第一幅春联。直到宋代,这春联仍然被称为桃符。王安石不是有一首有名的诗吗?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可见当时这个桃符之说还是非常盛行的。在宋代,那桃符已经由桃木板改作为纸张,叫做春贴纸。这离后世的春联又近了一步。所以后代人干脆说春联的来源就是春贴。说古人在立春日都贴“宜春”二字,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春联儿。


其实,春联真正普及应该说始于明代。前面说过,明太祖朱元璋非常提倡大家贴春联。政府下命令了,所以才真正普及开来。据清朝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说朱元璋定都南京,这年的除夕前突然间传了一道旨意。说不管你是什么身份的人,不管你是王公贵卿,还是黎民百姓,你们家门口必须在除夕这天给我加一幅春联。到那一天,朕我要微服出访。哪家要是没对联儿,那就是抗旨不遵,就有掉头之罪。


朱元璋传完这个旨意之后,还真就微服出访了。到除夕那天,朱元璋穿了一身便衣,带着几名亲随,就微服出宫了。我要去看一看这个“国务院令”老百姓们执行得怎么样,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得看看落实得如何。另外,我也想欣赏一下这些王公贵族、黎民百姓都有什么文采,都写的什么对联。


朱元璋来到街上一看,嗬,大街两旁门脸上对联都贴满了。一看,这边药铺贴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但求人无病。下联配:宁愿药生尘。嗬,朱元璋一看,心说话:这联儿写得不错啊,就是虚了点儿。哼,到生病的时候不跟人家要红包儿就不错了。再往前看,前面有那么一家,贴的是:“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嘶……朱元璋一看,这是寿联儿啊。看来这家可能没什么文化,也编不出什么对联,写了那么一幅。甭管了,总而言之,人家落实政策了嘛,总算贴了,也是吉庆词儿,就这样吧。


再往前一走,嗯?朱元璋一看,眼珠子瞪起来了。怎么回事儿?就看前面这一家,贴了一幅对联。嗬,这幅对联写得绝,上联写的是:数一数二门第。下联儿配的是:惊天动地人家。尤其这横批太厉害了——先斩后奏。哎呀,朱元璋一看,得,我这做皇帝的也不敢贴这对联啊。谁家这么大胆子啊?宰相?宰相也不敢说自己家是数一数二门第,惊天动地人家啊,宰相也不能先斩后奏啊,他哪那么大权力啊?哎呀,这家是干什么的?口气好狂啊!我看看去,“敲门!”命令随从赶快过去,“梆梆梆梆……”把门给砸开了。


开门的是一个老头儿,六十多岁。老头儿一看门外站了好几个人,为首的有一个人,长得五孔朝天,相貌十分难看,但是威仪不凡。一看这穿着打扮,老头儿就明白,这位不是一般的人。老头儿张嘴就问了一句:“先生,您买猪肉哇?不好意思,今天卖完了,我们也关张过年,得到初五我们才开张呢。你要是买炮竹,我这儿还有两挂,你可以拿去。”


朱元璋一听,什么呀这都是?“我不买什么猪肉,不买什么炮竹!”


“那先生你这么大火气干吗呀?大过年的。”


“你是这家里的主人哪?”


“啊,对呀,我是这家里的主人。”


“是这样的,我是官府派来的。”


哎哟,这老头儿一听,官府中的人啊。“哎哟,官老爷,我没看出来,您恕罪,您有什么事儿啊?”


“我别的事儿没有,奉咱们陛下的旨意,到民间来看一看老百姓贴对联贴得怎么样。我就看到你家了。这对联是谁写的呀?”


“嗯,是我大儿子写的。”


“哦?你大儿子写的。哼,这写的是你们家吗?”


“啊,对啊,写的就是我们家啊。”


“啊?这写的是你们家?”


“是啊!哎?这位官爷,您看,写得很生动嘛。”


“你们家是‘数一数二门第’吗?”


“啊,对啊!我们家确确实实是数一数二门第。”


“这,你们家怎么会是数一数二门第呢?”


“你看,这位官爷,你有所不知,老汉我有三个儿子。我大儿子是一个管账的先生,每天就拨弄他那个算盘,那不是数一数二吗?”


“啊啊啊?这么一个数一数二啊!”


“嗯,您以为呢?”


“哦……那‘惊天动地人家’这是怎么回事儿啊?”


“那是我二儿子的事儿啊。”


“老二的事儿?”


“啊,我二儿子,他是卖炮竹的。您想,卖炮竹的,他不得试几个吗?卖二踢脚,拿香那么一点,‘咚——嗒!’惊天动地。我说我家是惊天动地人家,哪点不对了?”


“嘶……嘿!”朱元璋一听,“哎,就算上下联儿没错。那我问问你,‘先斩后奏’这是怎么回事儿啊?谁给你们家尚方宝剑了?谁给你家这个权力,先杀人后奏啊?”


“哎哟,这位官爷啊,谁告诉你我们家杀人啊?”


“那你们家杀什么啊?”


“我三儿子是杀猪的,他得把猪在家杀好喽,再往街上去卖,这不就是‘先斩而后奏’吗?”


“啊?哦,这么一个先斩后奏啊!哎呀呀,看来你家大儿子管账先生,管委屈了。那么大学问,写这么一幅对联。可是老头儿啊,您这个对联可有点儿大,容易惹事儿啊。明年可别贴这样的对联儿了,告辞!”朱元璋说完话走了。

他边走边琢磨这个对联,哎,越琢磨越有意思。正往前走着呢,突然发现前面有一户人家门上没对联儿。“嗯?”朱元璋一看,“这是怎么回事儿啊?人家都贴对联儿,这一家怎么不贴对联儿啊?我去问问。”朱元璋想到这里,就来到了这家门口。


“啪啪啪”一叫门,时间不大会儿,门开了。从里面走出来一个中年大汉,嗬,身材魁梧,膀大腰粗。一看朱元璋:“嗯,这位先生,你有什么事儿啊?”


“我是官府中的人。”


“哦,官府中的人啊,怎么,官府里也要敲猪(阉割猪)吗?”


“我,嗯?”朱元璋一听:怎么回事儿?嘶……我姓朱,他要把我敲了?啊?嘿,这不骂我吗?“哎,我说你怎么回事儿啊?你为什么骂人?”


“嗯嗯?谁骂人了?”


“你,你刚才说什么呀?我现在是官府中人,我来问你的罪来了。上面明文规定每家每户都要贴春联,你为什么不贴啊?你这不是抗拒圣命吗?”


中年男子一听朱元璋这么一说,“唉!这位官爷,你有所不知。不是我不贴,这里面有原因。第一,我不识字,也没学问,更不会写。第二,就算我会写,我们家这买卖也不好写,我也不知道写什么。”


“哦?”朱元璋一听这话,来兴致了。“你们家是干什么的?有什么不可写的?”


“哎哟,这位官爷,我们家——是敲猪的。”


“哦……”朱元璋一听,是不好写,我说嘛,我一到他家一拍门,出来就问我要不要敲猪啊。哦,敢情他就是敲猪的。“哎呀,那也不妨。敲猪之人,怎么就不能写对联啦?你拿纸笔来,我给你写一副。”


“哎,先生您能写?”


“我当然能写了。拿纸笔来!”


“哎,好!”


这敲猪的没纸笔,到邻居家借来了红纸和笔墨砚台,递与朱元璋。朱元璋把纸裁好了,略微思考了一下,挥毫泼墨,给这敲猪之人写了一副对联。这对联写得太好了,上联是“双手劈开生死路”,下联配“一刀斩断是非根”。嗬,要么说朱元璋也有学问。联意贴切,而且风趣幽默,堪为千古的佳联。


您看,经过明太祖朱元璋这国家领导人一提倡,此后的春联便沿袭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原来的春联都是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那桃木板子颜色是红色的,咱们中国人认为红色有吉祥辟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是用红纸书写。但也有例外,比如在寺庙中,那要用黄纸;守孝的,没满三年的,咱们上面说了,第一年就可以不贴春联。贴,也只能贴白纸。第二年,改贴绿纸。第三年改贴黄纸。到了第四年,丧服满了才恢复用红纸。另外,我国的满族崇尚白色,所以清代宫廷之中春联都是用白纸作为底儿,蓝边儿包于外,红条镶于内制成的。


作者:王封臣

著名评书家、国学讲师、“管理书场”及“国学书场”创始人。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先生入室弟子,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


摘自:《闲话中国年》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购买本书

本文经出版社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出版社



-END-


你家的春联都写了哪些吉祥话呢?

记得转发文章并截图参与福利活动哦!


「晚安啦」



读来读往

如果你有自己的作品或者欣赏的文章适合“夜读”,欢迎分享给我们。

投稿/荐稿邮箱:misd-zhiban@qq.com


传递阅读时刻,分享阅读感悟。



点击图片阅读↑人生在世须纵酒,万丈红尘转头空



点击图片阅读↑大气做人,小细做事


戳原文,可以购书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曹全碑集字隶书春联】— 当隶书遇到对联,红红火火过大年
朱元璋:为何不贴春联?屠夫:和你一样文盲,太祖怒写一霸气对联
来啦!春联小百科
2016猴年为何一定要挂春联
春联的由来及发展
【春节话民俗】​源自道教桃符的春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