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贺岭峰: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哪三架马车?

▲ 图片来源:momoi round

导读

贺岭峰老师认为,一个孩子成长,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驾马车共同支撑成长的结果。

然而现在过分看重学校教育,我们需要重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获得支持孩子生命成长的力量,孩子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  为什么孩子会厌学拒学?

❍  厌学少年的画像是什么?

❍  如何挽回厌学少年?

让我们一起跟着贺岭峰,了解厌学背后的故事。

cinian

贺岭峰

心理学家 

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特聘教授

01

所有孩子都是

天生爱学习的学习者

▲ 图片来源:RakoShirako

很多厌学辍学的孩子,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家里有一个高操控性的家长。喜欢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好,别人都要听他的。这就使得孩子在家里什么事情都不能自己做主,一旦到了青春期,就开始反叛,更容易厌学、辍学。

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是家里全都是忽视型的家长,在孩子身上都没有情感投入。孩子学习压力大,就采用打游戏、逃学的方式来应对。

孩子出现的问题是长时间累积的结果,厌学辍学的孩子想逆袭,也需要一个历程,这就需要家长、学校、老师特别有耐心,真的相信孩子。

家长必须要看到,家里已经出问题了,问题不只体现在孩子身上,而是整个家庭的系统。

孩子出现厌学的现象,家长首先要检讨家庭体系中哪里有问题?亲子关系哪里有问题?夫妻关系哪里有问题?家长本身的生活方式或价值观出了怎样的问题?然后才能真的解决孩子的问题。

家庭系统里的关系不做调整和改变,单纯的改变孩子并没有效果。很多家长试过把孩子送到网瘾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甚至住院治疗,发现孩子到那里调整得不错,但是一回到家里又“旧病复发”。这就说明,家里环境本身有问题。

所以,家长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认为这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大家要共同面对的问题,都需要做出调整。

也有一些家长,知道自己以前做的不对,对孩子太严厉,管的太过分了,以为现在和蔼一点,问题就解决了。不是这样,原来犯的错误带来的后效还在,我们要做出一些补救性的措施。

关于孩子学习,大家一定要记住两个事实。

第一,所有孩子都是极富热情的学习者和探索者,都曾经成功的学习过。

母语的学习时间很短,但是孩子学得很好。孩子从一岁多的时候开始学起,4、5岁已经能熟练使用汉语正常交流和沟通,上了小学就能熟练的识字,小学毕业后3500常用字基本上全部都掌握了,可以写作文、看文章。

孩子到了3、4岁就是“十万个为什么”,对什么都好奇,得到答复后还特别开心。睡前把读过的绘本再给他读一遍,他就像第一次听到一样,依然听到很多地方很开心、很兴奋或者很惊奇、很恐惧。你读错了,他马上就能纠正你。

所以,孩子都曾经成功的学习过,既有学习动力,也有学习能力,反倒是孩子开始学外语了,天天学天天考,也达不到母语的水平。说明是学习模式出了问题,不是孩子出了问题。

第二,很多孩子厌学辍学,家长认为是游戏把孩子注意力全部夺走了,其实并不是这样。

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也打游戏,为什么他们没沉迷游戏?也有一些孩子不打游戏,甚至从来都没碰过手机和电脑,但是依然会出现厌学、辍学的现象。

网络游戏成瘾只是孩子逃避不堪现实的一种路径和方式。是现实的世界太不堪,把孩子赶到了游戏世界中。即使没有游戏,也会有其他的东西。

而且,打电子游戏也不容易,要一关一关的闯,辛辛苦苦投入,打不好还要重来。孩子打游戏不用教,但是动力很足、反复练习,一关过不去就疯狂学攻略,有时候一关打几十次才过,孩子也在坚持,并且打游戏的水平越来越高。

打游戏也是学习,通过打游戏,你能在孩子身上看到,他不是没有学习的动力和能力。或许如果我们给他提供一个好的环境,让学习像打游戏一样进行,可能孩子就爱上学习了。

02

   一个孩子成长,

需要三架马车

▲ 图片来源:RakoShirako

有时候我们给孩子的要求可能自己都做不到,比如,我们自己都不能每天努力地连续学习十几个小时,一次都不看手机。

所以,有时候是我们成人的偏见,限制了孩子的成长,我们需要给孩子成长留一点时间、空间和缝隙,让光照进来,孩子没准能够更茁壮的成长!

我女儿是学动漫的,我其实并不支持,甚至一直到现在我还反对她把画画当职业,我认为作为一个女孩子,画画很辛苦。AI绘画出来后,对画师更造成巨大的冲击,职业挑战特别大。

我告诉她,我反对她这么做,还告诉反对的理由,但是她就是要做,那我就全力以赴的支持。

我女儿从小到大,没有接受过美术训练,没有上过绘画班,没有学过素描、色彩和构图,没有临摹过,也没有写生过,也没有拜过老师……她完全靠自己喜欢、爱好,也能把画画当成职业。

作为家长,有时候不是因为我做了什么而成就了她,而是因为我没做什么。我没有烧她的漫画书,没有撕她的漫画本,没有在她看动漫的时候关WIFI和摔手机,就给她的生活中留了一块空间,由她自己来支配。

我女儿第二个长处就是日语比较好。她没有参加过日语培训,但在日本参加所有的考试,口语和听力总是满分,就是看日本原版动漫学到的。

她今天安身立命的两个本事,日语和绘画,都不是家长让她努力刻苦学习的结果,但都变成了她现在最重要的两项能力。

家长在育儿的过程中,如果能够给孩子留一个空白的地方,让它自由的生长,也许它就能在那个领域长得郁郁葱葱,这就是生命本身的力量。

回过头看,人类在这个历史上存在了300万年了。在这300万年的历史上,班级授课制、上课做作业才几百年而已。以前人类靠老带少、大带小、师父带徒弟而活,一起干活、狩猎、耕种,孩子看着、跟着大人长大的,没有学校,也实现了种族的延续,进步和发展。

我2013年在海军第15批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队,去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其中一个补给点(补油、补水的地方)叫做吉布提,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全国只有一所中学,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但是他们的人民也活得很开心,也有自己生存的模式。

人类在成长进步的过程中,真正拥有的本事和能力,不一定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有的是自学的,有的是跟某个师傅学的,有的是在实践中练出来的。

所以,学校教育和作业在我们生活当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现在过分看重了,我们几乎认为孩子生命的所有价值和意义,就是在学校考试考得怎么样?作业做得怎么样?听不听老师话?是不是被老师找家长?其实这只是孩子生命当中很小一部分。

现在生活中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学校教育过度泛滥。一个孩子成长,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驾马车共同支撑成长的结果。

双减之后,教培机构被打掉,最重要的原因是希望回归本体,学校教育就应该在课堂上,在校园生活当中实现目标。我们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就是希望家长重新在家里,承担家庭教育应该承担的责任。

孩子在家应该做饭、整理东西、搞清洁卫生,遵守基本的人伦的关系,讲道德,守法律,做一个人品很好的人,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该睡觉的时候睡觉,该吃饭的时候吃饭,尊重他人等等,这些东西最主要是家庭教育要完成的。

社会教育,孩子可以到社会上去做志愿者,去参加农业种植养殖,了解工业的生产线,了解现代的新的产业,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参与社会劳动,参与人际交往,能去做志愿者,为社会做一定的贡献。

现在正是因为缺少了活生生的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导致现在孩子认为生存没有意义和价值,每天就是做作业。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么多作业,既不能改善生活,也不能让社会更有价值。单纯做这件事情有意义吗?

学校学习必须要跟社会生产、时代进步和个人发展联系起来,才有价值和意义。很多孩子厌学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把孩子的生命局限在狭小的学校教育、课后作业这样的空间里,去找到生命的价值感和意义感。

今天家长老师看不见孩子的努力,只凭分数和作业完成的情况来评价孩子,这是不公平的。所以当孩子遭受了特别多的挫折打击之后,就认为学习是无意义的,出现厌学辍学的现象。

我们需要重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获得支持孩子生命成长的力量,孩子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 点击观看【此念课堂毛诗篇】视频号

03

厌学少年的心理画像

▲ 图片来源:RakoShirako

厌学辍学的孩子长什么样?

第一,年龄在5到17岁之间,男女均等。

最早的厌学可能没上小学就开始厌学了,但这种情况比较少。10到15岁,也就是小学高年级和初中,是厌学辍学出现比例最高的时期。

男生和女生的机会均等。只不过诱因可能不一样,男生更多的是行为和品行问题等,导致跟学校生活发生冲突;女孩儿更多的来自于人际关系,是关系和情绪出了问题。

这也提醒我们家长,在小学的时候,最重要的事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对学习旺盛的求知欲,保护探索和好奇的内驱力。

不要孩子一上小学,就训他不听话,作业完成太慢,拖拖拉拉等等。反复的打击后,孩子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发现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不是成就感、愉悦感和满足感,而是挫败感,越做越发现自己越不行。

孩子持续的努力带不来好的结果,缺少自我效能感,不断遭受挫折打击之后,最后就放弃努力,这才是厌学拒学的底层逻辑。

第二,表现出来的情绪特质为焦虑、抑郁、社恐、退缩、恐惧和身体不适。

很多厌学辍学的孩子,最开始是身体不适,肚子疼、头疼、恶心、干呕,一上学就吐,身上震颤、紧张,这叫“躯体化症状”。

台湾作家三毛,当年上学时也出现过问题,一上学就晕倒,但是查了发现生理上没有任何毛病,这叫做“学校恐怖症”。

一些孩子厌学辍学,最开始是情绪出了问题,身体出了症状,最后才演化成厌学、辍学。

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或身体症状之后,一些家长没有有效帮孩子解决,领着孩子上医院看看,敷敷肚子、吃胃药、吃止疼药等等。这些并不是根本,实际上最主要是情绪问题、压力原因。结果最后身心都不行,没办法坚持学业。

第三,表现为暴怒(哭泣、尖叫、拍打身体等)、骂人、打人、反复确认、纠缠、拒绝移动、不服从和离家出走、离校出走。

第四,为了逃避学校负性事件(虐待、体育锻炼、校规)、人(老师、同学)、情境(作业、考试、表演、比赛、演讲等)。

孩子可能讨厌学习很久了,但是还在很认真、很努力的应对学校的生活,最后是什么让这个孩子下定决心不上学?一定有诱因。诱因常常是为了逃避学校的负性事件、某个人或某个情境。

第一类,逃避某些事。

虐待羞辱。比如被同学霸凌、被老师当众羞辱、罚站、被嘲笑被嘲讽等等。也可能是被冷落、被忽视,老师不理孩子,也不让其他的学生理他,把他孤立起来。这是精神上的虐待或身体上的虐待。

这些负性事件可能来自于老师或同学,比如作业没做好,孩子知道明天一上学又会被老师罚。

还有的孩子到了青春期不愿意出操,不愿意上体育课;某些校规校纪,规定上学不能穿什么鞋,不能理什么头发,不能化妆等等,学生知道到学校去又会因此被骂,所以就不去了。

第二类,逃避某些人。

有些孩子厌学辍学,就是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孩子认为某个老师一天到晚总是针对他,上课羞辱他,经常找他的茬,孩子就不愿意跟这个老师交往。

一开始,可能只是不上这个老师的课,不做他的作业,后边其他的课也不上了,其他的作业也不做了,就变成了厌学、辍学。

还有可能是同学。比如校园霸凌者,带着人欺负过他,孤立过他、背后说他坏话。或者孩子谈恋爱、表白没被接受,就恨那个人,不想见到他。

第三类,逃避某种情境。

比如早上一上学,第一件事先交作业,老师开始查谁没交作业,就点评、训孩子,孩子的学校生活上课和课堂练习都没问题,但可能就是受不了老师检查作业和批评。

第四类,逃避考试。

有的孩子上课很好,但在重大考试前发病;有的孩子就不喜欢参加学校的活动,比如比赛、表演、当众演讲等,被迫要自己去面对这样的情境压力很大,最后演变成厌学辍学的生活方式。

 第五类,获得家长的关注。

平时爸爸妈妈总是训他,说他学得不够好,成绩不够高等等,现在他不上学了,家长就软化了。问孩子你要吃点什么?你感受怎么样?孩子发现辍学后家长对自己态度好极了,天天关心自己。

尤其在双薪家庭,孩子说今天不能上学了,爸爸妈妈到时间了得去上班,让孩子在家先待一天,孩子在家玩游戏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中午吃饭想叫什么外卖叫什么外卖,孩子还可以参加社交活动、聚会、见网友,甚至有一些不良习惯,抽烟、喝酒甚至吸毒也没人管。

所以不管孩子因为什么厌学、辍学,都不能让孩子过上没有责任的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这种生活坚持两周以上,对谁都有诱惑。超过两周变成生活方式了,再想恢复就难了。

有的孩子在家里已经待好几个月了,后半夜起来打游戏,一睡觉就睡到中午,自己叫外卖。

孩子可以不上学,但每天该干的活儿必须要干,该完成任务必须要完成,该学习进步的地方必须要不断学习,千万不能躺平。

这就是厌学少年的基本状况,要么是焦虑抑郁情绪,要么是愤怒攻击性的情绪,一定在学校碰到了一些负性事件,负性的人或负性的情境,或者在辍学之后获得了好处。

04

挽回厌学者的七个契机

▲ 图片来源:RakoShirako

虽然厌学少年表现出诸多身体症状和负性情绪,也为了逃避学校负性事件惧怕上学,但挽回厌学少年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家长需要在以下七个方面努力:

第一,增进亲子关系,减少分离痛苦。

国内外的很多心理学研究认为,要想让孩子由厌学、辍学的状态,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状态,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改进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改善了,家长就能对孩子有影响力。亲子关系不改善,家长能力和努力带来的都是负效果。

到了青春反叛期了,家长越让孩子干什么,孩子越不干什么,所以优先要改进亲子关系。

研究发现,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网瘾的比例,厌学、辍学的比例都特别高,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和关心,就逃到网络世界里寻求虚拟的关系,最后可能就放弃了当下的学习生活。

爸爸提供的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成就感的基础。所以我们建议,爸爸在孩子小学高年级、初中阶段,要增加单独跟孩子相处的机会,爸爸一个人带着儿子或者女儿出去旅游、参观、参加社交活动、探索大自然、健身等等。

一方面,改进亲子关系;另一方面,扮演好父亲应该扮演的角色。没有关系就没有影响,要想挽回厌学者,第一件事儿是爸爸带着一起出去玩。

我见过最成功的一个案例,孩子14岁辍学,爸爸就不上班了。他们徒步去了西藏,登了珠穆朗玛峰,一路用了四个月的时间走路过去,回来孩子变得特别有力量,就恢复上学了,最后考上很好的学校。

所以,父亲的角色非常重要。即便孩子没有问题,爸爸妈妈也应该在孩子青春期,和孩子改进亲子关系,学会怎么跟反叛的孩子相处。

第二,如果有可能,尽量增加孩子在班级里的自尊。

厌学辍学孩子的重要特点,是在学校生活中没有信心和尊严,找不到快乐和成就感。

有时候可能需要刻意努力想办法能让孩子在班级里更有尊严,比如让孩子的特长优势得到发挥,在班级里获得优势性的成功体验。

我曾经接待过一个高二的男生,父母带过来说,孩子到了高二成绩一路下滑,不爱学习,疯狂打游戏,用了很多方法都没效果,期中考试考得很差。

我说要跟孩子了解一下情况,就让爸爸妈妈出去了。我跟孩子聊了一个小时,孩子跟我保证,在期末考试的时候,跟期中考试比起来,在班级里的排名前进十名。

爸爸妈妈当时听了很高兴,但是也不太相信,认为现在成绩下滑的这么厉害,是想提高就能提高的吗?孩子说没问题,我能做到。

但是,家长要答应我几件事。

第一件事,他们从此以后不许再监督孩子的作业和学习。孩子回家以后什么时候做作业、做到什么情况、怎么做,都自己做主。

第二件事,给孩子买双鞋。高二的男生,鞋都已经破了露脚趾头了。妈妈说不行,家鞋柜里还有17双新鞋没穿过,他非要每天穿破的鞋。再想买新鞋可以,先把那17双鞋穿破了,就可以买新鞋。我问,那17双鞋是谁买的?妈妈说:“我买的。”

我说:“你能不能以后不要给孩子买鞋?对高二的男生而言,鞋是他在学校的面子和尊严,别看这个鞋已经破了,但穿这个鞋走在校园里就有面子和尊严,要穿你买的那17双鞋,就没有面子和尊严。”

爸爸听懂了,说,行,从你这儿出去我们就去商店,孩子相中哪双鞋我们就买哪双鞋。

现在上学不能留长发,不能化妆,不能戴首饰,大家都穿校服。但是青春期孩子最在乎自己的外在形象,对男生而言,就剩一双鞋了,鞋自己选还能代表自己的个性和尊严。结果连鞋都不让选,妈妈给他选一双自己觉得好看,年轻人觉得很难看的鞋,哪有尊严和面子?

我们在上海做的调查发现,困扰孩子三大烦恼,第一是学习成绩,第二是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或同学关系有问题,第三位是外貌,孩子对自己身高、体重和相貌不满,这是很多孩子退缩、自卑、心情不爽的很重要的原因。

第三,提高孩子的校园应对技巧(放松技巧和社交技巧),包括服用药物。

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放松技巧,孩子在学校里有压力、身心紧张、有考试焦虑怎么办?老师在班级里说话声音一大一严厉,孩子就浑身紧绷、肌肉紧绷,所以要教孩子放松技巧。

第二方面是社交技巧。如果家长能给孩子留出一些社交的时间、空间和金钱的支持,孩子在学校生活里就更加游刃有余,更热爱学校生活。

孩子厌学辍学很重要的原因是现实世界当中没朋友,所以社交非常重要。

孩子明确诊断出现了焦虑、抑郁,不妨遵医嘱,给孩子服用一点药物。很多孩子已经被医院明确诊断为焦虑症、抑郁症了,医生也给开药,但家长不让孩子吃,或者孩子自己不愿意吃。

两个原因,第一是家长认为吃药没作用。精神类药物要想发挥效率,至少需要一周到两周的时间,孩子的情绪才能稳定下来。第二就是孩子情绪改善了不要马上停药。在药物支持下孩子才情绪稳定,所以情绪稳定了之后,至少还要吃这个药六个月到一年,维持良好的精神水平。

但很多人认为是药三分毒,或者让孩子早早的不遵医嘱就停药,这也是让孩子在校园生活中没法应对的重要的原因。

第四,改进家长的命令、生活方式和纪律方式,强制孩子上学。

九年义务教育是每个孩子都要做的事,监护人有责任、有义务让孩子坚持上学。所以家长脑子里必须要有一个期待,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但还是应该去上学。

当年我女儿刚上幼儿园的时候也不愿意去,我跟她说,你可以自己做个选择,你可以选择让爸爸带你去,或者让妈妈带你去,你想让谁带你去就带你去,但不去是不可能的。

孩子获得了掌控感,但也学到了一个价值观,不管我心情多不爽,上学还是必须要上的。只是遇到什么问题,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而已。

家长要温柔而坚定地让孩子去上学,不打人,不骂人,不发火。你可以迟到早退,可以在家待两天,但必须要去上学。

第五,全家合作,增加对上学的奖励,减少拒绝上学的好处。

千万不要让不上学变成对孩子奖赏。应该是反过来,你去上学了能坚持一天,我就认为非常的不错,然后奖励他。你今天不上学,那你要在家里做多少家务或做几套卷子。

人都是趋乐避苦的,你要想让他形成什么行为,那他做这个行为的时候,你就应该给他奖赏,你想让他不做什么行为,那他做这个事的时候,就应该受到惩罚。

第六,鼓励孩子在学校寄宿。

如果孩子平时是走读,但是不愿意去上学了,我们还是要跟孩子商量,让孩子去寄宿。很多研究发现,孩子由走读变成寄宿之后,反倒就能坚持在学校学习了。

小学高年级到初中这个阶段,最重要人生任务是学习,仅次于学习的就是社交。所以这个时候如果你鼓励孩子学校寄宿,就相当于是让同龄者给他提供心理上的支持。

第七,加强家校合作,为复学创造条件。

如果想让孩子复学,前期要做很多准备,比如跟老师说,孩子之前经历了什么,这个时候孩子上学了不容易,要给孩子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甚至有必要跟孩子的好伙伴提前做沟通,欢迎孩子回归。这样,厌学辍学的孩子回到学校,就获得了更多的奖赏和喜悦。

挽回厌学者,不是靠逼,是靠吸引。

05

面向未来的七个最短曲线

▲ 图片来源:RakoShirako

发现孩子有厌学辍学、网瘾的迹象,爸爸妈妈应该做什么?

第一,优先关心孩子的情绪状态、社会关系、身体症状和动机水平,胜过分数和表现。不要等孩子出问题了,再关心孩子过得好不好、社会关系怎么样等等。

一旦孩子情绪状态和身体状况改善了,动机水平提高了,一定能成长的挺好。所以让孩子成长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在学校生活中开心。

第二,积极主动和孩子站在一起,面对人、事和情境带来的挑战。

孩子厌学,一定是碰到事儿了。出现情况的时候,不要去指责孩子。你不喜欢班主任怎么办?作业没完成老师就罚站怎么办?这个时候家长应该站出来、躬身入局,对孩子说,你看爸爸妈妈能做什么?要不跟你的老师和学校去沟通一下?

第三,回顾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三个高光时刻。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孩子以前成长历程中的三个高光时刻,跟孩子说,以前我们也曾遇到过困难,也担心害怕一些东西。

比如,你小的时候有一次碰到了什么事,这件当时你是怎么做的?家里是怎么做的?最后如何战胜困难?这样才能增强孩子的信心,让孩子知道自己努力过,成功过。

第四,发现孩子的20项人格优势(SIGN模型)。

我们曾经留这个作业给很多家长,发现很多家长都完不成。让家长拿一张纸,好好列下孩子20个天赋或人格优势。

我推荐大家用SIGN模型。

S是Success,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曾经干过什么事儿干得特别漂亮和成功,让你很惊奇?

I是Instinct,自动自发,孩子干什么事的时候不用别人提醒,自己就去充满喜悦的做这件事?

G是Growth,成长。孩子学什么一个月就能达到别人三个月的水平,一上手就特别好特别快?

N是Need。孩子做什么事特别有成就感和幸福感,能唤起积极愉悦的情绪?

第五,找到孩子成长的“三天使”,天使家人、天使老师、天使同学。

这是我提出来的,我认为一个孩子要想健康成长,需要三个天使。

什么是天使家人?孩子在家里至少有一个家人,不管孩子做得好不好,今天过得怎么样,都依然爱孩子相信孩子,把最好的爱交给他。

天使老师,众多老师当中,至少有一个老师喜欢你家孩子,孩子在学校里至少能找到一个跟他很亲近的、愿意帮他的老师。

天使同学,孩子得有好闺蜜、好哥们儿,遇到事儿知道跟谁分享,谁能帮他出主意。

一个初三的孩子辍学半年,整个学期基本没上学,一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后来干脆不去了。妈妈很崩溃,后来听了我的课,要给孩子找生命中的三天使。

妈妈说,她要做孩子的天使家人,不管孩子理不理她,跟她好不好,都爱他、关心他、支持他。

妈妈跑到学校,找了自己喜欢的一个老师,跟他说孩子现在初三了,还在辍学状态,希望你能帮帮我,就只需要你做一件事,明天孩子来上学,希望你提问他,不管他答得怎么样,你都表扬他、鼓励他。

第二天孩子去上学了,就上半天课,老师提问他,他回答后,老师说,哇,真的不错,这么长时间没来上学还能答的这么好!孩子受宠若惊。

第二天这个老师课孩子还接着去,又受到表扬。家长听说这个老师表扬了孩子,就发短信说老师是自己生命中大恩人,今天表扬发挥的效应太棒了,孩子回来就像变了个人。

最后再帮他约同学,在家里边来开生日party,给同学送礼物,孩子上学了之后你们要多关照。

就这样,孩子很快就复学了。复学了以后很快乐很有成就感,中考考得非常好。

第六,增加孩子的“三动”,家务劳动、班级活动和体育运动。

让孩子在家里干活,做饭、收拾家、打扫卫生,多表扬,多鼓励,多夸奖,让孩子在家里面有掌控感和成就感。

跟班级老师说,孩子不是班级干部,但也可以为班级做贡献,他在班级里边要承担责任,去做一些事情,让其他同学看见,让老师看见,让孩子自己能看见。

体育运动可以诱发多巴胺的分泌,有些孩子厌学辍学是因为自己的情绪状态不好,家长可以让孩子每天出去打打球、跑跑步,也会有很多愉悦感和成就感。

第七,为孩子创造六次可见的成功的机会。

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要想不制造loser,就需要让孩子有成功体验。不是你让他成功的,而是在你的支持和帮助下,孩子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成功的。

浙江大学的胡海岚博士做过一个实验,一个透明的管子,实验人员一头放一个老鼠进去。老鼠从狭小的管子里往前钻,钻着钻着就碰到前面的老鼠了。老鼠们碰到一起都想过去,但过不去,怎么办?

这时总有一只老鼠把另外一只老鼠推出来,总有一只老鼠能成功,另外一只老鼠失败。这一窝老鼠两个两个放到管子里,你很快就知道在这一窝老鼠里谁是老大,谁是最差的。他们是有地位的。

接下来胡海岚博士她把一到管子里就被推出的那个最没能力的老鼠脑袋上插着电极,激活它的脑细胞,那只老鼠一到笼子里就给它通电,让它的大脑被激活。那只老鼠就突然小宇宙爆发往前冲,把原来把它推走的老鼠推出去了。

连续成功六次后,第七次大脑刺激没有了,它回到正常状态,结果那只老鼠碰到以前把它推出去的老鼠,照样能冲过去赶走。没有任何外在的加持,就是老鼠心态发生了变化。老鼠成功六次之后认为自己就是王者。

另外一个研究范式,我们把这一群老鼠放到一个盒子里,盒子温度很低,老鼠冻得瑟瑟发抖。盒子里只有右上角是加温的,所以所有老鼠都在争那个位置。研究人员发现,最有优势的老鼠最后争到了。平时就干不过别的老鼠的老鼠,一想这样的位置根本争不到,就自己躲在角落里,冻得瑟瑟发抖。

我们把这只失败的老鼠拿出来,给它大脑刺激,让它继续钻管子。结果失败的老鼠大脑一受刺激以后就认为自己很牛,把原来成功的那些老鼠都推出去了。就这样,在电刺激的加持下,实验人员让它连续获得十次成功体验。

第11次的时候,没有电刺激了,但这只老鼠依然能获得成功体验。他们把训练完的老鼠放回盒子里,它一进去马上就能拿到最佳位置,夺到最暖和那个地方。

它的体力没有任何变化,没有外在的能量加持,没有电刺激了,但是它的自我感知不一样。它的的成功体验告诉它,它能赢。一旦有这个信念,它就真的赢了。

六次成功体验,就能让一个人确立自己在团队当中的自信心。所以爸爸妈妈,你就帮你的孩子创造六次可见的成功体验,就够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一孩子厌学,家长该怎样帮助?
厌学症的解决策略
飞鸟家庭教育:“孩子学‘伤’了所以厌倦学习”给家庭教育怎样的启示
浅谈孩子的“厌学”现象
小学生厌学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厌学学生的心理辅导【整理备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