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永和盘点经典京剧剧目

京剧是一门扎根于民间并在民间广受欢迎的表演艺术。两百多年来,京剧行当不仅涌现出许多技艺精湛的表演艺术家,也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比如《苏三起解》中的“苏三离了洪洞县”、《坐宫》中的“快马加鞭一夜还”、《铡美案》中的“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几乎人人都可以跟着哼上两句。

这么多经典剧目,故事是怎么被创作出来的、对表演者有哪些要求、各派名角在表演中有什么创新之处和精彩看点呢?这就是《张永和聊史说戏》中讨论的主要内容。

张永和是国家一级编剧、戏曲评论家。在《张永和聊史说戏》这本书里,他对经典京剧剧目做了一次梳理,不仅介绍了剧目的创作依据、考察了剧目中的史实和虚构内容,还讲解了编剧和表演艺术家们在唱腔、扮相、表演方式等方面做出的创新,可以说是一次剧目大盘点。

谭鑫培

经典京剧剧本的素材来源

剧本的素材从哪儿来呢?或者说这些剧目都是根据什么编写的呢?从《张永和聊史说戏》讲到的剧目来看,大概有三种。

第一种剧本,就是根据史书记载的古人事迹或者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改编。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三国系列的故事,《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这些都是根据《三国志》记载的真实历史以及《三国演义》这部经典文学作品的虚构情节进行改编的经典剧目,另外还有根据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故事改编的《伍子胥》等。它们被传唱多年、经久不衰。

戏曲不是历史也不是小说,不必要、一般也不可能完全按照原始素材表演,改编剧本的过程中,势必要酌情进行修改,让剧本更富有戏剧性,适合表演、更吸引观众。历史剧改编的原则,首先就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也就是在故事主要脉络上符合史实,但是针对具体细节进行必要的艺术加工;另外也要“减头绪,立主脑”,删减枝节,保留主干,让故事更紧凑。

第二种剧本,就是纯粹虚构的剧本了。这类剧本中,有些是整个故事人物和情节完全是虚构的,比如翁偶虹编剧、程砚秋的代表作《锁麟囊》就是这类。有人说《锁麟囊》是根据焦循《剧说》中《只麈谈》讲述的一段故事改编,程先生的儿子程永江则声称,这部剧是程先生有感于战乱的苦楚和对民众的同情,专门请翁先生编写的。

还有些则假托部分真实历史人物的名义,让故事看起来像是真事,让人更容易信服。比如《四郎探母》,历史上杨家的儿子并没有人被俘招为驸马,也没有从敌营赶回来深夜探母的事情发生。《四进士》虽然假托是清官海瑞的四位学生,但实际上整个故事完全是虚构的。《洪羊洞》也假托杨家将的故事,但“孟良盗骨”实际上也是虚构的情节。

第三种剧本,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比如传唱了四百年的《玉堂春》,也就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苏三起解的故事,虽然很多人都说故事是源于明末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四卷的《玉堂春落难逢夫》,但还有人说是源于明朝中晚期的一桩轰动朝野的公案。根据作者张永和的考证,这个故事的确是来源于真实公案。

程砚秋

编剧和京剧表演艺术家的创新

一部戏曲想要获得无限的生命力,并被广大观众所喜爱,最后成为传唱数百年的经典剧目,必定离不开编剧和表演者的共同创新。一场精彩绝伦、空前绝后的京剧表演,需要有好的剧本和优秀的表演艺术家的精彩演绎。优秀的编剧和表演者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他们珠联璧合,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即使是一个普通的故事,也能演绎得出神入化、美妙动人、格外出彩。

说道成功的创新,不得不再次提到曾经盛况空前的《锁麟囊》。程砚秋曾经在上海出演这出剧目,先演十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换成其他剧目后观众不答应,强烈要求恢复演出《锁麟囊》,结果加演十场又再加演五场,最终共演了二十五场。

《锁麟囊》的成功,首先在于剧本非同凡响。主要人物薛湘灵,出嫁前是骄傲并娇气的富家小姐;落难后成为富人家的保姆,地位降低,忍气吞声;重新过上好日子后,因历经波折,磨练了心性,“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性格富于变化,人物立体、形象丰满。编剧大家翁偶虹编写的这部剧,跌宕起伏,悬念丛生,“事件少而不单薄,人物多却不芜杂”,“有节奏,不拖沓”,是一部十足的优秀剧本。

除了剧本的优秀之外,程砚秋在表演上的创新也功不可没。他首先对《锁麟囊》的唱法做了精心的设计。他的唱腔紧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变化,时而清音细脆,时而委婉低徊,收放自如,余音绕梁。另外这部剧的唱词还打破了传统“三、三、四”的字数限制,翁先生编写的唱词文字俏丽,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程先生创造了相应的新腔,错落有致,断续自然,刚柔相济。最终,优秀的剧本、精心的设计、精彩的表演相结合,把这部剧炼成了经典。

《锁麟囊》的剧本和表演俱佳,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京剧典范了。还有些剧目,情节并没有《锁麟囊》那么曲折动人,但经过表演艺术家的大胆改革和精湛演绎,也能大放异彩。

比如说《定军山》《阳平关》这两出戏,开始有很多人唱过,但都没有唱红。余三胜把这两出戏唱得很好,最后,“伶界大王”谭鑫培把这两出戏唱得红极一时。这是因为他接受了师父程长庚的指点,把武戏的功夫糅合进文戏当中,发挥了文武昆乱不挡的特长。在唱腔上,博采众长,扮相上也做了创新。经过大量改革,这两出戏被唱成名剧,还以《一战成功》的剧名成了谭鑫培在大年初一必演的剧目。

《拾玉镯》是荀慧生的杰作。这部剧的故事同样很简单,却也成为备受追捧的名剧。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表演者“做”的绝妙功夫。我们总说“做戏”,这部戏,当真是靠“做”出来的。戏中孙玉娇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为了表现她的青涩、娇羞的少女心态,扮演者的身段、动作、舞蹈、眼神、手势都要极其精心,举手投足之间都给人以美感。观众也正是被舞台上活灵活现的灵动少女所吸引。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些京剧剧目之所以广受欢迎、流传上百年,就在于台前幕后所有人员的通力合作。优秀的编剧们打造出动人心魄的剧本,优秀的表演者通过精心设计和反复练习,最终奉献给观众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表演。扎实的基础和持续的创新,才让京剧艺术永远散发无穷的魅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京剧《锁麟囊》青衣经典唱段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翁偶虹:留下的遗产远不止一部 《锁麟囊》
“看戏”和“看角”
一位勤奋的老剧作人——张永和
怀念京剧大师:李世济经典剧目《锁麟囊》春秋亭 剪辑:品洪
最精彩的反串演唱程派经典剧目《锁麟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