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稻盛和夫:成功的终极秘诀不是利己,而是利他

在《活法》一书中,稻盛和夫提出了“利他本来就是经商的原点”的观点,他表示:“求利之心是人开展事业和各种活动的原动力。

因此,大家都想赚钱,这种‘欲望’无可厚非。但这种欲望不可停留在单纯利己的范围之内,也要考虑别人,要把单纯的私欲提升到追求公益的‘大欲’的层次上。

这种利他的精神最终仍会惠及自己,扩大自己的利益。”

他不是说说而已,事实上,他也的确那么做了。日本航空公司创建于1951年,总部位于东京,曾是亚洲规模最大,全球规模第三的航空公司,跨进世界500强企业的行列,这样庞大的商业帝国,却在2010年濒临破产。

之所以会遭遇这样的巨变,归根到底还是由于日航公司内部体制和经营原因导致的人心涣散,而日美航线搭乘率锐减和高速铁路“新干线”的兴起无疑也给日航公司雪上加霜。

如此的内外压力导致日航公司在2010年一月破产,截至破产时,日航及旗下公司共负债256.5亿美元,是日本历史上除金融行业外最大的破产案。

眼看着日航巨舰一点点沉入海底,在这危难之际,业内很多企业家断然拒绝趟这池浑水,当时的首相鸿山由纪夫亲自登门邀请稻盛和夫来拯救日航。

那个时候,稻盛先生已经78岁高龄了,他退出了公司管理事务,正在潜心研究佛法,开始安度晚年,几乎所有人都为他捏了把汗,但没想到,稻盛先生欣然答应,而且不取分文酬劳,不带任何团队。

身为一个在航空业领域完完全全的门外汉,谁能想到他用他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模式,竟然真的将日航起死回生。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他刚到日航,就在给日航干部开会的会议上提出“要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并将之作为日航的企业目的,他认为,要想改变日航,就要先改变员工的思维方式。

因此他展开了一场“思维的洗礼”,对日航的全体员工进行培训,亲力亲为,以稻盛经营哲学为依据,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们的思想。

慢慢的,日航的员工被这位他们眼中和蔼的老人所打动,整个日航的风气都变了,每个人都开始产生利他之心,干部会考虑员工,员工也会考虑企业,而利他之心的出现,也意味着稻盛先生对日航的整改进入第二步——导入阿米巴经营,建立分部门、分航线、分航班的能看清收支情况的系统,让全员都产生共识,实现成本最小化,收入最大化。

除此之外,在对员工利他之心的培养上,稻盛先生也一直继续着,提出三条为社会为世人的大义,让日航的员工认识到重建日航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社会和世人,因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重建日航注入了巨大的动力。

稻盛先生自己也以身作则,全心投入到日航的重建中,也正是他这样无私地奉献,让每个员工从内心深处焕发出重建日航的决心与信心。

因为稻盛先生的经营和管理,日航的员工们在意识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也成功地让日航公司起死回生,用了14个月,就达成了任何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日航重新盈利并稳步发展。就算是稻盛先生离开日航,日航也能继续健康地发展了。

利他本来就是经商的原点

中国古语曾说“干什么事都要设身处地的替对方想一想。生意上更是要如此,让别人有利,别人才会与你接近,别人有利了,也才会与你继续把生意做下去,这才是互利共赢。”

日本江户时代中期的思想家石田梅岩也提出相同的主张“真正的商人应考虑人我双赢”。意思是商人从商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对方得利、自己也获利,实现双赢,这就是“自利利他”的精髓。

这些都能体现出利他本就是经商的原点,而后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利他又进一步的升华。

回顾西方资本主义的历史,初期的资本主义旗手都是虔诚的基督教新教徒,这些新教徒贯彻基督教的“爱周围的人”,遵循严格的伦理规范,尊重劳动,把通过产业活动获得的利润用于社会发展,这也正是利他初期的体现。换句话说,初期资本主义的伦理规范就是为世人为社会谋福利、做贡献的利他精神。

“利他”之心就是为世人和社会尽力

将一个亏损破产的企业变成世界一流的航空企业,这是世界企业经营史上的空前奇迹。稻盛先生曾经在面对破产的日航时说过,他会接手日航主要考虑到两个问题,一是日航公司的破产会对整个日本的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另外也意味着会有三万多的日航员工失业。

尽管他对于航空业和服务员完全不了解,但是因为这两个问题,他最终答应接手日航。决定放手一搏,从没有想过成功还是失败,而是必须要努力做好。

稻盛先生平淡地回应世人:“为社会、为世人做贡献,是人最高贵的行为。这是我一辈子践行的人生观。”

“利他”之心,在佛教的意思就是“与人为善”的慈悲心,在基督教则是爱。再讲的朴实一点,就是“为世人和社会尽力”。一个经营者在经营公司的过程中,应该具备这样的思想。

稻盛先生也曾说过“只有彻底抛弃私心的人,才能成就大事”,无论一个企业做的有多么大的规模,积累了多少财富,个人的思想境界最为重要,企业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敬天爱人。

“敬天”就是尊重自然、尊重科学、尊重法律和尊重客观规律;“爱人”就是办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要造福人类,促进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要至善,要利他,要从“自我本位”转向“他人本位”,以“他人”为主体。利他者自利,为他人尽心尽力的行为,最后福报一定会回报到自己身上。

下面这段话来自于稻盛先生在《活法》,对心性而言有很大的精神开启能量,影响了很多人:

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修炼,使它在谢幕之时比开幕之初更为高尚。不论你多么富有,多么有权势,当生命结束之时,所有的一切都只能留在世界上,唯有灵魂跟着你走下一段旅程。

用努力来弥补“利他”的不足

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稻盛先生的“利他而非利己”可谓是独树一帜,也给世人带来了不一样的启示。利己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美国经济学家也表示,社会就是由强烈的欲望推动的,现在大部分公司也都是利己之心多于利他之心。

但稻盛先生仍然认为,经营者应该追求利他之心,不管是面对员工还是客户,都要保持一颗善良、简单的心。只有这样,公司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

在身边的竞争者都利己的情况下,也依旧要保持“利他之心”,若是有所差距,那就付出超过其他人成倍的努力,别人做到一,你就做到十,这样就可以弥补利他的“不足”。

在稻盛先生的京瓷规模还不大的时候,员工福利尚未完善,大学毕业的新员工常常抱怨:“期初把公司想的太好,而实际上福利待遇不健全,工资也不高。”

针对这些牢骚,稻盛先生就跟新同事们讲:“现在公司确实还小,设备不够,制度也不健全,我们要把企业做好,工资福利也要大幅提升,但这必须靠你们自己的辛勤劳动,不是靠别人的帮助,必须用自己双手创造。”

在书中,稻盛先生这样写道:人生由“心”开始,到“心”终结。

这就是我在八十多年的人生中证得的至上智慧,也是度过美好人生的究竟秘诀。

这样一个心怀“利他心”老人的一生智慧,绝对值得我们用心品读。

在利他的道路上,努力是必不可少的,是全体员工和领导者共同的努力,只有每个人都懂得了为身边人服务,为团队和企业做贡献,坚定自己的信念,这个公司才能真正实现利他,取得成功。

要经营好一个企业,我们内心一定要具备“利他之心”,能为社会解决问题的企业,才能成为一家卓越的,基业长青的企业。

文/老夏分析师

如果我写过的一篇文章,讲过的每一话,做过的一个举动,

曾在你的心里荡起涟漪,那至少说明在逝去的岁月里,

我们在某一刻,共同经历着一样的情愫。

有时候,虽然素未谋面。

却已相识很久,很微妙也很知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稻盛和夫的一套独特的哲学理念
聊聊我自己,再说说稻盛和夫
稻盛哲学的原点
稻盛和夫《活法》读后感
稻盛和夫:“经营之圣”是如何炼成的?
50年时间,创造2家世界500强公司,这位88岁的老人有何成功秘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