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战后中印起点相当,中国是如何实现弯道超车的?

二战后中印起点相当,中国是如何实现弯道超车的?

我们在学近代当代史时,总是强调1949年的一穷二白。当时我们的说法是,我们连一台拖拉机都生产不了,连印度都不如。

的确,1950年代初,中印两国都是草创阶段,我们的经济上的起点却是低太多了。

数据显示,印度1950年GDP总量为211亿美元,人口3.6亿,人均GDP为58美元。而我国大陆部分GDP总量为189亿,人口5亿,人均GDP只有29亿。

也就是说,单纯从人均GDP上看,我国只有印度的一半。

而当时,废墟上的日本,号称每天都有人用身体换食物,人均GDP却超过了330美元,是我们的10倍!至于美国当年人均GDP是2400美元,相当于我们的80倍!

我们的经济上的起点确实太低了。

但是,我们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上的优势,却是碾压印度的,甚至拥有超越欧美的潜质。

印度从大英帝国手里解放出来,全靠印度国大党组织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说白了,这场民族独立,是跪出来的,不是打出来的。当然,英国人退出印度也不是同情心泛滥,要当圣母婊,而是美帝国主义实在不允许英国继续掌握海外殖民地。

跪出来的民族独立,造成的结果就是,这个民族四分五裂,根本没有统一的文化、经济、政治认同。整个印度有5个种姓、3种宗教,,1000多种语言,2000多个民族。这样的散装印度,注定了较长一段时间内,“书同文、行同伦、车同轨”都是中心工作。

反观我国,全国人民心连心,即便是面对世界上最强的美国,也是说打就打!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一条豪言壮语“西方殖民者在海岸线上安装几门大炮就能奴役一个民族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说出了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辉煌前途。

50年代,我们靠着苏联的援助,建立起完备的工业体系,一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确定下来。而印度,却在各种大政方针确定前,先要看英美等国的脸色,以西方国家的标准为标准。

就这样,我们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印度却在殖民者离开之后,继续跪着不肯起来。

1962年的战争,算是一个转折点。开国总理尼赫鲁身败名裂郁郁而终,印度军队开始受到重视,印度人开始确定了一个发展目标“超过中国”。

整个60年代和70年代,中印两国都是发展较快的大国,发展模式也比较接近。直到1978年,中国忽然变道超车,让全世界惊掉了下巴。

1980年的印度和中国,依然是旗鼓相当的对手。当年,中国GDP1911亿美元,印度则是1863亿美元。

从各个产业的结构来看,中印两国基本上都维持了农业50%,工业和服务员各25%的状态。

不同的是,在八九十年代欧美国家发生第三次科技革命,向发展中国家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企业时,中国直接接过来了,而印度却错失了机会。

印度为何会错失机会?

原因其实还在前面30年中。

1950年代到1980年代,我国进行了持续30多年的扫盲运动,原本只有10%甚至更低的识字率,一下子提升到了80%以上。同时,推行的普遍性的义务教育,也让新成长起来的60后,70后有了参与工业生产的基本能力。

反观印度,基本没有重视过基础教育,直到2010年才开始推行义务教育,即便是印度把“识字”这一概念降低到会写自己名字的程度,印度的识字率,依然低的吓人。

不能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出口替代的二次工业化,其实对印度来说还不是最致命的。印度最致命的一点是,始终没想走一条“自力更生”的道路。在“比较优势”理论的忽悠下,印度大力发展服务业,把自己搞成了“世界办公室”,绝大部分的工业品,都需要进口,而印度的农业,也始终没有转移出大量的工业人口出来。

总的来说,印度错失最近40年的发展良机,既有历史性的散装传统,又有当政者西方至上主义的毒害。将来印度想要振兴,继续对欧美国家言听计从,恐怕永远没有希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印度与中国的差距越来越大?(上)
1952——1976年
印度历年GDP及人均GDP一览
印度历年GDP及人均GDP一览(1950
不听两位二战名将忠告,中印战争印度输得多难看!
關於「世界趨勢」的地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