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朝建国的大功臣”:寻找渤海人帮助金朝灭亡辽朝的原因

导言

金朝的建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的一大奇迹。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天庆四年(1114年)起兵反抗辽朝时,身边只有2500人的军队。但就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金人在短短十几年内击垮辽朝,灭亡北宋,建立了一个辽阔的大帝国。但是女真族人口稀少,即使再骁勇善战,也不可能连续摧毁当时的两大强国—宋朝和辽朝,所以必然获得了其他民族的帮助。

而在金朝的建立之初,就有一个民族始终活跃期间,这就是渤海人,他们与金朝的皇室通婚,参与金朝的军事斗争和制度建设,为金朝的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笔者意图用本文阐释一下渤海人帮助金朝灭亡辽朝的原因所在。

渤海人和女真人的亲缘关系促使两者结合灭辽。

渤海国是在公元698年由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靺鞨建立,渤海国的统治范围包含吉林省大部、黑龙江省和辽宁省部分地区以及朝鲜半岛北部。全盛时期渤海国人口有300多万,军队数十万,号称“海东盛国”。但渤海国在公元926年被兴起的辽朝消灭,辽朝先是设立东丹国管控渤海国的旧土,然后又把东丹国废除,直接统治渤海国的土地。

渤海国灭亡后留下的渤海遗民被称作渤海人。渤海人成分很复杂,根本不能够依照血统来划分,他们的主体是属于粟末靺鞨,粟末靺鞨原本臣服于高句丽,而后高句丽被唐朝灭亡,粟末靺鞨的首领大祚荣联合一部分高句丽的遗民重新建立王国,在此后渤海国的征服战争中,又吸收了一部分小民族,最后经过两百多年统治下的文化融合,形成了渤海国统治下习俗相近的民众,之后辽朝灭亡渤海国,这些渤海国的遗民由于文化与辽朝不同,被辽人称作渤海人。

了解渤海人的由来,才能知道渤海人和女真人之间亲缘关系:

  • 女真人和渤海人的上层贵族都是来自靺鞨的后裔,两者同出一源。中国东北部的靺鞨分为七部,分别为粟末靺鞨、伯咄部、安车骨部、拂涅部、号室部、黑水部、白山部。其中粟末靺鞨便是渤海王族大氏的族群起源,黑水部的靺鞨人便是女真人上层贵族的祖先。虽然两者的血缘已经相隔几百年,几近于稀薄,但是在政治中这始终可以作为政治口号来团结两个族群的关系。这也是渤海人愿意和女真人合作的原因。
  • 女真人和渤海人在渤海国的统治下历经两百多年,两者的习俗相近。女真人原本是唐朝在东北设置黑水都督府管理,而渤海国是唐朝的朝贡国,而后渤海国吞并黑水都督府,女真人也就隶属于渤海国的统治,女真人在渤海国的生活期间,受到了渤海国的重要影响,在辽朝迁徙渤海人的时候,一部分女真贵族也和渤海人被迁徙。可见两者之间已经出现了融合。这种融合为女真人和渤海人的合作创造了基础。
  • 女真人和渤海人联系密切。渤海国在亡国之后,一部分渤海人建立了小国家,其中就有定安国和兀惹国,他们密切和宋朝联系,希望宋朝能和自己夹击辽朝,光复渤海国。而帮助他们充当信使的是女真朝贡宋朝的贡使,女真从海路朝贡宋朝时,安定国让女真使者带着信件前去宋朝。女真的使者先后充当安定国的信使,由此可以知道在辽朝统治下,女真人和一部分渤海人联系很紧密。

渤海人和女真人由于两者之间来自政治、血缘、利益的亲缘性使得两者之间关系密切。这就为两者的合作提供了基础,正是这个合作使得两者之间可以为了共同政治目标而奋斗,那就是灭亡辽朝。

渤海人的复国运动和女真人灭亡辽朝的军事行动形成了合流。

渤海人在亡国之后一直有着复国运动,这股运动在辽朝多次发生。主要原因有三个:

  1. 新起的辽朝在一开始是奴隶制社会,攻灭渤海国的主要目的是抢夺人口和财富,这使得渤海人不满辽朝。契丹人在建立辽朝之初,实行的是落后的草原奴隶制度,这个时候的辽朝只是刚刚完成统一,这种制度下被征服的人民的生活是极其悲惨。渤海人在被辽朝征服的过程中,辽朝对于渤海人进行大规模的迁徙,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对于渤海人的控制,另一方面是为了获得渤海国的财富和人口。在被辽朝打败后,大量的渤海人成为编户齐民,同时失去财富,在战争又被当作马前卒被消耗。这自然激起了渤海人对于辽朝的痛恨。
  2. 作为被征服的渤海人在两百多年的唐文化熏陶下,自然会有亡国之思。渤海国在建国之后,引入了大量的唐文化,可以说两百多年的发展过程里,渤海国的汉文化底蕴深厚。在渤海国王大钦茂时期, 渤海国曾派使臣到唐朝求请唐礼和历代史书等文化典籍, 并先后派出贵族子弟到唐都留学。一些优秀子弟, 如乌炤度、乌光赞、高元固等都曾中过唐朝的进士。以至于渤海人的姓氏大多与汉族相同,被迁徙分割后的渤海人仍“聚众而居, 骄然自异, 不与他族同俗”。渤海人如此保持自己的文化,对于亡国自然是悲痛欲绝。想要复国。
  3. 渤海人被辽朝压迫。《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契丹时不用渤海,渤海故此深恨契丹。”由此可以推测渤海人在辽朝时期的被压迫状态,而且在辽朝有针对性对于渤海人进行过三次大迁徙,主要目的在于削弱渤海人的势力,以便辽朝可以控制东北的广大区域。其中最为有名的是第一次大迁徙,928年辽太宗接受耶律羽之的意见,把渤海人大批迁徙到辽阳,基本上原渤海境内的大部分渤海人被迁徙离开故土,以当时的运输条件加之蛮横的政策,使得原本繁荣的渤海国变成了一片废墟,比如渤海国上京龙泉府的废弃,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基本上全部被毁。这种政策和政治歧视怎么可能让渤海人臣服?

所以在辽朝渤海人发动了很多起义试图光复国家。

  • 辽景宗保宁七年(975年),黄龙府卫将燕颇带着渤海遗民起义,起义军占领黄龙府,但很快就被辽军镇压,燕颇逃到兀惹城,通过安定国向宋朝求援,但是燕颇起义被残酷的镇压。
  • 辽圣宗太平九年(1029年),东京舍利军详稳渤海人大延琳起义,他在起义之后四处联系渤海人。但是大延琳派出联系渤海人的使者向辽朝告密,使得辽朝轻而易举围困住大延琳,最后起义被镇压。
  • 金太祖收国二年(1116年),辽国东京再度爆发兵变。渤海人高永昌杀死东京留守萧保先,自称大渤海皇帝皇帝,渤海人再度起义,而且高永昌还联系女真人一起灭辽,但是因为高永昌想要和女真人并立称帝,最后被女真人打败。

渤海人的复国运动从未停止,渤海人出于对于辽朝的痛恨发动了大规模的起义,虽然起义被镇压,但是辽朝没有废除压迫渤海人的政策,因此起义的根源一直存在,起义也就源源不断。不过数次起义的失败也说明渤海人根本无力推翻辽朝的统治。

到最后渤海人高永昌再度起义,但是此时形势发生了变化,高永昌起义可以看做渤海人试图和女真人抢夺反辽的主导权,但是面对利益,女真人不可能退让,于是高永昌被镇压,渤海人的无力再一次展露出来,最终渤海人只能顺从女真人,两者最终合流在了一起,渤海人选择依靠女真人的力量灭亡辽国。

金朝刻意招抚渤海人,试图让渤海人为金朝效力。

1.金太祖招抚渤海人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一开始建国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对于渤海人的刻意招抚,在1114年,完颜阿骨打起兵的时候,他就派人前去招揽渤海人,并且下达了诏令:

“女直、渤海本同一家,我兴师伐罪,不滥及无辜也。”

这道诏令表达了完颜阿骨打想要团结渤海人的愿望。毕竟女真人起兵不过两千五百人,要面对强大的辽朝军队,必须团结他人,而渤海人就是当时可以发展的对象,正如上文所说女真和渤海的亲缘性以及渤海人对于辽朝的痛恨,这都使得渤海人是金朝可以团结和利用的力量。所以金朝刻意维系和渤海人的关系。

笔者可以举一个例子:金朝大臣大抃。大抃从姓氏可以推测此人是渤海的王族大氏的后裔。他曾被辽朝征发前去攻打女真,《金史》记载:

辽兵败,抃脱身走宁江。宁江破,抃越城而逃,为军士所获,太祖问其家世,因收养之。

根据这段记载可以推测金太祖的用心所在,他以“千金市马骨”的行为收养大抃,这是向渤海人表明自己的收揽渤海人的用心。此外大抃的门第和姓望在渤海人心中也有一定的号召力,他的归降可以号召更多渤海人加入队伍。

而且金朝重用渤海人,在宋朝文献《燕云录》也有记载:

有兵权、钱谷,先用女真,次渤海,次契丹,次汉儿。

正是金太祖的招抚和重用渤海人,才使得大批渤海人来到金朝,为金朝灭亡辽朝效力。

2.金朝皇族和渤海人的上层贵族联姻

《金史 贞懿皇后李氏》记载:

天辅间,选东京士族女子有姿德者赴上京。

这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利用婚姻来融合女真人和渤海人的手段,所谓“东京士族”正是当时东京辽阳府的渤海汉化贵族。金太祖把这些渤海士族的女子和完颜氏的子孙结婚,以此促进完颜部和渤海人的团结。

除此之外联姻还有两个作用:

  • 金太祖出于建国的需要,需要网罗大批人才,而作为文化素养较高的渤海士族自然是金太祖的首选对象。联姻可以让这些渤海人更好的为金朝服务。
  • 渤海士族的女子文化素养高于女真人,自然可以提升下一代的文化水平。

在金太祖的刻意招抚下,渤海人投靠了金朝,而女真人和渤海人的联姻又稳固了两者的同盟关系。可以说渤海人自然会帮助女真人灭亡辽朝。

结语

渤海人为什么帮助金朝灭亡辽朝?因为渤海人在辽朝受到压迫下不断进行着复国运动,但是不断失败。最后却是女真人联合渤海人而创立了金朝,渤海人多年的复国愿望只是以另一种形式出现。这里既有女真人利用亲缘性和渤海人合作、金太祖对于渤海人的招抚和联姻、以及渤海人复国运动和女真建国的合流。最后形成了渤海人帮助女真人灭亡辽朝的军事战争。

值得一提的是,金朝有海陵王,金世宗,卫绍王,金宣宗四位皇帝是带有渤海人血统的。这也说明了在金朝渤海人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宋史》《辽史》《金史》《松漠纪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完颜阿骨打为什么没把皇位传给儿子?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元妃
建立金代的女真族和建立清朝的满族之间有什么关系?
岳飞要直捣的黄龙府在哪?曾经的辽金重镇,最后沦为废墟
丁慧倩:10至14世纪中国多元人群的交融
辽金元国家建构中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以渤海人、契丹人爲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