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铁生在思想上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在回答史铁生的思想成就之前我认为需要对史铁生其人做一下简单的介绍,知人论世,对他的思想成就才会有深刻的了解。如果用一句话来讲述史铁生的人生与思想成就 那么除了生理上的局限促使精神寻求信仰的皈依。

一、史铁生与写作

在1972年的前后,史铁生的身体终于承担不住过分的疼痛,使他从此与轮椅相伴。这一段日子在《秋天的怀念》里面有浅浅地谈论。'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这次的瘫痪算得上给了史铁生一次十分严重的打击,面对苦难的时候,由暴躁再到麻木,母亲打开他的心枷锁,而写作是将他从泥淖之中拯救起来,写作是为了活着,这样的话放在中国现当代文坛里都是极为罕见的,这也暗示着写作之于史铁生,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的展现,并且利用写作在叩问那些关于生命深处的境地。

二、大地母亲意向的传统回归

我们是可以通过来看史铁生创作的年代来进行分析他作品的意义以及他的思想成就。史铁生作为一个出生在新时期的中青年作家,他的作品本是能够反映出共和国文学的特征。但是纵观他的作品来看,并没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反而是具有很高意义上的灵魂上的探索。就像第一段分析的来看,这确实是与他个人经历有一个非常密切的联系。

1979年时史铁生发表了他的两部短篇小说作品。而他正式进入创作的时期,主要是在1981年的他,身患各种病症之后而选择的道路。在此之前,50年代出生的史铁生,他在他的青年和中年前期的时候,要所进行的就是各种生活意义上的生活,直到病痛让他困于一隅,一方面带给了他痛苦,另一方面是,给他充足的时间进行思索。

生活所带来的阵痛感,让他在精神上不得不开始进行自由的探索,这也是为什么在他的作品当中会看到浓烈的探索色彩。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他所创作的80年代正处于中国当代文学的新生时期,一切都处于在批判,在反思在控诉当中,只有以汪曾祺代表的乡土小说还会有一定的美学复苏。在在此之前的文革时期的地下创作当中,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大地和母亲这两个传统的意象,就已经发生了强烈的变异,大地和母亲往往不再成为敦厚正面的象征,尤其是大地这一意象,它往往会代表的邪恶,罪恶等。而史铁生则反其道而行之,他通过对自己母亲的怀念,这些记叙性散文当中,开始了对生命的厚度的一种探索。在他的作品当中,母亲无疑是一个代表着传统意义上的那种温柔宽厚,可以包纳一切苦难的母亲的形象。都在具有什么离经叛道的状态,而在结束了对母亲这一具象的怀念上,他开始了展开更为深刻的思索,他的目光并没有转向天空与浩瀚的宇宙,而是着眼于它脚下所能触及的地面,也就是大地以及大地上大地上类似于母亲一样饱受苦难却依旧温柔敦厚,选择承受的一切意象。关于这一层面的思索,在他《我与地坛》这一本散文集当中达到了一个探索的高度。

可以说是铁生对于当代文学,尤其是新时代文学美学意义上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对大地以及母亲这两个传统更古就流传下来的意象,进行了辩证和新时代的思索,将它们突破时代,个人情感的局限,有了人类共性的升华的意义。

三、思想成就

而史铁生的思想成就,可以归纳成他的哲学意味。就像他在美学意义上的贡献,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将对一些人性问题的思索突破了时代个人,民族等各方面的局限,并且将上升到全人类意义的探索,虽然这句话来看是有一些夸大的,但是仔细分析他的作品,是可以看出许多的端倪和这方面探索的取向。

而史铁生最主要的探索,就是对生命意义的考证。《命若琴弦》这不他的短篇小说可以认为是代表作的一部作品,就可以反映出他对于这方面的思索,最后小瞎子都没有找回他心爱的姑娘,却有了新的生活的意义,但又从瞎子师傅这里来看,这又是一种循环,如果当来进行观察小瞎子的命运,那么这很显然是一种悲剧,面对命运的一种抗争,却以失败而告终,但是郑英由于小说后半部分小瞎子的师傅对他的那些传承,看出了一种因果的循环,就为这个本来应该以悲剧结束的小说,增添了更多更浓厚的人文主义的关怀。

所以史铁生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尤其是命运这一个恒久的主题上,他无疑是报以悲剧的情绪的,他认为命运是不可抗争的,并且都是悲剧性的,但是由于大地和母亲所给予他温柔敦厚的韧性,这无疑让这个饱受苦痛的作者,对人世间产生了一种更为深刻的温柔,因此可以在看他的作品上,一方面有对命运清醒认知的痛楚,另一方面也有在动车命运之后的大彻大悟,并且增添上了作者所独有的那一份人道主义式的温情关怀。

虽然史铁生在这方面的探索,并没有能够达到一个成名成家或者是自成一派的说法,但是可以看出他对于命运有着自己的思索。他认同古希腊式的悲剧,命运是不可抗争的,但是人难能可贵所在之处就是对已知的命运来进行反抗,展现人性的高贵,不同的是史铁生并没有让在洞彻生命的生命和命运不可抗衡之后,让人物进行毁灭或者是破碎,他选择了一种更具有中国传统式的敦厚的性情,延续了这些人物的命运。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史铁生有意或者是无意的将他对命运的思索与古希腊的命运有了一定的勾连,同时又完美的承接了中国传统美学上的一丝一脉。洞察生命的意义在彻查之后,却不是以崇高的悲剧是来收尾,而是选择中国传统的美学的和谐,这个就可以认为史铁生思想就是最大的贡献,也是对中国文学的一个伟大的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与地坛》:上帝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在命运的思索中寻找存在的意义
史铁生《命若琴弦》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阅读人生】生命的哲思by文/李延军
《命若琴弦》人生的意义:史铁生讲述“浮生若梦,为欢能有几何”
史铁生与《命若琴弦》:假如人生虚无,我们是否还需要“目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