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儒释道三家的修身智慧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专气致柔,能婴儿?涤除玄览,能无疵?爱人治国,能无为?天门开阖,能无雌?明白四达,能无知?老子关于修身智慧的层次列为六个,最高境界乃是不受具体知识层次的束缚而意识四达,无所不通,无所不知。且不说最高境界,以我们来讲恐言第一个层次——内在修养上都难得完全做到。道家主张无为,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驰”。一种在太阳底下规律底下很放松很自然地状态,不用强求能得谓之可得,不得乃时机未到而不苟合。这是一种“想得开”的状态,是真正从思想上从灵魂里得到一种高度的诠释。


  儒家的张与道家的驰是互补的,道家的驰从思想上引导了一种放松天人合一的状态。而行为上的引导则是儒家强调的“张”——有为,儒家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干事,主张积极有为。忧国忧民,古道热肠,知其不行而为之,完全是积极上进的现实主义追求者即所谓的“拿得起”。可它的积极和功利并不是否认人的内在修养,孔子的论语中有大量的语录来强调君子的作为标准。俗世的纷争与疑惑都由儒道两家解决了,正所谓“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看破世俗看清此生来世的那也只有佛家了,佛家主张净化心灵追求死后的极乐,最终达到精神上的彻底解脱。这是精神层面最高的层次了,不世俗不物质不功利彻底的从天,从人,从心。 儒家告诉人如何堂堂正正地度过一生,道家如何轻轻松松地度过一生,至于人死后怎样,两家都不怎么在意。佛教是从印度引入的学问,主要是讲人死哲学。佛教为人设计了“终极关怀”之所,标示出超越的精神取向,告诉人如何干干净净地辞别尘世。人死哲学与人生哲学似乎相反,惟其如此,才构成互补关系:倘若悟不透死,焉能悟透生?


  王国维说过凡成大事者必经三种境界:其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其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其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想想一个凡人能做到的最高的境界也莫过于此了。可是我们却连这三个层次都做不到,就像自己始终徘徊在望尽天涯路,也许不知不觉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那一天可一回眸却不知道看见的是不是只是灯火阑珊。如果我此生注定世俗,如果我注定此生落寞,那么我宁信佛家的超脱。活着一世道之无为也望其项背了,就积极地现实着,内心没有得到灵魂深处的抱一就此平常心努力着该努力的,得到不强求却乐意的快乐。




  符敏,经济学硕士,高校经济管理系教师。曾担任校报、院刊编辑记者。喜爱旅游、阅读、写字发呆。挑战过辩论赛,跳过啦啦操,做过主持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以儒做人,以道养生,以禅清心
道家九层境界,开阔你对宇宙层次的认知
** 二十四诗品解读(五、高古篇)
高人:先“着相”,再“破相”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流?
庄子:道家学说的另一位拓路者,但却没有完全踩着老子的脚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