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虞美人·听雨》听一场不平的人生
《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当第一次读这首词的时候,便被词中所描写的画面所吸引。词人用寥寥数言,便概括出少年、壮年和晚年的生活状态。词人以“听雨”为引,将这一生几十年的时间和空间相融合,虽有三个画面,却是一个人生。少年歌楼听雨,倚红偎翠,醉卧温柔之乡;壮年飘泊孤苦,触景伤怀,难寻安身之地;老年寂寞孤独,哀声独叹,望眼凄凉苦雨。身受国亡之痛,感情也变得麻木淡薄,一任雨声淋漓,消解了喜怒哀乐,却难消亡国愁情。

  这首《虞美人·听雨》,是南宋词人蒋捷所写。1267年,元朝灭掉南宋。蒋捷经历了国破家亡的伤痛,而后便用词作来抒发黍离之悲、铜驼荆棘之感,其中这首《虞美人·听雨》便是在这一时期所写出来的。


  这是蒋捷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词人曾中过进士,有过几年官宦生涯。但当时的那个时期,国家内忧外患、动荡不安,没多长时间,宋朝便被元朝替代,词人也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展现的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少年的心,总是如此的放荡不羁。年少的时候,不知人世愁苦,只想风花雪月,就算听雨,也要找一个浪漫的地方,在歌楼之上,听曲看雨,夜色缭绕,轻歌曼舞,红烛罗帐,那时候是无忧无虑的,没有经历人生的风雨,心中有着豪情与壮志,就算忧愁,也只显得淡雅与悠然。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上秋雨图。而一失群孤飞的大雁,恰是作为作者自己的影子出现的。壮年之后,家国破败,兵荒马乱之际,词人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四方漂泊。西风吹过,带着孤雁的悲鸣声,在秋江之上,渐飞渐远。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描写的是一幅显示词人当前处境的自我画像。一个面容沧桑的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看着潇潇夜雨,处境之萧索,心境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江山易主,壮年愁恨与少年欢乐,已如昨日落花。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自己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


  蒋捷的这首词,以他一生的遭遇为主线,由少年歌楼听雨,壮年客舟听雨,写到寄居僧庐、鬓发星星。结尾两句更越过这一顶点,展现了一个新的感情境界。“一任”这两个字,表达了听雨人无可奈何的心情,这种心情,在这凄凉的苦风冷雨中,愈加痛楚。这一生的悲欢离合,这一生的爱恨情仇,到如今也化作了这雨中的水滴,随着时间的浪潮,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风雨飘零,遍地落花,不知这雨还要下多久,站在窗边,望着外面漆黑的夜,不知不觉,东方已渐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虞美人·听雨》蒋捷词作鉴赏
《虞美人·听雨》宋代: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虞美人·《听雨》/蒋捷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南宋 蒋捷《虞美人·听雨》
悲欢离合总无情 蒋捷《虞美人·听雨》审美赏析
《虞美人·听雨》宋 蒋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