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潮汕文化」潮汕国舅府——黄门第(陈北科)《第一节》
本文为潮汕国舅府--黄门第-陈北科的事迹。共分为二节,第一节主要描述黄门第的由来及建筑风格。第二节为国舅陈北科的一些历史事迹。建议两节一起关注,才能更好的了解陈北科及国舅府的事迹。本号主做潮汕文化的传承,人物、风情、建筑,感谢大家欣赏。大家如有潮汕文化的事迹,也可以留言给小编,一起创造潮汕文化的传承。

  陈北科,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出生于潮阳县桂山都贵屿,明正德二年(1507年)中举人,明正德六年(1511年)中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正德八年(1513年)任吏科左给事中,奉旨管理全国官员升降,正德十一年(1516年)奉旨按查湖广地方官员,嘉靖元年(1522年)御封“紫阁名臣”,嘉靖三年(1524年)任大理寺少卿,嘉靖六年(1527年)任黄门侍郎、御赐“黄门第”,嘉靖十年(1531年)因宦官专政,辞官还乡,嘉靖十三年(1534年)在家中抑郁而终。

  当时,与陈洸同朝为官的贵屿人还有陈江。他是陈洸的从兄,明正德九年甲戊(1514年)中进士,后来任南京户科给事中。为了便于区别,民间把在北京任户科给事中的陈洸称为“北科”,而把在南京任户科给事中的陈江,称为“南科”。陈因而有“双凤鸣阳”之美誉。陈家兄弟又同时官任黄门侍郎,一时震惊朝野,世称“一门双进士,兄弟同黄门“

  陈北科是潮汕地区有名的先贤,他疾恶如仇,眷恋故土,明世宗褒其为“紫阁名臣”,后人则将其与林大钦、翁万达并称潮汕三杰。


  国舅-陈北科雕像

  黄门第又名国舅府,大门门匾为明正德年间进士陈大器所书。汕头市潮阳区华美社区老寨前,是潮汕地区保留较为完整的明朝建筑式的府第。在这里诞生了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贵屿彩街,黄门第现今已被列为汕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舅府始建于明嘉靖六年,由朝廷出资,总面积3829平方米,工程由潮阳知县蔡明复负责,建设占地达345丈(3829平方米),历时一年完工,房屋围墙用三合土构成,十分坚硬。府第大门左右两侧有一流传千古的名对联:兄黄门弟黄门一天雨露,南给谏北给谏两地风霜。


  黄门第-正面

  陈北科建故居,相传也有一段波折,原来该故居的规模为现在的两倍,开工后不久其政敌向朝廷谎奏陈北科故居已建成,朝廷中止拨款,陈北科两袖清风,建筑中断,只好草草竣工,历时一年。工程由潮阳知县蔡明复负责,建设占地达345丈(3829平方米),房屋围墙用三合土构成,十分坚硬。


  国舅府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至今已有五百年历史了,整个府第建筑除少部分受到破坏,大体仍保持着明朝建筑的风格,国舅府一共受到两次破坏。

  一是抗日战争时期1942年被日军飞机轰炸,国舅府周边民居成为废墟,国舅府的左侧花园及几间房子受到损坏,

  二是1967年国舅府被改为他用,大门门匾‘黄门第’被移除(后寻回),由于府内石雕、木雕被人遮掩而逃过一劫,1986年由旅泰乡贤出资重新修葺一新。


  紫阁名臣、立朝风载

  国舅府建筑方式以皇室风格建造,采用围墙式的建筑方法,围墙平均厚度为七十二厘米,一个大门可供出入,门槛高达六十八厘米,这在当时是除紫禁城外少有门槛这么高的府第了。

  大门为皇式铜钉门,府内雕梁画栋,屋顶为琉璃瓦加龙头,寓意千里扬威,是封建时代皇帝诏封有功的大臣的一种殊荣。走进大门,是一个六十多平方米的厅,正厅挂着嘉靖帝御赐的”紫阁名臣“和“立朝风载”两块牌匾,厅的右边墙立着嘉靖皇帝的圣旨,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从这就足以看出陈国舅在朝廷中的地位。


  圣旨牌-恩荣石匾


  恩荣石匾简介

  主厅的左右分别是书房和住房花园,住房屋顶皆用黄色琉璃瓦,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这些构件在建筑上起了装饰作用。


  屋顶琉璃瓦

  屋内的木雕、石雕都被后人很好的保存下来。


  雕塑


  花园则由于时间的推移,渐渐的丧失了原来的风貌,不过花园内留存的几个石雕仍然让我们感到房屋主人地位的显赫,由于国舅府的结构是以紫禁城的造法建的,所以也有小紫禁城之称。


  1986年修缮好的黄门第

  黄门第又名国舅府,是为国舅的府第。那为什么国舅府的大门石匾是写黄门第,而不是写国舅府呢?这还要从当时明朝的社会习俗说起,原来在那个时候潮汕地区的祠堂、府第,都各有各的名字,一个家庭是不会在两个房子用同一名的石匾的,陈北科在当时的京城就已经建有国舅府了,再来自己家乡建显然不太合规矩,故此则以他们的官职作为国舅府门匾。


  十里彩街随拍

  陈北科恩梓回乡时,只带回两箱当时书画家作品,乡人争相到府观赏,陈北科便把所带回书画摆挂于贵屿商店门顶;数百件书画使乡邻大开眼界。此后代代相相传至今,贵屿仍一年举办一次“街路书画展”(当代群众称“街路棚”)。

  下一节将讲述国舅陈北科的一些历史事迹,请各位喜欢潮汕文化的朋友们赏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潮汕三杰】 陈北科故居在哪里?贵屿“黄门第”
陈北科做国舅
陈北科传奇
500多年前,潮阳出了个“假国舅”,还建了皇宫!
在潮汕竟有如此罕见“豪宅”,估计只有皇宫能与之抗衡了!
潮州古城“小众”路线,能玩能逛有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