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样理解《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此章是讲运行真气时,无为自然的妙处益处的。在解释该句意思前,先分享与该句有关联的一个故事。

      佛考验甲乙丙三个信徒的悟性,便拿出一个器皿,问三信徒如何装满?甲以碎石装满;但乙在此器皿中碎石没倒掉的情况下,又装了些沙子,以为满了;丙继之又装了些水。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老子对水推崇备至,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几近于道”,还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其意是水之至柔,却能以柔骋坚,没有能胜过水的,其功用是无法替代的)。顷刻的瓢泼大雨,比整天的毛毛细雨量要多,但只流于坚硬大地之浅表,毛毛细雨却达肤入里,此亦可视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一种解读。

      但水只是几近于道,老子以水喻道,只是水能看到,易于大家理解罢了,但水不等于道。

     “道”充塞宇宙,至大至广、至微至细,无处不在,无所不至。中医上有“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百脉畅通则身体康健,在体悟行气时,是以柔持续运功,打通经络,非逞于一时,此乃真正的“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道”虽曰“无”,并非真无,是谓“真空妙有”,“道”只是无象无形、无色无臭、无声无息、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的混沌状态罢了,妙在它能感而遂通。所谓“无有”,并非真的啥都没有,只是至微至细罢了。“道”能无所不在,无所不至,哪会有什么间隙呢?故曰“无有入于无间”。何能见“道”?无为之为可也!万缘俱捐,无思无虑,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即为无为。“兑”:悦也,所指情思,有思虑故用“塞”;“闭其门”,闭其出入通道也;“终身不勤”,也并不是说一辈子不要动,而是说修道体悟时,全身如同身若槁木、心如死灰罢了。唯其如此,才能进入“道”境界,故曰“吾是以知无为之益。”

    “道”贵不言,有言则落于有思,有思便于“道”远矣,“道”之修炼,全在体内进行,“道”又不能馈赠人,每个人想学“道”,都得靠自己去体悟,故曰“不言之教,无为之益”。

     一个修道之人,在你旁边,即便他在运功,也只是他自己而已,是故列子居郑圃,多年不为人所知,无所知是不知其修道也。故曰“天下希及之”。“希”通“稀”、罕有;及:知“道”。道不远人,人自远道,日用而不知,此不谓“希”、不谓罕有尔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道德经】偏用43
《道德经》中52个成语
【文化】52个成语,洞见《道德经》的智慧!
52个成语
《道德经》里的52个成语
52个成语,洞见《道德经》的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